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平安证券]:金融、金融科技行业周报:市场化转融资正式上线,央行发布Q4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金融、金融科技行业周报:市场化转融资正式上线,央行发布Q4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金融2023-02-26王维逸、袁喆奇、李冰婷、黄韦涵、韦霁雯、许淼平安证券自***
金融、金融科技行业周报:市场化转融资正式上线,央行发布Q4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金融&金融科技行业周报——市场化转融资正式上线,央行发布Q4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平安证券研究所金融&金融科技研究团队2023年02月26日证券研究报告王维逸S1060520040001(证券投资咨询)袁喆奇S1060520080003(证券投资咨询)李冰婷S1060520040002(证券投资咨询)黄韦涵S1060121070072(一般证券业务)韦霁雯S1060122070023(一般证券业务)许淼S1060123020012(一般证券业务) 2核心观点0市场化转融资正式上线,央行发布Q4货币政策执行报告1、市场化转融资正式上线,助券商提升资金管理灵活性。2月21日,中证金融公司市场化转融资业务试点上线。市场化转融资业务采用“灵活期限、竞价费率”交易方式,转融资期限范围分别设置为短(1-28天)、中(29-91天)、长(92-182天)三档,券商可在三档期限内自主选择,并在各档期限费率上下限中自主申报费率,中证金融转融通平台按照竞价匹配规则自动撮合成交。同时,试点期间采用市场化转融资与原来固定期限、固定费率交易方式双轨并行,参照2022年10月转融资费率下调40bps,当前7天/14天/28天/91天费率分别为2.60%/2.60%/2.50%/2.40%。此次市场化试点优化了转融资费率和期限,给予券商融资更大的自由度,可更好匹配券商资金管理规划,进而提升其融资业务灵活性和差异性,更好满足投资者融资融券需求。2、央行发布Q4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延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总基调。2月24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货币政策总基调,我们认为未来货币总量政策将维持稳健,结构性货币政策仍将是主力。与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比,1)央行在国内经济形势预判上新增“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但仍强调“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未来扩大有效需求仍将是货币政策主要聚焦方向。2)流动性方面,四季度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目标。3)信贷方面,四季度新增“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满足实体经济的有效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央行或将引导银行信贷投放节奏以增强信贷稳定性。4)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面,新增强调“落实收费公路贷款支持工具、推动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落地生效”。3、横琴、前海“金融30条”颁布,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加速。2月23日,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扩大金融业改革开放,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和《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围绕深化深港金融合作、深港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发展特色金融产业、加强金融监管合作等方面提出30条具体举措,将打开银证保三类机构跨境业务的发展空间、助力金融机构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同时有望引入更多境外成熟金融机构、形成“鲶鱼效应”。此外“金融30条”允许证券业机构在香港开展直接融资,有望进一步丰富券商融资渠道。 CONTENT目录•市场化转融资正式上线,助券商提升资金管理灵活性•央行发布Q4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延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总基调•横琴、前海“金融30条”颁布,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加速重点聚焦•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证券: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保险:2023年全国财产保险监管工作会议召开•金融科技:香港推进数字港元和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项目行业新闻行业数据•市场表现:证券、保险、银行和金融科技指数分别变动+2.26%、-0.41%、+1.29%、+1.01%•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1720亿元,隔夜SHIBOR利率下行•证券:周度股基日均成交额环比上周下降14.48%•保险: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环比上周上升2.06bps 4市场化转融资正式上线,助券商提升资金管理灵活性事件:2月17日,中证金融发布《中国证券金融公司转融通业务规则(试行)(2023年修订)》。2月21日,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中证金融公司市场化转融资业务试点上线。(资料来源:中证金融,平安证券研究所)1重点聚焦点评:市场化转融资业务采用“灵活期限、竞价费率”交易方式,将提升券商转融资业务灵活性。市场化试点下,转融资期限范围为1-182天,分别设置为短(1-28天)、中(29-91天)、长(92-182天)三档,券商可在三档期限内自主选择期限,并在各档期限费率上下限中自主申报费率,中证金融转融通平台按照竞价匹配规则自动撮合成交。同时,试点期间采用市场化转融资与原来固定期限、固定费率交易方式双轨并行,参照2022年10月转融资费率下调40bps,当前7天/14天/28天/91天费率分别为2.60%/2.60%/2.50%/2.40%,截至2023/2/24,转融资余额1008.47亿元,较费率下调前(2022/10/19)增长66.0%。此次市场化试点优化了转融资费率和期限,给予券商融资更大的自由度,可更好匹配券商资金管理规划,进而提升其融资业务灵活性和差异性,更好满足投资者融资融券需求。