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新华基金栾超-路演纪要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新华基金栾超-路演纪要

2022-03-17未知机构✾***
新华基金栾超-路演纪要

一、栾超的风格1、中观出发,优选个股,长期业绩优异。行研阶段主要覆盖机械、钢铁等,持续看好中国高端制造业。2、目前均衡配置,稳增长+高成长,TMT、新能源、创新药等是主战场。3、控制风险回撤,18 年降低仓位配置银行防御,新华鑫益回撤为-6.41%。二、核心观点1、这一轮下跌核心就是疫情,上海等地疫情影响稳增长的节奏和预期。俄乌冲突,跟疫情爆发这两个变量导致整个稳增长逻辑可能有些变化。2、从长期来看,一般出现这种不计成本杀跌的时候,可能就是一个底部区域,但是短期来看确实市场流动性有很大问题。3、整个新能源行业有 40%-50%增长,放眼整个市场没有什么板块能实现40%-50%高增长。4、并不是说中国货币政策宽松会放缓,核心央行重点可能是在信用上不是利率上三、主要投资理念和逻辑1、整体上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一个框架,主要偏向于成长方向的新能源、半导体、电子板块。有些行业有比较大贝塔,但很多公司短期并没有体现出来,当时看工程机械,相对比较好的公司都知道是三一、中联,剩下的公司都相对质地一般,但短期弹性可能二三线的公司更高一点,实际上拉长了看一线公司的收益率更好。而互联网这种行业,赢者通吃,其他公司可能都活不下去,所以这个行业拉长了,要看企业的成长,主要来自于公司治理,会比较重视微观层面。2、对于宏观,我是有一个体系。中国是一个大国,所以决定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更多的是内生变量,包括地产、投资。过去中国一直是这种投资拉动的经济体,所以我们只要判断好投资的方向,就能大致预测出经济走势。利率则是一个经济内生变量,比如说经济好的时候,利率一般都是上行,这个时候我们一般投一些顺周期资产,盈利推动的一些资产,那经济不好的时候,利率会相对来说会更低一点,这个时候可能配一些跟经济相关度低的成长股,表现会更好一点。在过去一两年中我们国家消费占比在提升,疫情这几年可能有些变化,投资拉动的经济逐步的转向消费为主,但我们觉得经济波动的本源仍然是投资仍然是地产,消费只是增加经济稳定性。地产仍然是经济波动周期的来源。所以我们认为这个框架在未来都是适用的。4、对于中观层面,主要看产业趋势,一个是长期有没有空间,如果一个行业长期看没有空间,那就不能给股东创造价值,行业长期空间大不代表这个行业当下很值得投资。20 年前光伏空间很大,但当时没有很好经济性,现在人工智能空间很大,但现在也没有很好应用场景。所以这些行业我觉得要寻找一个爆发的时间点。最后一个就是公司治理,刚才前两步,基本上把宏观方向选出来,可能就淘汰了一半公司,中观选出来可能又淘汰一半公司,在剩下 1000 多只公司里面更多的是需要自下而上去挖掘。胜率跟赔率都很重要,从投资结果来看胜率比赔率更重要,一个优秀管理层的公司,持续给我们贡献超额阿尔法能力很强。过去这种中小市值公司弯道超车故事也听了很多,但我们在选择过程中不是以市值为标准,而是看公司有没有经营优势,那我希望选择的公司能体现出细分领域竞争优势,在竞争中能获得一个超越行业的增长,核心是业绩处在一个比较快速增长阶段。从 A 股历史来看比较有效,A 股股价走势跟盈利走势相关度很高。如果股市找一个可以量化评价的指标,我觉得不是估值波动,而是盈利驱动,对于我们来说能把握的只有盈利,所以我比较重视企业盈利增长对于股价驱动,而不太关注是 30 倍、50 倍还是 100 倍估值,对我们来说做好基本研究,把握好盈利增长。5、从大框架下来看,人口结构处在一个中期拐点,从 2015 年之后整个地产销售面积增长放缓,整个国家经济都在转型升级,我们制造业也在逐步在全球建立起比较强的竞争优势,在目前时间点看制造业全球比较优势在扩大,虽然短期疫情会有影响。