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智研咨询]:2023年中国临近空间飞行器行业深度分析、投资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3年中国临近空间飞行器行业深度分析、投资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机械设备2023-10-07-智研咨询智***
2023年中国临近空间飞行器行业深度分析、投资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2023年中国临近空间飞行器行业深度分析、投资前景、趋势预测报告(智研咨询) 内容概况:临近空间飞行器行业商业化发展基于我国商业航天的开放。在相关政策和民间资本的推动下,纯商业化的航天公司开始拥有了更多的成长机会。2022年,国务院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首次提出在外空领域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外空全球治理、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空间技术等多个方面规划了航天国际合作重点,为我国航天事业下一步发展指明方向。2022年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达到6880亿美元,其中卫星服务业和地面设备制造业占比超过70%,市场规模分别为1230亿美元和1303亿美元,其次非卫星产业市场规模为950亿美元,占比26%。中国航天产业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行业开放度大幅增加,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340.1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6536.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速度达到15.8%。 关键词:临近空间、超音速临近空间飞行器、临近空间悬浮器 一、临近空间飞行器具有强大的战略作用,各国研发取得成效 临近空间是处于传统航空器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的最低轨道高度之间,主要包括平流层大部分、中间层和一部分增温层区域,纵跨非电离层和电离层,空气稀薄,存在臭氧、紫外、辐射等特殊环境,温度随高度变化呈现出一定规律,存在重力波、行星波、大气放电等特殊现象。临近空间飞行器是指主要在临近空间区域内飞行并完成特定任务的飞行器,而在临近空间所跨越的3类大气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中各国在研的临近空间飞行器,按照飞行速度大致可分为低动态飞行器(马赫数小于1.0)和高动态飞行器(马赫数大于1.0)两大类型。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一系列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计划,先后建造了一系列用于高超声速飞行试验的飞行器;20世纪90年代制订并实施了即时全球打击计划,以实现在1h内对全球任何目标实施打击的能力。除了美国外,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德国、印度、日本、欧盟等国家或机构均开展了超高速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研究计划,各有特色并均取得了可观的进展。 二、政策和民间资本推动下,商业航天公司成长加速 临近空间飞行器行业商业化发展基于我国商业航天的开放。在相关政策和民间资本的推动下,纯商业化的航天公司开始拥有了更多的成长机会。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建设。2015年出台的《国家民 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探索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市场化、商业化发展新机制,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开发。2022年,国务院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首次提出在外空领域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外空全球治理、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空间技术等多个方面规划了航天国际合作重点,为我国航天事业下一步发展指明方向。 三、临近空间飞行器产业链繁杂,下游应用领域广阔 从产业链来看,临近空间飞行器上游包括飞行器设计、各种机身材料、电子元件、芯片及加工装备等,中游是飞行器部件整装生产制造,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军用领域和民用领域,军用主要有远程打击、侦查监视、通信中继等领域应用,民用市场目前开发和利用暂未成熟,未来临近空间飞行器仍将以军用为主,同时民用市场如测量测绘、探空火箭发射、太空旅游(亚轨道和轨道旅游)、商业运输等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临近空间飞行器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四、全球商业航天市场景气度持续高涨,国内市场封闭度进一步打开 商业航天是按照市场规则配置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以盈利为目的、独立的非政府航天活动。与传统航天相比,商业航天更重视市场竞争及商业化的市场行为,是将 航天从计划经济加速推进至市场经济的行为。商业航天根据功能可分为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及空间站五大方向,根据离地距离可分为近地空间商业航天、宇宙空间商业航天及宇宙深空商业航天,其中临近空间飞行器市场属于近地空间商业航天。 从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来看,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达到3660亿美元,其中卫星服务业和地面设备制造业占比超过70%,市场规模分别为1230亿美元和1303亿美元,其次非卫星产业市场规模为950亿美元,占比26%。 国内市场方面,近年来我国行业航天市场活动频繁,据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航天全年实施发射任务64次,其中商业发射服务21次,再次刷新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的纪录。中国航天产业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行业开放度大幅增加,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340.1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6536.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速度达 到15.8%,随着商业航天市场自由度进一步打开,在民营资本及相关政策加注下,市场增速将越来越快。 五、行业进入壁垒高,研发难度大,市场参与者较少 临近空间飞行器属于高精尖技术行业,进入壁垒较高,技术要求严格,目前行业参与者少,国内主要以大型航天技术公司或国家航空单位为主,例如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美国宇航局(NASA)、JP宇航公司等,国内企业以国家级研究机构为主,包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发中心、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工程研究所等,其他一些民营优秀企业和国企仅有技术布局,如大疆、航天彩虹、中无人机等。 六、临近空间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随着技术成熟,市场前景不容小觑 临近空间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在民用和军事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和场景,正因此,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成为各航空航天大国关注的热点,临近空间也必将成为未来空间争夺的重要战场。 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国内新材料、新装备、能源、信息、电子等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全球各国在该类型飞行器国内外均在同步发展,我国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有利于提升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对我国飞行器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同时,临近空间飞行器发展空间较大、发展价值较高,随着技术成熟,行业应用潜力被不断挖掘,预计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临近空间飞行器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的信息与情报综合提供商。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