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金证券]:2023年度公募港股通及QDII基金投资策略:掘金港股产品,辅助美债黄金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2023年度公募港股通及QDII基金投资策略:掘金港股产品,辅助美债黄金

2023-01-05杨舒、张剑辉国金证券意***
2023年度公募港股通及QDII基金投资策略:掘金港股产品,辅助美债黄金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基本结论 港股市场分析及港股通基金&港股QDII投资策略:港股的复杂性导致其自2021年以来经历“内外交困”的逆境:影响港股市场变量较A股更多,通常概括为“基本面看内地、资金面看海外、情绪面看全球”,而这三方面均先后出现负面影响,造成港股调整较A股剧烈。站在当前时点,考虑到大部分风险因素已在港股近年来的持续回撤中得到释放,港股预期中长期机会大于风险。展望2023年,港股有望在外受全球流动性改善(市场对于美联储停止加息从预期改善到年中落地)对估值的支撑、对内有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及经济复苏窗口期的利好,待支持政策细节出台后有望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改善金融指标并上修企业盈利预期,从而为港股上行夯实基础。目前,港股部分板块有估值修复与盈利改善双轮驱动的预期,重点方向包括科技互联、医药生物等;另有部分领域或将迎来困境反转机遇,主要以消费和地产金融等行业的估值修复机遇为主。因此,2023年建议重视港股通基金&港股QDII的配置价值,精选产品布局。 港股通基金&港股QDII基金精选:科技互联、医药生物领域指数及相关产品更为成熟,此类产品同步推荐关注指数型基金。与此同时,我们围绕包括但不限于科技医药、消费链条、金融地产等更多领域,精选优秀基金经理管理的主动管理型产品。具体精选如下基金产品供参考:科技互联指数型产品精选华夏恒生科技ETF(513180)、广发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30ETF(159605);医药生物指数型产品精选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513060);主动管理型基金中,精选相对成长风格的张峰&赵年珅-富国民裕沪港深精选(007139)、消费主题的彭陈晨-富国全球消费精选(012060)、精选个股行业分散的罗佳明-中欧丰泓沪港深(002685)、行业配置灵活个股分散的徐成-国富大中华精选(000934)。 海外市场分析及QDII投资策略:如前所述,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周期已近尾声,市场一致预期大概率将在2023年中期停止加息,而美国经济正滑向温和衰退。因此,预期2023年一季度美股仍不乐观,或将面临“业绩杀”,未来拐点尚需等待加息终点,现阶段建议对美股及其他全球成熟市场权益QDII观望或低配,后续再寻找增配机会。债券QDII重点投资中资美元债,预计未来在加息预期缓和、多项地产政策支持下,以房企美元债为代表价格仍有抬升空间,债券QDII产品可作为组合的补充配置。黄金方面,在上半年通胀延续改善势头、联储紧缩周期尾声、美国经济温和衰退等多重作用下,美元指数及美债实际利率预期延续下行通道,因此黄金基金也具备中长期配置意义,同样可作为组合的补充配置。能源QDII方面,2023年国际油价走势受多重因素扰动,俄油的出口和生产存在不确定性、OPEC+石油限产计划亦有悬念,而需求端仍将承受经济前景疲软的压力,建议短期暂不参与或低配能源QDII。 QDII(非港股)基金精选:债券QDII方面,中高风险承受能力者建议关注地产债比重较高的长信全球债券(004998)、工银瑞信全球美元债(003385),中低风险承受能力者建议关注金融债含量高的鹏华全球高收益债(000290)、鹏华全球中短债(206006)、汇添富精选美元债(004419),对美债有配置需求的可进一步考虑长信全球债券(004998)、国富美元债(003972)、中银亚太精选债券(008095)。黄金基金可关注黄金QDII或黄金ETF(非QDII),且黄金ETF(非QDII)配置更为便捷,具体可重点关注华安黄金ETF(518880)、场外关注华安易富黄金ETF联接基金(000216)。 风险提示 美联储货币政策进程、国内及全球疫情变化、地缘冲突升级等。 