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建信期货]:宏观策略周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字当头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策略周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字当头

2021-12-10何卓乔、黄雯昕、董彬建信期货九***
宏观策略周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字当头

请阅读正文后的声明 宏观金融研究团队 研究员:何卓乔(宏观贵金属) 020-38909340 hezq@ccbfutures.com 期货从业资格号:F3008762 研究员:黄雯昕(宏观国债) 021-60635739 huangwx@ccbfutures.com 期货从业资格号:F3051589 研究员:董彬(股指外汇) 021-60635731 dongb@ccbfutures.com 期货从业资格号:F3054198 类别 宏观策略周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字当头 日期 2021年12月10日 请阅读正文后的声明 - 2 - 周度报告 一、宏观环境评述 1.1 Omicron毒株毒性较低 截至12月10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病例2.69亿,总体感染率达到3.45%;累计死亡病例530万,死亡率小幅下降至1.97%。2019年底至今全球爆发五轮新冠疫情,第一轮是从2019年底至2020年9月,新冠疫情从东亚逐渐扩散到全球;第二轮是从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中旬,欧美疫情因社会风俗和防控不利而严重恶化;第三轮是从2021年2月下旬到6月中旬,病毒变异以及传统节日使得印度疫情大爆发,欧美疫情在疫苗接种帮助下得到控制;第四轮是从6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主要是首先发现于印度的具有传染性强和免疫逃逸特点的德尔塔毒株扩散到美欧亚诸国;第五轮是从10月中旬开始,主要是欧美地区在疫苗接种之后放松防范措施,而南非新发现的Omicron毒株具有更强大的传染性。面对Omicron的威胁,多个国家纷纷限制与非洲南部区域的国际航空,但近期数据表明Omicron毒株的毒性相对而言比较低。截止12月10日,日均新增确诊病例超过1万的国家地区有美国(北美,118173)、英国(西欧,48891)、德国(中欧,47776)、法国(西欧,40342)、俄罗斯(东欧,31520)、波兰(东欧,23083)、土耳其(中东,20226)、荷兰(中欧,20033)、意大利(南欧,15404)、比利时(西欧,14996)和西班牙(南欧,12462)等11个。 图1:区域疫情扩散速度 图2:区域疫苗接种进度 数据来源:Wind,建信期货研投中心 数据来源:Ourworldindata,建信期货研投中心 截止12月10日全球接种新冠疫苗84.1亿剂,日均接种疫苗数量(7天移动平均)为3449万剂,至少接种过一剂疫苗的人数达到44亿;接种量居前的经济体有中国(25.9亿剂)、印度(13.1亿剂)、美国(4.8亿剂)、巴西(3.2亿万剂)和印尼(2.47亿剂);全球疫苗接种率达到55.9%,其中葡萄牙(89%)、中国(85%)、韩国(84%)、西班牙(84%)和加拿大(82%)位居前列。目前欧美日韩发达经济体整体 请阅读正文后的声明 - 3 - 周度报告 接种率达到75%,已经达到群体免疫程度,已经有英国、挪威等欧洲国家陆续放开防疫措施。由于疫苗可得性以及财政因素,预计发展中国家整体需要到2022年上半年才能达到群体免疫程度。从数据上来看,由于欧美地区在疫情恶化后重新收紧防疫措施并加快疫苗接种速度,在南非发现Omicron毒株后多个国家限制与非洲南部区域的国际航空,欧美疫情扩散速度有见顶迹象,但仍需警惕年底节日效应的冲击。Omicron的传染性虽然很强,但对于现有新冠疫苗并不具备百分百的免疫逃逸能力,并且Omicron的毒性较低,感染后对人体所造成的的伤害较低,因此市场对Omicron的担忧逐渐减退。 1.2 中外通胀压力趋于上升 受季节性因素、成本上涨及散发疫情等共同影响,2021年11月中国CPI环比上涨0.4%,涨幅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同比上涨2.3%,涨速较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4%,涨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43个百分点;其中受季节性消费需求增长及短期肥猪供给偏紧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由持续下降转为上涨12.2%;各地多措并举保障“菜篮子”供应,随着蔬菜上市量逐渐增加,鲜菜价格涨幅比上月大幅回落9.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4%转为持平,其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服务价格由上月上涨0.1%转为下降0.3%,受节后出行减少及疫情散发影响,飞机票、旅行社收费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下降14.8%、3.8%和3.7%。 随着保供稳价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煤炭、金属等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势头初步得到遏制,2021年11月份中国P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12.9%。但国际原油、天然气价格高位波动,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上行,石油开采价格上涨7.1%,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价格上涨4.7%,化工制造业价格上涨0.7%。 图3:中国物价增速 图4:美国消费物价增速 数据来源:Wind,建信期货研投中心 数据来源:Wind,建信期货研投中心 请阅读正文后的声明 - 4 - 周度报告 美国11月CPI 比去年同期飙升6.8%,超越市场预期的年增6.7%,达1982年以来最大增幅;11月核心CPI年增4.9%,高于10月的4.6%,增幅为1991年6月以来最高。美国通胀数据在1980年3月和4月均达到年增超过14%的高点,1982年6月则是最近一次超过7%。与10月报告类似,CPI上升反映包括汽油、住房、食品在内的大多数商品类别的广泛上涨。 美国劳工部公布,截至12月4日当周,美国初领失业金人数报18.4万,为1969年9月以来最低,低于预期的22万人,前值自22.2万人上修至22.7万人;4周移动平均值报21.9万人,前值为24万人。截至11月27日当周,美国续领失业金人数报199.2万人,高于预期的191万人,前值自195.6万人下调至195.4万人;4周移动平均值报202.8万人,前值报208.2万人。 1.