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互联网医疗价值报告2021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中国互联网医疗价值报告2021

医药生物2022-01-03陈秋霖中国社会科学院巡***
中国互联网医疗价值报告2021

撰 稿出 品特别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研究团队八点健闻京东健康 前 言:在疫情冲击带来的重大变局中,在政策、行业与用户形成三重动力的当下,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充分抓住客观发展机遇,通过集聚服务资源、优化服务效率、提升用户体验、推进健康治理,发挥出破除资源约束、降本增效、方便快捷等价值效能,以及积极响应人民需求的社会责任价值,逐步形成聚焦“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行业价值共识。在互联网医疗重塑医疗健康体系的进程中,政策端适时响应,在鼓励中推动规范;行业端回归理性,在规范中谋求发展;用户端认知转变,在体验中提出服务需求,为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围绕用户真实需求,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长效发展机制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战。同时,相关监管细则的出台和行业自律探索则为互联网医疗行为回归医疗本质指明路径,“规范”和“创新”成为新阶段互联网医疗发展关键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研究团队撰稿,八点健闻出品,京东健康特别支持的本报告,在回顾行业发展历程、总结归纳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面临的“变”与“不变”的基础上,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相关参与者提供形势解析和解决方案参考,并对新阶段互联网医疗发展定位和发展要求作出前瞻性讨论,以提振行业发展的信心,明确行业发展的最终价值依归。 洞察:三重动力驱动互联网医疗全面发展01Page | 01 一、互联网医疗的定义二、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历程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化创新,在政策与行业的互动式发展过程中,中国互联网医疗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价值底色和丰富应用内涵的概念定义。远程医疗在互联网技术时代的具体形式可以视为对“互联网医疗”的狭义理解。具体是指以不同远程传输技术为依托,进行诊断、护理、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服务等活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远程医疗也随之呈现出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和延伸服务。而更广泛意义上的 “互联网+医疗健康”则涵盖包括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医疗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在内的多个维度,是信息化时代医疗健康要素与网络信息技术要素交互构成的一个活动集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的相关内容,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互联网+医疗健康”至少包括“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互联网+”医疗保障结算服务、“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广义的“互联网医疗”是指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载体和技术实现个体健康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覆盖,并与咨询、诊疗、康复、保健、预防等全流程深度融合,形成的一种基于新型业态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一)企业动力:行业自发探索创新2018年以前,在互联网医疗监管政策尚未明确的背景下,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主要由先行企业和一些走在前沿的医疗机构推动,互联网医疗相关主体进行自发探索和创新是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医疗行业相关企业实现了从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到发展医药电商服务,从挂号服务到提供轻问诊咨询服务,并进一步探索更深层次医疗服务的转变。由于这一阶段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业务范围尚未接触太多真实的医疗问题,因此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也相对较小。Page | 02 (二)政策动力:行业迎来发展利好2018年,互联网领域相关政策导向逐渐明确,积极的政策信号助推形成了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多重利好,被称为互联网医疗的“政策元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就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支撑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总的来说,《意见》是对社会需求作出积极响应,也是对互联网企业、医疗机构和地方政府创新探索经验的阶段性总结和提升,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政策导向既是互联网医疗的驱动器也是制动器。随后,相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三个互联网医疗试行规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的发布使得重点领域的政策框架日益清晰。2019年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的指导意见》,确定了监管要求和政策归属,以及首诊、处方药等存在风险的服务红线。宁夏成为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山东、陕西、海南、浙江等地相继发布的互联网医疗发展相关行动计划,则进一步优化了各地区互联网医疗政策环境。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保障互联网医疗的信息安全。如2018年先后发布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例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在保障信息安全的条件下提高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水平。这一阶段的各项鼓励性、规范性政策有力推动了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开辟“抗疫第二战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这些政策带来的红利。(三)用户动力:危机中突显价值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必要的社交隔离措施客观上为互联网医疗发挥无接触、快速响应、突破地理空间壁垒等功能提供了契机。而形成互联网医疗发展机遇的核心规律,在于数字经济本身具备的便捷性、可及性特征能够为防范和化解疫情重大风险提供助力,发挥其调动和运用最广泛资源的作用。从需求端来看,社交隔离首先带来了用户进行线上就医的客观需要,从线上就医体验中给用户带来了新的认知,新的认知则将使用户逐步形成持续使用线上医疗服务的习惯,从而对其长期使用行为起到推动作用。