2023年度公募港股通及QDII基金投资策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 一、2023年度港股通&港股QDII基金投资策略 1、2022年度回顾:“内外交困”,港股经历最漫长寒冬 2022年底港股捱过了“史上最漫长寒冬”:恒生指数自2021年2月高点31183后一路向下,至2022年10月探至本轮最低点14597点,期间跌幅近53%,调整时长已超过1998年以来的历次熊市;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同期跌幅近60%;恒生科技指数亦由2021年初最高的11000点下跌到2022年10月底的4200点附近,回调幅度超过70%。而同期A股尽管同样遭遇回撤,但幅度相较港股平缓,沪深300期间跌幅不足40%。 对2022年以来恒生指数收益进行分解(收盘价=PE(TTM)×EPS(TTM)),可见“杀估值”是本轮下跌的主导因素:自年初至年内最低点10月31日,恒指十个月内跌去-36.9%,其中估值-32.04%,盈利-7.15%。估值的调整反映出投资者受内外部多方忧虑困扰,风险偏好大幅承压。 图表1:2022年主要市场指数走势 图表2:2022年恒生指数收益分解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港股的复杂性导致自2021年以来经历“内外交困”的逆境:影响港股市场的变量较A股更多,通常概括为“基本面看内地、资金面看海外、情绪面看全球”,而这三方面均自2021年起先后出现负面影响,造成港股调整相较A股剧烈:  港股分子端的盈利基本面角度,因港股的内资企业占比超过七成,其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境内,更多受内地经济增长情况左右。而自2021年以来在疫情等多重冲击下,国内经济动能持续趋弱,带来港股盈利预期下行。  港股分母端的估值来看,由于港股投资者中的外资权重高,受美国长端利率、美元流动性的影响明显。随着美国通胀超预期引发美联储启动加息和缩表、全球主要央行随后开启加息潮,美债十年期利率急升,美元亦进入上行通道,港股估值受到压制。  情绪层面,受产业周期以及前期针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等港股“支柱”产业的监管政策密集出台,港股核心行业的盈利逻辑和估值体系遭遇颠覆式调整。同时,地产债务问题也引发市场对系统性风险的忧虑。此外,中美大国博弈日趋紧张,中概股退市危机等风险因素对港股的影响不断增大。 图表3:2021~2022年恒生指数回调的主要影响因素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2、2023年度展望:“冬去春来”,港股迎来机遇窗口期 考虑到大部分风险因素已在港股近年来的持续回撤中释放,港股预期中长期机会大于风险。展望2023年,此前压制港股表现的境内外因子大概率将先后出现反转,港股有望在外受全球流动性改善(市场对于美联储停止加息从预期改善到年中落地)对估值的支撑、对内有防疫政策优化及经济复苏窗口期的利好,待支持政策细节出台后有望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改善金融指标并上修企业盈利预期,从而为港股上涨行情夯实基础。 2023年度公募港股通及QDII基金投资策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3 2.1、海外流动性:通胀拐点,紧缩见顶 美联储政策对港股扰动最大的时段或已过去。当前美国通胀见顶迹象明显,预计2023年将继续回落,只是考虑到通胀韧性,回落速度或有不确定性。通胀拐点意味着美联储本轮货币政策收紧周期已近尾声,市场一致预期大概率将在2023年中期停止加息,再考虑到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累积,则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下行压力增加。流动性的边际宽松将利于海外资金向新兴市场回流,而估值处于相对低位、未来基本面有望向上的港股市场性价比凸显,尤其成长性较强的科技互联、医药生物、消费等板块,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将出现明显提升。  美国2022年10月、11月CPI超预期回落确认通胀见顶:11月CPI同比7.1%,低于预期(7.3%)和10月前值(7.7%),是2021年12月以来最小增幅;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6%,低于预期(6.1%)和10月前值(6.3%),为2022年7月以来新低;核心CPI环比0.2%,创2021年8月以来最小涨幅;10月CPI同比亦低于前值(8.2%)和预测值(8%)。这是美国CPI同比增幅在2022年6月达到9.1%的峰值后连续第五个月走低,也是美国通胀拐点已至的有力证据。11月上旬以来,各期限美债收益率现触顶迹象。 