第一,中国有非常完善供应链体系,海外一些国家如果想把制造业从中国转到东南亚去很难,东南亚没有建立起供应链,发达国家想再工业化也很难,因为他们没有这种劳动力基础,供应链能带来的好处在于成本很低,体现在企业跟企业之间配套的上下游一体化,物流的高效率。像东南亚那些国家都是中国企业去投资,为了规避一些关税壁垒,上游严重依赖于国内,制造成本也不一定低很多。所以中国现在比较优势在全球是非常明显的。第二,工程师红利。中国有大量大学毕业生,为什么库克说把制造环节放到中国? 核心还是中国有非常强大这种红利。其一是保质保量生产出产品;其二能够提供很多材料工艺创新,这些都是需要高素质劳动力。中国高素劳动力数量众多,薪资成本又低,是当前阶段我们转型升级的一个资源禀赋。投资重点过去几年基本上都是在 TMT、新能源和医药方向,这几个方向共同点长期空间大、短期成长度高,同时叠加中国这些行业具备全球比较优势,这些比较优势可能来自于成本端,可能来自于工程师红利,也可能来自于政策端,这是我们看好 A 股的一个核心点,这次新能源革命中国企业走在了全球最前面,能够充分分享全球技术进步的成果,所以也是过去两年我们投新能源比较多的一个核心点。对于选择公司的标准。第一,管理层是不是很有能力把这公司做好,是不是有意愿释放公司盈利。我们在调研过程怎么去把握呢?通过对产业链竞争对手去了解,比如说跟他客户去了解上游,跟他竞争对手去交流,判断公司管理层能力怎么样;二是判断公司在行业中竞争优势如何,主要是通过产业链深度调研去挖掘一家公司竞争能力。盈利增长是我们研究重点,唯一一个可以定量分析的点,我们通过宏观、行业、通过公司质地来分析。很难说一个公司盈利增长很快,估值又不是特别离谱的同时股价会下跌,那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盈利看错了,正二十是变成负二十可能会跌,再有就是过高估值,例如在 300 倍估值买入一个公司,它兑现可能今年股价也不一定会涨。我们目标是在一个相对合理估值范围内,买一个盈利能增长公司,可能在十几倍估值买入,盈增长也不用预期太高,有个 20%增长就可以了。如果说 50 倍 估值买公司可能要求 50%以上增长,过程中我认为估值没有绝对便宜贵或者合理,我认为在一个相对合理区间内,买了一个我们认为盈利能持续公司就可以,长期 来看企业价值还是通过盈利增长来实现。过去几年 A 股出现很多十倍股,这些十 倍股不是买入那一天就知道还能涨十倍,通过持续盈利增长获得成长。四、近期市场观点1、今天出了 1-2 月份数据,从我角度看还有很多看不太懂的地方,数据不错,但目前来看地产压力最大,出口还好,整体比较稳健的。去年经济工作会议,去年底时我判断今年 GDP 增长在 5.5%左右,两会也是这个数,所以去年底我们做今年布局时,还是以稳增长出发点,如果要实现 5.5%增长,怎么去实现?结合我的宏观经济判断。第一,信用跟财政会宽松,这是当时一个总的判断,我们认为意愿不用怀疑,能力我认为也可以。中国还是有很多货币政策,包括近期银行缴款财政缴款政策,所以在去年底,我们对今年经济政策比较乐观。方向上,地产虽然可能不好,但不能太差,托而不举,地产处在一个长期周期顶部,红色线是实际销售面积,蓝色线是推算销售面积,你指望它很高的增长很难,我们认为就地产能够稳住,或者说小幅下滑就可以。然后消费有一定恢复,建立在疫情合理管控基础上,再加上一些短期的刺激政策,所以我们认为消费,基建和投地产,短期走稳走强可能就能把经济支撑住,实现 5.5%增长。2020 年底经济比较好,政策重心是调结构,2021 年提出碳中和的政策方向,那今年无疑是稳增长。2、关于变量,第一是俄乌冲突。判断它的影响很难,最直接结果导致上游材料的上涨,影响中游制造业利润,所以中游制造业利润 1-2 月份还可以,3 月份肯定会有很大冲击,对中国以制造业为主国家很难。第二从国内政策来说,稳增长政策前提疫情管控,近期全国疫情爆发态势明显,很多施工、消费场景都没有了,建筑场景都没有了,所以收入也受到影响,现在就政策想发力也很难。第三,短期关于经济数据,有几个点还是有值得分析的地方。