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能源基金会]: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气候友好型表现试评价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气候友好型表现试评价

金融2022-10-15-能源基金会上***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气候友好型表现试评价

能源基金会资助项目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气候友好型 表现试评价研究 (结题报告 - 发布版) 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 2022年3月 CECEP Consulting Co., Ltd. March 2022 2 执行摘要 推动金融机构对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做出系统性响应,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要求是关键。同时,通过行业自律组织、独立第三方机构和社会公众对银行气候友好型表现进行评价和监督也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方式。 本研究是《 中 国 银 行 业 金 融 机 构 气 候 友 好 型 表 现 评 价 指 标 框架研究》课题的延续,在对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在华外资银行等)开展相应气候友好型表现试评价的实践基础上,调整形成新的总体框架。框架包括气候公司治理、气候风险管理、气候投融资业务和碳足迹管理4项一级指标和47项二级指标,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本研究同时挖掘并详细介绍了国外金融机构在相应评价指标方面的良好实践和典型案例,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相应气候低碳转型提供相应有益借鉴和参考。 3 Executive Summary To strengthen policy guidance and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is a key to promot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responding systematically to the goals of climate change. Meanwhile, it is quite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evaluate and supervise the climate-friendly performance of banks through self-regulatory organizations within the industry, independent third-party institutions and the public. This study is a continued work regarding the topic of "Research on the Framework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Climate-Friendly Performance of Chinese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 new overall framework is formed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conducting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on the climate-friendly performance of six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cluding large state-owned banks, joint-stock banks and foreign banks in China). The framework involves four primary indicators and 47 secondary indicators, which are relatively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covering climate corporate governance, climate risk management, climat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operations and carbon footprint management. Furthermore, this study explores and elaborates on the successful practice and typical cases of 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indicators, which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hen realizing the corresponding low-carbon climate transformation. 4 目 录 第一章 气候友好型银行业金融机构试评价指标.................. 3 第二章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气候友好型表现试评价......... 6 第一节 气候治理................................................... 6 第二节 气候风险管理.............................................11 第三节 气候投融资业务..........................................14 第四节 运营碳足迹管理..........................................18 第三章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气候友好型表现的诊断 分析和展望建议 .......................................... 21 第四章 国际案例和实践 ............................................. 27 第五章 结论与下一步工作.......................................... 44 5 第一章 气候友好型银行业金融机构试评价指标 2020年由能源基金会资助的《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气候友好型表现评价指标框架研究》中,将气候友好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评价指标分为目标战略治理、信息透明披露、气候风险管理、气候金融创新和气候足迹管理五个基础性指标,银行气候投融资优秀案例和公众形象两个补充性指标。 