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包商研究院]:日本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日本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金融2019-07-12包商研究院罗***
日本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Logo日本银行业发展历程研究包商研究院2019年7月 摘要包商研究院微信公众号每天发布精品报告敬请关注根据《银行家》综合排名:2017年TOP10榜单,日本仅三菱UFJ金融集团以第10名入围。近年日本银行业的不良率持续降低,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17年末为1.19%日本金融自由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期间逐渐实现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直接融资比重随之逐渐上升。1998年“金融大爆炸”改革后,日本形成了以金融厅为核心、日本央行、存款保险机构、财务厅参与的宏观审慎监管机制,更为关注经营效率和风险监管。日本银行业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转折,在此过程中政府对不良资产和问题银行的态度和处置方式逐步市场化、成熟化。 目录日本银行业现状日本金融监管体系的变迁321日本银行业发展三次转折4日本金融自由化过程 日本银行业在世界银行体系中的地位。根据《银行家》综合排名,2017年TOP10榜单,仅三菱UFJ金融集团以第10名入围。世界排名银行所属国家一级资本(亿美元)1中国工商银行中国2812.62亿美元2中国建设银行中国2258.38亿美元3摩根大通美国2081.12亿美元4中国银行中国1991.89亿美元5美国银行美国1903.15亿美元6中国农业银行中国1886.24亿美元7花旗集团美国1783.87亿美元8富国银行美国1713.64亿美元9汇丰银行中国香港1380.22亿美元10三菱银行日本1359.44亿美元数据来源:英国《银行家》,根据资本能力、盈利能力及竞争表现等综合排名。包商研究院 日本银行体系曾经采用商业银行+专业银行的模式,目前不少专业银行已经转为普通银行,性质类似与区域银行。其中,商业银行体系包括都市银行、区域银行两大类。根据日本金融厅数据;普通商业银行•都市银行:4家;•区域银行:104家;专业银行•信托银行:14家(其他银行15家)•信用联合会:64家;•农林牧渔金融合作社:其他•金融控股公司:25家•外资银行:56家资料来源:DICJ官网,包商研究院 银行总资产(十亿美元)三菱东京日联银行2,773.82三井住友银行1,850.10瑞穗银行1,847.47理索纳银行434.653日本都市银行,共四家。是总部在东京与大阪,为全日本大部分地区提供银行服务的大型商业银行。数据来源:《2018全球银行排名100强》(总资产),包商研究院 日本区域银行,共计104家1。这些银行主要以地区中心为总部,网点集中在当地,服务区域内的企业融资。主要从事本币业务,较少涉足国际业务。日本区域银行名称特色•以数字作为银行名。如“七十七银行”、“百十四银行”。此命名习惯源自19世纪70年代,为了规范银行经营,按照从北向南的地域位置,从1开始编号。•以当地地名为银行名,如北海道银行、秋田银行。1:数据来源:DICJ官网,包商研究院整理 区域银行代表——北海道银行,2004年与北陆银行合并,成为北库金融集团(HokuhokuFinancial Group,Inc.)的下属银行。成立日期成立日期1951年3月5日总资产52200亿日元(约3335亿人民币)存款46749亿日元(约2987亿人民币)贷款35192亿日元(约2248亿人民币)资本充足率9.28%分支机构国内142:总分行136,办事处6;海外驻员事务所3处员工人数2,309人数据来源:北海道银行官网(截至2018年3月31日),包商研究院 近年来日本银行业的不良率持续降低,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17年末为1.19%。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ind,包商研究院5.40 5.40 5.80 5.30 8.40 7.20 5.20 2.90 1.80 1.80 1.50 2.40 2.40 2.46 2.45 2.43 2.13 1.75 1.53 1.40 1.19 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不良贷款率 2008年次贷危机后,日本的大型银行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主力军是日本三大金融集团,以三井住友为例,截至2019年3月,海外分公司已达到19个。