同时,新的互联网医疗认知将会助推用户形成一些新的服务需要和需求,给行业创新带来新思维和新机遇。疫情期间,无论是在发热等疑似症状的线上问诊方面,还是在慢性病管理咨询方面,用户需求成为了引导互联网医疗提供相应服务的第一动力,也成为了长期助推其提供更多便民创新服务的内生动能。若2018年国家对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正面引导政策未形成突破,互联网医疗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当线下医疗服务体系直面新冠疫情时,将面临怎样的压力?是否会加剧医疗资源挤兑、更多患者涌向医院面临交叉感染风险等现象?思考:Page | 03 从供给端来看,一是互联网医疗平台企业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履行社会责任。例如,众多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包括京东健康第一时间开通抗疫专项服务通道或抗疫电话专线,提供面向疫区及全国的线上医疗咨询服务。自2020年1月26日至2020年4月30日,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累计免费服务用户超1000万人次,日均问诊量达12万,且从平台在线问诊数据看,可以发现疫情催生的服务需求确实给平台问诊数量带来明显提升,疫情相关科室的问诊量增长则更为显著;丁香园为方便公众查询疫情实况提供全国疫情地图和动态播报服务;好大夫在线与超过200家“线上社区”打通接口,将医生服务输送到更广泛的需求端;医联联合公立医院进行专科咨询服务,推出呼吸专科咨询绿色通道,截至2020年2月集结全国慢病专科医生5万余人,累计服务患者56万人。诸多平台企业共同努力,形成了一道抗击疫情的互联网防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领域独立APP日活峰值达到671.2万,较2019年同比增长31%,充分体现疫情期间用户的在线诊疗参与度获得了较大程度提升。二是公立医院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投入防控,并加快入场开发建设自营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以台州医院为例,搭建了集成在线图文咨询、视频咨询、远程会诊、电话热线、微信小程序等互联网医疗方法的“新冠肺炎防治专线”,并通过商会等渠道参与企业复工复产的防疫指导工作,累计服务达8万余次,从随访服务人员中发现6例确诊病例和1990例疑似病例,体现出在病例诊断和流行病控制方面的重要作用。平台企业和公立医院对线上载体与线下医疗资源进行结合的诸多努力,直接使得互联网医疗成为抗疫“第二战场”。图1 每月线上总问诊量及疫情相关科室① 问诊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京东健康提供)① 精神心理科、呼吸内科、中医呼吸科等疫情期间诊疗需求较大的科室。Page | 046005004003002001000300%250%200%150%100%150%10%-50%-100%2019.72019.82019.92019.102019.112019.122020.12020.22020.32020.42020.52020.62020.72020.82020.92020.102020.112020.12平台总问诊量平台及疫情相关科室问诊量︵单位︓万次︶平台及疫情相关科室问诊量环比增长率︵单位︓%︶疫情相关科室问诊量平台总问诊量环比增长率疫情相关科室问诊量环比增长率 在疫情催化互联网医疗加速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下,相关政策的价值导向也逐渐明晰。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2021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稿》,延续了全程追溯、责任倒追的监管原则,明确了互联网诊疗回归医疗服务的根本定位,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同样体现了始终服务于人民(用户)健康需求的核心要义。总而言之,在政策、行业和用户的共同作用下,互联网医疗聚焦“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越来越成为行业价值共识,平台企业积极应对变局、响应人民需求的社会责任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从2020年1月26日起,宣布启动“新冠肺炎免费咨询”服务,向全国各地出现咳嗽、发热、乏力等症状的用户提供在线诊疗服务;联合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共同成立了“心理援助平台”,疏导一线医务人员的紧张、焦虑情绪,抚平普通民众的恐慌心理,服务免费提供时间长达六个月;面向身处海外的6000多万同胞提供免费在线问诊和心理疏导服务;2月6日,响应国家号召为在线问诊平台上的所有急速问诊提供免费服务,包括呼吸内科、感染科、心内科、内分泌科、儿科、妇产科等所有科室;通过企业专属“7 X 24”在线问诊平台,为25万商家提供员工免费在线问诊、心理疏导热线、企业员工疫情风险调研员、个性化防控建议等服务。京东健康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发挥互联网医疗优势开展免费在线诊疗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华信医院、天津南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等多家公立医院紧急搭建线上问诊专区;帮助天津南开医院打通复诊、用药处方的在线医保支付,其护理到家、中医体质辨识、体检预约等特色服务更是在天津地区广受患者和家属好评;先后与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北唐山、广西北海、陕西西咸新区、江苏宿迁等地卫健委和江西抚州医保局开展疫情信息化防控合作。助力医院、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托物流能力和供应链实力使用户享受“送药上门”服务,药品配送服务实现“半日达”;与人民日报联合推出“慢性病患者购药求助平台”,面向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类慢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和购药服务;2021年春节期间核酸检测不打烊,提供除常规的在线预约+线下定点检测的服务之外,在北京、天津、石家庄、杭州等21个城市提供上门核酸检测服务,民众实现足不出户进行检测并获取结果。提供在线医药供应服务及核酸检测上门预约服务Page | 05 三、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与规模总的来说,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发展,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已经生长为一个涵盖各健康服务要素、集成各医疗服务领域的较为完整的生态。首先,在线医疗已具备一定市场规模且增长势头正盛。根据沙利文咨询数据显示,疫情前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稳步增长,在2019年市场规模仅为230亿元;疫情爆发后,互联网医疗行业呈现井喷式增长,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70亿元,相较于去年增长104%。而据艾媒咨询《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白皮书》更为乐观的测算,2020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达到544.7亿元,预计2024年超过800亿元。同时,在线医疗已经初步形成了用户基础,疫情催生的健康服务需求则正在释放。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6月,我国在线医疗网民规模高达2.39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453万,占整体网民的23.7

你可能感兴趣

hot

互联网医疗行业:2021中国远程医疗发展报告

医药生物
健康界研究院2021-11-15
hot

2021中国互联网医疗内容行业研究报告

医药生物
亿欧智库2021-07-07
hot

2021中国互联网医疗年度洞察

医药生物
易观分析202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