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信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前瞻:产业视角,风光储进入旺季,技术与产品质量铸就护城河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前瞻:产业视角,风光储进入旺季,技术与产品质量铸就护城河

电气设备2023-05-23国信证券喵***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前瞻:产业视角,风光储进入旺季,技术与产品质量铸就护城河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2023年05月23日超配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前瞻产业视角:风光储进入旺季,技术与产品质量铸就护城河核心观点行业研究·行业专题电力设备超配·维持评级证券分析师:王蔚祺证券分析师:王昕宇010-88005313021-60375422wangweiqi2@guosen.com.cnwangxinyu6@guosen.com.cnS0980520080003S0980522090002证券分析师:陈抒扬联系人:李全0755-81982965021-60375434chenshuyang@guosen.com.cnliquan2@guosen.com.cnS0980523010001市场走势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相关研究报告《风电/电网产业链周评(5月第3周)-中国企业密集中标欧洲海风大单,国内风电装机拐点在即》——2023-05-21《储能产业链周评(5月第3周)-输配电价新规厘清电价结构,储能系统招标大增》——2023-05-21《风电/电网产业链周评(5月第2周)-海风资源持续释放,风电产业链出口未来可期》——2023-05-14《储能产业链周评(5月第2周)-氢能源市域列车亮相上海,多地下发风光配储申报细则》——2023-05-13《电力设备新能源2023年5月投资策略-碳酸锂价格企稳锂电酝酿复苏,风光储需求向好持续景气》——2023-05-07光伏:今年以来需求旺盛,国内新增装机和组件出口增长显著。随着产能的落地,上游硅料明显降价,产业链进入降价通道。年内行业开工率继续提升。我们认为组件一体化环节盈利空间扩张,辅材板块利润空间也有望扩张。2023年以来N型组件下游认可度持续提升,需求旺盛带来N型电池片或者组件溢价显著,制造产业链中的TOPCon产能领先的几家企业有望迎来技术红利期。风电:下游建设显著提速,预计5月下旬陆上风电迎来交付拐点,6月下旬海上风电迎来交付拐点。今年4月以来主要原材料明显降价,未来几个季度板块有望迎来量利环比持续增长。风机大型化促进单位容量降本,单位产能的资本开支、技术实力、认证体系等壁垒推动风电零部件格局向行业龙头集中。塔筒/管桩单位加工利润有望修复,头部海缆企业市场份额稳固。2023年下半年,欧洲海风有望迎来产业链招标扩容,中国风电龙头企业出口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电网:2020年以来电网投资受到疫情影响,随着2022-2023年大量新能源并网,消纳能力建设日益迫切,电网投资加速在即。2023年以来电网投资完成额同比显著增长。输配电价核定政策落地,利好电网投资、用户侧能源管理和电网灵活性资源需求。中国电力设备凭借技术与成本优势,有望在“一带一路”国家电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出口市场方兴未艾。锂电:车企供应端持续优化,国内电动车销量有望维持增长态势;海外国家在补贴政策和减碳目标推动下,电车销量持续增长。碳酸锂报价5月初开始反弹,中游材料与电池环节在二季度排产逐月好转。展望未来,产能利用率提升,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等环节单位盈利能力有望保持稳定,电解液产能出清进入后期阶段,盈利能力有望企稳。储能:储能板块一季度业绩表现优异,同比高增显著,二季度开工率继续提升,行业出货或将环比显著增长。一季度储能产品价格随材料降价而大幅下降,各国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有利于不同应用场景的储能需求提高,同时市场竞争回归龙头集中趋势。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竞争加剧风险;技术迭代风险;终端需求不及预期风险。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公司投资昨日收盘总市值EPSPE代码名称评级(元)(亿元)2023E2024E2023E2024E300750.SZ宁德时代增持230.001011110.0512.3822.8918.58605117.SH德业股份增持250.7859911.6315.8521.5615.83002459.SZ晶澳科技买入37.4612362.703.3913.8611.04300274.SZ阳光电源买入114.6817034.205.7627.3319.90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预测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2光伏产业链一、行业层面观点1、行业年度新增装机上市公司普遍看好光伏产品价格下降带来的度电成本竞争优势,对2023年装机的预期普遍在340-360GW之间,若按照1.2倍容配比估算,则光伏组件需求为400-430GW之间。部分公司看法更加乐观,认为新增装机有望超过360GW,对应组件需求可以达到450GW。2、全球市场分布企业普遍认为中国市场将呈现更快增长,确定性也更高,光伏组件需求中性判断在150-160GW左右。对欧洲市场看法相对一致,在2022年需求市场高爆发的基础上实现持续增长,组件需求90-110GW之间。美国市场看法存在一定的分歧,有观点认为组件需求为25-35GW,也有认为40-50GW,主要原因是当下美国市场更多由贸易政策主导,而非市场力量主导,不同观察者对政策走向和执行力度的强弱的预期分歧较大。部分公司提到南美、中东市场发展前景良好,当前规模不大,但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图1:2020-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GW)资料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SolarPowerEurope,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及预测 eWqUoY8ZNAuY7NbPaQsQqQoMmPkPpPrMeRsQsR6MqRrMMYnMrRMYmNtN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33、硅料价格变化趋势硅料供给已经比较充裕,价格也自3月以来进入了持续下降通道。按照目前行业内硅料企业的扩产计划,2023年下半年仍有大批硅料产能投产,供给进一步提升,价格持续降低是大势所趋。