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包商研究院整理 IMF认为日本金融体系面临经济增长疲软、低利率以及潜在的人口结构失衡带来的长期挑战。日本银行体系对短期风险具有韧性,但存在一定脆弱性。资料来源:IMF《2017年日本金融体系稳定性评估》,包商研究院压力测试显示,日本大型银行最重要的风险因素是股票和其他市场相关风险。压力测试显示,日本区域性银行最敏感的风险仍为信贷风险。银行业还面临“信用集中风险(CreditConcentrationRisk)”。资金结构表明,银行获得外汇资金严重依赖批发途径。尽管日元流动性充裕,但银行业,尤其是区域性银行,外汇头寸存在明显的脆弱性。资金、市场流动性和偿付能力相结合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流动性存约束的银行,面临的压力略微更严重。 目录日本银行业现状日本金融监管体系的变迁321日本银行业发展三次转折4日本金融自由化过程 随着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日本金融体系经历了由封闭到自由的过程。金融自由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二战后严格管理期1950年-1980年金融自由化初期金融大爆炸改革后1980年-1998年1998年以后经济追赶阶段•企业需要大量低成本资金•储蓄不足,资金短缺•维持金融稳定经济转轨期:高——中•储蓄过剩,追求高额回报•美日经济摩擦加剧•追求金融高收益经济低速增长期•追求金融国际竞争力•重视消费者•重视发挥市场机制 1.二战后,日本采用银行主导型的金融制度,行政>市场,对金融市场和机构实行严格管制,又提供过度保护。金融机构缺乏竞争机制,效率低下,金融体系脆弱。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严格管制主银行制度“护送船队”金融监管体系•企业外部资金来源主要通过间接融资•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分业经营:长短期分业、银证分业、银信分业;•利率管制:人为的低利率管制;•国内、国外金融市场分离管制。•银行与企业关系紧密。银行不仅仅为企业提供资金,而且参与银行经营,与企业形成几乎成为一体的关系。这种制度下,即可以保证企业可获得稳定的资金,又可以使得主银行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和投资对象。•护送船队:行政指导和监管措施以维护金融机构稳定为目标;•当金融机构出现经营问题时,政府会积极予以救助。主要方式是向问题金融机构注入公共资金,或者是促成其与经营状况良好的金融机构合并。特点简述 主银行制度下,银行与贷款企业相互持股,在早期促进了日本经济起飞,但也因此埋下了过度投资、僵尸企业僵而不死、不良资产迟迟无法出清的祸根。二战后,企业融资高度依赖银行,银行成为企业最大的债权人。而日本允许银行投资股票和证券,银行为了与企业形成长期稳定关系,也纷纷对企业持股,成为企业的股东。因此银行成为企业的债权人和股权人,形成了独特的主银行制度,主银行制度下银行会最大程度支持企业,但也容易形成过度投资;而当企业出现危机时,主银行倾向于以贷款相救,企业往往成为僵尸企业,不良不断产生。主银行提供融资持股介入经营管理关联企业 2.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结束追赶阶段,国内过剩资金寻求高收益、国际化战略开启,产生了金融自由化需求。在此背景下,日本开始渐进地推进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是日本金融体制•由封闭转向开放的过程;•由限制转向逐步自由化和国际化的过程;•由以维持金融稳定为目标转向追求金融高收益为目标的过程。国内日本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变,资金状况由储蓄不足向储蓄过剩转变。此时,日本的过剩资金为寻求高额回报,开始冲破旧有金融体制的束缚,日本服务环境开始发生了根本变化。日本企业对外活动增加日本政府开始发行国债开启金融自由化国外由于对外经济的发展,美日经济摩擦日益加剧,美国等国强烈要求日本开放其国内金融市场。 初期,实行了利率、业务经营、市场准入、资金流动、资本市场五个方面的自由化。利率自由化业务经营自由化资金流动自由化•1975年日本发行赤字国债利率走向自由化;•1978年首先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自由化;•1989年贷款资金利率已部分实现自由化;•1994年10月日本利率已经完全自由化。