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社科院]:战略节奏与崛起进程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战略节奏与崛起进程

2022-11-15-社科院梦***
战略节奏与崛起进程

战略节奏与崛起进程*徐 进*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地区秩序转型背景下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22ZDA128)的阶段性成果。《国际政治科学》2022年第7卷第4期(总第28期),第 — 页。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内容提要】 战略节奏是指决策者为达到战略目标,通过持续观察外部战略环境和运用自身战略能力,在动态执行政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节律性活动。战略节奏首先取决于战略目标,其次取决于决策者对于战略环境和战略能力的认知。崛起国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战略节奏问题,因为国家的崛起历程漫长。在崛起过程中,国家需要动态执行战略以适应战略主体和客体的各种变化。在决策者对战略环境和战略能力均判断正确的情况下,该国战略节奏将是适当的。当决策者对战略环境和战略能力的认知发生失误时,该国可能出现战略节奏过快、过慢或时快时慢的情况。对战国时期的秦国、魏国和楚国战略节奏的研究结果表明:战略节奏适当,预示着国家的崛起之路比较顺利;战略节奏不当,预示着国家的崛起会遇到较大的挫折甚至崛起之路被中断。【关键词】 战略节奏 战略环境 战略能力 政治能力 国家实力【作者简介】 徐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电子邮箱:xuj@cass.org.cn国家崛起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在崛起过程中,国家需要不断调整具体政策以适应国内外环境和自身能力的变化。没有一项战略可以一成不变地长期执行,战略目标、时间、内容和执行方式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并不容易,需要决策者拿捏好时机和力度。从中长期来看,对战略的DOI:10.16513/j.cnki.qjip.20221115.003 网络首发时间:2022-11-15 13:50:23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0.1393.D.20221115.1047.006.html 2 国际政治科学(2022年第4期)动态执行与调整所呈现出的节律性活动就类似于音乐节奏,我们将之称为战略节奏。战略节奏得当,预示着国家崛起之路就会比较顺利;战略节奏不当,预示着国家崛起将遇到较大的挫折甚至崛起之路被中断。本文拟研究崛起国的战略节奏问题,即什么因素会影响崛起国的战略节奏,以及崛起国如何通过把握这些因素来调适战略节奏。一、 战略节奏战略节奏似乎不在大战略研究者的研究视野之内,反倒是研究企业管理、国内治理的学者偶尔在使用。企业管理学者帕特里夏·克拉内尔(Patricia Klarner)和塞巴斯蒂安·雷什(Sebastian Raisch)将节奏定义为“在特定时间周期中频繁调整的时机”①。朱恒源、杨斌等人将战略节奏定义为企业的一种节律性活动,即企业通过追踪市场需求变化,在产品市场中动态调整自己的行为,在资源市场中改变自己的资源能力组合,借助股权市场进一步更新资源基础,应对产品市场的未来挑战。一句话,企业应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动态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并通过有效的运作对环境施加影响,以获得竞争优势。②任剑涛将国家治理节奏定义为“在国家治理进程中,有快有慢、快慢相宜、张弛有度地采取治理举措而展现出来的一种节律”,并指出领导人需要精巧地确定治理的宽严尺度。③但上述研究存在的问题是,研究者们都承认节奏的重要性,但都没有给出分析节奏的客观标准。他们可能认为节奏是一个“众妙之玄,在乎一心”的艺术问题,而不是一个可以进行严格分析的社会科学概念。美军中校马修·普雷斯科特(Matthew Prescott)研究了战斗节奏问题。