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晨会聚焦】碳中和时代,有色的矛与盾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晨会聚焦】碳中和时代,有色的矛与盾

2021-04-14康雅雯中泰证券李***
【晨会聚焦】碳中和时代,有色的矛与盾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Table_Main [Table_Titl 分析师:康雅雯 执业证书编号: S0740515080001电话: Email: ort] 欢迎关注中泰研究所订阅号 晨报内容回顾: 今日预览 今日重点>>  【有色】谢鸿鹤:碳中和时代,有色的矛与盾  【机械】冯胜:“碳中和”大势所趋,机械设备受益几何? 研究分享>>  【银行】戴志锋:银行角度看3月社融:信贷结构持续向好,实体融资需求较旺盛  【医药-凯普生物(300639)】谢木青:业绩符合预期,新冠疫情影响下核酸检测产品+ICL业务迎来发展良机  【医药-健帆生物(300529)】谢木青:业绩超预期,肾病增长强劲,肝病、海外持续放量  【医药-美年健康(002044)】祝嘉琦:年报点评:经营逐季改善,体检龙头蛰伏再出发  【纺织服装-波司登(03998.HK)】王雨丝:波司登FY2021业绩预告点评:持续享受改革红利,冷冬下业绩超预期  【计算机-中科曙光(603019)】闻学臣:业绩符合预期,海光收入大幅增长  【通信-拓邦股份(002139)】陈宁玉:Q1预告超预期,控制器龙头规模效应显现  【通信-宝信软件(600845)】陈宁玉: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经营净现金流大幅增长  【电新汽车-通威股份(600438)】苏晨:一季度业绩高增,硅料景气超预期  【机械-杰瑞股份(002353)】冯胜:2020年业绩稳健增长,看好非常规油气开发  【化工-卫星石化(002648)】谢楠:年报及2021年一季度预告点评-一季PE昨天[Table_Industry] 证券研究报告 2021年4月14日 【晨会聚焦】碳中和时代,有色的矛与盾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2 - 晨会聚焦 度盈利超预期,静待C2项目投产  【化工-联化科技(002250)】谢楠: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点评-一季度扭亏为盈,看好公司长期成长  【化工-恒力石化(600346)】谢楠:2020年年报点评:炼化项目盈利强劲、新项目助力公司成长  【化工-华峰化学(002064)】谢楠:2021一季报预告点评:景气驱动量价齐升,一季度盈利超预期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3 - 晨会聚焦 今日重点 ►【有色】谢鸿鹤:碳中和时代,有色的矛与盾 目前全球碳排放仍未达峰。根据Our world in data数据,全球碳排放主要分布在经济体量领先的北半球,而全球整体碳排放量仍处于持续增长趋势,从分国家的数据来看,美国、欧洲等经济体已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量趋势性回落,中国、印度及亚洲其他地区等发展中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处于上升趋势。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加剧全球气温的抬升趋势。根据Climate action tracker数据,全球如果保持当前排放状态不做控制的情况下,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4.1-4.8度,而在维持当前政策状态的情况下,到2100年全球气温仍将上升2.8-3.2度,为控制全球气温上升,维持全球生态系统稳定,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势在必行。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中国将提高自主贡献力度,力争将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年10月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重申了碳中和目标,并表示“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加入,使全球承诺碳中和的国家阵营迅速壮大,根据我们梳理目前全球承诺实现碳中和国家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电解铝行业高耗能、高排放,有可能成为监管重点。根据我们测算,2019-2020年国内电解铝耗电量在全国耗电量中占比在6%以上,而根据百川数据,2019年国内电解铝产量中约86%的为火电铝,火电在电解铝电力供应中占据主体;根据安泰科数据,2019年电解铝行业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约4.12亿吨,占当年全国二氧化碳净排放量100亿吨的4%左右,根据DEFRA数据,生产单吨电解铝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约为11.5吨左右,电解铝的排放量明显高于其他金属及非金属材料。 碳中和时代背景下,新能源车将延续高增长趋势。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21-2035)》,预计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20%,按照国内3000万辆汽车来测算,对应新能源车销量为600万辆,2020-2025年CAGR为36%;而海外在碳排放压力以及补贴政策不断加码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将保持高速增长。因此,参照我们此前外发的《金力永磁:快速成长的低成本稀土永磁龙头》,我们预计2021-2023年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453/618/821万辆,分别同比增长49%/36%/33%。 考虑海风、陆上第二波抢装、大基地项目以及平价周期开启,风电装机有望高增。预计2021年国内需求40GW,全球需求85.2GW,同比增速分别17.65%、7.36%。10月14日,《风能北京宣言》倡议,为达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起步衔接的目的,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 保证年均新增装机50GW以上,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60GW,到2030年至少达到800GW。 平价时代临近,光伏装机有望快速增长。