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银河期货]:生猪年报:猪市回归常态化,四季度猪价可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生猪年报:猪市回归常态化,四季度猪价可期

2021-12-28陈界正银河期货从***
生猪年报:猪市回归常态化,四季度猪价可期

1 / 12 银河农产品 农产品研发报告 生猪年报 2021年12月26日 猪市回归常态化 四季度猪价可期 第一部分 前言概要 2021年国内生猪期现货市场共振下行,因产能集中释放所致,而新上市合约因市场参与度有限,整体波动率表现低于现货,国内市场供应宽松,盘面结构多数时期呈现升水结构,给出产业端一定的套保机会。供应方面来看,全年生猪出栏量明显显著攀升,且上半年中,能繁母猪补栏量仍在持续增加,这也为新年度生猪产能释放奠定基础。年内猪肉进口数量减少,一方面因中国猪价下滑,企业进口利润减弱,另一方面也因去年为主要进口国之一的美国国内通胀影响所致,包括猪肉、牛肉在内的多数肉类价格持续创历史新高,2季度以来中国对美国猪肉0进口。2021年中国猪肉需求缺乏亮点,因疫情影响以及进口肉、禽肉替代较多导致。全年生猪市场呈现供强需弱的态势。 展望2022年,我们认为前三季度仍然是猪价走弱或震荡徘徊时期,尤其从绝对产能端方面看,新生仔猪供应量大,母猪产能去化缓慢将使得生猪出栏量大成为市场主基调,未来出栏体重减少成为削减供应的主要手段。而需求方面看,随着禽类去产能、进口肉数量减少以及疫情边际影响的减弱,猪肉消费也将好转。我们认为2022年是猪市回归常态化运行的重要一年,产能释放、需求回温、生猪出栏体重常态化成为市场几大特征。季节性角度看,四季度伴随着生猪供应数量同比减少以及需求端的发力,届时猪价或有进一步上涨空间。 公众号二维码 银河农产品及衍生品 负责人:蒋洪艳 021-65789251 联络对接:贾瑞林 021-65789256 油脂研究:刘博闻 粕猪研究:陈界正 玉米白糖:马幼元 棉禽研究:刘倩楠 本报告主笔:陈界正 期货从业证号: F3045719 投资者咨询从业证号: Z0015458 :021-60329673 chenjiezheng_qh@chinastock.com.cn 2 / 12 银河农产品 农产品研发报告 第二部分 行情回顾 2021年国内生猪期现货市场整体呈现共振下行态势,现货方面自36.7元/公斤价格一路下跌至年末16元/公斤,跌幅达到56%左右,而期货市场上,生猪指数由年初26500元/吨一路下跌至当前15000元/吨,全年跌幅43%左右,期货跌幅减少更多与上市首日的大幅回落有关。除期现共振下行外,我们认为年内生猪期现货价格走势还有以下几大特点: 1. 全年期货波动率小于现货,通过计算不难发现,生猪主力期货连续合约20日历史波动率水平基本在17%左右,而现货20日历史波动率基本达到28%,并且从走势图的直观表现中也不难得出此结论。主观来看,造成当前期货波动率相对偏小的主要因素仍然在于合约上市初期产业套保比例较少,市场参与度偏低所致,年末持仓量来看,生猪总持仓仅11万手,即使考虑货值相对较大的影响,总量也并不算大;另一方面,生猪现货市场博弈相对较频繁导致价格波动较大,而产业透明度也相对较低,期现市场联动性仍略显欠缺; 2. 生猪期货盘面整体以升水运行为主。回顾全年期现价格走势,仅1月份期货上市初期与年末11-12月份生猪市场转为贴水结构,剩余近9个月左右的时间,生猪期货均以升水运行为主,给出产业端极佳的套保机会。造成当前年内盘面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仍然在于生猪市场供应宽松,现货压力较大所致,盘面本身的高升水也一定程度折射了年内生猪产能恢复较快的事实。不难看出,近期年末以后,伴随着市场大体重猪源供应紧张影响,生猪盘面也开始转入贴水状态; 3. 期现价差回归情况良好。生猪09、11月合约完成顺利交割,与上市前期市场普遍担忧的活体交割风险不同之处在于,生猪期货上市后两张合约交割情况均整体良好,期现价差基本于交割月前修复至正负1000以内,期货运行整体维持正常,而从产业端反馈的交割流程上来看,也并未出现太多争议之处; 图1:生猪期现货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银河期货、wind 3 / 12 银河农产品 农产品研发报告 从全年生猪期现货价格走势来看,市场基本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1. 