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晨会聚焦】“两会”需要关注什么?——全国“两会”前瞻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晨会聚焦】“两会”需要关注什么?——全国“两会”前瞻

2022-02-28戴志锋中泰证券劣***
【晨会聚焦】“两会”需要关注什么?——全国“两会”前瞻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Table_Main] [Table_Title] 分析师:戴志锋 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7030004 电话: Email: [Table_Report] 欢迎关注中泰研究所订阅号 晨报内容回顾: [ b _Su y 今日预览 今日重点>>  【银行】戴志锋:上市银行经营跟踪与2月社融前瞻:总量不弱,结构偏弱;基本面稳健  【宏观】陈兴:“两会”需要关注什么?——全国“两会”前瞻  【传媒与互联网-阿里巴巴-SW(09988)】 韩筱辰:稳增长下的长期价值 研究分享>>  【医药-诺唯赞(688105)】谢木青:诺唯赞公司点评:业绩略超预期,持续看好科研试剂龙头快速发展  【医药-南微医学(688029)】谢木青:南微医学公司点评:内镜耗材业务持续高增长,胆道镜新品加速推广  【医药-义翘神州(301047)】谢木青:常规业务持续高增长,全球化战略快速布局  【医药-诺泰生物(688076)】祝嘉琦:收入稳健增长,多因素扰动订单确认节奏,看好三大板块长期发展  【食品饮料-天味食品(603317)】熊欣慰:激励目标行稳致远,有望提振团队信心  【商社&快递-达达集团(DADA.O)】皇甫晓晗:达达获得京东增资,股东支持进一步夯实  【商社&快递-唯品会(VIPS.N)】皇甫晓晗:唯品会21Q4财报解读:外部承压,内部提效  【通信-拓邦股份(002139)】陈宁玉:Q4短期业绩承压,全年营收超预期  【建材&新材料-公元股份(002641)】孙颖:公元股份点评:收入高增创新高,减值扰动不改长期价值 【晨会聚焦】“两会”需要关注什么?——全国“两会”前瞻 证券研究报告 2022年2月28日 [Table_Industry]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2 - 晨会聚焦 今日重点 ►【银行】戴志锋:上市银行经营跟踪与2月社融前瞻:总量不弱,结构偏弱;基本面稳健 核心要点:近期我们密集与近二十家银行做了相关产业链调研:我们预计2月新增贷款总量不弱,银行板块之间分化持续,预计贷款结构偏弱;息差和资产质量保持稳健。总量层面跟踪:1、2月新增贷款规模:总量不弱,板块分化持续,预计单月新增不低于1.3万亿。大行预计是跟去年同期持平;股份行和区域一般的城商行弱于去年;发达地区的城商行基本持平或略增。2、全年新增贷款规模:与2021年持平或略增,预计在20.6万亿左右。全年新增社融预计33.3万亿,较21年多增2万亿。结构层面跟踪:1、全年贷款投放结构摆布:向零售端倾斜;对公端基建、绿贷、专精特新制造业为主。新增零售占比大体在45%-50%区间。大行仍会以按揭为主力,按揭投放占比零售在50%以上,按揭一直是大行的压舱石。股份行今年会更下沉客户,将发力小微经营贷。城商行和农商行则分别聚焦在消费贷和经营贷。对公端普遍反馈基建类项目还是大头,占比在40%-50%左右。制造业因为地产需求萎缩的原因,占比提升到30%左右,主要是政策支持的方向,专精特新这一类。小微的占比大概在10%左右。2、今年投放节奏将更加前置,提前锁定收益。价格层面跟踪:对于净息差的判断表述相对积极,部分银行预计全年息差能够平稳,部分银行表示净息差有下行压力,但下行的幅度会小于2021年。1、资产端定价方面,贷款定价下行的区间有限,原因在于当前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4.57%,已经在历史非常低的位置,银行再下降的空间很小。具体看,普遍反映1-2月对公新发放贷款利率环比12月有小幅下降,但降幅小于LPR降幅。零售端除按揭外,消费贷等利率总体保持平稳。结构维度,普遍对通过调资产结构部分抵消贷款定价下行有比较高的期待。2、负债端,普遍预期存款成本总体保持平稳,存款定价会下行,但存款结构存在压力,活期存款揽取存压。主动负债成本有继续下行的空间,银行对流动性维持合理宽裕有一定的期待。3、净息差平稳或微降。资产端定价下行,结构部分抵消定价下行的拖累,资产端收益率呈现缓慢下行;负债端存款成本平稳,主动负债成本下行,负债付息率总体也下行。风险情况跟踪:1、由于客户、项目以及所处的区域相对较优,地产风险总体可控。一二线城市的项目。抵押充足。客户以国企为主。个别风险是存在的,但在可控的范围内。2、平台风险总体压力有限,化债持续推进。中央对隐性债务的化解是从2018年到2028年大概10年的时间,时间是相对充足的。