•逐步将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之间严格的分业管制放松。•于1992年制定的《金融制度改革相关法》中,允许金融机构通过设立子公司的形式进行金融业务的渗透。•1980年12月日本政府实行新外汇法(《外国汇兑及外国贸易管理法》。新外汇法中设立“原则自由,例外限制”的资本自由流动方针,允许资本双向自由流动。即只有当日本的国际收支出现急速的大幅度变动时日本政府才会进行干预。。市场准入自由化•日本金融当局放宽了国外金融机构准入条件、经营活动范围的限制和国内金融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的限制。资本市场自由化•1984年的《日美日元美元委员会报告》中逐渐废除了公司债发行业务管制,加速了资本市场的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在1996年1月,公司债发行市场实现了自由化。资料来源:网络公开资料,包商研究院整理 这一时期,日本金融自由化虽范围广,但进行的缓慢,且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金融监管大藏省,央行独立性差:•财政与金融不分;金融业务管制仍旧存在,机构间无法公平、自由竞争:•银行下属的证券子公司业务范围受限;•尚未完全放开混业经营;问题金融机构处置依旧未市场化,鲜有金融机构破产。 3.经济泡沫破裂促使日本开启全面制度改革,金融自由化进程加快。1998年启动“金融大爆炸”改革,致力于建立稳健、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体系。日本在“金融大爆炸”改革期间,北海道拓殖银行、三洋证券和山一证券等金融机构相继破产,出现了挤兑现象。“金融大爆炸”改革的目标:•用三年时间建成一个有国际竞争力、能够满足日本21世纪经济发展需求的、健全的金融体系;•促进金融机构的内外竞争;•使东京成为可与纽约、伦敦并驾齐驱的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大爆炸”改革以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为主线,设立独立金融监管机构,大幅度修改了几乎所有金融相关法律,允许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实现了金融全方位的自由化。①外汇交易自由化②提高央行的独立性和决策的透明度④加强金融监管•从1998年4月开始,正式实施《外汇外贸管理法》,实现外汇交易自由化。•废除了外汇公认指定银行制度、指定证券公司、外币兑换商制度,实现外汇业务的自由准入及退出。•由事前许可、申报制度修改为事后报告制度,提高交易的效率和便捷性。•修改《日本银行法》,明确日本银行稳定物价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职能;•废除大藏省对日本银行的指令权和禁止因为意见向左而解雇重要干部,提高央行独立性。•将财政与金融的分离,将金融监管的权限从大藏省剥离;•金融监督厅于2000年改组为金融厅。通过定期检查和突然检查的方式对民间金融机构进行监督,并根据监督结果,对不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责令其改善或停止经营业务。•2001年,金融厅升为内阁府的外设局,使之成为日本金融监管的最高机构,开始独立、全面的负责金融监管业务。③允许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实现混业经营•1997年12月修改后的《反垄断法》规定:原则上可自由设立控股公司。•陆续出台措施,具体规定了金融机构设立控股公司的措施。•在金融控股公司制度解禁后,日本金融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合并和重组,最终形成了六大银行集团和三大金融集团。资料来源:网络公开资料,包商研究院整理 整个金融自由化过程中,日本金融逐渐实现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初期为附属子公司的形式,1998年以后为金融控股公司形式。在此过程中直接融资比重随之逐渐上升。1992年1997年1998年1999年通过《金融制度改革法》, 允许银行、证券、信托能够以“异业子公司”方式,实现混业经营。通过《反垄断法》,只要机构不出现过度垄断的现象,原则上可自由设立控股公司。临时国会解除对金融机构设立银行控股公司等金融控股公司的禁令。银行母体开始销售投资信托业务,公司型投资信托业务业务解禁。通过《金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