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对资管产品影响专家解读纪要–20230227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对资管产品影响专家解读纪要–20230227

2023-03-01未知机构点***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对资管产品影响专家解读纪要–20230227

嘉宾:某家大型的资管机构的业务总监【专家分享】:资本管理办法发布对银行自营投资基金产品有哪些影响?1)货币基金:货币基金持有的存单会多一些,这次新规将三个月以上同业存单的风险权重从 25%提升到 40%。整体上看对货币基金的影响不是很大。具体风险资产权重计算方法还有待后期证监会、银保监会、央行再协调出台一些新政策后再观望。2)同业存单基金:从结果来看,政策一出存单就上行了 6、7 个 bp,可以从债券市场情况看到一些变化。3)信用债基金:如果一个产品的约定里利率债和信用债都写了,那么是按照最高等级来计算风险权重,那么对于本身就是投资信用债的基金而言是一种利好。4)政策性金融债指数基金。对于该种产品可以直接穿透,过去也是这么做的。所以也是一定程度上利好。【问题 1】目前银行自营对于货基如何计提风险?好像有的是按照 25%算?新规后,货基投三个月以上存单的风险占用从 25%提升到 40%?包括一些货基投资信用债,是否也会增加风险权重?【专家解答 1】根据我们的了解,很多银行目前还在观望和内部讨论,还没有具体的处理办法。而且很多大行使用的是内部评级法,不是具体按照品种计算的。所以,目前具体如何计算,我们从外部没法直观地得出结论。我们认为,该政策出台后,不会对资金在各个产品之间的配置方面产生决定性作用。因为机构配置产品往往是按照一种策略,不会因为某产品的底层风险权重出现变化影响到资本,就把产品撤出、更换新的产品。所以目前来看,没有很大的变化。【问题 2】您刚说部分政策性银行的指数债基本身有明确的底层资产,它们是受益的。那么,其他类的产品的(底层资产是否可以给银行作为穿透法进行测算,还是通过募集说明书定期报告,或者是通过托管行的一些证明来测算?也就是说,非指数基金的底层能不能做穿透,例如信用债基金、货基等?【专家解答 2】这个是很难穿透的,公募基金是按季报披露的。而且即使真的披露了,比如合同规定可以投利率债也可以投信用债,那么肯定是按照投资风险等级最高的信用债来计算权重的。所以很难使用穿透法,只能按照合同里写明的投资品种做。我认为,债券指数基金合同里会圈定了产品就是跟某一债券指数,这种的风险权重就是比较明确的。只要指数定好了,银行也可以做一个划分。像货基之类,也没有办法穿透到最底层。具体来看,如果给货基的风险等级更高,这对银行也是不利的。目前还是只能继续关注这一块,因为政策刚出、国家还未行动。毕竟政策对于银行现有的风险资本的影响,相对而言还是有限的。【问题 3】有没有大行外的银行使用高级法,并已经开始实行了?对于这类银行,新规的影响是否也没有那么大?【专家解答 3】根据我们的了解,目前还是那 6 家比较有能力的银行使用高级法。可能有其他的银行有这方面的想法,但目前了解到没有其他实施的银行。【问题 4】货基的产品导向之后也不会发生大变化吗?在营销方面,是否应该在机构业务层面支持发一些利好自营节约资本的债券?【专家解答 4】公募基金更关注销售端,就是更关注政策出来后哪些产品更好卖。从整体上看,新政策的目的还是为了稳定金融市场体系。 对于银行行为,可能不会有大的变化。这个政策主要是针对银行自营资金的,它利好一些高等级的信用债、债券指数基金等。另外,如果要开发一些机构定制型的新产品,合同里可能和定制方商量好了投资方向,会把不想投的、风险较高的品种排除掉。【问题 5】去年年底理财赎回负反馈,基金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今年春节之后理财资金回流了,短债基金的申购还是比较踊跃的。您认为这次的资金回流明显吗,持续性强不强?【专家解答 5】确实有些资金回来了,重新配置到去年流出的短债。但是从策略上看,我认为比较复杂,影响客户行为的因素有很多:有市场因素,也有自身的资金量的因素。上半年的债市还是偏逆风,也不是非常有利,只能说今年一季度的短债还是可以的,但是并不能保证今年整年还能持续。【问答环节】:【问题 1】您认为货币基金投资的一些 abs 可以纳入授权基础法吗?【专家解答 1】这个问题我没有关注特别细。货币基金整体上是要纳入授权基础法来计算风险权重的,但是具体哪一个品种要纳入,暂时没法回答。【问题 2】对于比较缺乏风险资产的中小银行而言,他们是否会担心货基资本占用变多了,需求会发生转向?(例如转到国开行 1~3 年指数基金)是否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或者预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吗?【专家解答 2】目前还没有发生这样的变化,预期也应该不会。我们内部认为这种转移不会像大家想象的那么严重。【问题 3.1】目前对于货币基金更多地放在交易账簿还是银行账簿?据了解两者都会有,那么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如果放在交易账簿,之前探讨的授权基础法、穿透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专家解答 3.1】两类都有。根据我们接触下来的情况,一半放在交易账簿上、一半放在银行账簿上。没办法给出具体的比例,但确实两种都有。【问题 3.2】未来是否可能会涉及到是否需要迁移账户的问题?【专家解答 3.2】如果要去减少风险占用,可能会有一定的改变,但目前还没有了解到有这种情况出现。未来也存在很多的探讨空间。这是一个全行业的事情。和同业交流下来,大家也是担心的比较多。但是我们认为,到时候会有统一的处理办法,有可能会从宽处理。【问题 4】目前对于货币基金、信用债基,银行是否会通过提供估值表等方法进行穿透?还是目前银行主要的计算方法还是看募集说明书的品类,进行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专家解答 4】目前主要还是按产品说明书里的约定。没有使用穿透法的原因在于,看报表这些都是事后的,没办法实时观察。就算上一期的持仓率和风险比较低,也不能保证下一期的持仓率和风险还是那么低。所以目前还是按照授权基础法来看合同。【问题 5】在授权基础法的计算过程中,有多少案例是通过募集说明书计算的,有多少是通过定期报表(比如季报、年报等)来计算的?【专家解答 5】大部分是按照募集说明书,就是按照合同里面陈述的计算。【问题 6.1】目前银行不管是采用穿透法还是授权基础法,其实都是有风险资本占用的。对于自营而言,投信用债基的驱动力是什么?如果直接投利益债基,指数是可穿透的,纯利率债基是没有风险资本占用的,所以投信用债的动机是什么?【专家解答 6.1】动机主要还是避税,就是它通过公募基金的壳去买债,然后再利用债基进行收益分配。所以会有一些政策性的优惠。 【问题 6.2】银行自营是否会以高等级的信用债为主?【专家解答 6.2】银行不同产品有不同的策略和想法,我们只能说这个政策对高等级信用债是一种利好。银行自营的投资策略规划一般是年度的。【问题 7】您刚才提到公司内部讨论认为政策的影响不大,实际处理上可能会从松处理。这块您能否展开讲讲?【专家解答 7】该政策对于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有升有降。从目前接触到的客户行为和关注点来看,客户没有因为政策出台,投资行为就发生很大的变化。【问题 8】目前银行自营投资二级资本债是交易账簿居多,还是银行账簿居多?大行目前参与二级资本债的投资行为大概是怎么样的?是市场化资金参与,还是也有一些互持的行为存在?【专家解答 8】(主持人补充:交易账簿,风险权重按银行账簿的风险权重计算。大行多通过理财持有,自营规模较小)大行互持没有小行的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