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阿里研究院]: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

信息技术2023-03-15阿里研究院机构上传
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

关键发现KEY FINDINGS1.数实融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可能路径• 实体经济有数字化和非数字化之分,数实融合是数字化向非数字实体经济的应用、渗透和重塑。• 产业技术创新,化不可能为可能;数字技术创新,化不确定为确定。• 全球看,两大技术创新的效应叠加,引发产业和结构重构。• 两大创新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经济高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的实体经济是高质量的实体经济。2.把握数实融合的要素、路径、任务、阶段标志四大特征• 要素特征:以数字技术、信息网络、数据资源、数字人力为关键要素。• 路径特征:以创新驱动和结构升级为变革路径。• 任务特征:以产业数字化为主要任务。• 阶段标志特征:以 IT 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阶段标志。 3.抓住数实融合第三次浪潮的战略机遇• 数实融合已经经历了两次发展浪潮,每一次浪潮中,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都完成了升级。• 第一次浪潮是信息技术向工厂、办公室、家庭渗透,诞生了市值超万亿规模的企业。• 第二次浪潮是 Web、APP、云计算向消费、商业、支付、物流广泛渗透,诞生了市值超十万亿规模的企业。• 第三次浪潮正扑面而来,万物智能向大交通、大能源、大制造、大健康、大金融等行业深度融合,会否诞生市值百万亿规模的企业,或千行百业乘浪而起,出现一大批市值超十万亿规模的企业群,我们拭目以待。4.把握穿浪前行的三大要点• 要点一:颠覆式智能技术创新是数实融合第三次浪潮的起点。今天全球技术创新已经呈现加速演进发展态势,需要对颠覆式技术创新更加敏感并及时跟进。• 要点二: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期待着产业技术的突破与智能技术的发展形成呼应。智能汽车已经成为典型场景。需要优化投入,促进智能技术在长产业链的大行业中,与产业技术形成互动。善于利用科技平台作用,把握融合机会的行业和企业,在拥抱第三次浪潮时将掌握更多先机。• 要点三:数实深度融合涉及到经济、社会和人的协调发展。推动数实融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伦理,倡导开放、透明、分享、责任和敏捷治理的理念,做到有底线、有红线地推动产业发展和创新。 数实融合是高增长的最大机会,高质量的最优路径 05数实融合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08数实融合:化渐进性量变为飞跃性质变 1001时代召唤:数实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可能路径理解数实融合:化解争议与凝聚共识 13数实融合本质:数字化向非数字实体经济的应用、渗透和重塑 15面向未来:把握数实融合第三次浪潮的重大机遇 1602强劲动力: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正扑面而来计算成为人人可用的公共服务 23智能汽车产业一马当先 24智能家居产业蓄势待发 27智慧能源产业势如破竹 31智慧城市加速演进 3503行业争先:中国产业数字化进程迎来破局时刻智能 +,创造更多换道机会 39保持对科技的敬畏 45现在与未来如何适配 4704穿浪而行:打破隐形的天花板目 录CONTENTS 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THIRD WAVE OF REAL ECONOMY DIGITALIZATION0401时代召唤:数实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可能路径数实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召唤,中国需要重新认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实体经济”,抓住“天时”“地利”“人和”,化渐进性量变为飞跃性质变,构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未来。这对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丨第一章丨 时代召唤05数实融合是高增长的最大机会,高质量的最优路径1. 中国经济急需一场“效率革命”2. 在全球视野下重新认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实体经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其中一步就是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要求 2035 年我国人均收入要在 2020 年基础上翻一番,这意味着自 2020 年的未来 15 年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至少保持 4.7% 左右的增速。需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绝不是回到传统的、竞争力下降、低端产能过剩严重的不坚实的实体经济,而是要发展高质量的实体经济。中国经济告别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个重大转变有其必然性。中国的改革开放从贫穷起步,具有很强的低成本优势,以及学习他国先进技术、经验的后发优势,促成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发展至今,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成本水平也相应提高,这意味着要再续发展,就必须提高经济效率。反映经济效率的指标是总要素生产率,世界银行和经济学家做过测算,过去 10 年间,中国的总要素生产率在下降,这意味着同等投入的产出在减少。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效率挑战,急需一场“效率革命”,其中创新是决定力量,数字技术是重要因素1。高质量实体经济的风向标不在底特律、斯图加特、丰田,而是在硅谷、在深圳、在杭州、在合肥。我们过去总认为中国应当向德国、日本学习其制造业厚重的技术积累和精益生产的工匠精神,提高中国制造业的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今天,当回顾过去十年,我们发现这种选择未必正确。因为当把目光仅仅聚焦于制造业,它已经成为一种对于概念的幻象。实际上,高端产业的发展形态早已1黄益平:《数字技术支持经济创新》,2023 新经济智库大会,2023 年 2 月 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THIRD WAVE OF REAL ECONOMY DIGITALIZATION06超出传统的装备制造、机床工具范畴,向着孪生制造、网络化协同升级。也就是说,当今最先进的产业和企业,或者按照传统的说法——最高端的制造业,已经不在德国和日本,我们有更好的标杆和样板。从经济总量看,过去十年间,美国的 GDP 从相当于日本的 2.6 倍扩大到 4.5 倍,从德国的 4.6倍扩大到 5.4 倍。