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新世纪评级]:2022四川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2022四川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2022-12-15陆奕璇新世纪评级十***
2022四川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区域研究报告 1 四川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2) 公共融资部 陆奕璇 经济实力:四川省是我国资源大省、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依托资源禀赋优势、“三线建设”和大量军工企业奠定的产业基础,以及西部大开发和承接产业转移战略,近年来全省经济规模稳居全国各省市第六位、西部省份第一位。现阶段四川省以传统资源型和原材料工业、重化工产业为主的产业层次仍面临较大提升空间。近年来,四川省重点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以商业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体旅游为支柱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愈发突出。202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品市场快速恢复,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集聚叠加国际市场开发,全省外贸进出口额连创新高,共同推动全省经济平稳有序增长,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万亿元,同比增长8.2%;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为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2022年以来,四川省遭遇旱情灾情疫情等多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放缓,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4万亿元,同比增长1.5%,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四川省下辖各州市经济发展较不均衡,2021年各州市经济规模排位基本维持上年格局,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万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37.0%,较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经济首位度进一步提升;绵阳和宜宾近年来保持较高经济增速,2021年分别以3350.29亿元和3148.08亿元的经济规模稳居全省第二梯队,与德阳和南充等州市的差距持续拉大。从经济增速看,2021年大部分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高速增长,消费市场快速复苏,外贸进出口总额亦实现全面较快增长,共同作用下,2021年各州市经济增速均较上年有所回升,宜宾、绵阳、雅安、成都、泸州和眉山的两年经济增速相对较高。2022年前三季度,受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大部分州市经济增速出现较明显回落,仅凉山、甘孜、绵阳、宜宾、遂宁、雅安和泸州7个州市经济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0%),其中凉山以5.5%的经济增速位居全省各州市首位,其余州市经济增长承压,其中广安、自贡和广元经济负增长,当期经济增速分别为-1.9%、-1.6%和-0.7%;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在稳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2年广安、巴中、广元、阿坝等州市投资稳增长压力相对较大。 财政实力:主要受经济企稳、企业盈利状况持续改善、房地产市场景气度较高等因素影响,以及非税收入增长拉动,2021年四川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0%;同时,四川省持续获得大额上级补助收入,地方政府债券保持较大 区域研究报告 2 发行力度,全省可支配财力稳步增长。2021年以来全省土地市场行情有所降温,当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为4951.48亿元,较上年增长3.5%,增速明显放缓;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土地出让规模进一步下滑,叠加区域经济下行压力,当期实现税收收入2133.7亿元,较上年自然增长-14.8%,全年财政增收承压。 从下辖各州市情况看,2021年四川省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持续增长,增长驱动力从上年的主要依靠非税收入增长拉动,变为增量主要由税收增收贡献,但税收比率总体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同时,各州市持续获得大规模的上级补助收入,非成都地区一般公共预算财政平衡对上级补助收入依赖大。成都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上继续保持优势,2021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7.63亿元;宜宾以251.18亿元位列全省第二位,与泸州、凉山等州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此外,在经济体量相对较大的州市中,达州、绵阳、南充、乐山、德阳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不及其经济规模排名。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三分之二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其中宜宾、雅安、乐山、遂宁和达州保持两位数增长;包括成都在内的7个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有所下滑,其中南充、攀枝花和自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9.8%、15.2%和13.9%,全年财政增收面临较大压力;成都2022年前三季度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2.7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6.0%。 2021年四川省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分化较为明显,资阳、达州、遂宁、自贡、巴中和成都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成都该增速为15.5%;而眉山、南充、泸州和德阳下滑明显,降幅分别为27.3%、20.6%、17.4%和12.6%。规模上看,成都2021年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183.76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44.1%,规模上绝对领先;眉山、绵阳、宜宾和南充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虽有不同程度下滑,但排序无变化,分列第二至第五位;达州增长较快,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超越德阳位列全省第六位。2022年前三季度,大部分州市土地成交总价不及2021年的50%,区域土拍热度趋冷;成都依旧集中了全省交易热度,但当期实现土地成交总价944.4亿元,同比下降24.9%,成交规模仅为上年的52%。从地方财力的稳定性看,眉山、南充、巴中、绵阳、自贡、遂宁和内江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地方财力的贡献度相对较高,地方财力相对易受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及当地土地出让情况影响。 债务状况:四川省政府债务规模较大,2021年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为1.52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494.5亿元,仍排名各省(区)市(含计划单列市)第四位;与财政收入相比,是2021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19倍,位居各省市中游水平。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350亿元,其中新增债券2301亿元(包括新增一般债券387亿元和新增专项债券1914亿元)、再融 区域研究报告 3 资债券1049亿元;截至2022年9月末,全省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为1.75万亿元,第四季度专项债券仍有发行空间。