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医药行业中国新冠医药研发趋势报告:疫情下的中国创新加速度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医药行业中国新冠医药研发趋势报告:疫情下的中国创新加速度

医药行业中国新冠医药研发趋势报告:疫情下的中国创新加速度

前言 基于报告研究,我们认为中国当前的新冠医药领域呈现出全面创新、加速创新、智慧创新的三方面关键研发特征,并对相关技术领域的研发进展和趋势做出整体性的分析和描摹。新冠疫情作为百年一遇的“黑天鹅”事件或许终将过去,但在这一“应激”状态下积蓄的技术能量,将有可能推动更深层次的医药乃至医疗行业的系统性革新。特别说明一点,本报告中我们对新冠医药相关专利和管线的分析框定在“疫情期间”,由于疫情仍在持续,具体的数据检索时间限定为2020 年 1 月 1 日起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期间。疫情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时不我待,智慧芽希望通过这份报告,帮助对医药行业、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关注者更好厘清趋势、捕捉动能,推动变革。2020 年爆发的新冠肺炎是百年一遇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至今疫情虽有缓和趋势,但影响仍然存在。面对严峻疫情,中国全力投入新冠相关的研发创新,力图降低疫情影响、终结疫情蔓延。在首次疫情爆发两年半的这个时间窗口,智慧芽旗下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发布《疫情下的中国创新加速度——中国新冠医药研发趋势报告》,智慧芽作为研发创新赋能者,深度挖掘多维度研发和科技创新数据,梳理这段时间的研发进展,力图呈现疫情下新冠医药研发的总体特征和关键趋势。区别于业界对产品和商业的关注,我们更关注研发的过程,聚焦技术的发展走向和模式,重视研发在不同主体间的合作和角力。通过这个报告,我们希望呈现:中国在新冠相关的医药研发上进展如何?当前呈现怎样的技术能力和格局?过程中又发生着哪些深层的模式变革? 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2022 年 7 月01智慧芽《疫情下的中国创新加速度—中国新冠医药研发趋势报告》 oPmRsMxPoRoPrRtPnOpMsP9PaO8OpNrRoMtRiNoOuMjMmMvN8OoPtMMYnNyQuOoOpQ1.中国在当前的新冠医药研发中呈现出全面创新、加速创新、智慧创新的三方面关键特征。全面响应疫情,中国新冠医药研发活跃度高、技术体系全,但前沿技术仍待突破。创新加速,中国新冠医药研发通过多个环节的革新,全生命周期大幅缩短;信息赋能, AI医药和数字化技术在应对疫情多元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2.中国在新冠医药研发中全球活跃度最高。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在新冠医药方面累计专利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数量上均位居全球第一,分别占全球相关专利申请量的56%和70%。3.中国在新冠医药研发中科研机构参与度高,头部科研机构发挥引领作用。科研机构及医院在中国新冠医药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截至2022年6月30日累计专利申请占比高达45%,是美国这一比例的两倍,表现出突出的科研驱动特色,并且头部科研机构及医院在中国新冠医药研发中具有更强的引领性,在相关专利申请前20的申请人中高校科研机构占17席,而美国仅8席。4.中国在病毒检测-疫苗预防-药物治疗全过程中已形成完整的技术能力,但在疫苗和药物的前沿技术上较美国仍有差距。截至2022年6月30日,疫苗预防上,中国已有六款获批疫苗均采用成熟技术制备,但在前沿mRNA疫苗上尚无产品获批,较美国已有两款mRNA疫苗获批且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效果良好来看仍有差距;药物治疗上,中国虽有两款自研生物新药获批,但目前其他治疗用生物制品和化药仍在临床中,较美国在新冠药物治疗种类和数量,我国较单一,研发进展也落后于美国。5.新冠倒逼下,我国新冠相关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全面加速,相较于8-15年之久的全球生物医药一般研发周期,缩短70-90%。在研发管线层面,新冠疫苗研发和新冠药物研发的全周期分别是12-16个月和20-24个月,研发管线周期大幅缩短高达70-90%,与美国相比稍有逊色。在专利保护层面,中国新冠相关诊疗发明专利申请周期缩短至14-16个月,整体降幅约30%,与美国相当。