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城市进化论]:2万亿俱乐部”劳动人口可持续竞争力报告(2023)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万亿俱乐部”劳动人口可持续竞争力报告(2023)

2万亿俱乐部”劳动人口可持续竞争力报告(2023)

URBAN EVOLUTION以劳动生产率为尺文量城市高质量发展《“2万亿俱乐部”劳动人口可持续竞争力报告》探寻中国塔尖城市生长势能每日经济新闻UE城市进化论聘智联招聘 城市,为人而生,为人而进化。城市进化论关注城市进化论找到城叔出品单位:每日经济新闻 城市进化论 智联招聘报告执笔:城市进化论数据支持:智联招聘 引言改革开放40多年间,我国不仅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也经历了超大规模的人口转变。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自2011年达到峰值9.4亿人后开始下降,十多年间减少超过6000万。伴随着人口变化趋势,GDP增长率从2012年开始减慢,逐步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劳动力市场从“无限供给”转向“有限供给”,意味着我国逐步由劳动力规模优势转向以劳动生产率水平决定的劳动力竞争优势。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效率和潜在增长动力的核心指标,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的关键。截至自前,全国已有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及成都七座城市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元,加上正在全力冲刺的武汉和杭州,“2万亿俱乐部”塔尖阵营不断壮大。当人口负增长时代到来,劳动力稀缺性日益增强,这些城市能否继续提升劳动生产率,决定着未来能否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也为后发城市发展提供借鉴。基于此,本报告以九座城市为样本,以劳动生产率为切口,剖析其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及人才供给的关系,透视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从“人口红利驱动”转向“人才红利驱动”的底层逻辑,以更好地应对少子老龄化社会的各类风险挑战。需要说明的是,本报告由每日经济新闻·城市进化论团队(公众号ID:urban evolution)基于现行主流经济学文献及学术理论独立研究、原创生产,所有公开数据来自官方统计,同时特别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智联招聘,为本报告撰写提供了详实的一手数据支撑。希望这份报告能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改变。 劳动力供给与人口集聚潜力PART1城市的本质是人口聚居,惟其如此,才有产业的聚集和经济活动的规模经济。维持和扩大人口规模,是城市发展命脉所系。在当下的“心城市”时代,世界范围的人口流动趋势,都是人口从小城市向大城市集中。作为最具带动能力的区域增长极,“2万亿俱乐部”城市既是经济增长排头兵,也是人口增长主力军。1.1常住人口增长情况对比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九座城市都是人口增长赢家,深圳、广州、成都更是十年间人口增量最大的三座城市。从年均增长率来看,九座城市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3%),其中深圳(5.35%)、广州(3.93%)最高,上海(0.80%)、北京(1.10%)最低。同为一线城市,深圳、广州开放宽松的政策环境吸引大量外来人员,十年间沉淀了众多人口,而北京和上海为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严控人口规模,也导致人口增量和增速不及其他城市。表1-1:九城常住人口增长情况35005.35%300025003.93%3.21%2000-1500-1000-1.10%1.06%0.80%500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年均增长率2010年常住人口(万人)2020年常住人口(万人)数据来源:各地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 1.2老龄化和抚养负担从常住人口年龄结构来看,2020年,重庆、上海均已进入深度老龄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达到17.08%、16.30%,成都、北京也即将触及深度线(14%)。九城中,只有深圳是“年轻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仅3.22%。上海“老”得最快,十年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提高6.17个百分点。表1-2:九城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0 -17.08%16.30%15-13.62%13.30%12.44%11.81%11.66%10 -7.82%53.22%重庆上海成都3北京苏州武汉瀘杭州广州深圳21.78%468-6.67%8.50%8.13%108.71%9.02%10.13% 10.01%1211.72%14-2020年2010年数据来源:各地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注: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14%为深度老龄化,20%则为超级老龄化)人口抚养比是反映劳动力抚养负担的重要指标,即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具体又可分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抚养比越高,表明劳动力人均承担的抚养人数越多,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就越重,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一般来说,总抚养比(即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小于50%,可以视为处于“人口红利期”。2020年除重庆接近临界点外,其余八座城市都还处于人口红利期。相对年轻的深圳、广州总抚养比最低,分别为22.44%、27.69%,成都、上海、苏州、北京、武汉及杭州则已超过30%。从变化趋势看,总抚养比十年增幅最大的是苏州、北京及上海,分别增长13.59%、12.64%、12.21%。-2 - 表1-3:2010、2020年九城抚养比102030405014.32%11.33%杭州17.28%15.48%12.19%9.92%武汉17.36%15.72%14.66%12.76%成都18.17%18.63%苏州-11.19%10.33%18.31%16.81%14.01%8.15%广州17.71%9.98%23.85%16.45%重庆23.73%25.48%11.21%2.03%深圳18.50%3.94%10.41%10.54%北京15.81%17.77%10.60%12.46%上海13.25%22.02%2010少儿抚养比·2010老年抚养比2020少儿抚养比●2020老年抚养比数据来源:各地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老年抚养比对经济的影响更为明显。根据北大经济学教授苏剑的研究,老年抚养比提高1个百分点,会使GDP显著降低0.226%,老年抚养比提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负面影响。