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火石创造]:全球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专题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全球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专题报告

全球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专题报告

现代产业数据智能服务商、中国产业大脑和产业大数据领域领先者版权所有©杭州费尔斯通科技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第1页 现代产业数据智能服务商、中国产业大脑和产业大数据领域领先者版权所有©杭州费尔斯通科技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第2页全球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作者:火石创造李叶平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是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培育发展经济新动能的战略选择,尤其是随着数字经济、智能汽车等产业的逢勃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以其强大的创新型、融合性、带动性和渗透性,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现代产业数据智能服务商、中国产业大脑和产业数据领先者火石创造通过洞察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产业发展路径,以期为国内产业发展提供应验启示。一.美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分析美国是全球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源地,无论是芯片设计、制造,还是与之密切相关的软件工具、半导体设备等领域,美国都处于领先地位。随着全球各个地区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与美国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美国为了保持其产业优势,采取了一些非常规操作来削弱日本、中国等竞争者的竞争力。(一)美国半导体产业影响力简析美国半导体产业占据全球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从2001年的1390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574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67%。其中,总部位于美国的半导体公司的销售额从2001年的711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275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7%,在全球市场的占比达到48%。图1:2022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半导体企业销售额占比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美国半导体公司在主要区域保持市场份额领先地位。在所有国家和地区半导体市场,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占据了销售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例如,在欧洲市场,美国公司的市场份额达到了50%。在中国市场,美国公司的市场份额高达53.4%。 现代产业数据智能服务商、中国产业大脑和产业大数据领域领先者版权所有©杭州费尔斯通科技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第3页图2:2022年美国半导体企业在全球各地区半导体市场的占比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美国半导体行业研发支出水平高于大多数科技行业,更远高于其他国家。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研发支出占比在关键的主要高科技工业部门中名列前茅。根据2022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就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百分比而言,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研发占比达18.75%,仅次于美国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的21.4%,排名第二。18.75%的研发支出占比,也远高于其他国家的研发支出水平,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研发支出占比(7.6%)的近2.5倍。图3: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半导体行业研发支出水平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二)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美国通过补贴政策及打击挑战者保持半导体产业的长期领先地位。从发展历程来看,美国政府长期采取了较大力度的补贴措施,长期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在支持技术起步和商业化、进行贸易竞争、强化生态建设、保护供应链安全等四个历史阶段,美国试图通过半导体补贴政策长期保持全球发达半导体产业集聚区地位,并力图在各个环节占据半导体市场领导地位。1、第一阶段(1950-1970年) 现代产业数据智能服务商、中国产业大脑和产业大数据领域领先者版权所有©杭州费尔斯通科技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第4页美国通过国防研发支持和政府采购支持半导体技术起步并实现领先。20世纪40-50年代,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先后在美国诞生并在军事领域应用,美国国防和航空航天领域的政府研发投入和采购早期占据约一半的市场份额。60-80年代美国实施半导体税收补贴政策促进半导体产业商业化,并进一步出台政府采购多元化、减少市场门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一系列相关措施完善产业发展环境。2、第二阶段(1980-1999年)美国签订贸易协议遏制竞争对手并促进本土产业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迅速发展并超越美国。为扭转竞争力下降趋势,美国成立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协调制定半导体贸易管制政策的半导体研究联盟(SRC)组织半导体商业化研发。同时,美国不断打击日本半导体产业,于1985年对日本进行301调查,指控日本公司倾销DRAM等产品。经过谈判,与日本在1986年第一次签署《半导体协议》,要求日本企业购买美国产品,美国企业在日本的市场份额达到20%。1991年,美国以美国企业在日本的市场份额不足20%为由与日本签订了第二次《半导体协议》。1996年,美国在日本市场份额超过30%,在全球市场份额也在30%以上,超越日本重新成为世界半导体第一大国。但美国还想榨干日本,想要签订第三次半导体协议。3、第三阶段(2000-2018年)美国强化半导体生态建设保持半导体产业全球领先地位。在20世纪90年代再次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后,美国半导体产业积极借助个人电脑、互联网等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产业生态建设推动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市场障碍,鼓励企业通过市场竞争提升竞争力,更多地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4、第四阶段(2018年至今)美国通过扩大财政资助来吸引制造业回流保护半导体供应链安全。