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智能驾驶功能发展进展 随着高速NOA功能的落地,用户对于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认知被打开。2023年,车企在不断优化高速NOA功能体验的同时,也正在争先推动城市NOA功能的落地。掌握并实现全场景辅助驾驶的技术实力,能够帮助车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权。亿欧智库认为,全场景(高速+城市)NOA功能的实现,是自动驾驶实现前最后的难题。 与高速NOA相比,城市NOA面临的交通道路复杂程度呈倍数级增长,对于软硬件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技术层面的难点之外,面向路况更为复杂、驾乘场景更加多元的城区,当前大多数消费者对于领航功能还处于观望状态。在城市NOA放量之前,车企以及智能驾驶相关供应商还需继续建立用户层面的认知,增加潜在用户的购买信心,以促进市场规模的提升。 国内领航辅助的发展始于2019年,特斯拉向中国用户推送了NOA功能,随后蔚小理等新势力也纷纷入局,推出高速领航辅助功能。截止目前,吉利、荣威等自主品牌也开始在旗下的部分传统燃油车上推出高速领航功能。2023年,城市NOA功能落地与否成为判定车企品牌智驾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头部车企以及供应商纷纷开始加码布局。 关于《2023中国智能驾驶功能体验及技术方案研究报告》 2023年8月,亿欧智库对约400位智能驾驶消费者进行了用户调研。面向特定用户(目前体验过/使用过NOA功能的消费者)进行定点投放,主要针对不同车企用户对于高速NOA、城区NOA功能、泊车功能的使用体验、使用场景、使用频次以及付费意愿等进行综合调研并结合产业发展输出结果和洞察 亿欧智库认为,功能的量产落地仅是其市场化、商业化发展的开始,而量产之后的用户体验则是决定其功能价值的核心标准。目前中国智能驾驶功能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大模型、数据闭环又将如何赋能智能功能的发展?《2023中国智能驾驶功能体验及技术方案研究报告》将针对中国智能驾驶功能体验以及其背后的供应商方案进行各细分场景的分析与研究,呈现出最客观、直观的智驾行业。 智能驾驶功能全面进入标配量产阶段 1.1智能驾驶行业发展进程与规划1.2智能驾驶功能用户体验及洞察 02智能驾驶功能量产后进入用户体验的“大考” 2.1智能驾驶功能体验分析-高速NOA功能2.2智能驾驶功能体验分析-城市NOA功能2.3智能驾驶功能体验分析-泊车功能2.4智能驾驶商业模式分析 2.5智能驾驶优质供应商图谱 03智能驾驶功能未来发展预测 3.1智能驾驶功能未来面临挑战与发展趋势 智能驾驶功能全面进入标配量产阶段 1.1智能驾驶行业发展进程与规划 1.2中国智能驾驶功能用户体验及洞察 02智能驾驶功能量产后进入用户体验的“大考” 2.1智能驾驶功能体验分析-高速NOA功能2.2智能驾驶功能体验分析-城市NOA功能2.3智能驾驶功能体验分析-泊车功能2.4智能驾驶商业模式分析 2.5智能驾驶优质供应商图谱 03智能驾驶功能未来发展预测 3.1智能驾驶功能未来面临挑战与发展趋势 1.1.1主机厂:2023年成为城市NOA落地“元年”,新势力品牌率先发力望实现突破 汽车行业发展至今,智能化能力已成为各家车企体现技术实力的核心方式,其中智能驾驶的能力至关重要。从2022年的高速领航辅助驾驶(高速NOA)到2023年的城市内封闭道路领航辅助驾驶(城区NOA),新势力车企们一直在追逐智驾能力的突破。在实现高级别智能驾驶功能的量产后,如何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打造降本增效的智驾方案成为新势力车企需要面临的思考。 2023年上海车展以来,众多车企对外宣布了今年下半年实现多城市城区NOA计划。理想宣布城市NOA开启内测,年底覆盖100个城市;小鹏宣布广州、上海、深圳、北京开通城市NGP,未来会在更多城市开通该功能;蔚来宣布会在今年下半年开启NAD服务中“城区NOP +服务”的上海区域先锋体验。 