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美团研究院]: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新趋势分析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新趋势分析

2022-01-12-美团研究院偏***
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新趋势分析

1 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新趋势分析 内容提要:完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具有上游产地分散、组织化程度低,中游多层级供应、流通环节多,下游多业态并存,传统渠道占主导的典型特征;同时也呈现出产销衔接机制更加合理、流通链条逐渐缩短、数字技术加快赋能、生鲜消费便利化需求旺盛等新趋势。结合对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农产品流通发展情况的梳理和比较分析,本文建议提高流通组织化、标准化和商品化程度,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完善产地商品化设施、冷链仓储物流、数字化升级、人才培养等软硬件支持体系,以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 流通现代化 消费便利化 数字技术 2 农产品流通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和我国在新发展格局下统筹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支撑。从微观层面看,农产品在我国居民消费中占有核心地位,尤其生鲜农产品①的质量及流通效率与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紧密相关1-2。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生鲜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结构变化明显。然而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也存在供给需求分散、商品加价率高、周转链条长等方面的问题,使流通效率提高缓慢,与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尚有较大差距。本文对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体系历史、现状、趋势进行梳理,对其背后的发展动因进行简要分析,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先后经历了“统购统销”、“双轨制”、市场化转型阶段再到全面现代化等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生鲜农产品流通具有极强的计划性和垄断性,重要农产品的流通环节由政府特许机构垄断经营,这虽然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工业化原始积累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损伤了农业生产积极性,抑制了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3。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充分的市场竞争也大幅提高了流通效率,促进了多流通渠道和多流通主体的蓬勃发展。在此过程中,流通 ① 一般意义上,我们所说的生鲜食品是指供消费者食用,未经烹调、制作等深加工,常温下容易腐坏变质的生物有机体产品,是农产品中的重要一类。狭义上认为生鲜农产品是指“生鲜三品”即蔬果类、肉类、水产类产品;广义上,部分经过初级加工、易腐烂变质需要冷藏保存的乳制品、熟食、冷冻食品、蛋、糖果蜜饯等也属于生鲜食品。由于本文侧重于流通过程的经济分析,因此采用广义定义。 3 主体从国营流通企业、国营商业机构、供销合作社等少数国有主体扩大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终端超市、大型零售集团、电子商务平台、数字化经销商等多类型主体;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从非常松散到紧密再到高度融合;零售业态由早先的国营商业公司和供销合作社为主,逐渐演变成农贸市场,超市、社区生鲜店,电商平台,O2O等多业态并存4。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已经形成了上下游分散、中间多层级的复杂多元流通体系。 (一)上游:产地极度分散,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 我国农产品生产结构非常分散,在宏观层面体现为主要农产品产地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分散,在微观层面则表现为农户组织化程度低。 首先,我国是生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①,生鲜产品的生产规模庞大、种类多样,仅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产品就有多达134种②。若仅从蔬菜来看,我国常用食用蔬菜多达150种,而美国常用蔬菜只有几种③。其次,我国幅员辽阔,生鲜产品产区分散,不同区域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小气候分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农产品特有的品质特征,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显示,仅梨这种水果就有新疆、山东等14个特色产区④。此外,由于生鲜 ①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蔬菜产量为13.8亿吨,其中中国占比超过50%。 ② 数据来源: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_交通规费_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xinjiang.gov.cn) ③ 数据来源:【物流】兴业证券:2019年农产品供应链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qq.com) ④ 数据来源: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 (gzdlbz.net) 4 果蔬的季节性明显,而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饮食差异逐渐缩小,因此单个销地往往需要从全国各个产地轮流采购以实现全年不间断销售,运输距离长,跨区比例高,这也提高了农产品生产的差异化和分散化程度。 另一方面,在产地内部,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生产主体高度分散。我国农村集体经济集体产权主体“不到位”,组织成员产权不清晰,市场化程度低,农地规模化、组织规模化和服务规模化适度性不够,农村集体经济现代化程度不高等多种因素阻碍了农业生产的规模集中5,“小农经济”特征仍然显著。