第一,地产下滑幅度比市场预期的要小,像 1-2 月份房企平均可能都有 20-30%销售收入下滑,但整个行业销售行业下了十几个点,跟微观调研数据略有不一致。第二,投资端下滑幅度是十几,但整体投资端还是增长,当然有价格因素,但分歧这么大,还是值得打个问号。第三,发电量数据还是不错的,也显示我们经济内生性还是有些亮点,所以结论说在地产比较差情况下,我们经济还是实现了高质量增长,从政策结果来看还是比较好,但过程上我们没有特别感受到稳增长发力效果对经济拉动。做微观调研可以看到近期很多裁员现象,包括一些消费场景进一步缩减导致整个经济下行压力是非常大的。3、目前稳增长政策又受限于疫情,所以我个人理解今天下午为什么板块暴跌,以地产股为代表稳增长板块暴跌。我个人认为第一,没有好的场景;第二,我们宏观的数据也不差,可能力度也就这样了,后面也很难有更强力度了。 因为每年政策开完两会之后,基本上能判断出国家政策的一个方向,去年底经济工作会议定个调,但是具体落地还是得到两会前后才能具体落实。实际来看地产首付比例降低,贷款的松包括基建投资增加,目前力度也就这样了。今天市场比较期待降准降息也没有,在经济数据比较好背景下,也没有兑现。我个人认为今年要实现 5.5%经济增长目标,目前来看难度比较大,尤其在上游原材料价格比较高情况下,这个时间我们去做增量投资成本比较高。外部环境比较动荡,对于我们来说,稳定压倒一切,所以包括疫情防控政策,我认为可能短期也不是特别放开,所以在时间点,相对于去年底的时候对于增长的信心或者迫切性都会降低。在投资策略上可能也会有变化,去年底做一些调仓,我前年、去年基本上都是在新能源板块配置,比如说像车风电、光伏,去年底我减持一些主要是配置到稳增长方向,包括地产链消费,1 月份表现还不错,但是 2-3 月份表现就比较差。2 月份由于过年属于数据的真空期,所以也不用太担心,但到 3 月份销售数据很差背景下,对整个行业还是需要观察的。目前为止,政策方向应该是比较明确了,现在相对于去年底,俄乌冲突跟疫情爆发这两个变量导致整个稳增长逻辑可能有些变化。目前的配置还是以稳增长板块居民端消费为主,当时预测原材料价格可能今年会相对比较温和,但现在明显不是,第二基本面预期销售回暖,目前来看也是比较差,所以还是要重新审视一下行业。基建没有多空间,一季度基建比较好,长期看我认为基建的空间并没有很大,我们国家投资峰值每一轮都在逐渐降低。投这些消费端的这些企业,第一,它受益于产品持续迭代创新份额提升。第二,就居民的购买力提升之后,它有消费升级的逻辑。第三,它还有一个全球化空间。所以整体上来说我认为这些行业公司虽然是地产链的,但是它有一个比较长期的成长空间。4、新能源还是配置,1 月份跌的比较多 2-3 月份反弹起来,他们的跌幅已 经远远收窄。今年因为之前的一个判断,稳增长之后可能有增长的行业比较多,所以新能源虽然增长比较确定,但是它的增长边际二阶导是降低的,而且它稀缺性也不像去年经济差的时候那么强,如果今年经济压力比较大情况下,可能新增 长确定性带来的优势可能就更明显了,不管是车风电和光伏,先不考虑竞争格局,从量的维度来看,这些行业都有 50%以上增长,在全球来看 50%增长行业并不多,盈利的确定性也比较强。问题在于去年经历了一轮高盈利之后大的预期相应提高,而且很多时候受益于涨价,甚至去年像光伏基本面比较差的情况下,板块表现比 较好,所以透支了今天资源的预期,新能源核心还是以选股为主,板块属性可能 弱一点。五、Q&A1、基于消费、基建宏观数据,您说超过了市场的预期,今天也出现了一个比较大跌幅,怎么看?数据我还没有认真拆每一项数据,宏观彩旗飘飘,微观风雨飘摇,所以这两个数据有一些分歧,从直观上来看确实是跟我们微观体验不一样,所以我们觉得本来稳增长需要大幅加码政策,但是如果从这个数据出发,今年 5.5%甚至一季度可能实现上 5%以上增长难度不大,所以这个可能是下午所有板块暴跌一个核心的变量。政策加码是投资稳增长核心因素,但现在数据比较好背景之下,政策加码必要性在降低。2、目前受制于相对较高的碳酸锂价格,可能新能源整体β性机会比较少,您怎么看待碳酸锂价格拐点?或者新能源行业中风电光伏哪些细分行业会更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