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光大证券]:银行2022年第四季度: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全景扫描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银行2022年第四季度: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全景扫描

金融2023-02-11王一峰光大证券九***
银行2022年第四季度: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全景扫描

证券研究报告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全景扫描 ——2022年第四季度 2023年2月11日 王一峰:金融组首席S0930519050002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情况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工具名称 支持领域 发放对象 利率(1年期)/激励比例 额度(亿元,截至2022年末) 余额(亿元) 22Q2 22Q3 2022 长期性工具 支农再贷款 涉农领域 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村镇银行 2% 7600 5404 5587 6004 支小再贷款 小微企业、民营企业 城商行、农商行、农合行、村镇银行、民营银行 2% 16400 13997 13863 14171 再贴现 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 具有贴现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2%(6个月) 7050 6145 5449 5583 阶段性工具 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 普惠小微企业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2%(激励) 400 44 127 213 抵押补充贷款 棚户区改造、地下管廊、重点水利工程等 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 2.40% / 26203 26481 31528 碳减排支持工具 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碳减排技术 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 1.75% 8000 1827 2469 3097 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开发利用和储备 工农中建交、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 1.75% 2000+1000 357 578 811 科技创新再贷款 科技创新企业 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 1.75% 2000+2000 0 800 2000 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 浙江、江苏、河南、河北、江西试点,普惠养老项目 工农中建交、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 1.75% 400 0 4 7 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和中小微物流(含快递)企业 工农中建交、邮储、农发行 1.75% 1000 0 103 242 设备更新改造贷款 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 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 1.75% 2000 / 0 809 普惠小微贷款减息支持工具 普惠小微企业 16家全国性金融机构(不含五大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1%(激励) / / / 0 收费公路贷款支持工具 收费公路主体 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 0.5%(激励) / / / 0 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II) 民营企业 专业机构 1.75% 500 / / 0 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 保交楼项目 工农中建交、邮储 0% 2000 / / 0 合计 53977 55461 64465 表1: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情况 1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支农、支小、扶贫再贷款(1) 支农、支小再贷款统称为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发挥着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三农、小微等国家重点领域和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功能。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支持扩大涉农信贷投放,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早在1999年,央行便已使用支农再贷款支持东苏旗地区满足当地农牧生产。2016年3月25日,为支持改善贫困地区涉农金融服务,人民银行进一步在支农再贷款项下设立扶贫再贷款。相比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利率更为优惠,且实际使用期限更长。 支小再贷款用于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2014年3月20日,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办支小再贷款 支持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通知》(银发〔2014〕90号),正式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类别下创设支小再贷款。 要素 支农再贷款 支小再贷款 普通支农再贷款 扶贫再贷款 操作对象 全国各地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 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未纳入上述范围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辖内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民营银行(含互联网银行) 期限 3个月、6个月、1年三个档次,可展期两次,期限最长为3年 3个月、6个月、1年三个档次,可展期四次,期限最长为5年 3个月、6个月、1年三个档次,可展期两次,期限最长为3年 定价 3M、6M、1Y利率分别为1.70%、1.90%、2.00% 3M、6M、1Y利率分别为1.45%、1.65%、1.75% 3M、6M、1Y利率分别为1.70%、1.90%、2.00% 要求 1、涉农贷款占各项贷款比例不低于70%; 2、涉农贷款增量应不低于借用的支农再贷款总量; 3、参加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的,最近一次评级为1-7级; 4、MPA最近一次考核结果为A或B。 1、上季度末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2、上季度末小微企业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3、参加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的,最近一次评级为1-7级; 4、MPA最近一次考核结果为A或B。 资金投向 涉农领域 小微企业贷款和单户授信3000万元以下的民营企业贷款 发放方式 采取“先贷后借”的报账模式,报账比例为1:1,按月报账 抵押品 1、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地方政府债券; 2、不低于AA级的公司信用类债券; 3、不低于AA级的小微企业、绿色和“三农”金融债; 4、央行内部评级为“可接受级”(含)以上的信贷资产; 5、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和绿色贷款。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表2:支农、支小再贷款具体要素 2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图1:支农再贷款余额 支农、支小、扶贫再贷款(2) 2020年疫情期间,央行分三批次合计提供1.8万亿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抗疫及实体经济发展,其中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合计1.5万亿,重点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金融机构运用支农(不含扶贫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发放的贷款利率要求在5.5%左右,实际为4.22% - 4.67%(央行20Q4货政报告)。 