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安信证券]:新能源行业转债梳理(1)——产业链看转债系列三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新能源行业转债梳理(1)——产业链看转债系列三

2022-06-12安信证券罗***
新能源行业转债梳理(1)——产业链看转债系列三

1感谢实习生金晓溪对本文的贡献 摘要 近期新能源相关政策频发,行业再次进入利好密集落地阶段。5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6月1日,九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本系列报告将从产业链角度对可转债进行梳理,系列之三聚焦新能源行业,第一篇我们介绍了新能源行业全景、政策梳理及行业发展和变化,同时盘点了全行业相关转债,以供投资者参考。■通过政策梳理发现,(1)能源政策近期密集释放,光伏成为可再生能源主力军 (2)新能源车多重利好落地,大幅提振车市需求 (3)政策发力解决储能成本问题,新能源服务市场需求提升。当前新能源发电成本下降,我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中已具有领先优势,已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预计未来新型储能和氢能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政策也将多点发力解决能源消纳问题。■转债梳理角度,新能源赛道可以从三方面来划分为:能源端、终端(新能源车)、配套端。能源端包括提供热电能源的光伏、风电、氢能等可再生资源,终端主要落地场景为新能源汽车。储能和相关数据平台作为配套设施成为新能源新兴赛道。当前新能源行业存量转债共涉及69只,存量余额约达1119.39亿元,接近全转债市场存量余额的15%。不同细分产业链体现出的特征略有不同。相比较而言,风电光伏产业链的转债中新债、次新债较多,虽然绝对价格已较年初有较大涨幅,但整体估值不高,多数个券股性偏强,转债正股含多家产业链龙头。■风险提示:新能源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疫情发展超预期、海外技术限制超预期 正文 近期新能源相关政策频发,行业再次进入利好密集落地阶段。5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公开发布,方案中提出要实现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6月1日,九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文件锚定碳达峰、碳中和与 2035 年远景目标,按照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20%左右的任务要求,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开发利用。《规划》明确提出,到 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太阳能热利用、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以上。本文为《产业链看可转债系列三》:新能源行业转债梳理第一篇,重点梳理了新能源赛道全景、政策变化并盘点了存续转债情况,以供投资者参考。新能源行业政策梳理1.1. 能源端:政策密集释放,光伏成为可再生能源主力军风电光伏在全球能源加速向低碳转型的背景下,风电、光伏发电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在《光伏行业转债梳理(上)—产业链看转债系列二》我们曾提到,太阳能光伏发电由于具备清洁、安全、能量随处可得、可就近发电等优势,根据《BP 世界能源展望(2020 年版)》预测,电力行业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均远远超过一次能源的增长速度, 205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从 2018 年的5%分别增长至净零排放情景下的60%和快速转型情景下的45%。通过测算IRENA披露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数据发现,2021年风能和光伏装机容量合计占新能源装机总容量55%。 坚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风电光伏建设空间广阔。近年来,风电光伏装机量大幅提升,2021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约为46.8GW,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约为53GW,分别较2019年增长85%、76%,同时发电量显著增长,上网电价持续下行,经济性不断凸显。但是目前光伏发电在发电结构中占比仍有待提高,随着多项支持光伏发电基地建设等政策出台,预计未来伴随储能、智慧电网等技术的大力发展,并网消纳问题得以完善,光伏发电占比将获长足发展。 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政策指引风电光伏行业发展。2022年6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与目标: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5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占比超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明确着力破解行业难点问题,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化开发,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风电分散式开发。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国家多部委此前相继发布了相关文件,提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强调加强对光伏发电大型基地建设的支持,鼓励户用光伏、分布式光伏等项目的建设。 氢能氢能国家战略地位确立,引导氢能源产业发展。2022年3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长期规划》指出,明确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等发展目标,并从系统构建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等四方面提出推进交通领域示范应用、逐步探索工业领域替代应用等14项任务,包括促进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等措施。中长期产业政策辅以双碳政策同时引导氢能源产业发展,氢能在国家未来能源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我国目前是最大制氢国,未来氢能供需有望共振增长。《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2020年我国氢能供给端产量约2500万吨,需求达3342万吨,供需缺口明显,碳中和背景下能源结构转型驱动氢能需求日益旺盛,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2050年国内氢能需求达9690万吨。 1.2. 终端:多重利好政策落地,大幅提振车市需求利好政策密集落地同时伴随补贴退坡预期,新能源汽车行业预期高景气发展同时向高续航、低耗能方向转型。