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首创证券]:电气设备行业简评报告:国网发布“双碳”行动方案,行业预期兑现在即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电气设备行业简评报告:国网发布“双碳”行动方案,行业预期兑现在即

电气设备2021-03-02王帅首创证券晚***
电气设备行业简评报告:国网发布“双碳”行动方案,行业预期兑现在即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Table_Rank] 评级: 看好 [Table_Authors] 王帅 首席分析师 SAC执证编号:S0110520090004 wangshuai@sczq.com.cn 电话:86-10-56511892 [Table_Chart] 市场指数走势(最近1年) 资料来源:聚源数据 相关研究 [Table_OtherReport]  六氟磷酸锂价格再创新高,供需紧平衡短期难改善  广东率先接力海上风电地补,行业迎来新一轮景气——广东省《关于促进我省海上风电有序开发及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点评  硅料环节紧平衡贯穿全年,拥硅为王成主旋律 核心观点 [Table_Summary]  方案要点:推动能源电力从高碳向低碳、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清洁能源为主转变,技术、平台、管理等手段并重应对日益凸显的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征。能源供给侧最大限度开发利用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坚持集中开发与分布式并举,积极推动海上风电开发,通过多种技术和政策手段扩大新能源消纳空间。“十四五”期间规划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线路,2025年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亿千瓦;2025年分布式光伏达到1.8亿千瓦,2030年公司经营区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达到10亿千瓦时以上。  胸有成竹,十八条彰显龙头央企决心与担当: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任重道远,一方面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期仅有30年,短于发达经济体,另一方面,我国尚处于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仍存在强耦合关系。电力行业作为我国碳排放的首要来源,减排任务十分艰巨,而未来电力行业的减排任务主要取决于电网发展的速度与程度。在此背景下,国网公司积极响应,回应社会和行业各界的热切期盼,发布清洁能源优化配置、清洁能源并网消纳、提高终端电气化水平、降低自身碳排放、提升运行安全和效率、深化国际合作六大方面共十八条举措,一石激起千层浪,宣告“双碳”愿景进入全面落实阶段。  脚踏实地,多措并举促进新能源大规模消纳:大力发展灵活性电源,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和调峰气电建设,推广应用大规模储能装置,持续推进抽水蓄能建设,规划2025年公司经营区抽蓄总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全面提高系统调节能力。继续推进送受端网架建设,推动建立跨省区输电长效机制,优化送端配套电源结构,提高输送清洁能源比重。支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在“两个一体化”的指导思想下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加快构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通过“新能源云”提供一站式服务,助力国家碳市场运行。  投资建议:1)光伏:上游推荐垂直一体化龙头隆基股份以及今年受益于硅料供给因素的通威股份,下游推荐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2)风电:大容量机组、陆上平价基地、海上风电是未来十年的主题,推荐整机龙头金风科技、明阳智能,风电零部件龙头日月股份、中材科技。3)电力设备:推荐特高压交/直流、柔性直流和能源消费侧产业链相关的一二次设备与能源互联网产业链龙头国电南瑞、国网信通、良信股份,建议关注国网英大、许继电气、特变电工。 -0.500.511.52-Mar13-May24-Jul4-Oct15-Dec25-Feb电气设备沪深300 [Table_Title] 国网发布“双碳”行动方案,行业预期兑现在即 [Table_ReportDate] 电气设备 | 行业简评报告 | 2021.03.02 行业简评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1 2021年3月1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1 “双碳”目标实现关键在电力,电力达标关键在电网 2020年9月,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要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国家领导人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明确目标——2030年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25%左右。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今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国际方面,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明确碳中和目标。就在气候雄心峰会后的几周,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相继做出2050年实现碳净零排放的承诺。欧盟方面,欧洲理事会已经批准了欧盟到2030年减排55%的目标,英国承诺到2030年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减排68%。美国方面,拜登当选后重返《巴黎协定》,并考虑在2030年前实现电力行业的净零排放,在2050年前实现全经济范围的碳中和。截止目前,虽然国家层面的碳达峰、碳中和计划尚未出炉,但各省、各大央企已开始制定自己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行动计划。 表 1 各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行动计划 省份 目标与行动计划 上海 力争2025年实现碳排放达峰,将抓紧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努力建成国际碳金融中心。 江苏 要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努力在全国达峰之前率先达峰。 广东 提升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进碳排放率先达峰。 资料来源:首创证券 表 2 各大央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行动计划(截止国网行动方案发布前) 企业 目标与行动计划 国家电网 加快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提高电网资源配置能力。 中国海油 “十四五”期间以提升天然气资源供给能力和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为重点,推动实现清洁低碳能源占比提升至60%以上。 国家电投 2023年实现在国内的“碳达峰”,2025年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到60%,2035年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到75%。 国家能源集团 2025年实现碳达峰,“十四五”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0-80GW。 中国华能 2025年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 大唐集团 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超过50%,提前5年实现“碳达峰”。 