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金证券]:固定收益点评报告:GDP平减指数创9年新高,下半年影响几何?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固定收益点评报告:GDP平减指数创9年新高,下半年影响几何?

2021-07-22段小乐国金证券杨***
固定收益点评报告:GDP平减指数创9年新高,下半年影响几何?

- 1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段小乐 分析师 SAC执业编号:S1130518030001 (8621)61038260 duanxiaole@gjzq.com.cn GDP平减指数创9年新高,下半年影响几何? 基本结论  GDP平减指数是反映价格总水平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今年以来,GDP平减指数明显攀升,二季度录得5.29%,创下2012年初以来的新高,表明经济体的综合价格指标上升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尝试构建GDP平减指数与CPI、PPI之间的数量关系,预测和展望下半年通胀情况。  GDP平减指数:最宏观最综合的价格指标。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即没有扣除价格变化的现价GDP与扣除价格变化后的不变价GDP之比。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2015年8月在《人民日报》的一篇撰文─《GDP缩减指数与增长速度》给出了定义,“GDP缩减(平减)指数反映的是这些货物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是我国生产的所有最终货物和服务的价格总指数,是最宏观、最综合的价格指标。”  GDP平减指数与CPI和PPI。GDP平减指数比CPI和PPI更能综合反映价格情况。我国GDP核算以生产法为主,在核算各行业实际增加值时,需要剔除各行业名义增加值中的价格因素,这其中涉及到的价格指数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以及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等。因此,GDP平减指数更能全面、准确地衡量现实的通货膨胀水平。 根据Wind提供的公式计算GDP平减指数显示,今年以来GDP平减指数明显攀升,二季度平减指数高达5.29%,创下2012年初以来的新高,表明当前经济的整体通胀压力仍然存在。  GDP平减指数与CPI、PPI之间的数量关系检验。以GDP平减指数为被解释变量,CPI与PPI同比增速为解释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其中,数据样本为1996年Q4-2021年Q2的季度数据, CPI和PPI以月度同比均值作为季度值。模型效果整体较好,解释变量和截距项均通过显著性检验,CPI与PPI同比增速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615和0.436,说明GDP平减指数对CPI变动更为敏感,这与经验数据较为一致。  下半年通胀情况预测。我们对下半年CPI和PPI的预测值为:CPI三季度和四季度的季度预测值分别为1.5%和2%;PPI三季度和四季度的季度预测值分别为8%和7.5%。进一步计算即可得到三季度和四季度的GDP平减指数分别为5.69%和5.65%。随着PPI向CPI传导的逐步加快,相较于二季度的5.28%,GDP平减指数在下半年继续上升的概率较大。 从当前GDP平减指数的数值和下半年的预测值来看,均高过上一轮通胀水平(2016-2017年),表明经济体的综合价格指标上升是实实在在的。  平减指数高企对下半年政策影响几何?目前宏观政策的调控框架和逻辑发生了一些变化,只要PPI不过快向CPI传导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当前的通胀水平有利于提高名义GDP增长,从而起到良性化解债务的作用。下半年的货币政策或更多体现“宽信用+稳货币”并同时关注“防风险”的特征。7月 LPR如期未调,在新的政策逻辑下,对下一步的政策预期反而是一种利好。 债市方面,在资金面保持合理充裕的概率较大、经济数据表现不俗、通胀水平居于高位的环境下,利好短债。同时,名义增长的改善也将结构性地减轻部分主体的偿还压力,从而对信用债形成利好。  风险提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超预期;CPI和PPI预估值偏差;政策超预期调整。 2021年07月22日 固收点评报告 固定收益点评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总量研究中心 - 2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GDP平减指数是反映价格总水平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今年以来,GDP平减指数明显攀升,二季度录得5.29%,创下2012年初以来的新高。虽然下半年的通胀风险从目前来看可能整体可控,但经济体的综合价格指标上升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尝试构建GDP平减指数与CPI、PPI之间的数量关系,预测和展望下半年通胀情况。 一、GDP平减指数创9年新高,下半年影响几何? (一)GDP平减指数:最宏观最综合的价格指标 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即没有扣除价格变化的现价GDP与扣除价格变化后的不变价GDP之比。GDP平减指数是反映各种最终产品价格变动的总指数,是综合性的价格指标,在衡量通货膨胀中具有重要优势和地位。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2015年8月在《人民日报》的一篇撰文─《GDP缩减指数与增长速度》给出了定义,“GDP缩减(平减)指数反映的是这些货物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是我国生产的所有最终货物和服务的价格总指数,是最宏观、最综合的价格指标。” 随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GDP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实际GDP增速波动幅度较小,GDP平减指数成为影响名义GDP增速的关键因素。 图表1:GDP平减指数与名义GDP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二)GDP平减指数与CPI和PPI 1.GDP平减指数与CPI和PPI的历史走势 GDP平减指数与CPI和PPI息息相关,三者走势表现出较好的趋同性,但GDP平减指数比CPI和PPI更能综合反映价格情况。