2021年9月9日,央行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贷款利率同样要求在5.5%左右,运用支小再贷款资金支持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平均利率为4.92%。 2022年1月1日起,原先用于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00亿元再贷款额度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同年4月6日,国常会提及适时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预计支农支小再贷款将进一步扩容加量。 截至2022年末,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分别为0.6万亿、1.42万亿,较2021年末分别增长20.9%、14.7%。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图2:支小再贷款余额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3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两项直达工具的设立与切换(1) 2020年6月1日,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和《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设立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但不直接给地方法人银行提供资金,也不承担信用风险。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截至2021年12月末,人民银行通过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提供了217亿元激励资金,直接带动地方法人银行对2.17万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撬动全国银行业机构对16万亿元贷款延期;人民银行通过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提供3740亿元低成本资金,直接带动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05万亿元,撬动全国银行业机构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0.3万亿元。 图3:普惠小微延期支持工具累计带动延期本金(万亿) 图4: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使用情况 要素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 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 资金投向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 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新发放的期限不少于6个月的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 操作对象 地方法人银行 最近一个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为1-5级的地方法人银行 金额 400亿 4000亿 期限 N/A 1年 操作方式 通过特定目的工具(SPV)与地方法人银行签订利率互换协议,激励资金约为地方法人银行延期贷款本金的1%。 通过特定目的工具(SPV)与地方法人银行签订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合同,按实际发放信用贷款本金的40%提供优惠资金,一年到期后仅收回本金。 表3:两项直达工具主要要素 资料来源: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人民银行答记者问,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资料来源: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4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两项直达工具的设立与切换(2) 2021年12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1)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2)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2022年5月23日,国常会提及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持比例增加1倍,从二季度开始实施。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 VS 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前者针对的是“延期的普惠小微贷款本金”,而后者针对的是“普惠小微贷款和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增量” 。尽管国常会并未提及具体操作方式,但料与前期保持一致,即通过SPV与地方法人银行签订利率互换协议来提供激励。2022年前三季度,人民银行向地方法人银行金融机构提供激励资金213亿,支持其增加普惠小微贷款共计1.29万亿。 对于第二项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与2020年6月创设的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在机制上基本一致。但本次国常会对这一工具作了进一步要求:一是提出可以滚动使用,必要时可再进一步增加再贷款额度;二是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 图5: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投放情况 图6:最近一个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为1-5级的地方法人银行可申请信用贷款支持计划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时间:21Q4,单位:家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注:余额数据较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滞后1个季度 5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抵押补充贷款(1) 2014年4月25日,央行创设抵押补充贷款(以下简称“PSL”),为政策性银行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提供期限较长的大额融资。 创设PSL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开发银行发放棚改贷款。央行指出,PSL主要用于“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改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来源”。2015-2019年,我国先后实施两轮棚户区改造计划,推动PSL规模快速扩张。但进入2020年之后,随着棚改专项债成为地方政府新的融资方式、房地产去库存任务基本完成,PSL规模增长放缓并持续下降。2019年末,PSL余额由2014年末的0.38万亿增长至3.5万亿,年复合增长率达56%。 操作对象、贷款用途扩容。2015年10月,PSL操作对象由国开行拓展至农发行、进出口银行,PSL的适用范围也从棚改贷款拓展至重大水利工程贷款、人民币“走出去”项目贷款;2016年2月,央行进一步将PSL的适用范围扩展至国开行用于发放地下管廊贷款;201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工作动态中提及,PSL涉及领域由棚户区改造、“一带一路”两个领域扩大至生态环保、先进制造业、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外贸转型升级等共6个领域。 为支持政策性银行在基建领域设立金融工具和提供信贷支持,PSL恢复净增长。2022年,国常会多次部署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支持力度,包括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设立7400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在此期间,央行运用PSL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为基础设施重点领域设立金融工具和提供信贷支持,PSL时隔两年再度恢复净增长。截至2023年1月末,PSL贷款余额为3.14万亿,较2022年8月末的低点增长0.6万亿。 时间 事件 2014年4月25日 央行设立抵押补充贷款(PSL),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