三峡集团 “十四五”及后续发展阶段,每年新增清洁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 资料来源:首创证券 据国际能源署统计,电力及热力生产、工业是中国碳排放的最主要部门,其中工业碳排放已于2012年达到峰值,而电力及热力生产碳排放仍在缓慢增长,2018年占到全国总碳排放量的51.4%。2018年,火电仍为碳排放最大单一来源,占我国全部碳排放的43%。从全球看,电力及热力生产、交通、工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中工业碳排放在2014年达到峰值后振荡下行,而电力、交通领域碳排放仍在稳步增长,2018年电力及热力生产碳排放占到全球碳排放的41.7%。电网作为电力及热力生产的中枢,不仅肩负着电源侧提高清洁能源接入和消纳比例的重任,还要积极推进用能终端的电能替代,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关键。总体来说,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任重道远, 行业简评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2 一方面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期仅有30年,短于发达经济体,另一方面,我国尚处于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仍存在强耦合关系。在此背景下,国网公司积极响应,回应社会和行业各界的热切期盼,发布清洁能源优化配置、清洁能源并网消纳、提高终端电气化水平、降低自身碳排放、提升运行安全和效率、深化国际合作六大方面共十八条举措,一石激起千层浪,宣告“双碳”愿景进入全面落实阶段。 图 1 中国分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百万吨) 资料来源:IEA,首创证券 图 2 全球分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百万吨) 资料来源:IEA,首创证券 2 多措并举促进新能源高比例接入与消纳 电力行业碳减排的关键在于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在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占比,问题的核心在于消纳。我们认为,决定未来我国新能源接入与消纳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电力系统灵活性电源建设。参考国际经验,为了保证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网后的消纳,系统中抽水蓄能、燃气发电、深度调峰火电机组等灵活性调节电源的装机容量必须达到相当的比例。当前我国灵活性调节电源装机占比不到6%,三北地区新能源富集,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占全国的72%和61%,但灵活性调节电源占比不足3%。相较而言,欧美国家灵活电源比重较高,在西班牙、德国、美国的占比分别为34%、18%和49%。由于我国自然禀赋特征,燃气发电比例极低,大力建设抽水蓄能、推进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是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必由之路。 其二,新能源利用新模式探索。我国风光资源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与中东部负荷中心距离遥远。经过多年的特高压远距离外送能力建设后,我国需要拓展“新能源+X”的互济应用模式。从早年以平易风光波动为目的的新能源+储能模式到近两年兴起的“两个一体化”,再到新颖的Power-to-X技术,都在寻找除大规模远距离配置方 行业简评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重要法律声明 3 式之外的新能源消纳模式。 其三,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建设。特高压主网和智能化配网建设是提高我国电网资源配置能力的两个核心发力点。特高压主网方面,我国已初步建成服务于新能源大规模消纳和电网安全的坚强智能电网,未来一段时间必须坚持特高压线路建设,探索柔性直流在新能源消纳领域的作用。配网方面,通过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双向负荷、微电网可以构建能源电力利用新模式,有效缓解主网压力,实现新能源多元消纳和互动。 其四,电力市场与配套政策落地。健全规范的配套政策是推进各类技术和方案落地的燃料,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能源电力生产各环节以及同环节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均有待于进一步梳理。“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消纳保障机制、系统成本疏导、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绿证市场、碳排放权市场的落地速度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进展。 国家电网高屋建瓴,在本次方案中提出技术、平台、管理等手段并重应对日益凸显的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征。在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一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最大限度开发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坚持集中开发与分布式并举,积极推动海上风电开发;大力发展水电,加快推进西南水电开发;安全高效推进沿海核电建设。在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一是强化能耗双控,坚持节能优先,把节能指标纳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绩效评价体系,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具体目标方面,国网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规划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线路,2025年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亿千瓦;2025年公司经营区分布式光伏达到1.8亿千瓦,2030年公司经营区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达到10亿千瓦时以上。大力发展灵活性电源,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和调峰气电建设,推广应用大规模储能装置,持续推进抽水蓄能建设,规划2025年公司经营区抽蓄总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全面提高系统调节能力。继续推进送受端网架建设,推动建立跨省区输电长效机制,优化送端配套电源结构,提高输送清洁能源比重。支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在“两个一体化”的指导思想下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加快构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通过“新能源云”提供一站式服务,助力国家碳市场运行。 图 3 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情况统计(单位:GW) 图 4 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情况统计(单位:GW)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首创证券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首创证券 行业简评报告 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