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印度尼西亚经贸发展概况及市场前景指南——中国贸促会2023年度出国(境)展览可行性研究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印度尼西亚经贸发展概况及市场前景指南——中国贸促会2023年度出国(境)展览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3-05-03-中国贸促会研究院上***
印度尼西亚经贸发展概况及市场前景指南——中国贸促会2023年度出国(境)展览可行性研究报告

1印度尼西亚经贸发展概况及市场前景指南 ——中国贸促会2023年度出国(境)展览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印度尼西亚经贸发展状况 宏观经济方面,印尼的经济展现了强劲反弹,并超过了疫情前水平。印尼中央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印度尼西亚GDP总量为11860.93亿美元,同比增长3.69%,比上年增长了1274.04亿美元,相比2011年增长了2931.24亿美元。相比之下,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印尼经济出现了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衰退,收缩幅度达到2.07%。从部分产业来看,2021年印度尼西亚农业增加值为1575.21亿美元,相比2020年增长了124.55亿美元,占印度尼西亚GDP比重为13.28%。工业增加值为4727.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677.96亿美元,占比GDP总量为39.86%,其中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283.25亿美元,占GDP比重为19.25%,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8.3%。 对外贸易方面,2021年印尼出口大幅增加,进口不振,顺差达14年来最高值。受益于棕榈油、煤炭和镍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升,2021年,印尼累计出口2315.4亿美元,同比去年大增41.88%,创历史新高,其中非油气出口2192.7亿美元,同比增长41.52%;同期,2021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印尼累计进口1962亿美元;最终,2021年,印尼 2外贸总额4277.4亿美元,贸易顺差为353.4亿美元,创2007年以来最高值。具体数据显示,2021年,印尼非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的最大贸易伙伴国是中国557.4亿美元(32.66%)、日本146.1亿美元(8.56%)和泰国90.8亿美元(5.32%)。此外,2021年,印尼最大非油气的进口地分别为:东盟和欧盟,进口额分别为293.1亿美元(17.17%)和109.7亿美元(6.43%)。 吸引外资方面,受益于稳定的政治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持续向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丰富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投资政策优惠等方面影响,印尼外资流入大幅增加。2021年3月,印尼推出《投资法》配套的《新投资清单》,列明“优先发展的行业”,取代原有的投资负面清单,在重点投资领域取消或放宽股权比例等对外商投资限制。受到综合影响,2022年第二季度,印尼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资金(FDI)达163.2万亿印尼盾(约为108.9亿美元),同比增长39.7%,是最近十年来的最高增幅。新加坡、中国和日本是印尼最大的对外投资来源国。 经贸合作方面,印尼以经济发展为核心,多方位加强多外经贸和交流。印尼利用自己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参与和缔结了73个双边投资条约(BITs)、22个带有投资条款的多边协定(TIPs)。其中,多边协定包括:于2009年2月27日签署的《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AANZFTA)》, 3于2009年6月2日签署的《东盟—韩国自由贸易协定》,于2009年8月15日签署的《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协定》,于2014年11月12日签署了《东盟—印度自由贸易协定》,于2019年3月4日签署的《澳大利亚—印尼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AI-CEPA)》,于2020年11月15日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0年12月18日签署的《印尼—韩国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IK-CEPA)》。 二、中国智慧交通及能源产业发展状况 我国新能源市场大,需求强劲,前景广阔。传统的化石能源有着不可再生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于是新能源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青睐,新能源相对传统的化石能源有着环保、清洁、可持续等无可比拟的优势。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等。2021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5%,比2012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6%,比2012年下降了12.5个百分点;风光发电装机规模比2012年增长了12倍左右,新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1万亿千瓦时。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从细分数据来看,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相公指标,2021年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5300万千瓦,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截至2021年底,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6亿千 4瓦,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预计,2022年至2025年,全国光伏年均新增装机量将达到8500万千瓦至10125万千瓦,是2013年的10倍,相当于4座三峡电站的装机规模。核能:截至2021年,中国核电在建规模居全球第一:在建核电机组30台,总装机容量3281万千瓦,占全球的45.7;2020年中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居全球第三,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仅次于美国和法国。风能:截至2021年底,全球风电装机总量837GW,其中中国位居第一,装机总量达338.31GW,占世界总装机容量的40.40%,占比国内发电装机总量的13.8%,仅次于水电和火电;美国风电装机总量为134.40GW,占比为16.05%,仅次于中国。 我国新能源生产链齐全,技术能力全球领先。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和顶层设计,我国新能源生产能力和国产化率有着长足发展。建立了完备的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成功研发制造出全球最大单机容量,100万kW水电机组,具备最大单机容量达10MW的全系列风电机组制造能力,不断刷新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形成具有自主品牌的华龙一号及国和一号等三代压水堆和具有第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先进核电技术。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实现从“跟跑、并跑”向“创新、主导”加速转变,技术进步成为推动能源发展动力变革的重要力量。 5我国新能源生产能力强,厂家市场占有率高。光伏2021年初至今年6月,中国光伏扩产项目超过300个。公开企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底,中国现存49.62万家光伏相关企业,今年前8月新增光伏相关企业9.15万家,同比增长超过45%。其中以通威股份为代表的厂商到2022年底的光伏电池片产能将达490.47GW,相关的产能规划已经达到565.1GW。