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诚信国际]:2021年一季度区域经济专题分析:多数省份经济持续改善,关注少数GDP大省的需求弱修复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2021年一季度区域经济专题分析:多数省份经济持续改善,关注少数GDP大省的需求弱修复

2021-06-01李路易、张林、王秋凤、袁海霞中诚信国际看***
2021年一季度区域经济专题分析:多数省份经济持续改善,关注少数GDP大省的需求弱修复

2021年6月1日专题研究www.ccxi.com.cn多数省份经济持续改善,关注少数GDP大省的需求弱修复——2021年一季度区域经济专题分析概述大部分省份两年复合增速低于疫情前,中部多省GDP总量排名有所上升绝大部分省份两年复合增速低于疫情前。受去年疫情冲击影响,一季度全国宏观数据同比出现大幅上扬,各省份宏观数据也呈现类似特征。但多数省份剔除基数效应的两年复合增速小于疫情前,说明各省经济总体仍处在修复区间,回归至常态水平仍需一定时间。从GDP总量来看,东部省份领跑势头不改、中部多省份排名上升。一季度,GDP总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保持不变,中部省份整体保持强势,东北地区颓势持续,东部省份继续保持稳定,西部地区排名略有变动。各区域工业全面反弹,省际间增速差距较大工业增加值两年复合增长多数省份高于疫情前水平,区域间工业同比增速排序回归至常态。在统计的31个省份中,仅有4个省份的工业增加值两年复合增速低于疫情前。疫情期间工业增速下滑较大的东部、西部地区反弹幅度相对较大。工业反弹幅度不平衡,省际间工业增速差距较之疫情前扩大。由于东部省份总体经济韧性较强,高技术企业及互联网企业集聚在北京及东南沿海,生产反弹幅度相对更大;与之相对,东北区域的辽宁、黑龙江两省今年一季度工业增加值的两年复合增速尚不及疫情之前。总体看,各省工业反弹幅度不平衡,省际间增速差距相对拉大。从月度走势来看,工业增速边际放缓,后续各省工业增长或向常态水平回归。从月度走势上,各省3月的工业增加值较1-2月份都有所降低,特别是上海、江苏、浙江、重庆等反弹幅度较大的省份增速回撤幅度也较大,各省间的工业增速差值也将向疫情前水平回归。各省投资修复不平衡,少数GDP大省投资力度尚待反弹四大区域投资皆有一定修复,中部地区投资增速不及疫情之前。不考虑基数效应,一季度东、中、西及东北等四大区域投资同比增速皆有较大幅度反弹,且上年同期投资下滑幅度更大的区域反弹幅度更大。西部地区投资两年复合增速基本回归至疫情前水平,中部地区仍显著低于疫情前,东部及东北地区显著高于疫情前。各省份投资修复幅度差异较大,少数GDP大省拖累全国整体投资修复表现。各省的投资增速差距较大,少数GDP大省的投资增速或不及疫情前、或出现下滑,成为拖累全国整体投资修复的因素各省投资修复边际趋势不同,产需全面正向循环仍需时间。与各省份工业生产相对一致的边际放缓趋势不同,各省投资增速的边际趋势出现分化。从各省份的投资结构上来看,一季度投资增长仍然主要来自于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修复仍然较弱,经济内生动能仍需进一步释放。多数省份社零额增速低于疫情前,消费修复南强北弱各省消费整体恢复较慢,中东部省份表现相对较好。31个省份中,13个省份社零额两年复合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江西、贵州、上海、甘肃、江苏和海南两年复合增速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高于疫情前同期。一季度消费呈现南强北弱的特点。错峰增长下出口恢复较快,中部地区外贸保持强势从进出口来看,东部地区保持着外贸的主导地位;低基数效应下湖北进出口增速远高于其他地区,带动中部地区进出口保持强劲态势;西部地区进出口虽然持续正增长但内部分化;东北地区进出口持续放缓。从出口看,中部地区保持强劲,东部地区保持稳定支撑作用。一季度出口四大区域均实现正增长,不过除东北地区仅增长1.31%外,其他三个区域出口增速均达两位数,从具体省份来看,仅有2个省份同比增速未能实现正增长。出口前三大省份广东、江苏和浙江继续对出口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从进口看,产业结构导致不同省份进口同比有所分化。分省份来看,仅有2个省份进口同比未能实现正增长,为新疆和黑龙江;西藏一季度进口同比增速为全国最高,主要是由于基数较小导致较大的波动。