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字当头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供应链韧性。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社会政策要兜住民生底线,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12月6日,中国央行决定于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经执行5%存准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共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准率为8.4%。央行有关负责人称此次降准的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一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12月9日,中国央行决定于12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至9%,这是自5月份之后的又一次上调外汇存准率。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将冻结外汇流动性,抑制外汇派生,有助于抑制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但当前正值企业年底结汇高峰,人民币短期内大幅调整可能性不大。 请阅读正文后的声明 - 5 - 周度报告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2021年我国经济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但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而且新冠疫情影响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会议强调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以稳定的宏观经济和民生社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要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在保证财政支出强度的同时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支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这些措施将进一步巩固宏观经济边际好转的趋势,化解新冠疫情和紧信用环境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在宏观策略年报中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增速同比回落但环比好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新发展阶段下出现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更加明确的解读。实现共同富裕要在把“蛋糕”做大做好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而不是搞平均主义,要在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设置“红绿灯”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其野蛮生长,要通过增强供给能力和全面节约战略保障初级产品安全性,要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推动传统能源有序退出而不是搞一刀切,要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这些解读有利于各经济主体更加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党和国家的政策意图,政策不确定性的减少将有利于扩大家庭部门消费支出和增强民间资本投资意愿,从而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总体而言,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现阶段我国经济状况做了精准总结,并对发现的问题做了精确的处理。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了稳增长力度,针对供给侧政策不确定性做了进一步的政策解读,这将有利于在新冠疫情发展不确定的情况下增强私人部门支出意愿和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对于大类资产而言,我们预计宽信用政策取向、经济增长动能增强以及消费物价上升,将有利于股票市场和与内需紧密相连的商品,但债券市场可能会遭遇暂时性利空冲击,建议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股市跨年度行情。 二、宏观市场分析 截止12月10日,2021年中国2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下行18BP和30BP,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在紧信用控风险调结构政策取向和时不时爆发的点状面 请阅读正文后的声明 - 6 - 周度报告 状疫情影响下趋弱,同时央行适当宽货币托底经济增长,促使国债收益率平坦化下行。展望2022年,我们判断新冠疫情将长期化流感化,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绵绵不绝但震荡趋弱,中国结构性货币宽松举措以及供给侧改革政策的协调有利于经济内生增长动能的增强,多目标制约下央行货币政策或大致保持在2021年底水平,大水漫漫或调整政策利率的可能性均较低。在2021年11月底的水平基础上,我们判断随着经济内生增长动能的增强以及消费物价上升趋势的确立,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空间大于下跌空间,核心波动区间为[2.7%,3.2%],风险来自于新冠疫情形势、农产品通胀冲击和中美地缘政治风险。 12月6日政治局会议以及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字当头,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了稳增长力度,针对供给侧政策不确定性做了进一步的政策解读,这将有利于在新冠疫情发展不确定的情况下增强私人部门支出意愿和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相应地国债的避险需求减退;再加上11月CPI同比增速大幅上升至2.3%,猪肉价格企稳回升以及中上游涨价传递到下游,正在驱动中国消费物价加速上涨,两者均不利于无风险利率。 图5:中国国债利率 图6:美元与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