2018年以来,随着亚太地区半导体制造和封测产业不断崛起,美国政府为应对半导体产业“空心化”,持续通过提供研发资金支持、出台相关法令等吸引制造业回流和遏制海外竞争对手。在研发支持方面,美国国防部、能源部等多部门将半导体视为优先发展领域。在立法激励方面,2015年,奥巴马政府将“企业研发税收抵免”由周期性变为永久性以鼓励半导体企业加大对长期研发的投入。特朗普政府通过加大出口管制和提出制造业法案来巩固美国半导体的领先优势。2019年以来,美国通过将华为等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管制清单、加大半导体设备和高端芯片的出口管制、半导体人才管制等一系列措施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不利冲击。2022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2022年最高法院安全资金法案》(又称《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向美国半导体产业提供约527亿美元的巨额补贴,鼓励半导体企业在美国建厂。 现代产业数据智能服务商、中国产业大脑和产业大数据领域领先者版权所有©杭州费尔斯通科技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第5页图4: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三)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启示总体来看,美国发展半导体产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长久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技术研发提升竞争力。政府大力支持技术起步和商业化,并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持行业可持续发展。2、行业规则、框架、标准的制定者主导行业发展方向。建立半导体行业协会、研究联盟等机构,联合企业制定行业标准,引领产业发展。3、通过产业并购不断巩固领先地位。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不断并购国内外优质资产,提升产业影响力和企业竞争力。4、制定多元化的政策支持体系。政府提供研发补贴、市场准入、政府采购、税收优惠支持以及贸易投资限制等变相支持措施,扶持本土企业发展。5、遏制竞争对手并促进本土产业发展。日本从1963年开始用20多年时间居全国之力发展半导体产业,被美国用10年时间击垮。二.日本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分析日本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中曾创造了“辉煌”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份额约为50%,一度超过了美国。但随后日本的产业影响力逐年下降,近年来更是被中国、韩国等赶超,全球市场份额已大幅下滑。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究竟经历了什么?在哪些细分领域还拥有较大优势?(一)日本半导体产业影响力简析日本半导体产业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版图中的重要一环,拥有一大批知名的半导体企业。从引进美国技术到自主创新,日本半导体产业快速崛起,并在20世纪80年代超越美国占据“头把交椅”。虽然后面受美国打压,半导体产业影响力持续下滑,但在半导体材料、设备、功率半导体等领域依然拥有强大竞争力,并积累形成了大一批知名企业,主要分布在东京和九州硅岛。例如, 现代产业数据智能服务商、中国产业大脑和产业大数据领域领先者版权所有©杭州费尔斯通科技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第6页东京电子、迪恩士(SCREEN)、罗姆、尼康、铠侠、瑞萨、东芝、日亚化学、大日本印刷、凸版印刷、大阳日酸、关东电化、日立化成、富士美、东京应化、JSR、信越化学等代表性企业,在细分领域都拥有很强的竞争力。图1:日本半导体产业主要分布区域及重点企业地区优势领域相关说明重点企业九州硅岛晶圆制造材料、光刻胶等云集了超过1000家半导体相关制造厂,约占全球产量的5%,以生产制造为主索尼、东芝、信越化学、东京应化、日立化成工业、旭化成、住友化学、东丽、三菱、富士通东京半导体制造涂布/显像设备、热处理设备等,功率半导体,半导体材料东京电子、瑞萨、Sumco、日立高科、迪斯科、爱德万测试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半导体产业曾经风光无限,但现在已逐渐演变为政治道具。2019年,日本限制向韩国出口氟化聚酰亚胺、光刻胶和高纯氟化氢3种半导体工艺材料,而韩国在氟化聚酰亚胺、光刻胶、高纯度氟化氢三种材料上对日本依赖度分别高达93.7%、91.9%、43.9%,一度打乱韩国半导体行业进程,直到2023年双方才达成和解。2023年3月,日本称从7月开始将把6类23种高端半导体制造设备(14nm-10nm制程以下)加入到对华出口管制对象,涉及芯片清洁、沉积、光刻、蚀刻等环节。在地缘政治摩擦之下以及受美国的钳制影响下,日本半导体产业想要重新崛起,难度或将十分巨大。(二)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日本政府集中资源十分重视研发,支持大规模投资生产并参与全球竞争。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1、以引进美国技术为主的起步阶段(1950-1970年):主要从美国引进半导体相关技术。1953年,东京通信工程株式会社以2.5万美元的白菜价从美国西屋电气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晶体管技术。借助这项技术,会社在1955年生产了世界上第一款袖珍收音机并正式改名“索尼”。1957年,日本政府颁布《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通过立法扶持电子产业,支持日本企业学习美国先进技术来发展半导体产业。1962年,日本NEC从美国仙童半导体购买了平面光刻的生产工艺,拥有了集成电路的制造能力,同期日立、东芝和美国的RCA、通用电气等达成了技术转让协议。1963年,日本政府要求NEC将获得的半导体技术与其他企业分享,由此三菱等企业也开始进入半导体产业。1968年,索尼和德州仪器成立合资公司。日本半导体产业就此形成。2、以自主研发为主的厚积薄发阶段(1970-1985年):“官产学”一体的科研体系促进自主研发和国产化。在代工与技术引进的基础上,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官产学”三位一体的科研体系。典型的有VLSI计划(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计划),该计划由日本通产省牵头,以日立、三菱、富士通、东芝、日本电气五大公司为骨干,投资700多亿日元。通过举国体制集中人才等各类优势发展半导体产业,极大地促进各企业间的交流,日本的半导体水平逐渐赶上美国,在特定的一些领域则超过美国。1982年,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DRAM生产国。1985 现代产业数据智能服务商、中国产业大脑和产业大数据领域领先者版权所有©杭州费尔斯通科技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第7页年,日本第一次在市占率上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生产国。同期,日本快速推进半导体相配套的设备、材料的国产化。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半导体全产业链都拥有很强的话语权。3、受美国打压为主的衰落阶段(1985-2000年):美国打压、脱离全球产业链等导致产业衰落。日制DRAM在质量、价格和交货时间方面均获得很高评价,使得80年代日制DRAM在全球市场中所占份额不断上升,1982年超越美国,1987年达到顶峰约80%。多年以来日本企业一直都在快速扩张市场,却忽略了大部分技术都是从美国学来的。1985年美国针对日本半导体产业发起301调查,先后于1986年、1991年签订达成第一次、第二次半导体协议,使得日本半导体厂商的价格优势丧失,份额逐渐受到韩国及中国台湾新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