老年抚养比最高的同样是重庆,达到25.48%,即每百名劳动人口要负担超过25名老人。上海老年抚养比为22.02%,排名第二。相比之下,深圳、广州老年抚养比分别为3.94%、9.98%,养老负担较轻。从十年变化趋势看,增幅前三位依次是上海、重庆和北京,分别增长9.56%、9.03%、7.23%。1.3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情况随着少子老龄化趋势加剧,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持续多年负增长。不过受益于强劲的人口吸引力,除北京和上海外,其余七城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仍保持正增长。与常住人口增长格局一样,深圳、广州、成都也是十年间劳动年龄人口增量最高的城市,分别增长493.85万人、394.74万人、326.48万人。—3- 表1-4:九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情况4.46%2000-3.38%1500-2.612.49%1000-500--0.30%0.55%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万人)●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万人)年均增长率数据来源:各地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不过从增速来看,九座城市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增长率普遍低于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劳动年龄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北京下降幅度最大,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68.53%,比2010年下降10.32%;紧随其后是上海和苏州,分别下降9.49%、8.54%。深圳则是劳动力最充裕的城市,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79.53%,其次是广州和杭州,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都超过70%。重庆最低,占比62.22%。表1-5:九城15-59岁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变化10203040506070809010079.53%深圳86.60%广州174.72%178.80%170.12%杭州75.21%69.72%武汉77.33%169.49%苏州78.03%68.74%成都73.60%68.53%北京178.85%66.82%上海76.31%重庆62.22%165.58%2010年占比●2020年占比数据来源:各地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 1.4人口潜在集聚能力人口流动的基本逻辑是“人往高处走”,按照北大经济学教授周其仁的分析,当经济密度高于人口密度时,必定吸引更多的人口集聚。而当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持平甚至更高时,这个城市的人口集聚也就到“边”了。这里借鉴经济-人口分布平衡法则,通过“经济-人口比”(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指标,考量城市未来人口增长潜力。一般来说,经济-人口比大于1,表明人口有净迁入趋势;经济-人口比小于1,则意味着有净迁出趋势。表1-6:九城2010-2020年经济-人口比3.52.51.50.5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年鉴、地方统计年鉴GDP、常住人口数据计算当前,九城经济-人口比均大于1,显示出继续集聚人口的趋势。其中,北京、苏州、深圳及上海均大于2,意味着具有更强的人口吸引力;重庆、成都经济-人口比略高于1,吸引力相对较弱。纵向对比十年变化,除重庆经济-人口比略有提升外,其余八座城市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深圳、广州、苏州降幅明显。作为中国经济增长引擎,这些城市未来仍有望进一步集聚人口,但随着人口负增长时代到来,必须更快、更好地从“人口红利驱动”转向“人才红利驱动”,以人力资本提升积极应对少子老龄化社会的各类风险挑战。5 劳动生产率与GDP变化关系PART 2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动能函需从生产要素驱动的增长,转变为生产率驱动的增长。借鉴相关研究,全员劳动生产率一般以“GDP/全部就业人数”测算,比值越高,说明从业者人均劳动对GDP增长的贡献越大,劳动含金量越高。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明确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次年初,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地方两会高频词和关键词,一方面提出关注质量,多地下调GDP预期增速;同时,社会劳动生产率首次列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一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明确,将社会劳动生产率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在2017年基础上力争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升。这是国内首次有省市提出要将社会劳动生产率列入经济发展指标。2.1劳动生产率与万亿台阶2020年,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78万元/人。作为中国经济领头羊,2020年九座城市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全国均值,其中北京、上海最高,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倍以上。结合上述城市迈过两万亿的时间节点看劳动生产率变化:2011年上海成为中国首个GDP突破两万亿大关的城市,同期劳动生产率达到18.12万元/人;2013年北京过线,劳动生产率为18.58万元/人;深圳在2016年过线,劳动生产率为17.74万元/人;广州在2018年过线,劳动生产率为19.05万元/人。四个一线城市突破两万亿GDP关键节点的劳动生产率差值不超过1.5万元/人。表2-1:每迈上一个万亿台阶,各城市劳动生产率变化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2011两万亿节点(年份)20132016201720182020GDP总量(亿元)20009.6821134.620685.720066.2921002.4420180.45劳动生产率(万元/人)18.1218.5817.7412.0919.0526.99三万亿节点(年份)201720182021GDP总量(亿元)32925.013310630664.85劳动生产率(万元/人)23.9927.8324.62四万亿节点(年份)20212021GDP总量(亿元)43214.8540269.6劳动生产率(万元/人)31.6634.78数据来源:GDP数据出自各地统计年鉴,劳动生产率未统一公布,此处按照地方生产总值/就业人员数计算, 而经济规模进一步迈过“1个万亿级台阶”的北上深,在劳动生产率上也同步完成了跨越一一2017年上海GDP突破三万亿时,劳动生产率为23.99万元/人;次年北京进阶,劳动生产率为27.83万元/人;而在2021年进阶的深圳,同样迈过了劳动生产率20万元/人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