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软件服务领域二十余年,连续多年在中国保险IT、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中占据领先地位。公司实控人专业技术出身,2023年回购增强公司发展信心。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13.15亿元,YoY+2.6%,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受宏观环境影响项目进度延期,公司盈利短暂承压;2023年Q1公司实现营收3.17亿元,YoY+24.8%,归母净利润0.07亿元,YoY+101%。 行业增速与保费增长成正比,IT投入占比低有成倍增长空间。2020年开始受到疫情影响保费收入承压进而压制了保险IT行业的增长。2021年我国保险IT投入占保费比重为0.78%,较国外3%~5%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同时相较证券(6.04%)、银行(3.16%)两个金融子领域也有明显差距,我们预计长期仍有成倍的成长空间。 短期需求拐点:疫情后下游需求快速反弹,叠加行业有望实现IT替代人力的增长模式转型。2023年一季度我国大陆5家上市险企营收增速实现快速反弹;2020年6家上市险企代理人规模接近500万,按照2万/月的薪酬测算其接近万亿的年支出,远大于2020年保险IT310亿的投入规模,人力薪酬高企有望推动行业发展模式转型。需求恢复+结构转变成为行业当下看点。 长期技术拐点——AI打开保险IT长期成长空间:AIGC技术对于自然语言的识别和对文本、图文、视频的输出能力天然符合保险业务开展场景,能够为保险产品、营销、运营和客服等多个领域深度赋能。 存量业务稳定增长,模型+知识库+机器人能力完成AI平台底层搭建。公司沉淀保险、银行、企服领域,成功实现了多场景覆盖。在智能思维推动下公司构建起模型+知识库+机器人的技术能力,在模型能力上拥有包括保险行业数据模型等技术,在知识库能力上拥有知识开放平台,构建超大知识图谱;在机器人能力上构建公司软件机器人平台,拥有智能认知机器人、智能培训机器人等。 推出AI平台,初步以保险智能营销为泛式打开后续想象空间。公司基于新致AI平台,在保险营销场景落地保险比对产品+对练机器人,产品采用SaaS模式对终端用户规模分级收费,后续随着用户渗透率提高+保险经纪人规模恢复增长,公司第二增长极有望快速成型。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17.4/23.62/30.03亿元,同增32.28%/35.72%/27.15%;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24/2.20/3.50亿元,同增-339.45%/76.89%/59.24%。本报告采用分部估值法,给予公司目标市值84亿元,对应目标价35.23元,首次覆盖,予以“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增长不及预期,技术迭代风险,预测具有一定主观性,公司流通市值较小、股价波动风险 财务数据和估值 1.多领域IT服务领军,深耕保险、汽车、银行等行业系统开发 1.1.深耕金融服务二十余年,公司技术基因浓厚 公司深耕金融服务领域二十余年,是国内领先的软件服务提供商。公司成立于1994年,主营业务是面向保险、银行及其他金融领域和企服领域的终端客户提供解决方案、IT运维服务等,以及向一级软件承包商提供软件项目分包服务。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四大基础研发能力,为金融客户提供包括渠道、核心、数据、管理等全面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连续多年在中国保险业、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中占据领先地位。同时公司相关产品及服务已经广泛应用于电信、医疗、汽车等其他领域。 图1:深耕金融服务领域二十多年,连续多年在保险、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中占据领先地位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公司实控人为董事长郭玮,截至2023年6月27日其直接持股0.43%,通过上海前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中件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间接持股21.5%,合计持股约22%,此外其余大股东持股份额基本保持稳定。 通过战略投资,公司积极进行产品和区域布局。公司在2022年通过并购国内汽车DMS系统领先厂商北京润霖汽车,公司在金融行业渠道管理及数据治理的项目经验与润霖汽车渠道管理系统的产品能力实现了优势互补,使得公司在汽车市场的交付上实现了国内重点厂商的全面覆盖;投资深圳恒道,借助其在交易及数字系统的技术沉淀,增加公司在华南地区金融领域的竞争力;投资沐高网络和鹿云信息,有助于公司提升云相关产业解决方案的落地能力。 图2:公司股权结构(截止2023/6/27) 公司董事长为专业技术出身,公司技术基因浓厚。公司实控人兼董事长郭玮具备理工学科背景,曾任中国软件业协会理事,1994年创建公司并任董事长至今。其余董事及高管多为硕士学历,且具备多年从业经历。 表1:董事长为专业技术出身,公司技术基因浓厚 实控人回购,坚定发展信心。公司实控人兼董事长郭玮于2022年12月15日到2023年6月9日累计增持公司约103万股,占公司总股数的0.43%,其认购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的限制性股票17.3万股,集中竞价累计增持85.7万股。 1.2.公司2022年盈利短暂承压,2023年有望实现扭亏&业绩快速增长 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13.15亿元,同比增长2.6%。公司IT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收11.16亿元,同比下降6.5%,下降的主要原因系软件开发业务受宏观环境影响项目进度延期、人员无法入场;而软件开发分包业务受日元汇率下降的影响,实现收入0.73亿元,同比下降16.87%;公司创新业务实现营收0.91亿元,取得实质性突破,未来有望迅速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极。 图3:公司营收稳定增长 图4:2022年公司创新业务取得实质性突破(亿元) 公司2022年毛利率下滑明显的原因主要系宏观环境影响导致的项目交付推迟和成本追加投入。2022年受到疫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公司大量项目因工程师无法到岗而推迟实施,出现延期交付、验收推迟和人员投入增加导致项目延期或成本追加投入等情况发生。公司IT解决方案毛利率下滑11.04%影响公司盈利;另一方面公司创新业务处于发展初期,需要一定的投入拓展渠道和完善产品,整体业务毛利率低于公司平均水平,拉低了公司整体毛利率。2023年在疫情等负面影响逐渐消退的情况下,2023年Q1公司整体毛利率修复到24.6%。 