图表4:美债收益率走势变化 图表5:美国通胀指标走势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 历史来看,美元指数与港股走势多数时段呈负相关。加息放缓的预期带动美元指数回落,从2022年9月28日创下的逾二十年来最高位114.78点,降至12月31日的103.49点,跌幅超过10%,或意味着本轮强势美元周期告一段落。而伴随美元指数走弱,叠加国内经济预期改善、中美利差收敛等利好,人民币出现一轮升值趋势,12月以来正式回到“6”时代。鉴于港股企业以人民币资产为主,人民币汇率回归将带动港股估值修复。 图表6:美元指数与恒生指数走势对比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2.2、政策端:期待后续利好继续支撑 2022年11月以来港股大举反弹,直接触发因素是国内政策提振经济复苏预期,包括疫情防控优化、地产支持发力等,“政策底”已基本明确。展望2023年,旧的矛盾消除后新的矛盾将次第浮现,市场仍需更多政策细节出台以进一步解决问题、提振信心。例如疫情管控放松后,据海外经验接下来会面临三个阶段:纠结期、闯关期和再通胀期,期间新增病例大幅飙升、医疗资源紧张、人口流动下滑、经济恐再度探底,有可能出现一系列新的风险,仍待更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予以纾困。再比如地产“三箭齐发”主要围绕供给端刺激,而内需疲弱的难题尚未攻克,能释放居民购房需求的政策尚待出台。因此,预计2023年稳经济政策还将继续加码、针对性较强的细则有望陆续颁布,港股基于政策刺激的行情仍可持续。  “防疫二十条”的发布具备显著信号意义,引发市场对于消费复苏与经济改善的预期。随着消费场景打开,本地生活服务、餐饮旅游等板块迎来利好,互联网广告业务有望攀升,消费相关的平台经济企业基本面将受益。 2023年度公募港股通及QDII基金投资策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4 不过,目前疫情感染率较高影响出行、对未来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导致储蓄率上行,使得居民消费的复苏动能偏弱,后续亟待提振消费意愿的政策,如营造特色消费场景、税收优惠、发放消费券等形式。  2022年以来地产政策频频加码,从降准降息到减首付,从保交楼、保项目到保主体,从央行稳楼市16条、资本市场支持楼市平稳健康发展的五项措施、到支持房地产市场“三支箭”等,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推动优质民营房企融资恢复,对地产产业链有较强提振作用。但地产销售数据尚未出现显著边际改善,11月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降幅扩大至22.1%。政策效果有待时间发酵,围绕地产需求侧的刺激政策也期待发力。  市场仍期待进一步稳增长政策出台。2022年12月召开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第二年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相比2022年赤字率2.8%和专项债额度3.65万亿,预计2023年财政预算赤字率和专项债额度或将增加,加大对稳增长的支持。回顾2022全年,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稳经济措施力度和频次可谓前所未有。展望2023年,国内经济增速有望修复,叠加我国通胀水平整体可控,则稳增长政策空间依旧较大。 2.3、盈利端:期待经济重回弱复苏,警惕预期差引发波动 汇总最新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对2023年经济走势的预期可见,世界经济衰退难改,发达经济体的总体增速远低于2022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则有望迸发较强动能,中国亦是2023年GDP增速高于2022年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预计随着疫情干扰明显减弱、市场信心有所恢复,稳增长政策的累积效应有望持续凸显,经济活力将进一步释放。 在政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稳增长政策力度加码等因素推动下,2022年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有所好转:2022年前三季度GDP累计同比增长3%,其中第三季度GDP增长3.9%,年内低点为第二季度的增长0.4%,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