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新湖期货]:专题 | 钢材出口知多少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专题 | 钢材出口知多少

2023-09-08新湖期货米***
专题 | 钢材出口知多少

引言遥记去年年底,加息周期下国外经济即将进入衰退还是市场共识,大家普遍看空今年的钢材出口需求。但事实证明,上半年出口环节顶起了钢材下游的半边天。1-7月钢材累计产量78899.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249.5万吨,而钢材出口的增量就达1104.22万吨,在内需低迷限产又尚未落地的背景下,钢材出口端凭借一己之力消化了大半供给增量,形成了基本面预期差。1-7月日均铁水产量均值为238.01万吨,较去年同期均值226.51万吨同比增幅5%,热卷通过出口消化部分库存,维持利润吸引铁水流入,从而使得螺纹产量能够保持在低位,因此尽管表面上用钢需求最大的地产低迷状态不改,但供需矛盾并不如预想中显著,这就限制了黑色系下跌空间并带动了6月以来的反弹。除去往年传统的限产、地产、基建等话题,出口成为了今年黑色板块重要变量。其实2017年以来,我国钢材出口整体都比较稳定,1-7月普遍在4000-5000万吨区间,那么今年的出口量主要增在哪些方面?一、出口省份分区域来看,出口地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地区,三地合计出口量1943.55万吨,占全国出口量的37.97%,其中江苏出口846.15万吨,浙江829.57万吨,上海267.82万吨。除此之外,山东545.62万吨、辽宁406.83万吨、广东362.05万吨也占据了较大比重,这6个省份占全国出口量的63.65%。在主要出口地中,今年出口增幅最大的省份为广东,达到173.22%,1-7月出口增量为229.53万吨,这跟两广地区产能持续投放有关。随着钢铁产能从内陆转向沿海,华南地区逐渐从钢材流入地转变为钢材流出地,板材库存压力尤为显著。为化解库存压力,华南板材一方面持续北上销往华东地区,另一方面就是增加出口。除了广东,浙江的增幅也不容小觑,在高基数下达到了69.01%,增量345.5万吨位列全国第一。结合上海和宁波的板材库存增量来看,大致驱动跟华南地区一致,板材北上,华东投放量增加,给予出口驱动。除了产能迁移导致区域之间贸易流向变动之外,另一原因则在于开票地与实际出口地不同。可以看到传统板材产地河北出口同比反而下降13.97%,据了解华东地区开票相对而言有一定优惠,部分货物在北方口港出港,但票开在华东。考虑到开票和实际出口地不一致的情况,钢材出港数据可能比海关数据的参考意义更大。从出口较旺盛的5月份各港口出口量来看,位居前列是天津新港、上海罗泾港、京唐港、连云港、湛江港、鲅鱼圈、上海港和防城港,其中前三个港口的出港量占据了主导地。具体来看,1-7月天津新港出口量为1228.74万吨,较去年环比降19.37%,而罗泾港出口量为816.67万吨,同比增幅55.82%,京唐港出口量为497.25万吨,同比增幅更是高达121.91%。这表明尽管从海关数据来看华北并不起眼,但从实际出港量看华东增幅确实显著,同时华北的出口增量也着实不容小觑。从现货市场也不难看出,上半年华北是板材压力最小的地区,还曾出现过反套逼仓的现象。一方面,北方大区的板材产量在二季度降至低位,另一方面就是出口持续强劲对华北去库的推动作用。 二、出口品种我国钢材出口以板材为主,今年1-7月钢板出口3307万吨,棒材出口642万吨,角钢及型钢出口287万吨。在所有出口的钢材品种中,涂镀板占比最大约25%,两者合计1273.56万吨,其次为钢管617.78万吨、中厚宽钢带555.22万吨、热轧薄宽钢带493.8万吨,基本上都是热卷的下游产品,此外中厚板也占据了一定比重。涂镀板中又以镀锌板为主,出口量达623.92万吨。镀锌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防腐方法,镀锌板大量用于汽车制造、冷藏箱、建筑业、通风和供热设施以及家具制造等领域。镀层板主要出口省份为浙江、山东、广东和江苏,随着湛江宝钢镀锌板卷产能的投入以及柳钢镀锌板卷生产逐渐正常,华南市场本地镀锌板资源占比逐渐扩大。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对建筑、制造业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对镀锌钢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我国镀锌板价格较有竞争力,出口国家涉及到全世界177个国家和地区。