过去十年,光伏行业自身成本降低效果明显,硅料、非硅成本持续降低,电池效率不断提升,以国内为例,2018年单位光伏发电量对应的成本相比2010年降低77%,度电成本已靠近国内火电的平均发电成本,平价上网在部分地区已接近现实,但目前光伏发电的渗透率仍然较低,根据wind数据,2019年全球光伏发电量占比仅2.7%,国内3%,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渗透率也将进一步提升,光伏将边际拉动白银、铜、铝消费增长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4 - 晨会聚焦 风险提示:国内外宏观经济波动等带来的风险;国内宏观流动性监管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波动,产销量不及预期风险;钴锂原材料产能释放超预期带来的价格回落等风险;需求端表现不及预期的风险;金属价格下跌的风险等;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行业规模测算基于一定前提假设,存在不及预期风险 摘要选自中泰证券研究所研究报告:《碳中和时代,有色的矛与盾》 发布时间:2021年4月13日 报告作者:谢鸿鹤 中泰有色首席S0740517080003 郭中伟 中泰有色研究助理 ►【机械】冯胜:“碳中和”大势所趋,机械设备受益几何? 全球碳中和:第三次能源革命正如火如荼。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世界能源结构已发生过两次转换,当前正在经历传统化石能源向新能源的第3次重大转换。化石燃料消费是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主要来源,电力行业是最大的碳排放行业,占总排量的38%。碳中和已成为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占全球碳排放量65%的国家开始碳中和,2050年是全球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时间节点(中国承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碳中和:时间表清晰,政策持续落地可期。中国表示力争使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相比于发达国家,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中国碳排放下降的斜率更大,其中电力热力行业担负约一半的减排责任。从技术路径看,政策或将在三大领域持续落地:零碳能源、节能增效和负排放技术。 碳中和的实现路径:①能源转型:其中,供给侧需要大幅提高新能源占比,需求侧需要在电力、交运等能源消费重要领域推行减碳或消碳。技术变革推动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新能源成本持续下降,使得新能源的价格逐渐达到并低于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快速提升。相关新能源设备充分受益行业技术变革,市场空间广阔;②节能提效:“碳中和”对于传统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而言相当于供给侧改革的升级版。我国工业领域能耗占比约为70%,余热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其中约60%可回收,具备较大提升潜力。同时天然气是替代煤电的过渡能源之一,余热锅炉是关键的能量回收装置,未来10年仅电站余热锅炉新增市场容量就超过500亿元,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工业领域提高能效亦不可或缺,装备改造升级是其重要手段,更为高效的能量装换设备(泵、风机、压缩机等)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③负排放技术:难以完全零排放下,负排放技术成为碳中和技术路径的重要组成,设备端,气体检测及相关环保设备受益。 给予碳中和相关行业增持评级。我们基于以上三个维度梳理碳中和推荐逻辑:①能源转型。光伏领域建议重点关注电池设备龙头捷佳伟创以及金博股份、晶盛机电、奥特维,其次关注迈为股份、帝尔激光。风电领域建议重点关注受益风电抢装潮的豪迈科技。新能源消费端建议重点关注受益全球电动汽车大爆发的锂电标的杭可科技、大族激光、海目星。②节能提效。余热回收领域重点关注余热锅炉龙头杭锅股份,透平机械龙头陕鼓动力,建议关注华光环能、华西能源、双良节能;③负排放技术。环保设备建议关注雪迪龙,气体检测设备建议关注四方光电。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5 - 晨会聚焦 风险提示:碳达峰及碳中和进度不及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能源转型进度不及预期;行业需求测算基于一定前提假设,存在不及预期风险。 摘要选自中泰证券研究所研究报告:《“碳中和”大势所趋,机械设备受益几何?》 发布时间:2021年4月12日 报告作者:冯胜 中泰机械首席S0740520110002 研究分享 ►【银行】戴志锋:银行角度看3月社融:信贷结构持续向好,实体融资需求较旺盛 3月社融新增3.34万亿,新增量较去年同期下降1.84万亿,社融新增规模略低于预期,市场预期在3.6万亿左右。存量社融同比增速下行、同比12.3%,环比2月下降1个百分点。结构分析:社融新增规模略低预期主要是表外未贴现承兑汇票新增规模回落较多所致,企业债和政府债新增规模大幅低于去年同期已有所预期。表外低于预期,而表内信贷旺盛是超预期的,总体来看,实体需求仍然很强。1、表内信贷情况。3月新增信贷继续超市场预期。新增规模2.75万亿,显示实体融资需求旺盛。2、表外信贷情况。表外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规模环比有所回落,同时也较去年同期也下降较多,去年同期高基数有套利因素所在。表外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环比回落预计更多是前期开票到期所致,企业短贷融资需求仍然很旺盛。当前表内外信贷融资合计新增在2.5万亿左右,总体也是相对较强的增长。3、新增信托、委贷持续压降。3月信托到期规模较大,新增信托下降较多。在信托监管未放松的大背景下,叠加资管新规过渡期到今年底,全年到期信托规模不小,预计21年全年信托压降压力不减。4、去年政府债发行高基数下,21年3月新增政府债较去年同期下降较多。由于全年政府债净增规模大概在7.2万亿,较去年同期减少1.1万亿左右,1季度政府债已经较去年减少9200亿,预计后续政府债将不再是拖累社融的因素。5、春节过后企业发债规模有所上行,但去年同期资金利率陡降,企业发债力度较大,因而新增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较多,是社融的主要负向贡献因子。6、股票融资规模保持在高位。 3月新增信贷再超市场预期。新增贷款2.73万亿元,市场预期2.5万亿,新增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1200亿元。信贷余额同比增长12.6个点,高位环比仅下降3bp 。结构分析:1、居民。3月楼市仍相对火热,刚需不减,按揭高增。居民短贷净增转正,但预计随着监管对经营贷、消费贷严查,后续增量有一定影响。2、企业。预计制造业中长期信贷高增的趋势能够维持,今年制造业补库存、高新制造业投资增速稳步回升。企业短贷不弱。票据负增主要为有限的信贷额度腾挪空间。 M1和M2同比增速有所回落:去年高基数所致。3月M0、M1、M2分别同比增长4.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