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58期(总第721期):强化金融机构气候风险管理,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58期(总第721期):强化金融机构气候风险管理,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2022-02-22郑忱阳中国银行市***
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58期(总第721期):强化金融机构气候风险管理,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1强化金融机构气候风险管理,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2022年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开设“探索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专栏,显示央行第一阶段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已经完成。2月18日,央行副行长刘桂平在《中国金融》发文,表示要提升金融体系气候风险管理能力。监管对金融机构气候风险管理的要求逐步提高,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第一,气候风险已成为金融机构绿色转型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影响因素,关系到金融体系的稳定。后疫情时期,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持续上升。由气候变化引发的气候风险能够通过实体经济传导至金融机构,据2021年安永最新调查显示,气候变化或将成为银行的头号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金融机构面临的气候风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直接由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导致的物理风险,造成金融资产贬值和损失、实物财产破坏等,最典型的是在农业、房地产等领域,如部分银行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开发的物理风险分析工具对农业产量和信用风险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当2040年全球气温上升4摄氏度时,农业贷款违约率较基准情景高50%。另一类是转型风险,经济主体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受政策变化、技术变革、投资者偏好改变等出现生产和经营损失,银行持有这类客户的资产其风险敞口将受到影响,主要体现在煤炭、钢铁等高碳行业,相关测算显示,煤电企业若不转型或转型失败,未来10年信贷不良率或将从当前的3%左右上升数倍。因此,气候风险最终可以演化为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2022年2月22日2022年第58期(总第721期)研究院经济金融热点快评 2022年第58期(总第721期)2动性风险、声誉风险、运营风险等,易引起风险叠加和连锁反应,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而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必然会调整资源配置结构,为其投融资组合碳中和做准备,这也使得气候风险成为银行客户选择和投融资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第二,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结果良好,低碳转型前景相对乐观,但碳排放信息披露和数据搜集是较大难点。《报告》首次给出了23家主要银行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方法和结果,重点对火电、钢铁和水泥等高碳行业进行测试,在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碳价情境下、以10年为期限考察碳排放成本上升对企业还款能力的影响,进而测度对参试银行持有的相关信贷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这些高碳行业若不进行低碳转型,各情形下企业还款能力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值得关注的是,23家银行在这三类行业的贷款占比并不高,均通过了气候风险压力测试,银行业低碳转型前景相对乐观。2020年以来,银行业对气候风险的关注度和敏感性有所上升,部分银行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客户结构陆续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尤其是国有大型银行,测试行业仍主要集中在火电、水泥、化工等高碳行业,少数银行对绿色建筑、医药等行业进行了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压力因素包括环保政策、碳价、行业基准线、减排技术应用等,银行对气候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由于业务侧重范围、客户与资金结构、投资偏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各银行在测试行业、压力因素、评估和计算方法上有所不同,建立了符合自身特色的压力测试体系,但从实践情况来看存在共通难题,即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不足且口径差异大、数据搜集与管理难度高等,这也是制约压力测试方法和结果改进的主要因素。第三,银行业要全面提升气候风险管理能力,与企业合力度过低碳转型“阵痛期”。《报告》进一步强化了金融机构的气候风险管理,为气候变化纳入风险管理框架提供思路。从国际来看,2021年10月,美国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发布《气候相关金融风险 2022年第58期(总第721期)3报告》,为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金融监管体系提供了路线图;2022年1月,英央行发布2022年在英国际银行的优先事项,宣布从2022年起将把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纳入核心监管,监管机构对银行业气候风险的管理要求显著加强。银行业要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贯穿集团战略、业务、运营和决策等各环节,完善全流程管理机制;前瞻性调整投融资组合,加强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政策的跟踪研究,根据气候风险情况适时调整客户结构,加大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对传统高碳客户实行严格的尽职调查程序,重点关注其碳足迹、碳排放报告和减排战略,帮助高碳转型客户制定个性化的融资策略和减排方案;完善压力测试方法,拓宽行业覆盖面、实现测试因子多元化,全方位管控潜在风险点;健全智能风控体系,借助金融工具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的气候风险风控平台和共享信息交流平台,提高ESG信息搜集、处理、核算等方面的效率,增强气候风险管理的技术性和科学性。(点评人:中国银行研究院郑忱阳)审稿:邵科单位:中国银行研究院联系方式:010–66594540联系人:郑忱阳单位:中国银行研究院联系方式:010–66594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