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新华财经]:如何盘活在金融系统空转的资金?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如何盘活在金融系统空转的资金?

2023-07-21新华财经张***
如何盘活在金融系统空转的资金?

1 / 5 请参阅本报告最末重要声明 作者:郭 桢 电话:010-88052647 邮箱:guozhen@xinhua.org 编辑:张 威 审核:杜少军 如何盘活在金融系统 空转的资金? 近日,央行公布上半年金融数据,广义货币余额达到28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3%,显示我国货币供给量十分充裕。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我国CPI和PPI数据双双下滑,表明巨量资金并没有起到提振消费,拉动经济的目的,大部分资金在金融系统空转,如何把资金注入实体经济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官方网站:www.cnfin.com 客服热线:400-6123115 2023年7月21日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2 / 5 目录 一、上半年货币供给充裕 但多数资金在系统内空转 ........................................ 3 二、我国为何不能实行负利率政策 ........................................................................ 4 三、扩大内需 加快产业升级 ................................................................................... 4 图表目录 图表 1: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 ....................................................................................................................... 3 3 / 5 如何盘活在金融系统空转的资金? 近日,央行公布上半年金融数据,广义货币余额达到28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3%,显示我国货币供给量十分充裕。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我国CPI和PPI数据双双下滑,表明巨量资金没有起到提振消费,拉动经济的目的,大部分资金在金融系统空转,如何把资金注入实体经济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上半年货币供给充裕 但多数资金在系统内空转 7月11日,央行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0.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9.56万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6个和2.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54万亿元,同比增长9.8%。上半年净投放现金789亿元。 从上述数据看,我国广义货币量(M2)增速达到11.3%,余额达到287.3万亿元,今年突破300万亿元只是时间问题,显示出货币供应十分充裕。 从理论上讲,如此巨量的货币供给量,大概率将拉升CPI出现高通胀。但结果正相反,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持平,环比下降0.2%;PPI同比下降5.4%,环比下降0.8%。统计显示,今年以来,CPI数据从2-6月份一路下滑,PPI也连续跌了7个月,从2022年12月的-0.7%,一直跌到今年6月份的-5.4%。CPI和PPI两者剪刀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在下降。 图表 1: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4 / 5 此外,央行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0.1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91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4.96万亿元。这组数据也表明,大多数资金或在金融系统里空转而并未进入实体经济。 二、我国为何不能实行负利率政策 有观点认为,我国应该学习西方国家的负利率政策,不仅可以促进消费,还可以降低企业贷款成本。其实,负利率在我国很难实行,主要原因是采取负利率,货币长期贬值会造成购买力大幅下降,企业利润会被进一步摊薄。而从CPI和PPI数据分析,我国面临主要问题是社会消费需求不振,企业扩大再生产动力不足,社会工作岗位也会相应减少,失业又会进一步降低社会消费能力,从而导致企业停工停产。 另外,负利率和超低利率最为受益的是往往是效率极低的大型“僵尸企业”,这些企业本来就缺少竞争力,靠贷款和财政补贴生存,超低借贷成本给了他们继续借钱机会。由于这些企业规模大,员工多,又背着银行的巨额贷款,即便每年都亏损,政府也要贴钱维持其正常运营。由于其自身负债很高,再让他们借更多的钱,只会不断降低资本的使用效率,既拉不动新的就业,也无法救活经济。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央行提高利率或者采取紧缩政策,这些企业就要面临倒闭风险,连带银行系统也可能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僵尸企业”相反,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超低贷款,反而抑制了社会的有序竞争,放缓了经济复苏。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复苏期,如果实行负利率等宽松的货币政策,相当于由政府负债来代替企业和个人负债。货币贬值的结果是全民买单,对经济的发展更为不利。 三、扩大内需 加快产业升级 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不能指望单纯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靠扩大内需,抓紧产业升级。我国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只要内需盘活,经济发展就会有充足的底气。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形成了全产业链的完整工业体系,而产业升级决定了我国在国际分工的地位和话语权。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中国经济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从数据看,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发展质量提升,展现出强大韧性。 我国在关键技术上和欧美等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只有不断进行科技攻关,才能获得相对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目前,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现代信息 5 / 5 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广泛应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产品增势良好。今年以来,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了商业首飞,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完成吊装,科技创新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半导体相关行业制造业增长比较快,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9%。从产品来看,一些新材料、智能产品增长比较快,上半年航空航天铝材、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23.3%、34.1%。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超293万个,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7.1%,信息通信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重要声明 新华财经研报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报告依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由新华社经济分析师采集撰写或编发,仅反映作者的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尽可能保证信息的可靠、准确和完整,不对外公开发布,仅供接收客户参考。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