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妙盈研究院]: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聚焦:坐上低碳风口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否拥有了ESG的全部奥义?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聚焦:坐上低碳风口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否拥有了ESG的全部奥义?

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聚焦:坐上低碳风口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否拥有了ESG的全部奥义?

坐上低碳风口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否拥有了ESG的全部奥义?坐上低碳风口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否拥有了ESG的全部奥义?妙盈研究院2022-09-02分享电动汽车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替代了依赖化石能源的传统内燃车。包括欧美、中国、日韩、以及越来越多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正被新能源汽车的潮流席卷。近几年的资本市场,投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热潮也从未消退。2003年7月1日成立于大洋彼岸加州湾区的特斯拉,在2020年6月市值达到了1900亿美元,超过了丰田,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时至今日,特斯拉的市值已超过9000亿美元(截止8月26日),超过了11家传统车企的市值总和。在A股市场,比亚迪也在今年6月突破了万亿人民币市值的大关,成为目前全球第3大市值的汽车公司(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而价值投资之王巴菲特持股14年获得30倍回报的佳话也广为流传。在获取高额回报的同时,显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ESG发展情况同样值得市场的探寻。为此,我们选取了特斯拉(为此,我们选取了特斯拉(TSLA.OTSLA.O)、比亚迪)、比亚迪(002594.SZ, 1211.HK)(002594.SZ, 1211.HK)这两家全球电动汽车领军者,以及 这两家全球电动汽车领军者,以及 “新势力”厂商中发布了ESG“新势力”厂商中发布了ESG报告的小鹏汽车(XPEV.K, 9868.HK)报告的小鹏汽车(XPEV.K, 9868.HK)、理想、理想汽车 (LI.O)[1]汽车 (LI.O)[1],来研究目前新能源车行业在可持续和ESG,来研究目前新能源车行业在可持续和ESG领域的进展领域的进展。作为对比,我们也将梳理传统汽车厂商中的广汽集团(601238.SH, 2238.HK)和大众集团(VWAPY)的ESG表现。这6家上市公司代表汽车行业内的“老中青”三代,同时也横跨A股、港股、美股三个交易市场。 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基本情况表:六家车企的基本信息和营收情况表:六家车企的基本信息和营收情况来源:企业公开披露资料,Refinitiv Eikon, 妙盈研究院(最新市值截至2022年8月30日);注:汽车产量,营业收入,净利润和净利润率均为2021年数据,美元和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取 6.9:1 成立于2003年的特斯拉和1995年的比亚迪目前是全球新能源车行业的龙头。2012年6月22日,特斯拉开始交付Model S轿车,并由此推出ModelX,Model 3等一系列乘用车型,2021年实现了全球93万辆的销量。比亚迪,以生产锂电池及镍氢电池起家,自2008年起陆续推出电动乘用车和电动公交车产品,在最近两年电动汽车销量实现了飞速突破。造车“新势力“中的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都成立于2015年,分别以增程式电动车和纯电动车作为主打产品,发展到2021年两家公司的营收、产量和员工总数均较为接近。电动汽车加速替代燃油车的趋势也使得传统车企需要加速进行电气化转型。大众集团于2020年9月正式推出ID系列纯电动汽车,旗下奥迪、保时捷等品牌也有插电混动和纯电车型上市。大众集团的目标是在2030年电车销量超过燃油车。广汽集团是国有汽车集团中转型较早的一个,拥有Aion电动车子品牌,在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中销量靠前。整车生产企业是典型的制造业企业——产线的生产员工数量多,零配件供应链庞大,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密集。 此外,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也值得关注。