德日两个全球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经济规模在过去十年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我们所认为的美国“顽疾”——制造业流失、经济空心化并未使美国经济衰退。当我们还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二分法认识美国时,美国早已走上了制造业服务化的产业升级之路,制造业的高附加值服务部分被高端产业牢牢把控,并借此掌控了全球产业链布局,强化了美国在实体经济领域的领先地位。美国全球领先地位的巩固和确立,是高质量实体经济的胜利,是数字技术深度全面融入一、二、三产业的结果,是向新型数字基础之上迁徙的结果。22安筱鹏:《20 大报告学习:需要什么样的实体经济》,北京信百会“2035 数字议程伙伴行动·领导者三周会(第七期)”,2022 年 10 月3. 数实融合要把握两个关键问题从人类历史的角度,尤其是从一种新技术快速发展之后,所引发的经济形态、社会形态、智力形态的重大调整的视角去看,抓住数实融合第三次浪潮中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内在利益协调机制的问题。新技术浪潮来临之后,如何在要素替代、产业转型,组织变革中进行利益协调,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形成很好的激励相容的内在的利益协调机制,新的经济形态,新的发展动力,新的生产力的进一步传播、扩散、深化,就不可能产生。历史上,我们看到英国所出现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对于传统社会的冲击,也看到各个国家在迎接产业革命过程中,如何形成良好的利益相容体系,从而进一步地使技术革命转换为产业革命和大国的兴起。如果要总结中国在过去 20 年。在互联网加平台这样的一个数实融合中间成功的案例,不仅仅是我们鼓励创新,更为重要的是国家采取了大量的就业政策和社会平衡政策来缓解新业态、新技术所带来的这种社会冲击。 丨第一章丨 时代召唤073刘元春 :《数实融合的几大问题》, 2023 新经济智库大会,2023 年 2 月二是以市场主导为动力的问题。目前很多头部企业在数实融合推进中间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能够克服在要素替代、组织替代中的各种成本,但是中小企业作为经济中最为核心、最为活跃的细胞,在转型中间还面临着大量的数字鸿沟和大量的成本阻碍。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创新政策,对于少数头部企业的扶持是可获取、可持续的。但是如果要想向下层进行全面的深入,就面临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全力推进,还是靠真正的市场需求来推动,这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问题。3 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THIRD WAVE OF REAL ECONOMY DIGITALIZATION08数实融合的“天时”“地利”与“人和”1. 政策的天时近年来,信息化持续深入推进,数实融合迎来发展大时代。从党的十八大提出“两化深度融合”到十九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带来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2021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45.5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达到 39.8%,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4。4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 年)》,2022 年 7 月 丨第一章丨 时代召唤092. 技术的地利在数字技术驱动下,实体经济正在经历数字化的“转基因工程”。从工业基建到数字新基建,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芯片、5G 等数字“新基建”夯实实体经济的发展根基,从“铁公机”到“云网端”。从“上云”迈向“用云”,云计算是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底座,也是实体经济数字化发展的核心引擎,其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迅猛,行业应用逐步深化,云计算将进入全新发展周期。我国云计算市场持续高速增长,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21 年云计算市场规模为 3229 亿元,年增速达 54.4%。我国企业上云已经进入深化阶段,已从互联网拓展至政务、金融、工业、医疗、交通等领域。我国云计算行业应用从“资源上云”正式迈入“深度用云”,“上云用数赋智”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3. 数字化的人和今天,我国网民数量超 10.52 亿,70% 的人口已经“触网”。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将每个人的衣、食、住、行、游、购、娱等生活方式进行数字化的重构。今天,随着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快速发展,根据《2023 中国数字经济前沿:平台与高质量充分就业》报告,我国平台企业创造就业约 2.4亿,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网约家政服务员和网络主播等平台用工已成为当前重要的新就业形态,平台在助力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就业稳定器作用。互联网营销师、数字化管理师、低代码开发工程师等一大批新岗位、新职业应运而生。求职路上,越多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拥抱新职业,开辟职业“新赛道”,涌动经济新活力,释放就业新空间。 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THIRD WAVE OF REAL ECONOMY DIGITALIZATION10数实融合:化渐进性量变为飞跃性质变1. 制造技术创新:化不可能为可能十年前,马斯克在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称美国为什么可以在制造业成本上打败中国?答案就是在 SpaceX。今天 SpaceX 可以把航空发射成本,降到传统方式的七分之一。之所以能够做到,是因为马斯克使用了新的技术开发模式。火箭发动机研制 75% 的成本用于“试验、失败、修改”,在数字世界通过仿真技术,可以模拟这一过程,取消大量传统实物试验。在传统的产业创新中,无论是产品研发、工艺优化还是流程再造,都要进行大量实验验证。通常来说,实验验证过程复杂、周期长、费用高、风险大,产业创新往往是一项投入大、回报率低的工程。现在,飞机、高铁等大型复杂产品基于数字世界的模拟择优新研发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研发生产效率。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建设实验仿真环境,感知未见,让不可能成为可能。资料来源:安筱鹏:《20 大报告学习:需要什么样的实体经济》,北京信百会“2035 数字议程伙伴行动·领导者三周会(第七期)”,2022 年 10 月图1 创新模式的改变 丨第一章丨 时代召唤112. 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