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IPE]:环境信息公开 进退之间-(PITI)2009-2010年度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环境信息公开 进退之间-(PITI)2009-2010年度报告

公用事业2010-12-27IPE我***
环境信息公开 进退之间-(PITI)2009-2010年度报告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环境信息公开进退之间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2009-2010年度113个城市评价结果及对照分析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2009-2010年度113个城市评价结果及对照分析作者: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 关于IPE(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是一家在北京注册的非营利环境机构。自2006年5月成立以来,IPE开发并运行中国水污染地图和中国空气污染地图数据库(www.ipe.org.cn),以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促进环境治理机制的完善。 关于NRDC(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是非营利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在全世界得到超过120万会员和网上行动者的支持。自1970年成立以来,NRDC的环境律师和科学家们,为保护人类和万物生灵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健康生态环境进行着不懈的努力。NRDC在纽约市、华盛顿特区、中国北京、洛杉矶、旧金山、蒙大拿州、芝加哥设有办公室。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NRDC的网站:www.nrdc.org www.c hina.nrdc.org编写组成员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马军、王晶晶、阮清鸳、沈苏南、吴卫、张一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北京代表处中国环境法项目:Alex Wang(王立德)、吴琪、Yang Chu、李旸、张西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竺效博士英文版翻译及校对:杨晨曦、Yang Chu, Stephen Leonelli, Karl J. McAlinden, 仲卉、张西雅IPE和NRDC也衷心感谢以下各位专家对我们报告提供的建议、评价和指导:王灿发、程洁、汪劲、黄婧、Robert Percival, Jacob Scherr, Susan Casey-L efkowitz, Kate Deangelis报告设计制作:北京智顶艺术设计事务所、李旸、Yang Chu封面照片摄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马军 01第一部分 评价结果及案例分析第一部分 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2009-2010年度评价结果及案例分析................02 概要.............................................................................................................................. 02 方法论........................................................................................................................... 06 评价结果及发现.............................................................................................................. 10 1. 2009-2010年度113城市PITI评价结果........................................................................ 10 2. 2009-2010年度评价报告的主要发现............................................................................. 15 A. 环境信息公开水平总体上继续提升.......................................................................................... 15 B. 环境信息公开的进展并不均衡,呈现出分化趋势.................................................................... 16 C. 对照组分析显示部分中心城市表现差强人意........................................................................... 20 D. 一些地区的进展未能常态化..................................................................................................... 22 E. 企业级排放数据的公开依然明显缺失....................................................................................... 22 F. 一些地区开始就环境信息公开与NGO展开互动...................................................................... 23 G. 日常监管信息公布依然虚弱,依申请公开有所进展................................................................ 23 H. “全明星”得分的提升印证信息公开的现实可行性.................................................................. 25第二部分 2009-2010年度环境信息公开概况——回顾与展望....................................... 26 在阵痛中前行的环境信息公开......................................................................................... 27 1. 制度困境及破解:从紫金矿业瞒报污染事故看环境信息公开........................................ 27 2. 星星之火: 环保部发布《关于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环保核查情况的公示》...... 28 3. 污染源信息公开出现创新方式: 政府掌握重点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 28 4. 艰难之路: 公民申请牵动信息公开................................................................................ 32 5. 他山之石: 美国学者对2008年PITI指数的分析.......................................................... 34 6 为我所用: 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 35 前景展望: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 36附录1:各省市区PITI得分年度对比图....................................................................................................... 38附录2:各省评价城市得分对比图............................................................................................................... 39附录3:大区内评价城市PITI得分排名....................................................................................................... 44目录 02环境信息公开进退之间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2009-2010年度113个城市评价结果及对照分析概要2009年是国务院《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保部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实施的第二个年头。在2008年度首次污染源信息公开PITI指数评价的基础上,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 与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对113个城市的环境信息公开状况进行了第二次评价。2008年度的PITI评价, 主要目的在于确认环境信息公开元年的基准水平。 而2009-2010年度评价的目的, 首先在于判断113个城市的环境信息公开在2008年基础上是否有所进展。基于这样的评价目的, 我们在此次评价中着重进行了纵向的对比, 识别哪些城市在环境信息公开上取得明显进展, 而哪些城市出现停滞甚至退步。同时,2009-2010年度的PITI评价意在识别更多的良好实践, 促进各评价城市取长补短,推进环境信息公开。 基于这一评价目的, 我们在此次评价中着重进行了横向的对比, 在省内各城市之间、 所有省会城市之间、 直辖市之间、全国各个大区之间进行研究。 这样的对照组分析, 更有利于相邻和发展条件类似的城市相互借鉴。评价结果显示,2009-2010年度, 中国113个城市污染源信息公开水平总体上继续提升,部分城市的公开状况明显改进。 但环境信息公开的进展还不均衡, 呈现出一定的分化趋势。日常监管信息公布依然虚弱, 企业级排放数据的公开依然明显缺失。 出现了一批创新的公开方式, 同时部分城市开始就环境管理与NGO展开互动, 这些都为环境信息公开的推进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二次评价还增加了对中国2009-2010年度环境信息公开大事记的回顾与分析, 旨在为PITI评价结果提供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提升方面更为广泛的背景信息参考。 03第一部分 评价结果及案例分析主要发现本年度评价报告的主要发现如下:• 环境信息公开水平总体上继续提升根据评价,113个城市的平均分达到了36分, 比2008年度提高了5分。 其中82个城市的得分有所上升, 占评价城市总数的73%。60分( 及格线) 1以上的城市从2008年度的4个, 提高到2009-2010年度的11个, 其中2008年度的冠军城市宁波率先攀上了80分档位, 其余10个城市分别是深圳、佛山2、上海、 台州、 中山、 常州、 泉州、 福州、南通、苏州。• 环境信息公开的进展并不均衡, 呈现出分化趋势纵向对比,65个城市得分与2008年度比较有较为明显的上升, 但同时有15个城市得分下降幅度较大。 报告确认了进步最快的10个城市和退步最大的10个城市。横向比较,东南沿海地区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上海、福建、 江苏、 浙江、 广东评价城市的平均分均名列前茅;而中西部一些地区不进反退, 吉林, 江西, 内蒙, 贵州、甘肃得分垫底。通过将同省区内城市的得分进行对照分析, 发现多数省区内的城市差距较大, 其中有9个省区的第一名比最后一名的得分差超过100%。 其中省内城市得分差距最大的是广东省,其分差达55.7分。1 PITI评价的分值满分为100分,其中超过60%的分值依据法规要求设定,余下部分则主要是依据公众实际需要而设定的倡导性指标,所以我们将及格线设定在60分。2 2009-2010年PITI评价范围是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1日发布的2009年度污染源信息, 鉴于2010年6月13日佛山市系统全面地公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