我国GDP核算以生产法为主,就GDP平减指数的计算步骤来看:第一步,计算各行业的名义增加值;第二步,剔除各行业名义增加值中价格因素的影响,得到各行业实际增加值;第三步,分别汇总各行业名义增加值和实际增加值,得到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比即为GDP平减指数。其中,第二步中的价格因素,涉及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以及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由于PPI指标仅反映了工业生产领域的价格变化,而CPI指标仅考察居民消费领域的价格变化,因此,GDP平减指数更能全面、准确地衡量现实的通货膨胀水平。 (5.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2002-032002-092003-032003-092004-032004-092005-032005-092006-032006-092007-032007-092008-032008-092009-032009-092010-032010-092011-032011-092012-032012-092013-032013-092014-032014-092015-032015-092016-032016-092017-032017-092018-032018-092019-032019-092020-032020-092021-03GDP:不变价:累计同比GDP:现价:累计同比GDP:平减指数:GDP:累计同比 - 3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2:GDP平减指数与CPI、PPI相关性较高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世界各国一般都不直接公布GDP平减指数,但可以根据已公布的名义GDP和实际GDP计算出来。我们根据Wind的计算公式计算历年季度GDP平减指数,即 当期GDP平减指数=(当期现价GDP数值÷当期不变价GDP数值)×100 其中,当期不变价GDP数值采用环比定基,即以上期价格作为不变价,通过用上期现价GDP乘以当期GDP实际增长率得到 计算结果显示,今年二季度GDP平减指数高达5.29%,为2012年以来的新高。2011年四季度GDP平减指数为6.32%,同期CPI和PPI已连续多月回落,CPI季度均值为4.6%(2011年Q3均值为6.22%),而PPI为3.1%(2011年Q3均值为7.1%),均已经处于上一轮通胀的退潮期。对比当前的情况看,CPI在猪价止跌和服务业价格趋升的情况下,下半年将呈现缓慢上行的态势,PPI在“保价稳供”政策下趋于回落,但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LEM铜、原油等)依旧处于高位的情况下,三季度PPI可能仍在高位运行,四季度压力渐缓。因此,下半年GDP平减指数回落或较为有限。 图表3:2012年初通胀已明显趋于回落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2.GDP平减指数与CPI、PPI之间的数量关系检验 为了进一步检验GDP平减指数与CPI、PPI之间的关系,我们尝试构建GDP平减指数与CPI、PPI之间的回归模型。其中,被解释变量是GDP平减指数同(8.0)(6.0)(4.0)(2.0)0.02.04.06.08.010.02010-012010-042010-072010-102011-012011-042011-072011-102012-012012-042012-072012-102013-012013-042013-072013-102014-012014-042014-072014-102015-012015-042015-072015-102016-012016-042016-072016-102017-012017-04CPI:当月同比PPI:全部工业品:当月同比 - 4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比增速,解释变量是CPI与PPI同比增速。数据样本为1996年Q4-2021年Q2的季度数据, CPI和PPI以月度同比增速均值作为季度值,GDP平减指数根据上述的计算公式自行计算得到。 回归结果显示,解释变量和截距项均通过显著性检验,R2为0.89,CPI与PPI同比增速的系数在1%水平显著,模型效果较好。截距项为1.281,CPI与PPI同比回归系数分别为0.615和0.436,说明GDP平减指数对CPI变动更为敏感,这与经验数据较为一致。 图表4:回归模型结果 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 t Stat P-value Intercept 1.2811 0.138377 9.258055 5.84E-15 X Variable 1 0.615133 0.054966 11.191255 4.22E-19 X Variable 2 0.436019 0.028547 15.273727 1.94E-27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943596 R Square 0.890374 Adjusted R Square 0.88809 标准误差 0.963367 观测值 99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三)下半年通胀情况预测 借助回归结果,进一步预测GDP平减指数走势。我们对下半年CPI和PPI的预测值为:CPI三季度和四季度的季度预测值分别为1.5%和2%;PPI三季度和四季度的季度预测值分别为8%和7.2%。进一步计算即可得到三季度和四季度的GDP平减指数分别为5.69%和5.65%。随着PPI向CPI传导的逐步加快,相较于二季度的5.28%,GDP平减指数在下半年继续上升的概率较大。 图表5:下半年GDP平减指数预测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无论是当前GDP平减指数的数值,还是下半年的预测值,均高过上一轮通胀水平(2016-2017年,峰值4.65),表明经济的整体通胀压力是客观存在的。正如许宪春老师在2021年6月的博智宏观论坛进行所说,“今年有些变化,PPI对CPI的传导作用在增强,值得关注”。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6月份的陆家嘴论坛上表示,“通货膨胀像约定好了一样,如期而至。至于将要持续的时间似乎也不像许多专家预测的那样短暂”。 5.695.65(8)(6)(4)(2)024682016-032016-062016-092016-122017-032017-062017-092017-122018-032018-062018-092018-122019-032019-062019-092019-122020-032020-06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2021-12——GDP:平减指数:当季同比---GDP:平减指数:当季同比预测值 - 5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