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探讨(一):房地产项目专项再贷款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探讨(一):房地产项目专项再贷款

2022-05-17杨畅中泰证券℡***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探讨(一):房地产项目专项再贷款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Table_Title] 分析师:杨畅 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9090004 电话:021-20315708 Email:yangchang@r.qlzq.com.cn 联系人:夏知非 Email:xiazf@r.qlzq.com.cn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 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对于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  2022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提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好“加法”,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行业倾斜;  再贷款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在现阶段具有明确的作为空间;  再贷款可分为流动性再贷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金融稳定再贷款和专项政策性再贷款,在专项政策性再贷款上,近年设立越发多样,如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以及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为相关行业提供精准定向的资金支持;  从4月份金融数据来看,居民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或大致对应中长期贷款,减少幅度较2月进一步扩大,同比少增也略低于2月水平,表明房地产的市场需求端仍然处于低位;  从4月经济数据来看,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当月同比下降35.4%,跌幅扩大。其中,国内贷款同比下降28.0%;自筹资金同比下降6.5%;定金预收款同比下降53.1%;个人按揭同比下降42.2%;  现阶段,如何促进金融资源向房地产领域倾斜,打通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至关重要;  我们认为,专项政策再贷款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房地产项目收购提供相关资金,为金融机构开展再贷款支持,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存在必要性。  对于设立房地产项目专项再贷款,存在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在发放对象方面,可以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以及资产管理公司(AMC),其中银行为优质房企发放并购贷款,鼓励对困难房企的优质项目进行收购;而AMC公司具有丰富的不良资产处臵经验,采取优质项目并购等方式对房企进行流动性支持,配合房企纾困。 第二,在支持范围的划分方面,可考虑有关部门先划定房企以及具体项目的筛选标准,再由金融机构向符合标准的项目进行贷款。根据我们的总结,支持范围或涉及已出现信用风险事件或偿债压力较大、销售额降幅较大困难房企的优质项目。 第三,通过估算全年房地产并购融资规模,以及房地产项目专项再贷款对并购融资规模的覆盖比例,来估算房地产项目专项再贷款的规模。在不同情景下,再贷款的额度或落在332.0-664.0亿元这一区间。  风险提示事件:1、政策变动风险。2、再贷款规模的估算基于一定的假设以及公开历史数据的归纳分析,相关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供参考。3、研报使用的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探讨(一):房地产项目专项再贷款 ——当前经济与政策思考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策略专题报告 2022年05月17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2 - 宏观策略专题报告 内容目录 1. 再贷款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 - 3 - 2. 再贷款的分类、作用及特征 ............................................................................ - 5 - 3. 专项政策性再贷款的设立背景 ........................................................................ - 7 - 4. 针对房地产项目设臵专项再贷款的探讨 ......................................................... - 7 - 4.1 发放对象 ............................................................................................... - 8 - 4.2 支持范围 ............................................................................................. - 10 - 4.3 规模测算 ............................................................................................. - 11 - 5. 风险提示 ....................................................................................................... - 12 - 图表目录 图表1:1985-1994年再贷款占基础货币比重 .................................................... - 3 - 图表2:再贷款的发展进程 ................................................................................. - 4 - 图表3:2014年以后央行再贷款主要政策梳理 .................................................. - 4 - 图表4:再贷款分类 ............................................................................................ - 6 - 图表5:碳减排工具与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的对比 ....................... - 7 - 图表6:2022年4月19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座谈会纪要 ................................. - 8 - 图表7:几个特殊时期专项再贷款的发放对象 .................................................... - 9 - 图表8:当前鼓励AMC配合房企纾困的政策环境 ............................................. - 9 - 图表9: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的支持范围- 10 - 图表10:支小再贷款余额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 ..................................... - 12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3 - 宏观策略专题报告 1. 再贷款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再贷款是中央银行贷款的简称,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自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再贷款一直是我国中央银行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贷款的总量及利率,吞吐基础货币,促进实现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目标,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和信贷投向。 再贷款的发展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年-1993年):1984年起,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再贷款成为我国最重要 、运用最多的货币政策工具。在1985至1994 年, 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在基础货币供应总量中平均保持在 70 %以上。 图表1:1985-1994年再贷款占基础货币比重 来源:戴相龙《中国货币政策报告(1999)》、中泰证券研究所 第二阶段(1994年-1997年):再贷款作为基础货币投放主渠道作用逐渐淡化,并开始侧重于行使政策性金融职能。一方面, 我国1994 年的外汇体制改革导致基础货币供应渠道发生变化, 外汇储备成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再贷款占基础货币的比重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国家在1994 年相继组建了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央行再贷款以及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等,央行再贷款开始作为政策性金融的手段。 第三阶段(1998年-2013年):1998 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取消了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指令性计划, 标志着金融宏观调控的方式由直接向间接转变, 再贷款开始成为真正的间接调控工具 。 第四阶段(2014年至今):2014年年初,央行调整再贷款分类,将原流动性再贷款进一步细分为流动性再贷款和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后者主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4 - 宏观策略专题报告 要包括支农再贷款和新设的支小再贷款。近年来,再贷款政策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用于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引导扩大县域和“三农”等方面的信贷投放。 图表2:再贷款的发展进程 时间发展进程第一阶段(1984-1993年)人民银行1984年起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再贷款成为我国最重要 的货币政策工具;1984-1994年,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在基础货币供应总量中平均保持在 70 %以上。第二阶段(1994-1997年)随着外汇储备在基础货币中的占比增加,再贷款作为基础货币投放主渠道作用逐渐淡化,并开始侧重于行使政策性金融职能。第三阶段(1998-2013年)1998 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取消了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指令性计划, 标志着金融宏观调控的方式由直接向间接转变, 再贷款开始成为真正的间接调控工具 。第四阶段(2014年至今)2014年年初,央行调整再贷款分类,将原流动性再贷款进一步细分为流动性再贷款和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后者主要包括支农再贷款和新设的支小再贷款。近年来,再贷款政策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用于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引导扩大县域和“三农”等方面的信贷投放。 来源:袁江《中央银行再贷款政策及转型研究》、中国人民银行、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3:2014年以后央行再贷款主要政策梳理 时间政策内容2014/3/5中国人民银行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做好春耕备耕金融服务。2014/3/20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开办支小再贷款 支持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通知》(银发〔2014〕90号),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类别下创设支小再贷款,专门用于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同时下达全国支小再贷款额度共500亿元。2014/8/27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力度”的要求,提高金融服务“三农”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分支行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促进降低“三农”融资成本。2015/1/16央行下发《关于完善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管理政策支持扩大“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通知》,增加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额度500亿元,其中支农再贷款200亿元、支小再贷款3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继续扩大“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2016/3/28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开办扶贫再贷款业务的通知》(银发〔2016〕91号),创设扶贫再贷款,专门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贫困地区涉农信贷投放,降低贫困地区融资成本,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金融支持。2018/6/25增加支小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1500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2018/10/26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加大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信贷投放的通知》(银发〔2018〕259号),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