近年来四川省发行多种类型的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专项债券,偿债资金来源多样化,再融资债券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偿付压力,整体看,四川省政府债务风险相对可控。 2021年四川省各州市政府均在限额内举债,其中巴中、乐山、资阳、绵阳、宜宾和内江举债空间较小。从政府债务偿付压力看,2021年末巴中、广元、阿坝、内江、资阳、自贡和广安政府债务整体偿付压力相对偏大,当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其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的426.9%、359.8%、294.1%、293.8%、270.0%、270.0%和261.6%。巴中、内江、广元和资阳债务偿付压力主要集中在一般债务,近三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无法对其2021年末政府一般债务余额形成覆盖;阿坝、雅安、甘孜、巴中、广元和自贡面临一定的专项债务偿付压力,近三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无法对其2021年末政府专项债务余额形成覆盖。除上述地区外,眉山、南充、巴中、绵阳等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地方财力贡献度相对较高的州市专项债务偿付亦值得关注。成都政府债务规模较大,但得益于较雄厚的财政实力,当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为其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的104.2%,其政府债务偿付压力相对较小。 城投债方面,四川省城投债发行规模及存续余额均位于全国各省市前列,且均集中在省本级和成都;绵阳、泸州和眉山近两年城投债发行规模也相对较大。截至2022年9月末,全省城投债存续余额为9423.7亿元,位列全国各省市第四位。其中,成都和省本级城投企业存量债券余额分别为4963.6亿元和1462.3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2.7%和15.5%;绵阳、泸州、宜宾和眉山城投企业存量债券余额超300亿元。与自身财力状况相比,绵阳、成都、巴中、泸州、眉山和自贡的城投企业存量债券偿付压力相对偏大,2022年9月末城投企业存量债券余额为其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12倍、2.92倍、2.47倍、2.25倍、2.22倍和2.10倍;成都、绵阳、广元、泸州和宜宾的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带息债务余额分别是其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的5.37倍、3.23倍、3.01倍、2.72倍和2.57倍。 区域研究报告 4 一、四川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四川省经济实力分析 四川省是我国资源大省、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依托资源禀赋优势、“三线建设”和大量军工企业奠定的产业基础,以及西部大开发和承接产业转移战略,近年来全省经济规模稳居全国各省市第六位、西部省份第一位。现阶段四川省以传统资源型和原材料工业、重化工产业为主的产业层次仍面临较大提升空间。近年来,四川省重点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以商业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体旅游为支柱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愈发突出。202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品市场快速恢复,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集聚叠加国际市场开发,全省外贸进出口额连创新高,共同推动全省经济平稳有序增长。2022年以来,四川省遭遇旱情灾情疫情等多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放缓。 四川省地处我国西部,拥有丰富的水、生物、矿产、天然气、旅游、科教等资源,是我国的资源大省和人口大省。全省下辖18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近年来受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以及区域经济稳定增长等因素影响,四川省人口回流明显,常住人口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8041.8万人增至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8367.5万人,2021年末进一步增至837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亦大幅提升至2021年末的57.8%。 四川省作为我国经济大省,现阶段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时期,近年来全省经济规模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增速自2012年开始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2021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8.2%,较上年提升4.4个百分点。横向比较,四川省2021年经济规模继续位居全国各省市第六位、西部省份第一位;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各省市第十一位,较上年下降两位;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为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43万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9.43%。 受益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四川省经济增长已由工业主导转变为由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主导,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自2016年超越第二产业以来,于2018年首次在产业结构占比中突破50%,近年来“三二一”产业结构逐步确立。2021年全省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0.57万亿元,同比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1.99万亿元,同比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2.83万亿元,同比增长8.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8%、33.0%和57.2%;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1.5: 36.1:52.4调整为10.5:37.0:52.5。 区域研究报告 5 2022年以来,四川省内疫情频发、高温干旱、缺电保供、地震灾情等对经济运行形成一定冲击。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4万亿元,同比增长1.5%,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47万亿元,同比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2.10万亿元,同比增长0.7%。 图表 1. 2011年以来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Wind,新世纪评级整理 图表 2. 2021年四川省与全国其他各省市GDP及增速对比 数据来源:Wind,新世纪评级整理 得益于水、天然气、矿产等资源禀赋优势以及“三线建设”、大量军工企业积累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四川省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又得益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东部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等,全省培育和引进了长虹、五粮液、攀钢、鸿富锦、英特尔、仁宝、二重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大型企业,产业竞争实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全省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