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信通院]:2022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2022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2022-11-26中国信通院娇***
2022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22年11月 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2022) 版权声明本研究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研究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奋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应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持续推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制造强国基石,基础在县域、潜力在县域、特色在县域。在新的历史时期,县域工业 应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构筑强县富民的核心支撑。 县域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主要包括 县(市) 和市辖区两类1。县(市)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桥梁,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交汇点,县(市)经济逐步成为稳定经济大盘的支柱;市辖区则主要是 城市经济的空间载体,在工业布局、产业关联 、管理模式和要素供给 等方面与县(市) 都有所差异。本报告针对两类主体,深入贯彻落实“三新一高”要求,结合 各自特点,分别进行了工业竞争力评价分析,旨在挖掘工业百强县(市) 、百强区工业发展的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为促进县域工业链群式发展,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协同创新力,本年度专题篇聚焦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分析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本报告分三篇,第一篇是2022年中国县 (市)工业经济 发展报 1 根据民政部《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2843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特区。本报告中的县(市)包括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 告,分析县(市) 经济发展总体特征,系统梳理五大趋势,展示评价理念及结果,勾勒工业百强县(市) 发展图景,总结制约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报告显示:县(市)支撑增长筑牢,工业压舱石作用深化;东部巩固领先优势,都市圈牵引带动提速;江浙百强县(市)数量领跑,山东大幅复苏;科技创新加力提效,新兴动能快速成长;工业投资量稳质升,对外开放压力中前行;发展红利共享攀升,释放扩内需巨大空间。 第二篇是2022年中国市辖区工业经济发展报告,分析市辖区工业发展新使命,展示工业百强区评价理念及结果,总结工业百强区的发展新亮点,并提出对策建议。报告显示:东部优势增强,粤苏包揽十强;工业百强区正在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顶梁柱,经济发展活力提升主空间,科技创新能力培塑最中坚,统一大市场建设最前沿。 专题篇是产业集群年度洞察。分别从国家级产业集群、县(市)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的视角,分析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连续第七年发布《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本年度研究报告在延续以往对我国县域工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基础上,首次纳入了县(市) 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专题篇则聚焦产业集群这一新主题。 目 录 第一篇 2022年中国县(市)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 1 一、我国县(市)经济发展总体特征 ........................................................................ 1 (一)县(市)经济稳中有进 ............................................................................ 1 (二)区域分化势头未减 .................................................................................... 2 (三)结构质效总体趋好 .................................................................................... 2 (四)基础实力稳步提升 .................................................................................... 4 二、县(市)工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 7 (一)县城新型城镇化提速,筑牢更坚实发展基石 ........................................ 7 (二)产业转移承接扩展,培育铸造经济新增长极 ........................................ 8 (三)科技创新快步入县,培植更持久发展强动能 ........................................ 9 (四)区域合作持续深化,结成更紧密发展共同体 ...................................... 10 (五)数字经济赋能扩散,激发县(市)动能活力 ...................................... 11 三、我国县(市)工业竞争力评价 .......................................................................... 12 四、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图景 ................................................................. 18 (一)县(市)支撑增长筑牢,工业压舱石作用深化 .................................. 18 (二)东部巩固先发优势,都市圈牵引带动提速 .......................................... 20 (三)江浙保持领跑地位,山东强县数量强复苏 .......................................... 24 (四)科技创新加力提效,新兴动能培育快成长 .......................................... 27 (五)工业投资量稳质升,对外开放压力中前行 .......................................... 29 (六)发展红利共享攀升,释放扩内需巨大空间 .......................................... 30 五、我国县(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 32 (一)内外环境波动加大转型升级压力 .......................................................... 32 (二)区域间差距面临进一步加大态势 .......................................................... 33 (三)新旧要素接续培育力度亟需增强 .......................................................... 33 (四)产业协调融合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 34 六、促进县(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 35 (一)积极培育新兴动能,拓宽发展空间 ...................................................... 35 (二)深化区域融合发展,提升竞争优势 ...................................................... 35 (三)创新产业合作模式,加速要素流动 ...................................................... 36 (四)有序推进产业转移,筑牢特色优势 ...................................................... 36 第二篇 2022年中国市辖区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 38 一、市辖区工业经济发展新使命 .............................................................................. 38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顶梁柱 .......................................................................... 38 (二)经济发展活力提升主空间 ...................................................................... 39 (三)科技创新能力培塑最中坚 ...................................................................... 40 (四)统一大市场建设最前沿 .......................................................................... 40 二、市辖区工业竞争力分析 ...................................................................................... 41 (一)市辖区工业竞争力评价 .......................................................................... 41 (二)工业百强区分布情况 .............................................................................. 44 (三)工业增加值超500亿的强区情况 .......................................................... 47 三、工业百强区高质量发展新亮点 .......................................................................... 49 (一)工业增长稳中有进,经济体量再上台阶 .............................................. 49 (二)工业质效稳步提升,利润贡献成效显著 .............................................. 52 (三)创新活力日益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活跃 .............................................. 53 (四)城镇建设先行引领,共同富裕稳步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