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西南证券]:西南:血制品产业解读之行业专家角度电话会议纪要20170706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西南:血制品产业解读之行业专家角度电话会议纪要20170706

2017-07-09西南证券比***
西南:血制品产业解读之行业专家角度电话会议纪要20170706

【西南医药观点】短期看血制品企业的去库存压力比较大,主要原因:1)采浆量增长较快导致整个血制品行业的产品快速增加,2014-2016年期间采浆量增长超过30%,白蛋白和静丙批签发分别增长约35%和50%,部分企业增速更高,短期需求增速赶不上供应增速,导致库存量增加;2)因为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的影响损失了部分血制品渠道,且两票制执行导致中间环节的流通商出局,这部分渠道中的库存需要消化,生产企业发货量增速放缓;3)16年处于提价周期,流通商为了应对潜在的持续提价,所以囤货较多,16年基数较高。面对产能持续增加和下游渠道调整,血制品企业为了加快去库存而采取了出厂价折扣,部分企业的白蛋白和静丙价格有所下调。但我们认为短期调整不影响血制品行业的长期向好趋势。1)渠道调整是短期阵痛,调整完成后将恢复正常拿货;2)血制品以前由于供不应求主要覆盖大型医院,二级及以下医院基本上是空白,生产企业的产量快速增长,但缺少销售对接终端,随着终端开拓,血制品需求也会快速增长;3)国内尚未充分开发血制品的适应症,尤其是此次医保报销范围扩容+销售启动学术推广,有望逐步开发空白适应症领域,人均用量将逐步向国外看齐。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血制品仍然是趋势向上。时间:2017-7-6专家:血制品工作委员会资深专家、武汉所研究员邹汉武专家观点:2014年全国采浆量仅5000多吨,2016年全国采浆量是7000吨,预计2017年将达到7500-8000吨。全国的总需求在12000-15000吨,16年的进口+国产白蛋白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所以进口白蛋白数量持续增加,对国产白蛋白有所压力。但是随着医保报销范围扩大后,血制品的终端需求会有进一步增长,未来形势会逐步变好。国内企业呼吁国外浆站质量控制应该也参考国内浆站,才能保证血制品的安全性。国家也在准备制定新的血制品管理规定,可能会导致进口白蛋白的数量减少。短期来看由于国内采浆量增速快和进口白蛋白增加,血制品的销售有一定波动,但是长期看需求在12000-15000吨,长期趋势看好。Q&A:Q:献浆的周期是否可能缩短?A:不太可能。协会每年都会提交提案但一直没有通过。美国是3-5天就可以献浆。国内是一个月献浆2次。国内其实是80年代制定的规定,当时生活和健康水平偏低,卫计委出于保护献浆者的健康制定了该规定。现在生活水平提升了,补充蛋白质很方便,2-3天就可以实现补充。但目前政策尚未松口。2016年国内共有218个浆站,覆盖人口约2亿,与美国的总人口都差不多了。但由于献浆人口的年龄、献浆频次、献浆意识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16年采浆量才7000吨左右,远低于美国的25000万以上。Q:国内外的检疫期差别?A(西南医药观点):以美国为例,美国采用全国联网(献浆、献血等健康信 息全国联网), 可以在全国献浆,采用无罪推论:如献浆员A连续两次(间隔时间大于法定规定时间但不超过6个月)通过血样检验,之后持续献浆,60天检疫期满后如无全国联网系统没有发现献浆员A有携带HIV、HBV等病毒的证明,即认为其血浆是合格的可以投入生产。国内采用有罪推论,必须在检疫期满后找到献浆员证明其血样检测符合要求后才能投入生产。如果国外也遵循国内的检疫期制度,影响包括:1)单采浆站采集的部分血浆不符合国内的检疫期规定不能投入生产白蛋白。2)无偿献血的调拨血浆完全不符合国内检疫期规定,无法投入生产。总体来看会导致国外血制品企业能够用于生产白蛋白的血浆量减少且成本升高。Q:为什么进口白蛋白的成本更低?A:血制品企业规模越大,产品种类越多,效益更强。从全球来看,一般要1000吨以上的采浆量才能实现规模效应。全球最大的血制品企业的年采浆量已经超过了10000多吨,规模效应带来成本低。而国内能达到1000吨采浆量的血制品很少,也就华兰、中生等少数企业。中国的血制品企业数量太多,有正常批签发的企业有27家,规模偏小。国内浆站管理严格,政策也没有明显松动,首先是要保证无偿献血。因此血制品企业的浆站数量增长慢,规模效应不如国外。Q:白蛋白目前是否略有供过于求?是否有降价?国内外白蛋白的质量?A:白蛋白进口量太大,进口占比约56%。国内企业希望能够限制白蛋白进口并对国外浆站的采浆和生产质量进行控制,从而减少白蛋白进口。白蛋白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市场,但进口量太大确实存在降价的可能。白蛋白降价可能也是受到渠道的影响,一方面是山东疫苗事件导致血制品的渠道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两票制可能也有影响。白蛋白可能会有降价,但由于白蛋白有5年的有效期,保存时间长,在此期间可能也会出现行业格局变化,没有必要打价格战。中检院对血制品进行了检验,发现国产白蛋白的质量比国外高。部分进口白蛋白刚好满足药典标准,而国内企业都有企业标准且企业标准高于国家药典标准。2016年仅有2各批次的白蛋白不符合批签发规定,都是进口产品。Q:静丙的供需情况?A:国外的血制品适应症推广得更好,通过大量临床试验证明了静丙的疗效,如大剂量的静丙使用可以用来治疗老年痴呆症。国外无论是临床的适应症开发以及医保支持都超过国内。国内还需要对临床医生进行教育开展学术推广。静丙在国外属于黄金产品使用量很大,国内使用量最大的是白蛋白。目前静丙的供需关系比白蛋白好。Q:静丙的提取工艺是否导致了成本差异?A:全国基本都是采用Cohn工艺,从40年代开始就一直使用。现在有部分厂家在做层析工艺,但是首先也需要Cohn工艺与白蛋白等品种分离出来,然后再用层析法。层析法能够保证F7段的活性,保护作用更强,临床效果好一些。中国药典仍然是Cohn工艺,不强制要求采用层析法。成本主要是取决于产品收率,如果收率高成本不一定高。 Q:血制品企业的成本在提高,如果供需改变,是否会导致血制品企业的毛利率降低?A:有可能。每5年进行一次GMP检查,GMP厂房的投资和改造都需要大规模投入,老厂房可能投资就1-3亿,现在的新厂房可能是10多个亿,如果采浆量没有大量增长,成本会持续提升。Q:献浆补贴以前在持续提高,未来是否就不再提高了?A:过去几年是有一定的提高。补贴多少主要是取决于各个企业,现在全球各个企业的献浆补贴都差不多。提高补贴是为了提高献浆的积极性,从而提升采浆量。但是提高献浆补贴不会无限制地推动采浆量增长,企业也会进行权衡。理论上来讲,一个浆站如果覆盖百万人口,是有可能发展出像华兰一样的100吨浆站。Q:国内外企业每吨血浆的净利润有多大差异?A:国外血制品的规模和产品种类都超过国内企业,效益更好。国内大产品都做了,国外品种多主要是多了小产品。国内没有做的原因包括:1)采浆量少,经济效益不强;2)患者人群少,少的甚至可能没有足够的患者做临床,或者未来市场空间不大。-西南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