亿欧智库:新势力品牌已陆续量产高速NOA功能,头部品牌率先发力城区NOA 理想将推出“通勤NOA”的辅助驾驶模式。 L4、L5自动驾驶相继量产 小鹏汽车推出了相似的“通勤模式”,将其命名为“AI代驾”。 2021年底,长城汽车、广汽埃安和领克也推出高速NOH、NDA和HWC等高速NOA功能,更多新势力品牌加入到高速NOA的竞速赛之中 城区NOA功能逐渐通过试点城市开发实现量产 蔚来宣布高速NOP+增强领航辅助Beta版升级为正式版并开启订阅 除了“蔚小理”,长城魏牌、智己、飞凡等品牌的智驾团队也在推进城市NOA。 高速NOA功能量产落地高阶/轻量化行泊一体搭载上车 高速NOA功能规模化落地 城区NOA功能迎来量产“元年” 1.1.1主机厂:传统车企孵化新品牌实现“灵魂独立”,智驾从0-1后加速“补足短板” L2+级别智驾功能在国内传统品牌车企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自2021年以来,国内传统品牌车企逐步加码智能驾驶,L2+级别智驾产品落地量快速增长。其中,主动刹车系统渗透率达到31.42%,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渗透率也达到了26.78%。 在智能驾驶发展的过程中,部分传统车企通过孵化智能化品牌实现品牌的“灵魂独立”,同时传统品牌也在快速实现L2级别智能驾驶从0-1的发展布局。在与华为合作后,目前长安汽车旗下的阿维塔成为中国唯二两家实现城市NOA功能的车企品牌。吉利与长城分别推出子品牌极氪与魏牌,二者的智能驾驶功能目前与头部新势力车企也无明显差距。 亿欧智库:截止2023年H1传统车企品牌智 亿欧智库:截止2023年H1传统车企品牌(含部分孵化的新势力品牌)智驾进程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 道路交通标识识别 (长安占股39.02%) 1.1.2感知/定位模块:激光雷达与高精地图成本高昂,高配车型选择搭载进行冗余 随着高级别智能驾驶功能的落地,车辆感知与定位能力的需求增强,激光雷达与高精地图是目前传感器与定位模块领域中较具争议的话题。作为高阶智驾功能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模块,在激光雷达与高精地图的选择上,车企的高配车型上普遍选择同时搭载以实现功能安全冗余。 高精地图对于智能驾驶感知层面的支持主要是感知先验和超视距能力。目前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价格普遍在20万以上,而搭载高精度地图的车型价格普遍在30万以上,追求智能化的中高端车型为了提升用户体验选择搭载激光雷达与高精地图提供行车安全冗余。 亿欧智库认为,高精地图更大的作用在于,可以将导航路径与具备精确尺寸的超视距地图环境信息结合在一起,从而为智驾系统指导路径规划。 激光雷达具有探测距离远、精度高,可识别行人和物体等优势,可以有效解决高等级智能驾驶所面临的复杂场景,虽然成本与性能较难达成平衡,但仍有部分高端车型选择搭载,这也为激光雷达厂商带来了发展机遇。 业内著名的“铁轨”比喻:智能驾驶系统沿着高精地图设定好的轨道行进,在此情况下,感知的作用更多是对周身视距内的障碍物进行躲避然后有合适的机会重新回到规划好的路径上即可。 亿欧智库:2023年中国典型激光雷达企业发展进程 禾赛科技目前已获包括比亚迪等11家车企量产定点,其中6家将在2023年底前开始量产交付; 亿欧智库:2023年中国部分车型感知与定位配置车型感知硬件方案高精地图 速腾聚创目前已获得吉利汽车、广汽埃安、长城汽车、小鹏汽车等12家车企的量产定点; 图达通目前已获得蔚来三款车型的量产定点,同时获得多家商用车定点项目; 亮道智能:亮道智能已对外展示了前向+侧向补盲激光雷达的集成DEMO实车。目前亮道自研软硬件技术,推进产品的量产落地; 探维科技目前已与合创汽车达成合作,实现量产,同时其推出面向高级辅助驾驶的旗舰产品Tempo能够满足智能汽车在高速/城市NOA中面对复杂环境的感知需求; 北醒目前已与滴滴自动驾驶正式达成生态战略合作。