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全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我国现在的农户有2.3亿户,户均经营规模7.8亩,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有2.1亿户①。即使是牛奶等工业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其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和农业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6。这种生产分散的现状,使得农产品的标准化、品质化难以推进,也因为信息不对称和市场约束、激励机制不健全,给产地收购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中游:多层供应体系,中间流通环节众多 我国农产品的中间流通体系呈现出以多级批发市场为主的多层级、多环节的典型特征,生鲜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一般要 ① 数据来源:《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发布会 (moa.gov.cn) 5 经过四层流通环节(图1)。分散的农户生产商品后,由大量产地农产品经纪商收购,运输至一级批发市场①,随后由二级批发商等分销至零售端农贸市场、超市、社区生鲜店等生鲜零售终端,或者食堂、餐厅等餐饮零售业态,之后到达最终消费者。尽管也存在生鲜直采、农产品B2B电商、农超对接等流通链条较短的方式,但相比于传统的多级批发市场流通,新型流通方式的规模仍然很小7-8。 图1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当前生鲜农产品多级流通体系的形成受到多重因素影响。首先如上文所述,农产品“产全国卖全国”是流通多链条多层级的主要动因。一方面是大量覆盖多品种商品的全国性供需网络的建 ① 一级批发市场有时也称为产地批发市场,根据功能、规模等又可分为全国性产地批发市场、区域性产地批发市场和田头产地批发市场,详见农业农村部2015年印发的《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 6 立,需要有大规模的中间流通主体作为支撑,另一方面是农产品生产主体的分散化、零售终端的多元化、生鲜产品的非标准化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中间商既无法实现规模化采购,也无法实现规模化销售,显而易见其整体效率非常低,稳定的多层级分销体系反而纾解了上、下游流转不畅的局面。其次是零售业的账期长,中间商单体的资金量和规模小,垫资能力、风险承担能力弱,多流通环节有助于分散风险。国内零售企业普遍占用供应商资金,为稳固销售渠道,上游批发商需垫付1个月左右的仓储、场地租用、运输、包装等资金,而委托批发商代销或赊销买断的农村经纪商也需先垫付购货、包装、运输、装卸、租用场地等资金,承担批发商1个月以上的账期。由于中间商资金量小、垫资能力弱,一旦某环节出现垫资困难,可能会导致其流通过程瘫痪,因此在收到销货收入前,生鲜流通所经历的层层装卸、运输等成本需要更多数量、层级的中间商分担,长久下来形成了稳定的多层级的批发体系。 以批发市场为主的多层流通供应体系尽管是当前供需条件约束下的必然选择,但也存在诸多弊端。首先是生鲜农产品损耗率高,利润率低。由于供应链冗长,农产品经过储存、运输、装卸等环节后的损耗较大,叠加运输、人工等成本,层层加价,使得产销两地产品差价较大,也使得当前生鲜零售终端的毛利率普遍较低。其次是食品溯源较为困难,产品质量难保证。多级分销体系使得从生产源头到终端消费者的完整流通过程呈现出多元 7 交叉的特点。不同流通主体之间存在广泛的竞合关系,并没有统一的规划,生鲜在不同“角色”之间的流通多元交叉,商品难以溯源,生鲜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再次是市场信息高度不对称,影响流通效率。由于流通层次的多级分化,不同主体掌握的信息差异极大,价格信号传导链条长,市场存在大量套利空间,给产、供、销各级主体都带来了较大风险,影响了流通效率。 (三)下游:多种业态并存,传统渠道仍占主导 图2 部分国家生鲜零售业态市场规模占比(2019年) 资料来源:欧睿数据库,美团研究院 *日本的“其他(直采等)”业态主要为农产品直卖所,具体数据及信息由美团研究院整理。 就生鲜流通的终端环节看,当前我国传统的农贸市场仍占主流,2019年的占比达到56.5%;整合能力较强的超市和便利店占比不高,仅为37.0%;以传统生鲜电商、前置仓生鲜电商、社区电商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在线零售业态尽管发展速度较快,但占整体规模的比重仍然很低,根据多种口径综合计算,占比不超过37.0%79.7%70.6%85.3%56.5%16.3%15.6%6.8%6.3%3.2%2.8%7.3%11.0%0%20%40%60%80%100%中国美国日本英国超市与便利店传统农贸市场与菜店生鲜电商其他(直采等*) 8 10%①(见图2)。整体来看,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零售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与其他国家存在较大差异(见图3),分散与多样仍是我国生鲜零售的主要特征。 图3 部分国家超市行业CR5对比(2019年) 资料来源:欧睿数据库,中金公司研究部 大众消费偏好和消费模式的变化是生鲜零售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消费者的生鲜购买渠道和生鲜商品消费种类都非常单一,消费需求受到抑制。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沿着“数量/种类多→质量/体验好→消费便利”的路径快速升级,大众消费的生鲜商品种类愈发多样,消费方式更加多元,当前丰富的生鲜零售业态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多、快、好、省”的多维度需求(见表1)。未来, ① 如前所述,生鲜零售总体规模为6万亿。生鲜产品网络零售额数据,2020年艾瑞咨询测算为4585亿元,农业农村部和商务部测算的2019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分别为4168.6亿元和3975亿元,美团研究院根据往年增速折算,2021年的生鲜产品网络零售总体规模应在6000亿元内。囿于数据可得性,以上粗略计算表明2021年的占比应在10%以内。 73%61%54%49%46%34%8%0%10%20%30%40%50%60%70%80%德国英国法国韩国美国日本中国 9 随着网络数字技术的升级,大众消费偏好和模式仍将不断变化,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流通主体、零售业态也将继续创新发展。 表1 各生鲜零售业态对不同消费需求的满足 需求维度 非即时性消费 即时性消费 在线生鲜零售 线下生鲜零售 社区电商 传统生鲜电商 前置仓生鲜电商 传统超市 农贸市场 社区生鲜店 多 ★★ ★★ ★★★ ★★ 快 ★★ ★ ★★★ ★★★ 好 ★ ★ ★★★ ★★ ★★ 省 ★★★ ★★ ★ ★★★ ★★ 资料来源:美团研究院整理 综上,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影响要素复杂、制约条件多样、涉及主体繁多的过程。受到土地、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改造必然相对艰难和漫长,上下游分散、中间多层级的农产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