7月镀锌板的出口量在115.68万吨,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68.51万吨,下半年表现仍值得期待。从各品种近年来出口趋势看,2021年—2022年镀层板出口表现较稳定,中厚宽钢带高位回落,钢管则呈现向上的势头。相比去年,今年大部分品种普遍都有较为可观的增量,像厚板出口同比增幅就达到了108.23%。基数较大的品种,比如钢管、中厚宽钢带、热轧薄宽钢带等等,增幅也在30%以上。除了钢板之外,棒材出口同比增幅也达到了48.96%。往年我国一直是钢坯净进口国,在2020年净进口量更是达到了高峰,不过从去年开始,净进口量就开始显著下滑,从今年3月开始更是彻底转变为了净出口国,4月和5月净出口量均在30万吨以上。结合当时唐山的钢坯库存,不难看出这一转变正是由于一季度高企的库存导致,与此同时,出口的好转也加速了二季度唐山钢坯库存的去化,为6月价格的反弹奠定基础。除了主流的板材和钢坯,型钢和角钢的市场关注度也在日益增加。工字钢、槽钢、角钢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和金属结构,如厂房、桥梁、船舶、输电铁塔、运输机械等等。如今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基建同样成为众多国家政府“稳增长”之选,与之相关的角钢和型钢的需求量自然有所提升。1-7月角钢出口268.78万吨,同比增幅45.33%,大型型钢出口236.55万吨,同比增幅45.16%,最直观的铁道用钢材出口32.52万吨,尽管从绝对值来看规模不大,但增幅与角钢型钢非常相近,约45.93%,呈现出规模同步增加的特点,侧面反应出国外的一部分钢材进口需求确实是在基建板块。如果说今年钢材的出口放量来自“薄利多销”,那么高附加值的钢材出口表现如何?我们以电工钢为代表来观察。电工钢亦称硅钢片,是电力、电子和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软磁合金,亦是产量最大的金属功能材料,主要用作各种电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铁芯。它的生产工艺复杂,制造技术严格,是衡量一个国家特殊钢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据海关数据,我国今年1--7月出口电工钢68.43万吨,同比反而下滑了11.44%。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快速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效高性能产品等绿色低碳制造业,家电、电动机、变压器等产品能效升级按下“加速键”,下游行业对取向薄规格、无取向高牌号、新能源汽车电机用电工钢等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三、出口目的地那么,今年旺盛的海外需求到底来源于哪些国家?从下图可以看出,贸易重心依然集中在传统的主流地亚洲,其次是非洲、拉丁美洲和欧盟。亚洲地区中,东南亚和东亚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西亚和中亚的出口量有了显著提升,从数量级来看西亚的出口量占比也已经达到了18%。今年1-7月出口同比增幅最大的地区为中美洲和独联体,均在1.7倍左右。前文提到的西亚和中亚,增幅60%以上位居前列。南美洲和非洲的增幅分别为44.85%和20.41%。相比之下,我国向发达国家的出口则有所减少,北美、欧盟和大洋洲的降幅分别为17.99%、7.03%和5.51%。一方面,此轮加息周期老牌发达国家受到的影响较新兴经济体更大,当然近年来,这些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也在增加;另一方面,尽管家电汽车也是板材重要下游,但我国出口地产基建相关的建筑用板材量也很大,主打性价比,更适合处于工业化初期和中期的新兴国家。细化到出口依赖度较强的镀锌板,海关数据显示前四位贸易伙伴分别是泰国、韩国、菲律宾、越南、巴西。1-7月份出口量合计49.68万吨,占全部出口量约四成,其中泰韩两国约占一半。韩国汽车、造船需求自不必说,泰国既缺乏炼钢原料,又不允许建造大型高炉炼钢厂,相较之下,泰国的机械制造、汽车及建筑业发达。泰国是东盟国家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第二大 汽车销售市场,是全亚洲仅次于日本和韩国的第三大汽车出口国,每年有一半的汽车产量用于出口。据泰国工业联合会统计,2022年泰国汽车产量188万辆,其中泰国国内销售84万辆,整车出口100万辆。