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赛迪智库]:2021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暨2021赛迪百强区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1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暨2021赛迪百强区

商贸零售2021-08-25赛迪智库石***
2021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暨2021赛迪百强区

动能引擎增长先锋 《2021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暨2021赛迪百强区》的研究对象结合了民政部2021年5月发布的《202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以及截至2021年4月全国各地行政区划调整情况,全国(不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906个地级市市辖区。①城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单元和动能引擎。②近20年来,我国城区建成区面积逐步扩大,经济总量稳步提高,增速持续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密度和发展效能领跑全国,产业结构更趋“后工业化”,吸纳外资与创造消费能力逐年提升,驱动经济作用持续增强。城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载体。③赛迪顾问对2021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百强城区实力突出,引领强势。地域分布差距进一步拉大,东部城区经济实力愈发强势。2021年,深圳南山区、广州天河区、深圳福田区、青岛黄岛区、深圳龙岗区、佛山顺德区、广州黄埔区、深圳宝安区、广州越秀区、苏州吴江区高质量发展水平领跑全国。④近五年来,百强区呈现较为明显的时空演进特征:一是总量规模上,“强者恒强”与“后发突围”共存;二是省域分布上,江苏、广东两省的百强区数量遥遥领先,河南、陕西各仅有一城区上榜;三是城市能级上,中心城市城区与副中心城市城区接续发展;四是城区经济发展规律上,两个“城区发展瓶颈”与两个”城区跃升通道“特征明显。 引擎先锋——城区发展新时期面临新机遇PART ONE1.1 城区发展领跑全国,建成面积和经济规模逐年增长1.2 城区是新时代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1.3 城区是新征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1.4 城区是新时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02060807头部领航——2021年百强区评析PART TWO2.1 2021年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2.2 2021年百强区总体情况2.3 2021年百强区趋势特征101213发奋蹈厉——2017-2021年百强区时空演变特征PART THREE3.1 总量规模上,“经济强区优势明显” 与“后发突围”共存3.2 省域分布上,江苏、广东百强区数量遥遥领先,河南、陕西均仅有一区上榜3.3 城区经济发展规律上,两个“城区发展瓶颈”与两个”城区跃升通道“特征明显202122 PART ONE1.1城区发展领跑全国,建成面积和经济规模逐年增长1.2城区是新时代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1.3城区是新征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1.4城区是新时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暨2021年百强区021.1城区发展领跑全国,建成面积和经济规模逐年增长城区建成区面积逐步扩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受行政区划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国城区数量逐年变化。民政部于2020年2月发布的《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显示,2019年我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城区数量已达972个。2001年我国城区数量个2019年我国城区数量个2015年末2016年末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我国城区数量:927964971977972从面积看,我国市辖区建成面积已从2015年的4.0万平方公里增长至2019年的4.7万平方公里,年均建成区面积扩张均超过1000平方公里。城区已成为我国经济扩总量、提质量的重要空间承载。图1:2015-2019年我国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变化情况*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赛迪顾问整理2021.08单位:平方公里409414254444147460674738920152016201720182019 引擎先锋——城区发展新时期面临新机遇PART ONE03城区经济总量逐步扩大,历年平均增速均优于全国水平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城区经济总量规模逐步扩大。37.42%较2015年总量规模提升了2.4是2010年的2.4倍X万亿元5.2是2005年的5.2倍X10.7是2001年的10.7倍X42.8346.7349.2754.5958.8601020304050607020152016201720182019单位:万亿元*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赛迪顾问整理2021.08从增速来看,2015-2019年我国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均快于全国水平,分别超过全国0.6、0.3、0.4、0.4、1.9个百分点,更加彰显了城区在全国经济发展水平中的重要引擎作用。7.6 7.1 7.3 7.1 8.0 7.0 6.8 6.9 6.7 6.1 5.05.56.06.57.07.58.08.520152016201720182019城区GDP平均增速(%)全国平均增速(%)*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0,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赛迪顾问整理2021.08*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赛迪顾问整理2021.08图2:2015-2019年我国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图3:2015-2019年我国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与全国GDP增速变化情况 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暨2021年百强区04人均生产总值领跑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后工业化”从人均生产总值来看,2015-2019年我国城区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6.27万、6.68万、7.01万、7.34万与7.77万元,分别高于全国人均生产总值25%,23%,18%,11%,10%。62713667957010873421776635023754139600146600670892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20152016201720182019城区人均生产总值(元)全国人均生产总值(元)我国城区三次产业结构向“后工业化”产业特征演进变化。9.0 8.6 7.9 7.1 7.1 40.5 39.8 40.5 40.7 39.0 50.551.651.652.253.9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52016201720182019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赛迪顾问整理2021.08图4:2015-2019年我国城区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国人均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图5:2015-2019年我国城区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0,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赛迪顾问整理2021.08 05引擎先锋——城区发展新时期面临新机遇PART ONE吸纳外资与创造消费的能力逐年提升,驱动经济作用明显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所在市的平均占比与利用外资占所在市的平均占比两项指标来看,城区吸纳外资与创造消费的能力较强,且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城区占所在市的平均比重虽然在2017年小幅下降,但仍从2015年的54.08%上升至2019年的55.00%。从利用外资能力来看,城区占所在市的利用外资总额比重近年来一直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已从2015年的53.18%上升至2019年的60.70%。这两项指标更加彰显了城区在国民经济中的引擎驱动作用。城区已成为城市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极核。图6:2015-2019年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所在市的平均占比变化情况单位:%54.08 54.32 53.70 54.40 55.00 5353.55454.55555.520152016201720182019*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赛迪顾问整理2021.08单位:%53.18 53.87 55.30 60.00 60.70 485052545658606220152016201720182019*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赛迪顾问整理2021.08图7:2015-2019年城区利用外资占所在市的平均占比变化情况 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暨2021年百强区061.2城区是新时代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依据作出的重大判断。探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城市是人口与生产力高度集中的地区,蕴含丰富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引擎地位,发挥着创新资源集聚与配置的重要功能,对区域金融、信息、市场、技术、人才、教育等要素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吸纳功能。随着我国新时代区域经济深入发展,内生于城市核心层面的城区已经成为推动城市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深入分析城区综合实力现状和高质量发展路径,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各地推动宏观经济更高质量发展,与微观经济主体更具活力均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参考意义。城区作为我国城镇化率最高、创新资源要素最为集中、各类人才最为集聚、管理服务体系最为健全、基础设施最为完善的区域,是推动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区域,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单元和动能引擎。科创资金人才产业 07引擎先锋——城区发展新时期面临新机遇PART ONE1.3城区是新征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城区是我国消费最为繁荣、也是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拥有强大的内需市场及服务世界的能力基础,更应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投资海外原材料、海外品牌、设计、高附加值生产国内低附加值生产分配、流通海外消费市场国内低附加值产业链收入提升“两头在外”国际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国内循环拉动收入提升国内投资国产品牌、设计,升级至高附加值产业低附加值产业转移内陆为主,海外为辅国内分配、流通国内消费海外原材料海外低附加值生产分配、流通海外消费市场国内外产业链收入提升海外投资国际循环*资料来源:新华社,赛迪顾问整理2021.08畅通国内大循环发挥牵引作用,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高水平促进消费发挥城区消费承载优势,增强各类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暨2021年百强区08*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赛迪顾问整理2021.08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发展壮大: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培育发展: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呼包鄂榆1.4城区是新时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是我国发展不平衡的突出体现,这种不平衡在技术进步、人口老龄化、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更复杂的变化趋势。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城区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