实际产能猜测阶段(2021年1月-2021年5月8日):虽然上市首日的大幅下跌本身反应了市场对远期猪价并不乐观的心态,但年初猪瘟疫情的二次反扑使得市场对生猪实际产能的恢复抱有疑虑,不难看出期价在25000一线重新筑底后,盘面价格随即在资金的推升下一路上攻至30000附近,届时市场观点各异、分歧加大,因而,即使当期期现货价格持续阴跌,但市场仍在交易远期缺口逻辑; 2. 产能释放阶段(2021年5月8日-2021年10月8日):生猪期货价格伴随着现货市场旺季不旺开启下跌趋势,端午节通常是夏季前国内猪肉消费的最后一个小高峰,彼时盘面5000元/吨左右的升水既反应了现货供应宽松的事实,也一定程度说明了多头对于端午行情的预期。但实际上,端午期间猪价不涨反跌,市场旺季不旺的事实被进一步证实,市场交易重心转入产能的释放,高出栏、高供应成为市场主逻辑; 3. 利空修复期(2021年10月9日-年末):在猪价持续下跌影响下,养殖端抛售严重,大猪供应压力下降,大小猪价差持续缩窄,养殖户惜售挺价,叠加政策端开始有收储动作,生猪期现货价格开始共振上扬,本轮上涨幅度也较为可观,截止年末涨幅达到70%以上,维持年度生猪市场高波动的特点; 第三部分 基本面分析 一、 供应端 1. 产能持续释放 生猪出栏量稳步增加 各机构对于年内生猪出栏量的评估各有差异,但趋势、幅度上看整体较一致,其中统计局估计国内1-3季度生猪出栏同比增加约39%,商务部1-10月出栏同比增66%,三方数据增58%,其中商务部统计口径中以定点屠宰量为主,非瘟疫情后,国内屠宰规范化管理力度加码,因而就绝对数量看商务部口径统计的屠宰量已经远超历史高点,但实际增量或低于此。 年内生猪出栏量的快速增加主要得益于去年能繁母猪的补栏量的迅速增加,尤其是国内商品猪转母猪养殖技术的适用使得生猪产能得以快速修复。分时间周期看,全年生猪出栏量基本呈现完美的线性增加,环比连续为正且同比持续放大,以涌益咨询数据为例,11月出栏较1月增加约44%,过去几年同期表现远低于此,按照正常出栏周期来看,这反应了去年2月至年底母猪补栏呈现逐月增加态势。农业农村部能繁母猪存栏数据于去年6月切换样本点,今年5月前同比数据缺乏参考价值,但以6月数据为基期,截止今年2月,能繁母猪存栏增幅约17%。生猪出栏与母猪存栏保持较高的相关性,至于二者间的差异一是源 4 / 12 银河农产品 农产品研发报告 于样本口径,另一方面也因两者本身并非纯粹的线性关系,涉及到存活率、配种情况、出栏时点等各个方面。但综合来看,产能-出栏-猪价三者的因果关系是年内猪价下跌的最主要原因。 图2:商务部定点屠宰量(单位:万头) 图3:样本点生猪出栏量(头) 数据来源:银河期货、商务部、涌益资讯 图4:农业农村部能繁母猪存栏(单位:万头) 图5:猪价 vs 滞后10期母猪存栏 数据来源:银河期货、商务部、涌益资讯 2. 存栏稳步抬升 产能释放压力仍在显现 生猪实际存栏一般可视为前一期存栏量与新增仔猪供应与出栏量的差值之和。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9月生猪存栏量较3月环比增加约2200万头,进一步反应了3-9月期间,新产仔猪数量要高于生猪的实际出栏,根据母猪4个月的分娩周期来看,不难推知去年12月至今年5月期间,能繁母猪的配种比例或绝对存栏量仍在增加,否则无法解释在高出栏背景下生猪存栏量继续维持稳步抬升。而这部分新增的仔猪供应量也将在明年1季度内形成集中供应,产能释放压力仍在显现中。 不过需要关注的是,我们能看到,统计局三季度数据显示全国生猪存栏量4.37亿头,较2季度末下降 5 / 12 银河农产品 农产品研发报告 约200万头,显然这期间仔猪的供应主要对应今年2-5月母猪的配种情况,当时本身也正值疫情结束,企业开始补栏的重要时间点,因而按此逻辑推算,3季度期间仔猪供应量应该不低,而总存栏不增反降也一定程度反映了养殖端抛售压力的增加。综合来看,高新增高释放是年内生猪市场的主要表现。 图6:样本点生猪存栏量(单位:头) 图7:样本点仔猪存栏 数据来源:银河期货、商务部、涌益资讯 3. 