他将战斗节奏定义为指挥、人员和单位活动的有意循环,目的是同步当前和①②③Patricia Klarner and Sebastian Raisch, “Move to the Beat — Rhythms of Change and Firm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53, No.1, pp.160-184.朱恒源等:《战略节奏:战略分析的动态新框架》,载《技术经济》,2018年第3期,第30—36页;朱恒源、杨斌:《战略节奏》,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前言,第4页。任剑涛:《一张一驰谓之道:复杂局面中的国家治理节奏》,载《治理研究》,2021年第1期,第4—15页。 战略节奏与崛起进程3 未来的行动。一个战术司令部的战斗节奏包括一系列循环的工作会议、简报和其他按时间和目的同步进行的活动。一个作战单位的战斗节奏管理着司令部内最重要的资源:指挥官和参谋人员的时间。战斗节奏必须与指挥官的能力相匹配,以便其做出及时而明智的决定,并有效执行相关任务。①马修·普雷斯科特对战斗节奏的定义和解释对本文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即他指出节奏必须与指挥官的能力相匹配。但他的文章主要探讨指挥链上的各个层级如何做好协调工作,这与前述企业管理研究高度类似。为什么战略节奏不在大战略研究者的研究视野之内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对其原因鲜有分析。笔者的一个猜测是这与大战略集艺术与科学两方面特征于一身的特性有关,这一特性导致对大战略的研究出现艺术取向和科学取向。历史学家出身的大战略研究者通常更看重大战略的艺术性一面。他们并不认为对大战略可以做科学式的结构、要素或因果分析,反对用固定分析框架去束缚研究者的思维,而主张从历史情境出发,去领悟和理解大战略。美国著名冷战史学家和大战略学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John Lewis Gaddis)在前几年出版的《论大战略》一书中没有对大战略本身进行任何理论分析,只是讲述一系列与大战略相关的历史故事,希望读者从中汲取有益营养。②政治学或军事学出身的大战略研究者通常更看重大战略的科学性一面。他们主张“解剖”大战略,观察其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中国大战略研究者周丕启的《大战略分析》一书就分别论述大战略的构成要素和制约因素,以及与大战略实施的有关因素。③科学取向的大战略研究者可能认为战略节奏是一个艺术概念,因此战略节奏不在其研究视野之①②③Matthew Prescott, “Improving the Battle Rhythm to Operate at the Speed of Relevance,” JFQ 102, Third Quarter, 2021, p.15.约翰·刘易斯·加迪斯著,臧博、崔传刚译:《论大战略》,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版。其他历史学者出身的大战略研究者的著作亦多是这个研究取向,参看爱德华·勒特维克著,时殷弘、惠黎文译:《罗马帝国的大战略》,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劳伦斯·弗里德曼著,王坚、马娟娟译:《战略:一部历史》,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威廉森·默里等编、时殷弘等译:《缔造战略:统治者、战争和国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彼得·帕雷特等编、时殷弘等译:《现代战略的缔造者》,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约翰·刘易斯·加迪斯著、时殷弘等译:《遏制战略》,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周丕启:《大战略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 国际政治科学(2022年第4期)内。艺术取向的大战略研究者又不注重对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对他们来说,提出“大战略”这个词并给它一个定义就已经完成理论化的工作。本文将战略节奏定义为决策者为达到战略目标,通过持续观察外部战略环境和运用自身战略能力,在动态执行政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节律性活动。从这个定义来看,与战略节奏有较强关联的概念是战略调整。