但也有观点认为,2023年有众多硅料行业新进入者的产能投放,其运营效率与老牌企业有一定差距,产能产量的爬坡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图2:国内硅料产量历年数据(万吨)资料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和预测4、美国贸易政策展望美国贸易政策的负面影响分为组件扣押和反规避调查两个方面:1)组件扣押方面,2023年初以来组件清关效率有所提升,相关手续、流程逐渐顺畅,负面影响有减弱的趋势。2)反规避调查方面,美国商务部在2022年发布的初裁结果显示,若相关组件企业在东南亚进行硅片的生产,或者组件六大辅材中有四种及以上在海外生产,则会被认定为不存在规避行为,有望避免被征收额外关税。目前头部组件商均在东南亚搭建一体化制造产能以应对反规避调查的风险。3)目前美国对东南亚进口组件有2年的额外关税豁免政策,尽管4月以来有取消该豁免期的提案,并通过了众议院、参议院投票,但拜登也已经对该提案行使了否决权,风险有所降低。5、对行业产能快速扩张的看法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行业产能规模虽然扩张很快,但优质产能并不过剩,优秀的企业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N型TOPCon产能2023年规划产能可能达到300GW的问题,部分领先企业认为,新技术存在一定的工艺壁垒,未来行业产能扩张情况需要持续观察,并非所有的规划产能都能如期落地。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4表1: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年底产能及增速环节指标201820192020202120222023E硅料年底产能(万吨)65.467.56278106240单瓦硅耗假设(g/W)2.802.752.702.652.602.60年底产能(GW)234245231293407923同比增速5.1%-5.8%26.9%38.9%126.6%硅片年底产能(GW)161.2185.3229415666958同比增速15.0%23.6%81.2%60.5%43.8%电池片年底产能(GW)79.6158.6249423.5561960同比增速99.2%57.3%69.8%32.5%71.1%组件年底产能(GW)190219320465571787同比增速26.9%14.9%46.3%45.4%22.7%37.8%资料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Solarzoom,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和预测6、一体化VS专业化的优劣势行业内越来越多的厂商进行一体化转型,原本领先的一体化组件商也在进一步强化上游硅片、电池环节的自供率,五家一体化组件商市占率持续提升。一体化和专业化的看法产业存在分歧,部分公司认为一体化厂商具备更强的生产经营稳定性和成本竞争力,尤其是在新技术迭代阶段,一体化厂商多环节的技术协同和降本增效,能够快速推出新产品。支持专业化厂商的观点认为,专业分工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让产业链每个环节的技术工艺都得到最大程度地开发和进步,提高全产业链的效率。图3:头部一体化组件商各环节产能(GW,年底数)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7、N型TOPCon与P型PERC的成本差异以及溢价展望随着硅料价格下降,N型硅片薄片化带来的成本下降幅度有所收窄,综合来看,目前硅片、电池、组件三个环节的一体化成本,N型TOPCon比PERC组件的成本高0.02-0.03元/W。N型作为新技术新产品,预计年底前TOPCon组件单瓦成本可与PERC打平。溢价方面,2023年以来的溢价普遍为8-9分钱,随着行业内TOPCon产能的扩建,稀缺性会有所降低,但N型产品效率还在持续提升,因此其内在价值优势还在持续拉大,对溢价水平形成支撑,未来溢价预计稳定或者小幅收窄。P型组件盈利承压,该话题可能由“N型溢价”变为“P型折价”。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5图4:N型TOPCon和PERC双面增益对比图5:不同辐照强度下N型与P型组件实际功率与标准功率比资料来源:正泰新能ASTRON产品白皮书,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资料来源:正泰新能ASTRON产品白皮书,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二、分环节发展趋势展望1、硅料:随着硅料新产能陆续落地,价格持续下行。同时,今年硅料环节有较多的新进入者,对行业竞争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主流企业在工艺、运营、成本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可能存在一定的壁垒,新进入者产能的爬坡速度及成本效率是后续关注的重点。2、硅片:当前进口石英砂仍存在短缺,但多数企业表示自身石英砂供应充分,可以满足生产所需,且国内外主要石英砂企业已经公布扩产计划,未来供给会逐渐充裕。主流企业认为价格下行主要是成本端降价引起的顺价,企业盈利能力不会受到严重影响。图6:硅料价格(元/KG)图7:硅片价格(元/片)资料来源:Solarzoom,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资料来源:Solarzoom,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3、电池片:N型技术变革开启,多数头部一体化厂商和电池厂商选择TOPCon路线,普遍认为TOPCon是当前经济性最优,下游市场验证较为充分的路线。对于TOPCon中的PE和LP两种细分路径,不同企业存在一定分歧,但很多公司认为两者不存在绝对的优劣和替代关系,可能形成共存。XBC电池方面,先发厂商的第一批量产产能准备就绪,今年逐渐开始出货,主要还是依靠差异化竞争优势主打海外高端分布式市场。HJT电池仍是绝大多数制造企业在研发和中试方面持续投入的方向。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64、组件:过去几年头部几家一体化组件商市占率快速提升,目前排名前两名的专业电池厂商均开始布局下游组件环节参与一体化竞争,未来组件市场整体竞争可能加剧。但企业普遍认为,短期内竞争加剧的现象更多集中在国内集中式市场,海外市场的品牌渠道壁垒更高,受到影响较小。目前国内组件招标市场报价区间上下限差异较大,头部企业报价普遍明显高于二三线企业,并非完全同质化低价竞争。从订单和开工率角度来看,头部企业产品需求旺盛,排产饱满,2023年出货目标同比提升幅度普遍在50%以上。表2:头部组件商出货量(GW)及市场集中度20192020202120222023E隆基8.424.538.54680-85晶科14.3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