汽车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目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加快我国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终端渗透率大幅加速,整体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近期伴随国内汽车生产重镇吉林、上海疫情形势好转,复工复产进程加速,叠加新能源车下乡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复苏加速。同时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性能趋于成熟,新能源汽车补贴持续退坡,倒逼新能源汽车行业向高续航、低耗能方向转型。 多措并举,加大新能源车扶持力度助力稳增长目标。为进一步提振经济,2022年5月31日,国务院发布《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明确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具体而言,近期中央政策主要从减免车辆购置税和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两个方面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全国多个省份上海、广东等相继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以购车补贴、免征购置税等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5月新能源乘用车数据回暖,下半年预计产销两旺。4月受疫情影响,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8.9GWh,环比下降32.6%,磷酸铁锂电池产量18.6GWh,环比下降21.0%。随着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控制,汽车行业生产恢复,乘联会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车5月零售销量42.7万辆,同比增长109.17%,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将维持高景气度,实现产销两旺。1.3. 配套端:政策发力解决储能成本问题,新能源服务市场需求提升储能新能源配套储能政策逐步落地,着力解决储能成本问题。储能能够弥补新能源发电随机性和不稳定的缺陷,在新能源占比逐渐提升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目标2025年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当前政策着力于其解决成本较高的问题。5月30日《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重点强调,“要完善调峰调频电源补偿机制”、“推动新型储能快速发展”、“研究储能成本回收机制”,利于储能行业快速规范发展。 2新能源服务新能源产业信息化市场作为新能源配套性行业有望持续受益。5月30日《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提出,为推动新能源实现产业和技术升级,要推进新能源产业实现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升级。加大对新能源产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升级支持力度,实现新能源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19 年我国新能源软件及数据服务业市场规模为 26.88 亿元,并预测将保持 10.7%的年均复合增速持续增长,到 2024 年规模将达到 44.74 亿元。新能源行业变化与发展方向新能源发电成本下降,我国已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政策多点发力解决消纳问题。2018年开始风电光伏经历补贴退坡,“531”新政出台,大幅下调集中式和分布式电站的度电补贴,促进行业由补贴依赖向平价推动转变,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根据CPIA测算,2021年全投资模型下地面光伏电站在 1800/1500/1200 小时等效利用小时数的 LCOE 分别为 0.21、0.25、0.31 元/千瓦时,与全国各地区 0.28-0.45 元/千瓦时的燃煤发电上网电价相比,光伏发电已充分具备经济性,与此同时,随着海陆风电技术水平进步和规模化开发,风力发电降本增效速度加快,《中国十四五电力规划发展研究》预计2022年我国陆上风电将基本实现平价,2025年我国陆上/海上风电度电成本将下降至0.23、0.74/千瓦时。与此同时,530《实施方案》中指出,目前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仍存在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的适应性不足、土地资源约束明显等制约因素,《“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通过提升存储能力、促进外送和就地消纳、终端直接利用等方式促进存储消纳。 产业层面,我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中已具有领先优势,电化学储能和氢能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目前来看,多个新能源细分产业具备全球领先地位,CPIA披露数据,我国光伏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完整性和先进性在全球领先,出口额维持高位,硅料、硅片、电池片等产品产量在全球占比多超70%,同时据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动力电池产量在全球占比约73%。 从未来发展角度观察,新型储能方面,相较于抽水储能,新型(除抽水蓄能和熔融盐储热外的其他储能技术)储能建设周期短、应用灵活等优势渐显。根据CNESA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2》,2026年我国新型储能市场规模保守场景下将达48.5GW,理想场景下将达79.5GW,这意味着2022年至2026年期间,储能将保持年均69.2%以上复合增长率持续高速增长,未来有望成为储能新增装机主流技术。氢能方面,由于氢能具有高能量密度、低建设成本等特点,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将氢能作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30年氢气的年需求量预期为3715万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到2060年,氢气的年需求量预期约为1.3亿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20%。未来氢能利用将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愿景的关键之一,氢能应用前景广阔。 3转债标的全梳理目前新能源赛道可以从三方面来划分为:能源端、终端(新能源车)、配套端。能源端包括提供热电能源的光伏、风电、氢能等可再生资源,终端主要落地场景为新能源汽车,储能和相关数据平台作为配套设施成为新能源新兴赛道。新能源行业存量转债共涉及69只,存量余额约达1119.39亿元,接近全转债市场存量余额的15%。 3.1. 能源端风电光伏行业转债当前风电光伏行业共存续的转债有21只,申请发行及待上市转债3只,其中海优新材已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转债存量余额为448.21亿元,约占转债市场总余额5.9%。发行角度看,存量转债发行规模多数在25亿元及以下,通威、隆22、盛虹和节能规模较大,分别为120.0、70.0、50.0、30.0亿元。债项评级方面,光伏产业转债以中高评级居多,AA+及以上评级的转债有含隆22转债(AAA)、通22转债(AA+)、旗滨转债(AA+)、盛虹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