气候友好型银行业金融机构评价指标框架 指标性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基础性 指标 目标战略治理 应对气候变化目标 应对气候变化战略 应对气候变化治理 信息透明披露 气候信息披露形式 气候信息披露内容 气候信息披露质量 气候风险管理 气候风险管理体系 气候风险管理程序 气候风险管理能力 资产项目组合优化 气候金融创新 气候信贷表现 气候债券表现 特色金融创新 气候足迹管理 支持项目气候贡献核算 项目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 自身运营碳排放管理 补充性 指标 气候投融资优秀案例评选 在气候投融资、气候风险管理中的优秀案例和良好实践 银行气候表现的公众印象 在新闻媒体中有关银行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正面和负面报道 6 本次《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气候友好型表现试评价》,将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形成气候公司治理、气候风险管理、气候投融资业务和碳足迹管理4项一级指标和47项二级指标。 气候友好型银行业金融机构试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气候公司治理 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 指标1.1: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制定气候战略规划和营造低碳企业文化等方面起到引领作用 指标1.2:董事会设有专门负责应对气候变化的董事和专门委员会 指标1.3:银行中负责及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包括气候投融资、气候风险管理、节能减排等工作)的部门或团队 指标1.4:银行气候友好型表现与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和薪酬挂钩 指标1.5:银行各地分支机构和境外机构的气候治理 气候目标战略 指标1.6:银行制定和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或其他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目标和承诺 指标1.7:银行的经营和发展战略中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内容 指标1.8:银行制订气候相关目标和战略的程序和参与部门 指标1.9:银行对外公布气候相关目标和战略的形式 指标1.10:银行定期评估落实气候目标和战略的情况和进度 指标1.11:银行气候目标和战略的执行实施和分工协同 气候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指标1.12:信息披露形式 指标1.13:信息披露按国内外相关权威标准编制 指标1.14:信息披露编制程序和参与的利益相关方 指标1.15:信息披露的独立第三方鉴证 7 气候风险管理 指标2.1:机构气候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 指标2.2:机构建立气候风险管理挂钩的激励机制 指标2.3:气候物理风险评估 指标2.4:气候转型风险评估 指标2.5:气候风险压力测试 指标2.6:气候风险管理政策文件 指标2.7:气候敏感行业信贷政策 指标2.8:环境或气候风险管理团队 指标2.9:客户气候风险尽职调查 指标2.10:机构协助金融主管和监管部门、气候主管部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制订气候风险管理相关指引 指标2.11:内部碳定价 指标2.12:境外经营活动中的气候风险管理 气候投融资业务 指标3.1:“碳达峰”、“碳中和”商业机遇的战略规划 指标3.2:中长期和年度绿色信贷或气候投融资的目标 指标3.3:绿色信贷或气候投融资的重点支持领域 指标3.4:公司银行业务中气候投融资金融产品或服务 指标3.5:气候投融资相关债务工具 指标3.6:资产管理业务中气候投融资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指标3.7:财富管理或私人银行业务中气候投融资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指标3.8:个人/零售银行业务中气候投融资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指标3.9:碳排放交易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指标3.10:其他气候投融资创新金融工具、业务和服务 指标3.11:近三年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的总额和增长量 指标3.12:评估和量化贷款和其他融资业务的环境气候和社会影响 碳足迹管理 指标4.1: 中长期和年度运营碳减排目标 指标4.2: 运营碳减排战略、规划或方案 指标4.3: 运营中使用的能源结构 指标4.4: 节能和提高能效方面进一步举措 指标4.5: 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方面进一步举措 指标4.6: 激励员工绿色出行和出差方面新举措 指标4.7: 节水和废弃物管理方面新举措 指标4.8: 定期核算和披露运营碳足迹 8 第二章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气候友好型表现试评价 为了探索科学、可操作的气候友好型银行业金融机构评价方式,检验本课题所设计指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初步了解目前银行气候友好型表现的情况,本课题对六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在华外资银行)进行了气候友好型表现试评价。 第一节 气候治理 一、 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 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主要看金融机构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是如何从组织架构、人员配备、目标战略等体制机制上保证在经营活动中全机构并帮助客户等利益相关者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管理气候相关风险、积极开展气候投融资。 评价指标 银行实践 指标1.1:董 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制定气候战略、规划、方案,营造低碳的企业文化等方面起到的作- 董事会审议发展战略规划、绿色信贷战略、绿色银行建设规划等 - 定期审议绿色金融实施情况报告,督导全行绿色金融战略实施。 - 修订全面风险管理规定,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 按年度审议社会责任报告,对外披露环境、社会关键绩效。 9 用 指标1.2:董 事会专门负责应对气候变化的董事和专门委员会 - 董事会成立绿色金融领导小组 - 董事会战略委员会、社会责任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等负责气候变化相关事宜 指标1.3:机 构中负责及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部门或团队 - 有副行长分管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 成立跨部门的绿色金融委员会、绿色银行建设领导小组、“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暨气候风险工作组”等机构 - 有绿色金融的牵头部门、参与部门、协调部门等 - 成立绿色金融的专门处室 指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