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平安证券]:详解留抵退税:沿革、机制与效果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详解留抵退税:沿革、机制与效果

2022-05-23张璐、钟正生平安证券看***
详解留抵退税:沿革、机制与效果

宏观深度 详解留抵退税:沿革、机制与效果 宏观深度报告 宏观报告 2022年05月23日 证券分析师 钟正生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0090001 ZHONGZHENGSHENG934@pingan.com.cn 研究助理 张璐 一般证券从业资格编号 S1060120100009 ZHANGLU150@pingan.com.cn  2022年留抵退税政策的进程接近2/3,其对于降低小微企业和重点行业经营成本的效果日益得到体现。本篇报告研究留抵退税在当前稳增长中的潜在作用。 平安观点: 1. 留抵退税的政策沿革。2019年我国在全行业试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以来,将2019年3月底作为存量与增量的划分节点。2019年3月之前的存量,大部分未退;2019年3月之后的增量,全行业可退60%,2019年7月和2021年5月分别对4个和9个先进制造行业实行100%退税。2022年留抵退税的进展在于:将小微企业和六大类行业2019年3月之前的存量一次性退还,将其后未退的增量按月100%退还,其它行业的中型和大型企业继续按月退还60%,政策力度空前。 2. 留抵退税的形成原因。一是,由于价格管制形成的政策性留抵。2022年留抵退税政策涵盖了“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就是出于煤炭、原油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加重企业盈利压力的考虑。二是,由于多档税率形成的政策性留抵。2022年留抵退税政策所针对的四大服务行业,均适用6%最低税率或9%中间税率,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增值税“高进、低销”的问题。三是,由于生产经营周期特点形成的周期性留抵。2022年对小微企业实行的留抵退税,正是着眼于疫情阶段性冲击下,帮助市场主体度过寒冬。四是,由于宏观环境变化形成的留抵退税。当前,我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速步入反弹,结构性通胀问题凸显,均会加快留抵税额形成,而留抵退税政策有助于释放相关压力。 3. 留抵退税的负担机制。2022年由于留抵退税触动存量,规模大增,中央额外安排了共计1.2万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于补齐地方落实新增留抵退税和其他减税降费所导致的减收。地方承担的留抵退税仅占总额的9%,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留抵退税政策的落实。首批用于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的4000亿专项转移支付已于3月21日提前下达。从我们比对来看,预算分配基本上体现了各地留抵税额的规模结构,并体现了对小微企业、中西部地区和财政实力较弱县区的倾斜。 4. 留抵退税的效应分析。制造业中,存量留抵税额较高的汽车制造、石油化工产业链、黑色和有色金属制造业、以及存货占比较高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可能在2022年留抵退税中占比较高。2022年留抵退税政策对于:1)此前未享受100%增量退税政策的:电力热力供应、化学原料及制品、汽车制造、纺织服装、有色金属等行业,具有显著的降成本作用;2)对各类运输设备、专用设备、电子设备等已享受100%增量退税政策的,将在存量退税中显著降低潜在营业成本;3)预计制造业平均而言可降低潜在营业成本高于0.43个百分点,对实际盈利的增厚大于0.41个百分点。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深度报告 2/ 17 正文目录 一、 留抵退税的政策沿革.......................................................................................................................... 4 1. 政策由来 ............................................................................................................................................ 4 2. 政策沿革 ............................................................................................................................................ 4 二、 留抵退税的形成原因.......................................................................................................................... 7 三、 留抵退税的负担机制.......................................................................................................................... 9 四、 留抵退税的效应分析........................................................................................................................ 11 宏观深度报告 3/ 17 图表目录 图表1 2022年留抵退税针对特定行业的大部分存量和约40%增量.................................................................... 6 图表2 我国留抵退税政策沿革 ........................................................................................................................ 6 图表3 2021下半年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库存增速再度抬升,留抵税额可能较快积累 .......................................... 8 图表4 2021年以来,我国PPI-CPI差值升至历史高位 ..................................................................................... 