金融与金融科技行业周报《转融通业务规则》变动主要内容2022年10月20日中证金融整体下调转融资费率40bps7天14天28天91天182天试点前费率0.030.030.0290.0280.025试点期间费率0.0260.0260.0250.0240.021变动方向主要内容扩大转融通出借券源允许战略投资者出借限售期股票市场化约定申报机制允许自主协商期限、费率,并可协商灵活展期和提前了结提升交易效率实现转融券约定申报实时成交,允许证券公司将实时借入的证券提供给其客户开展融券交易调整申报机制调整单笔转融券申报的上下限数量,统一沪深市场转融券申报、撤单时间降低费率差,优化保证金制度转融券费率差统一降至0.6%,取消保证金比例上、下限要求预留制度空间为扩展证券公司转融通借入证券的用途,如用于做市与风险对冲等,预留制度空间完善退市标的转融券处理提升业务规则完备性,增加对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的转融券处理规定;提升处理灵活性,增加规定转融通标的证券终止上市的,可以协商提前了结,并增加现金或其他等价物了结作为兜底条款以应对极端情况强化业务风险控制增加暂停证券公司参与转融通服务的情形,进一步防范业务风险;要求证券公司在开展转融券业务过程中,禁止任何形式的利益输送 5央行发布Q4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延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总基调事件:2月24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下一步将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快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资料来源:央行,平安证券研究所)1重点聚焦金融与金融科技行业周报点评:报告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货币政策总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我们认为未来货币总量政策将维持稳健,结构性货币政策仍将是主力。与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比,1)央行在国内经济形势预判上新增“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但仍强调“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未来扩大有效需求仍将是货币政策主要聚焦方向。2)流动性方面,四季度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目标。3)信贷方面,四季度新增“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满足实体经济的有效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央行或将引导银行信贷投放节奏以增强信贷稳定性。4)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面,维持对涉农、小微、民企、碳减排、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的支持作用,新增强调“落实收费公路贷款支持工具、推动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落地生效”。5)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新增“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彰显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决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总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搞好跨周期调节,既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又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稳固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国内经济形势预判展望2023 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经济循环将更为顺畅。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综合来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货币信贷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走势和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加强对流动性供求形势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继续并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重点项目和煤炭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优惠资金。运用好科技创新再贷款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有效满足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信贷需求。继续实施普惠养老、交通物流等专项再贷款政策,落实好普惠小微贷款减息支持工具和收费公路贷款支持工具,推动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落地生效。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金融服务,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6横琴、前海“金融30条”颁布,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加速事件:2月23日,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扩大金融业改革开放,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和《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资料来源:央行,平安证券研究所)1重点聚焦金融与金融科技行业周报点评:两份《意见》以提升深港金融合作水平、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坚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基本原则,围绕深化深港金融合作、深港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发展特色金融产业、加强金融监管合作等方面提出30条具体举措。一方面,此次横琴、前海金融30条提出促进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试点开展PE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支持合作区内港澳居民参与内地证券市场投资,加快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建设,便利跨境电商等跨境人民币结算,加强深港金融监管合作,将打开银证保三类机构跨境业务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根据横琴、前海各自战略定位和特殊需求,强调发展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等特色金融产业,将助力银证保、私募、租赁等金融机构探索业务新模式、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此外,《意见》提出便利香港专业人士执业、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在前海合作区设立商业银行、消金公司,有望引入更多境外成熟金融机构、形成“鲶鱼效应”,同时允许证券业金融机构在香港开展直接融资,有望进一步丰富券商融资渠道、缓解资本压力。两项《意见》主要内容共性政策特色项目1、优先开展服务民生领域的金融创新。通过便利港澳居民开立内地银行账户,港澳居民信用融资、便利港澳居民就业、便利使用移动支付等举措,提供更优质更多样更便捷的民生金融服务。2、深化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过加强与港澳市场互联、完善账户管理、完善跨境保险业务等举措,不断提升大湾区资金融通便利度。3、促进跨境贸易和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