3、全年资产质量展望:预计2022年还是能够保持较好的资产质量。存量包袱大体出清。银行在过去两年加大不良清收化解的力度,逾期贷款有很明显的下降,包括新发生的大户情况来看压力也是在减轻,存量包袱出清的差不多。新增压力不大。制造业经营向好。房地产领域有一些不良上升,但总体可控。存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不大:上市银行投向区域较好,行政级别相对较高。信用卡不良生成在边际下降。投资建议:看好银行板块;选择低估值、基本面扎实的银行。另优质银行估值已具有很高安全边际。风险偏好下降和稳增长预期会继续推动银行板块上行。风险偏好下降利于低估值的银行个股;同时经济面临地产下行压力,要选择基本面扎实、行业和区域布局较好的银行。风险提示事件:经济下滑超预期。疫情影响超预期。 摘要选自中泰证券研究所研究报告:《上市银行经营跟踪与2月社融前瞻:总量不弱,结构偏弱;基本面稳健》 发布时间:2022年2月27日 报告作者:戴志锋 中泰银行业首席S0740517030004 邓美君 中泰银行分析师S0740519050002 ►【宏观】陈兴:“两会”需要关注什么?——全国“两会”前瞻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两会上对于全年经济目标将如何设定?重点工作又会有怎样的安排?本报告对此展开分析。 全年目标如何设定?低基数影响不再,目标面临下调。随着低基数影响的消失,今年GDP目标增速大概率调降。考虑到新世纪以来,每年我国经济增速目标下调幅度从未超出0.5个百分点。我们预计,今年经济增速目标或设定在潜在增速5.5%左右。CPI增速目标将稳定在3%。如果没有疫情等“黑天鹅”事件的冲击,CPI增速今年走势依然较为平稳。而除了2020年,2015年之后CPI增速目标均维持在3%的增速水平。我们预计,全年CPI增速目标或将稳定在3%。就业目标仍趋稳定,但压力仍不容忽视。随着疫情态势趋于缓和,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和失业率目标均已回归疫前常态。我们预计,2022年就业目标或同2021年保持一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目标(1100万人)及调查失业率目标(5.5%)维持不变。不过,全年就业压力仍然不容忽视,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需格外重视。 财政、货币如何发力?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全年宏观调控政策已有定调。从财政政策上来看,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财政赤字率或将降至3%。2021年赤字率水平已较202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3 - 晨会聚焦 年有所下调,我们预计,今年财政赤字率目标或继续降至3%,进一步接近疫情前水平。新增专项债规模或将保持平稳。从历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占上年额度的比例看,2022年仅为40%左右。在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原则要求下,我们预计,全年新增专项债规模和去年大体持平。减税降费更大力度,但以阶段性政策为主。在财政政策执行报告中,对于今年全年财政政策的展望,报告中明确将实施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作为首要工作。不过,这一轮减税降费或与此前一轮存在明显不同:一是持续时间上来看,“坚持以阶段性政策为主”;二是惠及主体上来看,更加具有针对性,“围绕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等重点行业”;三是财政收支压力上来看,本轮减税将与制度性措施相结合,要兼顾财政承受能力,减税的同时或将通过其它来源着力弥补收支缺口。降杠杆到稳杠杆,政策发力空间充足。从货币政策上来看。2021年我国杠杆率水平较2020年底明显下降,而今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将保持基本稳定,由降杠杆到稳杠杆指向货币政策发力空间较为充足。货币政策充足发力,总量结构“双管齐下”。央行表示,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基调将全力转稳,不仅仅要求“精准”、“靠前”,还特别强调要“充足发力”。而在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上,不仅要实现“总量稳”,还要做到“结构优”。 