9 图表5 PPI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差值也达历史高位........................................................................................... 9 图表6 跨地区贸易情况下的征税地与退税地不一致问题 ................................................................................. 10 图表7 中央政府留抵退税专项资金分配大体遵循各地的留抵退税规模结构........................................................11 图表8 北京、上海、山东(除青岛)留抵税额规模较大,但税收收入实力也较强..............................................11 图表9 2017年制造业占重点企业留抵税额的近40%,批发零售、电力热力、房地产业占比也较高 ................... 12 图表10 从2017年制造业留抵税额分布来看,汽车制造、化工、金属制造等行业本次受益或最多 ................... 13 图表11 各类运输设备、专用通用设备、有色金属、仪器仪表、医药制品、劳动密集型行业,存货占比较高 .... 13 图表12 2017年,制造业留抵税额约占实现税额的15.34% .......................................................................... 14 图表13 按2017年数据计算,若实行全额留抵退税平均可降低制造业营业成本0.43个百分点 ........................ 15 图表14 按2017年数据计算,若实行全额留抵退税平均可提升制造业净利润率0.41个百分点 ........................ 16 宏观深度报告 4/ 17 2022年以来,中央部署实施了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在继续推出1万亿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同时,还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以及“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六大行业的存量与增量留抵税额,新增退税约1.5万亿。此举规模空前,成为2022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举措之一。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5月11日在全国六部门联合打击骗取增值税留抵退税工作推进会上的介绍,4月1日至5月10日,已有9138亿元留抵退税款退至149.5万户纳税人账户,其中,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99.3%,退税金额占比72.7%。再加上一季度继续实施此前出台的留抵退税老政策退税1233亿元,1月1日至5月10日,共有10371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这为企业纾困解难、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2022年留抵退税政策进程接近2/3,5月23日召开的国常会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决定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有待财政部后续明确,我们推测可能是受疫情冲击较大行业的中型和大型企业),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使得全年退税规模扩大到1.64万亿。其对于降低小微企业和重点行业经营成本的效果日益得到体现。在此背景下,我们推出本篇报告,研究留抵退税在当前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1)详细梳理留抵退税的政策沿革,以明晰2022年留抵退税政策的重大进展;2)剖析留抵退税的形成原因,以明确留抵退税政策的着眼点与逆周期调节作用;3)阐释留抵退税的财政分担机制,以理解中央财政对留抵退税政策落地的保障方式;4)分析留抵退税的规模结构,以定量展现政策的主要受益行业,及其在降低企业营业成本与提升盈利方面的显著作用。 一、 留抵退税的政策沿革 1. 政策由来 留抵退税中的“税”是指增值税。增值税作为我国的“第一大税”,2021年占到全部税收收入的36.8%。增值税留抵不退有其历史背景:在 1994 年的税制改革中,出于抑制地方投资过热和提高财政筹集能力的考虑,我国采用了生产型增值税,并规定留抵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1。囿于财政承受能力和市场经济发展深度的限制,该条款一直未被修订2。企业向上游企业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按照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适用税率计算得出应该缴纳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向下游企业销售商品或服务时,按照销售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适用税率计算得出应该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待月底时,企业将收取的销项税额和支付的可抵扣范围内的进项税额进行轧差,如果销项税额多于进项税额,差额为应纳税额缴纳给政府;如果销项税额少于进项税额,就留待以后月份继续抵扣,所以被称为“增值税留抵税额”。 政府部门通过退税申请、受理、审核、退库等一系列流程,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企业留抵税额实行退税,把纳税人今后才可继续抵扣的进项税额予以提前返还,相当于给企业发放了一笔“无息贷款”。虽然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即税款由购买方承担,销售方取得的货款是由约定的价款和增值税税款两部分构成的),理论上,其负担通过层层转嫁,最终由消费者负担,从而并不影响企业利润。但在实践运行中,由于企业是增值税纳税人,增值税仍然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企业经营负担3。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增值税留抵税额的存在。因此,扩大留抵退税规模的措施着眼于增值税的返还链条,减少了留抵税额对企业现金流的跨期占用,缓解了企业资金回笼压力,有助于激发市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