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商产业研究院]:【产业图谱】2022年菏泽市产业布局及产业招商地图分析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产业图谱】2022年菏泽市产业布局及产业招商地图分析

基础化工2022-03-30中商产业研究院机构上传
【产业图谱】2022年菏泽市产业布局及产业招商地图分析

【产业图谱】2022年菏泽市产业布局及产业招商地图分析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2-03-30 16:47中商情报网讯:菏泽是山东省地级市,菏泽牡丹文化交相融汇,为中国牡丹之都。2021年全年菏泽市生产总值为3976.67亿元,同比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6.3%。三次产业比例由10.8︰44.5︰44.7调整到9.8︰41.6︰48.6。7个产业集群、7家企业分别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领军企业,“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新动能成为菏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一、菏泽市产业整体规划布局情况(一)整体区域布局菏泽市辖牡丹区、定陶区、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东明两区七县,大力发展高端化工、生物医药、机电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七大主导产业。各区域及主导产业分布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二)开发区布局菏泽市共有10个开发区,分别为山东菏泽经济开发区、菏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山东定陶工业园区、山东曹县工业园区、山东单县工业园区、山东成武工业园区、山东巨野工业园区、山东郓城工业园区、山东鄄城工业园区、山东东明工业园区。各开发区及主导产业分布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三)产业体系布局:“231”特色产业体系菏菏泽市全流程打造生物医药、高端化工“两大核心产业”,高品质提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商贸物流“三大优势产业”,大力度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全力构建了优势突出、相互支撑、集约发展的“231”特色产业体系。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二、菏泽市产业发展现状(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年菏泽市生产总值为3976.67亿元,同比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90.92亿元,同比增长7.7%,两年平均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653.26亿元,同比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32.49亿元,同比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8.4%。三次产业比例由10.8︰44.5︰44.7调整到9.8︰41.6︰48.6。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二)农业发展良好2021年,菏泽市全年粮食总产157.54亿斤,居历史第2位。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规模以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达到1004家,营业收入增长36.4%。全市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重点龙头企业60家,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31家。农产品品牌建设不断加强。培育出菏泽牡丹、曹州木瓜、曹县芦笋、陈集山药、黄店玫瑰、南王店西瓜、成武酱菜、单县羊肉汤、单县罗汉参、巨野大蒜、东明西瓜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农产品品牌,品牌农业辐射效应日渐显现。各区域及特色农业分布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三)工业运行持续向好 2021年,菏泽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2%,高于全省4.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全市33个工业行业中有24个行业保持增长,增长面达72.7%。围绕“231”特色产业体系,生物医药产业快速膨胀,菏泽现代医药港等“一港四园”新增产值过百亿,总量突破500亿元;高端化工产业提质扩能,旭阳集团总投资33亿元的尼龙66等6个产业链延伸项目加速建设;“三个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投资分别增长75.3%、46.4%;“四新”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7%。各区域及重点产业分布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从企业来看,全市15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装备制造类企业52家,农副产品加工类企业25家,化工类企业24家,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类企业19家,新材料类企业16家,木材加工类企业8家,软件、检测、测绘、设计服务类企业6家,造纸及纺织类企业5家。各产业及重点企业分布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菏泽市现代服务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尤其是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持续优化升级,发展前景良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亮点行 业”。2021年全市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32.9%,一批大型商贸物流项目在主城区接连落地建设并运营,各县区根据产业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商贸物流。同时,菏泽市推动基层医养结合创新融合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医养结合机构157家,其中康复型医疗机构5家,老年型医疗机构2家。医养总床位16500张,入住老年人14700人。各区域及重点产业分布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