存量产能+新增产能,合计将1055.57GW。风电: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风电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能源格局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中国风电年装机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而且从早期的整机进口到如今风机及其它部件,包括叶片、齿轮箱、发电机、轴承等核心部件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配套。2021年全球前10大风电整机排名中占据了6个席位。而且,作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中国风电机组零部件及整机产量已经占据了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2020年全球前十大风机商中,中国公司占据七席。其中,关键零部件的产量占到全球市场的70%。从而使得中国世界最大风机制造国的地位更加稳固。截止2021年底,中国风电机组累计出口到42个国家和地区,已出口的风电机组共计3614台,累计容量达到964.2万千瓦。 我国智慧交通市场可期,技术储备强。智慧交通是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 62015年,我国开始针对智慧交通领域出台措施加快相关产业培育。2021年9月交通部下发《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打造一批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应用场景,制修订一批技术标准规范,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智慧交通主要包括云计算、无人驾驶、车联网、5G等细分内容。云计算:我国云计算后发居上,迅猛增长,技术实力强。2021年中国云计算总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达3229亿元,较2020年增长54.4%。其中公有云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同比增长70.8%,达到2181亿元,有望成为未来几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私有云市场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8.7%,增至1048亿元。并且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加速创新,国际专利申请数量稳步增加,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全球占比超过84%。企业上云步伐不断加快,全国累计上云用云企业超过360万家。无人驾驶:我国无人驾驶相关产业不断突破,技术实力和市场规模处于世界第一梯队。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无人驾驶行业市场规模为93.7亿元,同比增长15.3%。从企业情况来看,近年来,伴随着百度、滴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以及比亚迪和蔚来为代表的新能源造车企业的持续加码和投入,我国无人驾驶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处于增长的态势,2021年我国无人驾驶相关企业注 7册量达1564家,同比增长35.5%。我国无人驾驶技术水平也随之稳定提升,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加。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无人驾驶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为2107个。 三、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双边经贸合作状况 中尼经贸往来繁荣增长。截至到2022年,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印尼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印尼经贸合作跨越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现了逆势增长,两国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60%,创造历史新高。2022年1-9月,我国对外出口规模为17.67万亿,其中对印度尼西亚出口额为0.353万亿,占我国总出口规模的2.54%。对印度尼西亚出口产品中,智能手机、履带式挖掘机、便携式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钢铁结构体、液晶平板显示模组、焦炭及半焦炭、摩托车、锂离子蓄电池等产品规模较大,占总出口额的2.51%、1.61%、1.54%、1.47%、0.90%、0.68%、0.64%及0.56%。2020年,中国企业对印尼直接投资19.8亿美元,同比增长86.5%,蝉联印尼第二大外资来源地。中国投资有力促进印尼矿产资源下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印尼在当前复杂的世界经济背景下能够保持强劲复苏增长。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印尼企业带来的燕窝、咖啡、棕榈油、热带水果等,再次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喜爱。 中国投资加速印尼产业转型。2021年,中国与印尼双方 8在位于北加里曼丹省布隆岸县共同创立新的青山绿色产业园。印尼计划聚焦生产钠离子、锂离子、半导体、石化、工业硅和太阳能电池板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品,将其打造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工业区,有效推动印尼经济产业链从提供原材料向生产成品半成品转型。 中国技术助力印尼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中国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优先领域,广泛参与印尼电站、公路、铁路、桥梁和港口等各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除了雅万高铁,东南亚最长跨海大桥泗马大桥、印尼最长钢拱桥塔园桥和印尼第二大水坝佳蒂格迪大坝等一系列精品工程为印尼“联通千岛”作出积极贡献,也为当地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2022年,由中国汽车品牌五菱印尼工厂生产的首台新能源汽车在位于印尼西爪哇省勿加泗的五菱工业园下线。该中资工厂生产的新能源汽车除在印尼市场销售外,还将向印度、埃及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五菱在印尼的工厂是中国目前在印尼投资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为当地创造了1万多个就业岗位。 中国印尼深化人文交流,构建人文共同体。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持续深化人文交流,扩大民间往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一方面,人文交流机制建设不断升级,实现了中 9印尼人文交流里程碑。2015年,两国共同启动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中印尼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迄今已经举行三次会议,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规模日益扩大,社会参与更加广泛,为深化双边人文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2021年,为更好地汇聚资源,形成更大合力,更全面深入、高效务实推进后疫情时代中印尼双方合作,两国将原有的政治安全、经济、人文三个副总理级机制整合,建立中印尼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另一方面,中印尼人文交流保持高频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态势,各领域已逐渐形成品牌项目。中印尼两国共同推动落实了高温气冷堆联合实验室、高铁研究中心、大熊猫保护研究及大熊猫落户印尼、公共卫生人才合作培养计划、中印尼科学家交换计划、百名青年交流项目、高校智库联盟、中印尼交流专项奖学金等一系列旗舰、品牌项目,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