6.临床合并和特别审批两方面因素推动新冠医药研发各个阶段加速奔跑。临床阶段,临床合并大幅压缩了临床时间;在上市申请和专利申请阶段,政府审批加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药品特别审批政策和专利绿色通道机制保障了产品及时上市和专利及时授权。主要观点摘要 02智慧芽《疫情下的中国创新加速度—中国新冠医药研发趋势报告》 7.AI技术在新冠医药研发中有活跃应用,在检测和治疗两个环节的研发发挥重要作用。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累计在AI应用于新冠研发的相关专利申请为79族,全球占比达到36%。检测确诊领域,“CT影像辅助诊断”是最重要应用方向,相关专利占AI技术应用于检测领域总专利数的57%;药物治疗领域,应用AI开展“老药”筛选的研发成果突出,相关专利占AI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领域总专利数的86%。8.疫情以来,中国科技大厂在AI医药研发领域加速入局、持续提升技术能力。截至2022年6月30日,在中国专利规模前20的申请人中,平安、腾讯、百度三家科技大厂排名大幅跃升,专利申请占比从疫情前的8%大幅跃升至28%。9.数字医疗技术在抗击疫情的多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在数字医疗技术研发中活跃度最高。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累计在应用于新冠疫情的数字医疗领域专利申请累计261族,全球占比高达54%。应对疫情,中国数字医疗研发聚焦于疫情监测、医疗保健资源/设施的安排和智能采样监测等场景。03智慧芽《疫情下的中国创新加速度—中国新冠医药研发趋势报告》 方法说明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333333前言主要观点摘要目录目录一 . 全面响应,中国新冠医药研发活跃度高、技术体系全,但前沿技术仍待突破1.1 中国新冠医药研发呈现活跃度高、科研机构参与强、重视前端检测的三个特点1.2 中国已在新冠医药中形成完整技术能力,但在前沿技术上较美国仍有差距二 . 创新加速,中国新冠医药研发多环节革新,全生命周期大幅缩短2.1 新冠医药的研发全周期全方位大幅度缩减2.2 临床合并和特别审批两方面因素推动研发加速三 . 信息赋能, 数字技术在应对疫情的多元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3.1 AI 技术在新冠医药研发中有活跃应用,中国科技大厂加速 AI 医药布局3.2 应对新冠疫情的数字医疗技术研发活跃,疫情以来整体技术加速发展01020405081818222424290504智慧芽《疫情下的中国创新加速度—中国新冠医药研发趋势报告》 一. 全面响应,中国新冠医药研发活跃度高、技术体系全,但前沿技术仍待突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是人类近百年来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其在全世界形成了危害社会的重大疫情,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参考国家卫生和健康委于2022 年 3 月发布的最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将新冠医药研发相关技术分为“病毒检测”、“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三个关键板块进行研究。69711863228142中国美国 俄罗斯韩国伊朗 其他国家授权发明(件)图表1-2 2020年至今全球新冠医药研发上授权发明专利TOP5 国家对比ʃױѳȺьʄʃ᤯ಬ൓྽Ⱥഉପᘓʄఃൃثೞ440016043461391081213中国美国印度韩国德国 其他国家专利申请量(族)图表1-1 2020年至今全球新冠医药研发上专利申请量TOP5 国家对比ψւᆆᢴ᫞ʃױѳȺೄʄʃ᤯ಬ൓྽Ⱥഉପᘓʄ1.1 中国新冠医药研发呈现活跃度高、科研机构参与强、重视前端检测的三个特点1.1.1 中国新冠医药技术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且研发响应迅速中国在新冠医药方面专利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上均位居全球第一,分别占全球专利量的 56%和 70%。具体看,全球目前在病毒检测、疫苗预防、药物治疗方面相关专利申请总量约 7.7千族 ,中国在专利申请数量上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其相关专利申请约 4.4 千族,是美国相关专利申请量的 2.7 倍,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三位的印度相关专利申请量的 13 倍。