高新技术进口带动河南进口高增,铁矿石价格高位推动河北进口,陆地口岸如黑龙江显著受到冲击。联络人作者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李路易010-66428877-511lyli01@ccxi.com.cn张林010-66428877-271lzhang01@ccxi.com.cn王秋凤010-66428877-452qfwang01@ccxi.com.cn袁海霞010-66428877-261hxyuan@ccxi.com.cn相关报告:经济延续修复但隐忧犹存,风险资产配置偏向大宗商品--2021年一季度宏观经济与大类资产配置分析与展望;2021年4月27日疫后中国经济复苏的风险与挑战,2021年1月19日;经济修复稳中有进,黄金债券短期难有趋势性走势,2020年12月23日;风险释放加快经济修复或“筑顶”,政策稳中求进关注风险资产结构性机会,2020年11月24日;经济稳步修复持续,风险资产结构性机会仍存,2020年10月29日;经济修复持续挑战仍存,商品股票机会或好于债券,2020年9月28日;生产平稳需求短期改善,结构分化拖累经济修复,2020年8月18日;经济修复明显,区域分化略有缓解,2020年8月7号; 中诚信国际宏观经济多数省份经济持续改善,关注少数GDP大省的需求弱修复——2020年各省份经济数据全梳理2基数效应下一季度各省宏观数据统计呈现大幅反弹的特征,剔除基数效应后的绝大部分省份的GDP两年复合增速仍然低于疫情前。从生产端看,多数省份工业修复已超疫情前,并向潜在常态水平回归。从需求端看,各省投资与消费反弹幅度和边际趋势并不统一,特别是少数GDP大省投资修复较弱,产需修复不平衡的情况依然存在。从进出口看,疫情对海外经济体的生产限制依然对我国的出口形成一定支撑,大宗商品价格走高背景下各省进口呈现高增长态势。总体看,各省经济产需两端都在向常态水平回归,但需要重点关注少数省份投资与消费弱修复的情况。一、大部分省份两年复合增速低于疫情前,中部多省GDP总量排名有所上升从GDP增速来看,绝大部分省份两年复合增速低于疫情前。受去年疫情冲击影响,一季度全国宏观数据同比出现大幅波动,各省份宏观统计也呈现类似特征。一季度,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31个省份GDP同比增速均超过10%,疫情中心湖北同比增速更是达到58.3%。剔除基数效应看,一季度GDP两年复合增速排名前10的省份依次为西藏、海南、贵州、江西、江苏、浙江、湖南、广西、四川、宁夏,其中西部地区5个,东部地区3个,中部地区2个,分布相对均匀;而2020年全年GDP增速排名前10的省份中有9省位于中西部。这表明,东部省份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但经济修复幅度也相对较大,特别是出口错峰增长效应下,东部沿海省份的外向型经济优势进一步凸显。东北地区仍是恢复最慢的区域,三省GDP增速均处在全国后四位。剔除基数效应后,湖北是全国唯一两年复合增速(-1.9%)1为负的省份,一季度湖北GDP总量仍未达到疫情前同期水平,不过后续经济反弹的空间较大。与疫情前增速相比,剔除基数效应后大多数省份的两年复合增速小于疫情前,仅有海南、吉林、新疆三省略超疫情前,说明各省经济总体仍处在修复过程,回归至常态水平仍有一定距离。1湖北省并未发布一季度两年复合增速,笔者根据已公布数据测算得出。图1:2019年一季度GDP增长热力图图2:2021年一季度GDP复合增速热力图 中诚信国际宏观经济多数省份经济持续改善,关注少数GDP大省的需求弱修复——2020年各省份经济数据全梳理3从GDP总量来看,东部省份领跑势头不改、中部多省份排名上升。一季度,GDP总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保持不变,依次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与近两年排名一致且领跑势头不改。西藏、青海、宁夏、海南、甘肃五省份GDP总量继续位居全国后5位。中部省份整体保持强势,湖南、安徽、江西和山西均较2020年上升一位,安徽GDP总量则是首次进入前十,综合来看,GDP总量前十的省份中,中部省份占据四席;河南排名保持不变,湖北排名较去年全年下降一位,较疫情前同期下降2位,不过随着振兴湖北政策效果的显现,湖北年内总量或有望重回全国第七。东北地区颓势持续,辽宁是排位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被重庆和云南超越,较2020年下降两位,吉林和黑龙江排位互换。