根据以上行业特点,我们将主要衡量对汽车企业有最为实质性影响的ESG维度。 碳减排表现各异碳减排表现各异值得肯定的是,六家车企都披露了他们的2021年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数据,特斯拉和大众集团还进一步披露了他们的范围三数据。从披露的数据上看,各家企业的碳减排情况有着较大差异。图:2021年六大车企的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图:2021年六大车企的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来源:企业公开披露资料,妙盈研究院 首先看到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总量,各家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大致与其生产规模比例对应,且范围二排放(也就是外购电力排放)基本大于范围一排放。其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离群值。一是比亚迪的范围二排放相比其范围一以及其他厂家的范围二都高出很多。二是大众集团的范一是比亚迪的范围二排放相比其范围一以及其他厂家的范围二都高出很多。二是大众集团的范围一排放则较其他车企偏高,也大幅超过了自身范围二的排放围一排放则较其他车企偏高,也大幅超过了自身范围二的排放。比亚迪的一大部分原因是比亚迪汽车相关的营收只占到了上市公司的一半左右,其余业务如半导体、电子产品、和电池生产的工艺具有高耗电的特性,也就增加了整体范围二的排放。此外,比亚迪没有分业务披露其碳排放情况。而大众集团范围一排放偏高的原因我们推测与其老旧的工厂设施以及拥有的火电资产有关,例如2000年完工的为大众沃尔夫茨堡工厂建设的燃煤电站。通过大众集团披露的能耗数据可以发现它的化石能源消耗占总能耗的比重偏高,这一方面反映由于工艺和设备陈旧导致的较低的电气化程度,另一方面生产设备的能效可能也有待提高。图:车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值(2021年)图:车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值(2021年)来源:企业公开披露资料,妙盈研究院 除去比亚迪有多个主营业务外,其他公司的温室气体(GHG)排放几乎全部来源于电动汽车或燃油车的生产,因此,我们可以用各家范围一因此,我们可以用各家范围一和二排放之和除以各家的汽车产量得到一个可比的和二排放之和除以各家的汽车产量得到一个可比的GHGGHG排放强度数值,我们称之为车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值排放强度数值,我们称之为车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值,从这个数据可以直观的看出各家车企不同的“排放效能”。从上图可以看到,相比大众集团,特斯拉和理想汽车的强度值处于较低的平均每辆车0.6tCO2e的水平线。小鹏汽车的排放强度值仅有0.39tCO2e, 我们推测这可能由于其生产交由代工的海马汽车完成,而这部分的能耗和排放没有计入小鹏汽车披露的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值。广汽集团在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控制上表现的十分优秀,仅有大众集团的55%。 pOmRsNoPqRnRzRsPtQsNsPaQcM9PsQmMtRoMlOmMvMlOpOqN8OpOsNNZmMqMvPpMtR图:特斯拉和大众集团的范围一、二、三排放(2021年)图:特斯拉和大众集团的范围一、二、三排放(2021年)来源:企业公开披露资料,妙盈研究院 重点来了。在六个我们选取的车企中,只有特斯拉和大众集团披露了他们各自的范围三排放情况。在六个我们选取的车企中,只有特斯拉和大众集团披露了他们各自的范围三排放情况。不同于很多别的行业,新能源车企的范围三排放有着巨大的意义:从一辆汽车的碳足迹看,其使用周期(也就是消耗燃料)的碳排放占据全生命周期70%以上。而新能源车自诞生以来“环保减碳“的特质,必然需要反映在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减碳效应上,也就是说,其对应的范围三占总温室气体排放的占比理应低于传统燃油车企。从特斯拉和大众集团的对比来说,我们确实看到了新能源车的减碳效益 —— 相比大众集团的范围三排放高达98%的占比,特斯拉的范围三排放占比仅为77%。单就范围三排放数据背后,也有值得说道说道的地方。一是根据特斯拉的影响力报告,由于“其余范围三排放的计算方法和假设数据过多导致的数据准确性问题“,其195万吨的范围三排放目前仅包含了来自售出车辆排放的碳排放,而据特斯拉所称,这一数据来源于所售车辆上传的原始数据,因而拥有非常准确的数值。二是大众集团,他们声称其范围三排放数据加总计算了总共15项中的13项,而其中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占到了16%,使用中的车辆排放则占到了77%[2]。据大众称,使用中的车辆排放计算了欧洲27国、美国和中国的车队,以及考虑到了燃料在运输和生产环节的碳排放。