战略调整指根据战略评估的状况,对大战略构成要素进行重新配置,包括战略充实、战略完善和战略转换。①如果战略节奏也要研究战略调整情况,那这两个词就有同义反复之嫌。不过本文认为,这两个概念在内容上虽有一定交叉,但决非同义反复。战略调整主要涉及战略本身的变化,也的确涉及调整节奏问题,比如是激进式调整还是渐进式调整。②而战略节奏的研究尽管也要涉及战略调整事宜,但目的不是探讨要进行哪些调整,而是探讨是什么因素导致节奏与目标匹配(或错配),从而致使节奏得当(或失当)。战略调整研究的是调整导致哪些变化,而战略节奏研究的是什么因素会导致战略调整。本文旨在把战略节奏这个艺术概念进行社会科学化的处理,以揭示其可能存在的因果逻辑。从研究策略而言,本文采取韦伯式方法,把战略节奏从复杂的甚至是非线性的战略实践情境中抽离出来,并使之成为一个“理想类型”。这意味着战略节奏就不必考虑战略失误、第三方因素、偶然因素等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从研究方法而言,本文采取变量控制的方法,把实际可能影响战略节奏的多种因素,包括上文提到的战略失误、第三方因素和偶然因素等控制住或排除掉。为此,本文所选案例都是一些“极端式”案例,以符合战略节奏的“理想类型”特征。这种研究法有助于使研究对象抽象化和概念化,并发现其内在的一些因果逻辑,但缺点在于历史感不强,很多情况下无法完全匹配真实的战略情境。③节奏本是一个音乐名词,音乐理论或许可以为我们分析战略节奏提供一些借鉴。根据音乐理论,一首乐曲的两个构成要素是旋律和节奏。旋律是指长短、高低、强弱不同的一连串乐音有组织地进行。它是乐曲的基础和①②③周丕启:《大战略分析》,第238—254页。周丕启:《大战略分析》,第251—252页。人文历史学科的时间叙事和社会科学的结构叙事之间存在内在的紧张关系。研究者大概只能择一而从之,无法做到两者并重。 战略节奏与崛起进程5 灵魂,体现乐曲的主要思想或全部思想。节奏是指长音与短音有规律地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节奏包括节拍和速度这两个要素:前者是指音乐规律性的强弱交替运动,即拍点的组合;后者是指这种律动的速率。节奏服务于旋律,一定的旋律必须辅之以一定的节奏,才能具有表现力。比如,一段表现军人行进时昂扬向上姿态的旋律必须辅之以进行曲的节奏(齐步节奏,4/2拍),一段表现人们热情奔放情绪的旋律可辅之以圆舞曲的节奏(小快板,4/3拍)。如果用圆舞曲的节奏去匹配表现军人行进的旋律,那就会使这段旋律丧失应有的表现力。在音乐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做节奏型,比如音值均分型、附点节奏型、长短交替型等等。我们可将战略目标和战略节奏的关系类比为旋律与节奏的关系。目标要统帅节奏,节奏要服务于目标。战略节奏首先取决于战略目标。比如,一个为期10年的战略目标和一个为期50年的战略目标,其各自应当匹配的战略节奏肯定不同,前者的节奏要快于后者。战略节奏本身无所谓对错。我们不能说节奏快就好于或差于节奏慢,而只能说它与目标是否匹配得当。就好比我们不能说音乐中某种节奏型就一定好于其他的节奏型,只能说它是否能与特定旋律相匹配。因此,战略目标才是大战略的核心。一个设置失当的战略目标即使在执行过程中节奏得当,其结果也是失败的。比如,拿破仑的战略目标是以最短的时间控制全欧洲,为此他全国动员、四处征战、马不停蹄,致使国力疲弊,最后兵败下台。他采取的高强度、快速度的战略节奏完全服务于其战略目标,可以说节奏与目标相匹配,但他的失败不在于节奏本身,而在于目标设定错误。当战略节奏与战略目标相匹配时,战略节奏又可能受什么因素影响?或者说,此时什么因素会导致战略节奏与战略目标的错配?本文认为,决策者对于战略环境和战略能力的认知会影响二者的匹配。这两个变量都是主观变量,这是因为战略节奏本身是决策者的一种主观选择,这种主观选择取决于决策者对客观条件的认知。因此,本文隐含的一个前提假定是决策者不可能是经济学意义上标准的“理性人”,所以他们对客观条件的认知才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我们把战略节奏分为合适、过快和过慢三种基本类型,其中合适是指节奏与目标相匹配,过快和过慢不是指节奏本身的快或慢,而是指它与目标所 6 国际政治科学(2022年第4期)要求的节奏相比是快还是慢。决策者对战略环境的认知可分为正确和错误两类,对国家战略能力的认知可分为合理和高估两类。由于崛起国低估本国能力的情况非常罕见,故本文对低估类型不予以考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逻辑组合,见表1。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