重点工作如何布局?从《政府工作报告》所部署的全年重点工作来看,我们预计,数量上将会从去年的八项增至九项,而这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稳增长的政策诉求显著加强;二是防风险成为全年工作的重心之一,特别是金融领域风险。具体来说,有以下六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投资将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特别是新基建领域值得重视;二是服务消费的恢复或将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关切;三是创新驱动继续深化,注重研发强度提升;四是发展注重绿色低碳,“双碳”推进稳妥有序;五是区域合作喜结硕果,开放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六是对风险仍需防范,特别是金融领域。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经济恢复不及预期。 摘要选自中泰证券研究所研究报告:《“两会”需要关注什么?——全国“两会”前瞻》 发布时间:2022年2月28日 报告作者:陈 兴 中泰宏观首席S0740521020001 ►【传媒与互联网-阿里巴巴-SW(09988)】 韩筱辰:稳增长下的长期价值 事件:阿里巴巴于2022年2月24日发布2021年Q4季度业绩报告。公司21Q4实现营业收入2425.8亿元(YoY +9.7%,QoQ +20.9%),经营利润70.7亿元,经调整EBITA为448.2亿元(YoY -26.8%,QoQ +59.9%),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为204.3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446.2亿元(YoY -24.6%,QoQ +56.4%)。 我们的观点: 阿里巴巴走上稳增长的可持续道路,虽增势放缓,但各业务仍交出一份不错的“短期账单”: 1、中国商业:虽然只有同比单位数(7%)增长,但仍然是阿里巴巴的基本盘及现金牛业务,EBITA甚至覆盖其他所有业务的亏损。 2、国际商业:本季度,业务的整体订单同比增长约25%,LAZADA与Trendyol在国际上取得一定成果,分别获得52%及48%的同比增长。国际业务的EBITA亏损幅度扩大约1倍,亏损扩大主要由于LAZADA的拉新及市场和推广费用的增加。 3、本地生活:年度活跃消费者约3.72亿,单季净增长1700万。订单量同比增长22%,源于新商家数量的快速增长及用户渗透率的提升。同时,非餐的订单比例上升,饿了么UE同比改善。亏损幅度扩大,EBITA从去年同期亏损4327百万元扩大至4987百万元,由于高德的打车业务及饿了么的亏损增加,但季度环比收窄。 4、云业务:承载第二曲线增长的重任,保持同比20%的稳健收入增长且季度连续盈利,本季度经调整EBITA为盈利人民币1.3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主要由于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所致。 5、菜鸟:多引擎战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营收同比增长23%至196亿元,外部收入占比约67%,实现全国覆盖。EBITA亏损大幅缩窄,本季度EBITA亏损为人民币0.92亿元,2020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2.41亿元。 宏观面消费下行的趋势及监管环境使得阿里巴巴业绩短期承压,GMV增速同比放缓。但当前业务健康度或优于营收及利润的增长:阿里发展至今,8万亿+的GMV某种程度上已经可以反映消费大盘的趋势,当前中国经济短期下行的压力大,增长的内生动力较弱,疫情对消费的打击使得消费的疲态延续,短期“V型”反转的概率不大。考虑到宏观面大盘的不稳定性,业务的健康度成为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多元的健康分部数据证明了阿里长期的发展路径正逐步清晰。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4 - 晨会聚焦 国内阿里已经基本覆盖绝大部分用户,天花板已至,而ARPU值仍有向上的空间:本季度,国内市场阿里巴巴AAC从上季度的9.53亿增长至9.79亿,单季净增2600万,主要由淘特带来增量,欠发达地区的新消费者比例持续提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