东部省份继续保持稳定,受疫情影响较大省份湖北GDP下降的影响,福建短暂维持在总量第七的位置,不过随着湖北经济的持续修复,今年福建GDP总量或将回落至第八位。西部地区排名略有变动,陕西省被近年外贸发展迅速的江西反超,山西再次超过贵州。二、各区域工业全面反弹,省际间增速差距较大2021年一季度,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四大区域的工业增速不仅全面反弹,且剔除基数效应后的两年复合增速均已经超过疫情之前,同时区域间的增速排序也回归至常态。疫情冲击与生产修复的不平衡导致各省间工业增速的差距较大,部分省份的两年复合增速超过20%,部分省份的两年复合增速却不及疫情之前。从月度趋势上看,各省份工业增速呈现边际放缓态势,后续或向常态水平回归。工业增长高于疫情前水平,区域间工业同比增速排序回归至常态。疫情冲击之前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约在6%左右,且呈现出一定的边际下滑趋势,但疫情冲击下我国首先在供给侧实施了稳增长的经济政策,通过专项债、特别国债、针对小微企业的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等手段促进企业恢复生产,政策呵护下生产端修复较快,今年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两年平均增长6.8%,已经超过疫情之前的水平。从各省份工业增加值增速看,在统计的31个省份中,仅有海南、湖北、辽宁、黑龙江四省的复合增速低于疫情前。在疫情冲击前的正常年份里,工业增速从高到低依次为中部、西部、数据来源:中诚信国际整理数据来源:中诚信国际整理图3:2021与2020年一季度年各省份总量数据来源:中诚信国际整理 中诚信国际宏观经济多数省份经济持续改善,关注少数GDP大省的需求弱修复——2020年各省份经济数据全梳理4东部与东北,疫情首先冲击了经济的生产端,打乱了各区域间的增速排序,工业基数较低的西部省份降幅最小,工业发展迅速的中部地区增速降幅最大,随着疫情因素影响的逐渐消退,一季度区域间的工业增速排序也已回归至常态。工业反弹幅度不平衡,省际间工业增速差距较之疫情前扩大。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阶段及经济结构的差异,疫情前我国东部省份的工业增速一般不到5%,低于承接产业转移的中西部地区。但由于东部省份总体经济韧性较强,高技术企业及互联网企业集聚在北京及东南沿海,生产反弹幅度相对更大,剔除基数效应后,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四省的工业增速从2019年一季度的-3%、5.3%、8.9%、2.3%分别反弹至今年一季度的10.7%、23.2%、20.4%、16.3%。与之相对,东北区域的辽宁、黑龙江两省今年一季度工业增加值的两年复合增速尚不及疫情之前,黑龙江的工业两年复合增速更是只有4.1%,反弹幅度相对较低。此外,一季度两年复合增速低于疫情前水平的省份还有海南、河南及湖北,其中海南工业增速修复低于疫情前,或与其全面向服务型和贸易型经济转型相关,河南是工业大省但其工业增速反弹幅度或受制于其产业结构相对传统且转型较慢。除此之外,山西、安徽、江西、重庆、贵州五省一季度的工业复合增长率接近或超过20%,反弹幅度也较大。总体看,各省工业反弹幅度不平衡,大部分省份工业增速显著高于疫情前,同时各省增速差距相对较大。图4:各区域工业增速全面反弹图5:区域间工业同比增速排序回归至常态数据来源:中诚信国际根据各区域内省份工业增速算数平均值整理数据来源:中诚信国际整理图6:各省份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差距较大(两年复合增速) 中诚信国际宏观经济多数省份经济持续改善,关注少数GDP大省的需求弱修复——2020年各省份经济数据全梳理5工业增速呈现边际放缓,后续各省工业增长或向常态水平回归。经验上看,工业增加值同比与GDP、社融存量增速、房地产投资等指标走势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随着经济总体向常态水平回归,宏观政策在继续呵护微观主体的基础上逐步常态化,加之房地产投资在政策调控下边际趋缓,后续各省工业增长或将更依赖市场需求内生动能的修复。从月度走势上,各省3月的工业增加值较1-2月份都有所降低,特别是上海、江苏、浙江、重庆等反弹幅度较大的省份增速回落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