图5:公司2022年毛利率短期承压,2023年Q1出现修复趋势 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强化战略思维。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1.56亿元,同比增长5.72%,研发总人数770人,同比增长10.95%,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研发人员520人;公司专利、软件著作权申请及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全年提交专利申请30项,发明专利28项;获批软件著作权共43项。公司严格控制各项费用,2022年公司管理费用率出现明显下降,而销售费用率稳中有降。 图6: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同时控制其他费用率稳中有降 2022年公司净利率-3.5%,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同比下降-137%。公司2022年盈利能力承压的原因同上所述,主要是受到疫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由此引发的项目推迟+成本投入增加。2023年Q1随着疫情等不利因素逐渐消退,公司净利率恢复到2%,实现归母净利润0.07亿元,同比增长101%。 图7:2022年公司净利率大幅下降,2023年Q1出现明显修复 图8: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0.52亿元,2023年Q1实现扭亏 2.AI拓宽软件能力边界,打开保险IT长期成长空间 2.1.保险IT投入占比逐年增高,其市场规模与保费收入正相关, 保险IT投入和行业收入增速正相关。我们选取保险IT两家领军厂商新致软件和中科软,发现其在保险行业收入增速与国内保险原保费收入增速呈正相关。以2020年为例,国内保险行业保费收入承压,相应保险IT厂商相关行业收入增速受到压制。 图9:保险IT厂商保险行业收入增速和保费收入增速正相关 我国保险IT投入占比较低,有4-5倍的增长空间。从保险IT投入额占保费收入比重来看,2021年占比仅为0.78%。与国外保险行业数据对比来看,国外这一数值达到3%-5%;与国内同为金融子领域的证券和银行业数据对比来看,2021年证券行业IT投入占比约6%,银行IT投入占比约3%。综上,我国保险IT投入占比处于较低水平,目前看仍有4-5倍的提升空间。 图10:我国保险IT投入占比相对仍较低 2021年保险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约118亿元,17~21年CAGR达19%。根据赛迪顾问统计数据,2026年我国保险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39.5亿元,预计2022-2026年CAGR为15.8%。2020年保险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增速出现明显下滑,我们判断主要是受到疫情叠加保险行业调整的影响,但在数字化转型与自主创新的大力推动下,2021年增速仍维持了相对稳健的增长。 图11:2026年预计保险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239.5亿元 2.2.需求拐点:下游行业复苏,IT赋能行业降本提效 疫情后下游保险行业实现快速修复。2023年一季度我国大陆5家上市险企营收增长均较2022年实现较大修复,疫情同时也带来了居民保险意识的增强和保险需求释放,为我国保险行业实现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撑。随着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消退,全国各地生产、生活逐步回到正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给予2023年国内GDP目标5%左右,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利于居民长期信心和改善居民收入预期,为保险行业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图12:2023年一季度我国大陆五家上市险企营收增速出现大幅反弹 人口红利逐步消退,我国保险行业增长模式或发生结构性变化。2017-2022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持续下滑,我们认为保险代理人行业维持“大进大出”的模式需要劳动人口作为基础,在我国人口红利处于高峰期时保险代理人行业可以维持粗放式增长,当人口红利消退,同时面临其他行业对劳动力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行业依靠代理人规模驱动增长的方式亟待改变。 图13:2017-2022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持续下降 保险行业人力薪酬支出高企,加速部署IT实现人力替代或是行业发展最优选择。我们统计我国六家上市险企寿险代理人规模(平安、人保、太保、新华、太平、人寿),2020年这一数值达到458万人,在不统计经纪人的情况下,假设代理人薪酬均值为2万/月,则每年代理人薪酬开支达万亿水平。对比我国保险IT投入规模在2020年仅有约310亿元,高昂的代理人薪酬成本有望促使企业通过IT部署来实现人力替代。 图14:六家上市险企寿险代理人规模呈现先增后降趋势(万人) 图15:我国保险IT投入规模远不及代理人薪酬支出 保险场景化趋势增强+IT能力扩张或将不断衍生出更大的市场投入需求。随着保险公司开始重视降低客户维护、出单、核保、理赔等环节成本支出和提高服务质量,核心系统架构成为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方向;另一方面,保险系统智能化升级后客户数据获取途径拓宽和数据质量提升,在具备数据与IT能力的条件下,各大保险公司对渠道类系统的投入愈发重视。 图16:保险IT发展历程——重心逐渐从核心系统向渠道类系统转移 2.3.技术拐点——AI打开保险IT长期成长空间 我们认为,保险行业作为注重服务体验,且业务开展过程中长文本的理解与表述为展业核心场景的行业,是天然适合ChatGPT落地的场景。而蚂蚁保、水滴等保险科技公司陆续在AI介入保险业务的进度,也验证出了行业需求侧的积极性。 根据众安保险发布的白皮书表述“随着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AIGC已成为保险行业中备受瞩目的技术之一”。类似ChatGPT和MidJourney等基于AIGC的技术应用,具备高度的自然语言识别和写作能力,能够根据特定的对话指令快速生成多种类型和风格的内容,包括纯文本、图文、视频等。此外,它们还能够支持多轮对话,并随着对话的深入更好地理解意图,从而生成更加精准的内容。因此,如果充分利用这些AIGC的优势特点,它们可以为保险行业客户在保险产品、营销、运营和客服等多个领域提供深度技术赋能,同时还可以应用于日常办公、研发提效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