目前泰国是东南亚地区中推行电动汽车最积极的国家,计划成为东南亚电动汽车制造中心。后续泰国对高等级汽车板的需求将继续增长。因此近年来这几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板材业务,越南台塑、和发、南金,印度TATA、JSF,菲律宾攀钢等都在大力发展板材业务,从热轧到后续的冷轧,镀锌,彩涂。出口量仅次于镀层板的钢管流向明显不同,今年增幅最大的地区以产油国为主,科威特以30.86万吨进口量、76.73%的增幅位列第一,阿联酋1-7月进口28.32万吨,增幅同样达到76.5%,沙特尽管进口量绝对值较小,为10.51万吨,增幅也有75.2%。除了中东地区进口量大增,传统进口大国如泰国、印尼、印度等,1-7月进口量均在20-30万吨,增幅在50%左右,这与疫情过后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密不可分。棒线材由于运输和存放不便,地域性表现的更为明显,东亚和东南亚的进口量各占30%,其次是非洲、欧盟、南美洲等地。分国别来看,韩国进口量遥遥领先,占1-7月中国棒线材总出口量的20%,达128.59万吨。除此之外,依然是泰国、菲律宾、印尼这几个国家占据主导。还有些特殊钢材,如前文提到的电工钢板(带)等,出口地区以欧盟、西亚和南亚为主。不过今年和去年不同地区的变化幅度较大,欧盟之前进口量遥遥领先,但今年1-7月下降了47.16%,东亚和东南亚也下降了20%以上,反而是北美地区,尽管绝对值不高,但今年进口增幅达到了93.39%,我们认为这种变化与加息周期下各国经济的强劲程度呈正相关。 四、出口退税概况为鼓励工业产品出口,我国钢材从1994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不同年份退税税率略有差别,1994年为17%,1995到1996年为9%,1998到1999年为15%。2004年开始出口退税率一律调低到13%,在这一阶段,出口退税率整体较高。2005年4月1日起,我国对生铁、钢坯等钢铁初级产品,停止执行出口退税政策。2005年5月1日起,对热轧、冷轧、镀锌、彩涂、盘条、型材、钢丝、不锈钢板卷、不锈钢盘条、不锈钢丝、合金钢板、合金盘条、合金钢丝等产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为11%。2006年9月15日,部分钢材出口退税率由11%进一步降至8%。同年11月1日起,对铁合金、生铁、钢坯等30项钢铁初级产品加征10%出口关税。2007年4月15日起,部分特种钢材及不锈钢板、冷轧产品等76个税号,出口退税率降为5%,其余钢材取消出口退税。2009年,对附加值较高的合金钢异型材等退税率提高到9%。2013年,将热轧卷板等主流钢材退税率由11%降至9%。在此期间,部分钢企利用特殊合金钢材产品的退税优惠,在普钢中加入硼元素,以享受出口退税优惠,利润极高的同时也导致低附加值的钢材涌入国际市场,面临其他国家的指责。于是在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取消含硼钢的出口退税,这一举措对螺纹、线材等出口形成较大冲击。不过到2020年,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部分高附加值的钢材,如钢管、合金钢卷等退税率又提高到了13%。疫情得到控制之后,我国钢材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钢价一度暴涨,在2021年4月28日,我国取消了包括螺纹线材,热轧卷板,带钢,中板,圆钢,型钢,管材,部分冷轧,镀锌,不锈钢等146个品种的出口退税,自8月1日起对23项钢材取消出口退税、对3个产品加征出口关税,至此所有成品钢材的出口退税已全部取消,此次调整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自2021年两次调整之后,我国没有再出台过新的退税政策,不过去年年底新增了三个税则号,7225(其他合金钢平板板材)新增2mm以下税则号、7227/7228(规则/不规则其他合金条、杆、角形材、异型材)新增圆形截面税则号。此轮调整预示着将对板材出口进行细分优化,而螺纹钢、线材等低附加值建材出口量将被控制,鼓励型钢以及异型钢出口。五、总结今年我国钢材出口量大幅增长,与年初市场普遍观点形成预期差。从海关数据来看,出口地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地区,增幅最大的是广东和浙江。但从SMM的出港数据看,华东和华北的出口增量都较高。一方面,华南钢厂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