能繁母猪存栏结构优化 产能去化力度有限 能繁母猪存栏在今年6月开始出现拐点,部分市场观点基于此开始看多远期猪价。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1年6月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幅为30.1%,折算实际值约为4600万头,较今年年初继续增加400万头,这一点通过上一章节的分析已被验证。但进入7月以后,能繁母猪存栏开始呈现逐月下滑,截止11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约7%,这一点各机构数据差异并不大,反应了在猪价持续回落压力下,养殖企业淘汰母猪意愿开始逐步增加。根据涌益资讯统计数据来看,7月样本点淘汰母猪量19万头,8月21万头,9月22万头,企业淘汰母猪意愿开始逐步增加,而在此期间淘汰母猪以及二元母猪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回落。6月期间,二元母猪价格70元/公斤,截止9月已下跌至40元/公斤以下,淘汰母猪价格也较年中出现腰斩,年中养殖利润亏损确实为生猪市场频添悲观情绪。 但当前二元母猪存栏占比已较以前年度有较大幅度抬升,根据涌益口径数据显示,11月期间,二元母猪存栏占比达到77%,较5月期间增加约25%。三元能繁母猪存栏主要用于疫情期间生猪的快速复产,实际生产性能、胎龄等均相对较差,因而6月期间二元母猪占比提高将一定程度弥补存栏下滑压力,实际供应并非必然呈现下滑。 6 / 12 银河农产品 农产品研发报告 图8:涌益口径样本点能繁母猪存栏(单位:头) 图9:淘汰母猪月度屠宰量(单位:头) 数据来源:银河期货、博亚和讯 图10:淘汰母猪价格(元/斤) 图11:二元/三元猪存栏占比 数据来源:银河期货、涌益咨询 4. 海外猪价高企 中国进口下滑 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1-10月期间,全国猪肉进口量320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0万吨,4月以来,全国冻猪肉进口量一路下行,截止10月期间,国内猪肉进口量已基本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较年初高点减幅超50%。中国猪价走弱是影响因素之一,根据涌益统计口径来看, 今年4-5月期间国内港口冻肉库存达到30%左右较高水平,而市场走货不好,国内进口贸易商仍然面临着较大的资金与走货压力,进口开始逐步减少。分区域来看,欧盟地区(包括丹麦、德国、西班牙在内的多数国家)仍然是中国的主要猪肉进口国,三国占比达到国内进口总量的80%。美国今年猪肉进口仅2400吨且主要分布于今年1-4月期间,从去年中国第二大猪肉供应国转为最低,同比减幅达到99%。整体来看,这主要因美国自身商品价格过高导致。 2021年2月以来,美国肉类价格形成快速攀升,除鸡肉外,各肉类价格均突破历史高点。在过去10 7 / 12 银河农产品 农产品研发报告 个月中,猪肉价格月均同比增速在43%以上,牛肉同比增速超18%,鸡肉价格虽然未能突破2014年的高点,但仍维持在近10余年来的次高水平,同比增速达到27%以上,近期美国国内肉类价格的快速上涨与肉类供应链变化有较大关联。公开资料显示,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屠宰企业被频繁报道疫情扩散的情况,多家屠宰企业受疫情影响被迫关门,期间积压的牲畜数量增加,根据USDA牲畜屠宰量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猪、牛等禽畜在去年4-5月期间出栏量均呈现断崖式下跌,消息端亦显示在此期间大量猪只最终被执行安乐死。由于担心供应过多而导致需求过剩,生产商开始减少生猪数量,最终抑制了今年的猪肉供应。 图12:中国猪肉月度进口量(吨) 图13:中国猪肉进口分布(吨) 数据来源:银河期货、海关总数 图14:美国猪肉贸易端价格走势(美分/磅) 图15:美国牛肉贸易端价格走势(美分/磅) 数据来源:银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