同时,在授权发明专利上中国也保持领先,相关发明专利授权量为 697 件,是美国的 6 倍。1本报告以专利简单同族为分析对象。一件专利往往在不止一个国家被申请,同一个专利在各个国家的申请组成一个专利简单同族。一族专利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技术成果,是对研发成果的一个较好拟合。105智慧芽《疫情下的中国创新加速度—中国新冠医药研发趋势报告》 对比中美新冠医药相关专利申请趋势,中国面对疫情反应速度较快。疫情首先爆发在武汉,中国在第一时间迅速做出反应,新冠医药技术的研发热度在疫情初期(2020 年 2 季度)就达到峰值,随着疫情在 2020 年 2 季度得到有效控制,研发热度有所下降,但始终保持较高水平。美国的新冠医药技术的研发热度则在 2021年 1 季度环比 2020 年 4 季度翻了三倍,并且2021 年 2 季度环比 1 季度研发热度又提升了超过 80%,在 2021 年 2 季度达到峰值。图表 1-3 2020年以来中美新冠医药研发相关专利族申请数量季度变化情况ʃױѳȺೄʄʃ᤯ಬ൓྽Ⱥഉପᘓʄϛޒψւᆆᢴ᫞ᓃޒψւᆆᢴ᫞ϛޒࣧਓᄛຏࠝᨸᓃޒࣧਓᄛຏࠝᨸ1.1.2 中国头部科研机构和医院在新冠医药研发中更为活跃科研机构及医院在中国新冠医药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专利申请占比高达 45%,是美国同一比例的两倍,表现出突出的科研驱动特色。从专利申请人结构来看,中国新冠医药相关专利中有34.1%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有11.1%来自于医院,相比而言,美国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利申请占比在 20.8%,而医院仅为 1.0%,远低于中国。53.8%企业34.1%科研院所(含高校)11.1%医院7.8%个人1.2%其他55.7%企业20.8%科研院所(含高校)1.0%医院20.3%个人2.1%其他中国美国图表 1-4 2020年以来中美新冠医药相关专利的申请人类型分布ʃױѳȺೄ,ˤʄʃ᤯ಬ൓྽Ⱥഉପᘓʄёώጝንᰗୢʃ٩ᴸටʄᰗעϘХԩйᢱೞȺᆆᢴХᑩਓሎψւ௏ೄᑖᡤ,ೕᯒᑩਓρ୙ᖴ2022৶6ഩ30ೊ06智慧芽《疫情下的中国创新加速度—中国新冠医药研发趋势报告》说明:为更好刻画技术规模,专利按专利族汇总;时间维度上按申请日统计,截止2022年6月30日,但由于专利申请至公开有0-18个月的滞后期,2022年上半年的专利申请大部分均未披露,因此本图不呈现2022年数据0%50%100%150%200%250%300%350%02004006008002020Q12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2021Q32021Q4中国专利申请量美国专利申请量中国季度环比增速美国季度环比增速 企业科研院所(含高校)医院个人其他头部科研机构及医院在中国新冠医药研发中具有更强的引领性。在相关专利申请前 20 的申请人中,17 家均为高校科研机构,申请量最大的是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申请量达到 72 族,是第二名的 2 倍,此外中科院体系的研究院所及中山大学等领先大学也普遍有20-40 族专利申请。前 20 名申请人中,2 家为医院,公司仅 1 家。对比美国相关专利申请前20 中不同类型申请人分布均衡,头部公司和头部科研机构均较为活跃,排名前四位的都是制药企业,呈现出商业驱动的特色。图表 1-5 2020年以来中美新冠医药相关专利的申请人TOP20情况ʃױѳȺೄ,ˤʄʃ᤯ಬ൓྽Ⱥഉପᘓʄʄ科研机构和高校通过大规模研发形成了较高的研发质量,中国比较知名的新冠疫苗和治疗用药中都有科研机构及医院的身影,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与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合作开发重组腺病毒载体COVID-19 疫苗已于国内获批上市。此外中国唯一获批的新冠单抗联合疗法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是腾盛博药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清华大学合作的成果。这一疗法从新冠康复期患者中获得的单克隆中和抗体,特别应用了生物工程技术以降低抗体介导依赖性增强作用的风险,并延长血浆半衰期以获得更持久的治疗效果。403917141312121110109998888888瑞泽恩制药公司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埃皮瓦克斯公司辉瑞大药厂威斯塔解剖学和生物学研究所得克萨斯大学体系董事会小利兰斯坦福大学托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