第三,根据多家新能源车企ESG报告中引用的《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2021)》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混动和纯电动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通常是燃油车的60%-80%。随着我国电网中可持续能源发电量的占比逐渐提高,电网排放系数逐步下降,新能源车企在排放三控制上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体现。图:各类燃料类型车辆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对比图:各类燃料类型车辆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对比图片来源:中汽数据《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2021)》 新能源车企在更广义的气候变化议题上的表现欠佳。如下表所示,非常遗憾的是,没有一家新能源车企在没有一家新能源车企在ESGESG报告中详细披露他们的温室报告中详细披露他们的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目标气体排放管理目标。与此对比,传统车企广汽集团制订了以排放强度计算的短期减排目标和2050年碳中和的长期目标,而大众集团也制订了绝对减排量的中期目标。表: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和能耗管理绩效表: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和能耗管理绩效 来源:企业公开披露资料,妙盈研究院 特斯拉和大众集团的GHG管理目标已得到科学减碳倡议组织(Science Based Target initiative,SBTi)的认可。目前国内上市公司还没有与SBTi广泛建立联系。此外,有关生产过程的能效提升、工厂和办工楼的可再生能源和零碳技术的利用,以及产品(即车辆)绿色设计的内容,各家新能源车企基本都有披露。 环境管理和废弃物排放议题仍待关注环境管理和废弃物排放议题仍待关注除了碳排放,新能源车企整车生产工厂的废弃物排放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也值得关注。然而,从环境管理指标的披露上看,新能源车企的表现仍普遍落后于传统车企。表:各大车企ESG报告中环境管理目标和相关行动的披露表:各大车企ESG报告中环境管理目标和相关行动的披露来源:企业公开披露资料,妙盈研究院 在目标制定方面,四家新能源车企均没有披露它们的废弃物和水资源使用管理目标。与此相对应的是,两家传统车企制订了到2025年的排放强度和消耗强度的控制目标。新能源汽车倚赖的锂电池,在生产端具有显著的环境影响和能源消耗。缓解这些环境影响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回收利用的方式减少原始的生产过程。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也要求生产者对其产品所付的责任延伸到产品生命周期后的废弃物处置阶段。因此,汽车厂商从事电池回收相关的业务在近些年已经屡见不鲜。特斯拉和大众集团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电池回收产线,而列表中国内的新能源车企,包括比亚迪、理想、小鹏还没有对应的动作。目前国内的电池回收主要有电池和电池材料生产厂商进入布局,诸如宁德时代(300750.SZ)旗下的邦普循环,以及赣锋锂业(002460.SZ)等。在车身回收材料的使用上,理想汽车和大众集团走在了前列,率先在内外饰和零部件中使用了再生铝和再生塑料等材质。而在废弃物排放的披露上,我们发现国内的厂商一般仅披露废弃物的产生量,而国外厂商更趋向于披露废弃物的外运处置量。处置量的数据能够更好的反应一个企业对外部产生的环境影响,因此我们建议更多的企业可以在披露废弃物排放时考虑披露此类指标。此外,根据妙盈科技根据妙盈科技AMIAMI平台的舆情监控汇总数据,在过去一年比亚迪有累计平台的舆情监控汇总数据,在过去一年比亚迪有累计138138次的排放超标的舆情次的排放超标的舆情。这主要联系到今年上半年比亚迪长沙工厂的一起环保风波。湖南长沙雨花区的多位居民在网上控诉,称比亚迪长沙工厂附近有浓烈的刺激性气体,周围居民健康状况受到影响。随后,长沙市委、市政府成立调查组,组织政府职能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相关专家,进驻比亚迪长沙工厂展开调查。据了解,目前调查结果还未有进一步进展。表:各大车企的用水量、废弃物排放量和处置量(2021年)表:各大车企的用水量、废弃物排放量和处置量(2021年) 来源:企业公开披露资料,妙盈研究院 舆情之下的社会绩效舆情之下的社会绩效电动汽车市场需求在快速增长,而厂商们都在加快扩大产能的步伐。但在快速扩张中,新能源车企显现了一些亟待完善的社会绩效管治。首先是劳工和员工相关的议题。与汽车产业庞大的规模相对应,汽车生产企业普遍拥有大量的制造业员工和管理人员,例如在2021年比亚迪有超过28万名员工,而大众集团更是超过了67万名雇员。妙盈科技AMI平台的舆情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