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北京大学]:价格月报12期:短期价格风险犹存,长期国际关系仍不乐观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价格月报12期:短期价格风险犹存,长期国际关系仍不乐观

2021-01-24北京大学温***
价格月报12期:短期价格风险犹存,长期国际关系仍不乐观

价格月报12期 ——短期价格风险犹存,长期国际关系仍不乐观 内容提要: 当前经济,一边随着新能源汽车、新基建政策落地,四季度投资需求加速扩张,经济存在企稳迹象;另一边,受收入增速下滑影响,消费需求低位前行。潜在风险方面,短期来看 ,防疫封城、关停工厂供给收缩,叠加“工作地过节”消费需求匹配错位,使得近期存在物价上涨的风险;长期来看,中国的外贸环境不会随着美国换届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外需不容忽视。 一、当前形势分析 12月份,CPI同比上涨0.2%,由11月份的同比负增长转正;PPI同比下降0.4%,降幅较11月份收窄1.1个百分点。本月价格数据反映出,一方面,生产需求加码修复,经济存在复苏迹象;另一方面,生活需求依然不足,经济企稳不稳,仍需进一步稳定预期。 政策调控、科技支撑,经济存在企稳迹象 12月份,工业品价格进一步上涨,PPI环比增长1.4%。工业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不仅源于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高涨,更主要反映的是内需的增长,经济存在企稳的苗头。四季度,随着新能源汽车、新基建落地政策的出台,经济发展方向明确,投资脚步加紧。四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7%,较三季度上涨6.9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上涨10.3个百分点,是2016年3季度后首次当季投资增速两位数上涨。可见,投资需求正显著扩张。 综合来看,本轮投资需求的扩张存在可持续性的迹象,或将推动2021年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从具体行业来看,12月份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工业生产增速与投资增速均有明显的上涨。作为制造业的先导型行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的上涨对整体制造业及经济 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预示作用。 经济企稳不稳,“稳就业、稳预期”依然重要 12月份, 核心CPI同比增长0.4%,继续小幅下降;PPI中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下降0.4%,虽然降幅较前月小幅收窄,但这主要是受食品价格增速上涨带动的。无论是核心CPI增速的 走势还是生活资料价格增速的走势,均与当前消费需求踟蹰不前相一致,反映出当前居民有效需求不足的状态。虽然,2020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走势,但全年剔除价格的城镇居民人均真实可支配收入增速仍然显著低于2019年,而且前三季度依然是同比负增长。收入、收入预期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张状况。尽管当前经济运行中已经存在了企稳的迹象,但短期内仍需进一步稳定就业与收入的预期。 受新冠疫情冲击,经济短期下行 2020年,CPI同比上涨2.5%,涨幅较2019年收窄0.4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1.8%,降幅较2019年扩大1.5个百分点。新冠疫情初步得到控制以后,中国国内生产、生活逐渐恢复,总体表现为供给端修复快于需求端,抑制了通胀率的上涨。 受新冠疫情冲击,202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伴随着 居民消费价格增速大幅上涨。后期随着疫情得到显著控制,生产快速恢复,使得前期快速上涨的CPI增速也逐渐下降。全年经济恢复显著,价格整体运行平稳可控,不过下滑的通胀率依然反映出当前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从长期来看,与构建“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相悖的。 后期调控方面,“稳就业、稳收入”短期内仍需关注。 二、潜在风险 当前,国内方面,零星散发式新冠疫情出现,新能源汽车、新基建并驾齐驱;国际方面,受疫情席卷欧洲各国 封国、封城,美国大选换届。近期,国内外疫情、经济、政治等形势变化,对中国国内经济产生了一定的潜在风险。 短期内加强价格调控,安心群众过个别样幸福年 “新式过年、疫情交通阻隔、极端天气”对春节期间居民消费价格造成潜在风险。12月份出现极端天气,使得食品价格快速上涨。临近春节,中国国内出现零星散发式新冠疫情,为防止疫情大规模爆发,国务院建议各地职工就地过节,进一步加剧短期物价上涨的风险。需要各地政府统筹调配保证春节物资供应充足、物价平稳可控,居民百姓过个安心的中国年。 与以往不同,受“就地过节”影响,一方面,2021年中国春运客运压力减小,另一方面,货运压力或有上涨。2021年春节, 作为消费主体的上班族大多将滞留在工作地过节,使得2021年春节期间物资消费, 与往年相比,存在错位消费的问题。例如,往年回乡消费的部分物资,2021年春节会在城镇消费。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做好物资调配的预案,平稳春节期间物价水平。 另外,部分地区受新冠疫情突发影响,存在“一刀切”式封村、封路、封工厂的现象。供给受阻,或将进一步推动物价短期上涨,形成短期价格风险。 政治更迭,外贸摩擦风险犹存 美国政要换届,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外贸摩擦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一方面,中国的对外关系不仅只是美国,还有其他国家。2018年以来中国外贸环境的恶化,不是指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而是指以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为代表的外贸环境恶化。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是双方发展阶段决定的。因此,中国贸易摩擦风险犹存。 虽然,当前外需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外贸形势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依然很重要。9月以后,中国煤炭价格出现显著上涨,部分类型煤炭价格已经超出2017年的 最高水平。与此同时,2020年下半年中国对煤炭的进口量同比增速却是显著下滑,1- 11月份中国煤的进口量同比下降4.3%。 作为上游原材料工业品,煤炭价格的上涨对电力、钢铁等的供应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只是贸易摩擦从原材料角度,对中国国内经济影响一角。 三、未来走势 受春节错位影响,预计1月CPI同比下降0.1%。2020年春节在1月份,受传统习俗影响,春节所在月居民消费需求大幅上涨,导致当月CPI增速相对较高,对2021年1月形成高基数效应。 PPI方面,一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依然高位徘徊,另一边各地生产不停工,工业品需求增加,推动PPI增速继续上涨。预计1月PPI同比增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