双方已联合推出了2K图像级高精度激光雷达“北曜Beta”,此激光雷达针对L4Robotaxi的场景具有超高性能和适配性。 1.1.3硬件芯片:中高端车型智驾芯片国产化发展,高端车型智驾芯片仍以Orin为主 经济型车型对智能驾驶芯片性能需求较低,出于成本考量,常采用低成本、低算力的单颗芯片方案; 中高端车型之间差异化程度高,一部分选择温和的适中算力路线,采用单颗中算力芯片或双低算力芯片方案,一部分选择激进的超额算力路线,如问界M5采用MDC高算力计算平台; 高端车型追求更高性能、更高级别智能驾驶水平而较少考量成本,故常采用国际厂商最新高性能、高算力芯片/计算平台产品。 亿欧智库:经济型车型的智能驾驶芯片方案 经济型车型智能驾驶芯片算力需求较低,能够支持L2级别最基本的功能即可 亿欧智库:中高端车型的智能驾驶芯片方案 中高端市场中不同品牌车型之间智能驾驶芯片算力差异大,主流车型算力需求集中在5-30TOPS,少量车型采用高算力计算平台为日后升级预埋硬件 亿欧智库:高端车型的智能驾驶芯片方案 高端车型智能驾驶芯片向百级乃至千级TOPS算力发展Mobileye和英伟达等国际品牌旗下最新高性能、高算力芯片是高端车型的主流选择 技术成熟度高的头部厂商是主流选择 自主、海外芯片厂商选择多样,部分车企芯片自研自供单颗芯片、双低算力芯片组合是主流方案 出于成本考量,单颗低成本、低算力芯片是主流方案 单颗高性能芯片、双高算力芯片组合、基于多芯片打造的超级计算平台成为高端车型新式主流方案 小鹏G9 L2+级智能驾驶 KiWiEV大疆版L2级智能驾驶 理想ONE L2级智能驾驶 芯片方案:英伟达Orin*2双芯片总算力:508 TOPS 芯片方案:德州仪器TDA4VM*2双芯片总算力:16TOPS 芯片方案:地平线征程3*2双芯片总算力:10TOPS AIONY L2级智能驾驶 芯片方案:地平线征程2*1总算力:4TOPS 问界M5 L2+级智能驾驶 理想L9 MAX L2+级智能驾驶芯片方案:英伟达Orin*2双芯片总算力:508TOPS 芯片方案:华为MDC610计算平台总算力:200TOPS 哪吒U L2+级智能驾驶芯片方案:地平线征程3*1总算力:5TOPS 小鹏P7 L2+级智能驾驶芯片方案:英伟达Xavier*1总算力:30TOPS 智己L7 L2级智能驾驶 芯片方案:Xavier*1→Orin*1总算力:30TOPS→254TOPS 欧拉好猫L2级智能驾驶 零跑C11 L2级智能驾驶 蔚来ET7 L2+级智能驾驶 芯片方案:MobileyeEyeQ4*1总算力:2.5TOPS 芯片方案:自研凌芯01*2双芯片总算力:8.4TOPS 芯片方案:基于Orin*4的超算平台总算力:1016TOPS 1.2.1 2023年中国智能驾驶功能体验用户调研 2023年8月,亿欧智库对400位智能驾驶消费者进行了线上用户调研。 问卷共计31题,面向特定用户(目前体验过/使用过NOA功能的消费者)进行定点投放,主要针对不同车企用户对于高速NOA、城区NOA功能、泊车功能的使用体验、使用场景、使用频次以及付费意愿等信息; 问卷于8月初进行投放,历时4周。投放过程中,亿欧智库利用公域与私域渠道针对蔚来、小鹏、理想、长城、智己、阿维塔等车企品牌用户进行定点投放,以保证收集到问卷信息的真实有效。 亿欧智库针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梳理,并通过调整自变量与因变量进行各种细分功能交叉分析,充分分析各功能以及各车型智驾功能当前的用户体验。 报告中涉及的用户调研数据均出自此次调研。 1.2.2智驾发展拐点将至,高速NOA功能有望成为用户购车主要参考因素之一 2023年,随着车企陆续推送了高速NOA功能与城市NOA功能,高阶智驾功能开始面临用户体验的考验。当前阶段,智能驾驶虽然未能成为大部分消费者购车的主要参考因素,但已开始逐渐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亿欧智库认为,伴随着智能驾驶近年来的发展,2023年智能驾驶将迎来真正的发展拐点。 2023年,在体验过或使用过高速NOA功能的用户中,41.1%的用户将其视为主要的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