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光大证券]:防范金融风险系列研究报告之一:问题金融机构风险化解:从原则到实践(上篇)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防范金融风险系列研究报告之一:问题金融机构风险化解:从原则到实践(上篇)

金融2020-06-09王一峰光大证券甜***
防范金融风险系列研究报告之一:问题金融机构风险化解:从原则到实践(上篇)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证券研究报告 2020年6月9日 银行业 问题金融机构风险化解:从原则到实践(上篇) ——防范金融风险系列研究报告之一 行业深度 ◆经济增长“三期叠加”,金融风险“水落石出”。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表现为企业端债务杠杆偏高、信贷资源集中于亲周期性行业、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加剧以及风险事件频发等,金融风险处于易发高发期。 ◆银行业风险评估:总体可控、结构分化。(1)银行业竞争格局:强者恒强,尾部偏弱。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客户基础更好、盈利能力更稳定、资本充足率更高,但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则相对较弱。(2)银行资产规模平稳增长,信贷投放区域分化突出。中小银行在本轮支持实体经济中发力相对较弱,增长后劲不足;区域上长三角、珠三角始终是信贷资源配置的高地,而东北、西北、西南和华北环京地区则属于信贷投放分布规避区域。(3)银行业主体资产质量稳定,非上市银行压力突出。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总体稳定,疫情冲击下潜在资产质量压力仍然受控;中小银行资产质量偏差,拨备覆盖率不断下滑;一线城市及东南沿海地区资产质量稳定,而中西部地区不良风险则继续暴露,部分落后地区非上市地方法人银行可持续生存能力堪忧。(4)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抵御能力偏弱。随着货币金融环境趋于友好,银行整体流动性管理压力得到明显改善,但中小银行较为激进的债券配置策略以及同业负债占比偏高等问题,使其流动性风险抵御能力偏弱。(5)中小银行面临较大资本补充压力,资本总量承压、资本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 ◆高风险的问题金融机构产生的根源: 1、公司治理体系混乱与监管体系相对不完备。一方面,部分中小银行公司治理薄弱,“三会一层”履职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机构股权过于分散,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另一方面金融监管制度存在不足。 2、业务发展模式激进,盲目贪大求全。问题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偏离主营业务、表外业务规模较大、票据业务占比较高,期限错配较为严重以及盲目跨域多元化经营等问题。 ◆问题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原则的猜想: 1、总体原则:遵循“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总体原则。 2、压实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以及监管部门三方责任。(1)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自救为主,推动聚焦主业,完善公司治理,增强资本实力。接受外部救助的银行,其存量股东必须先行承担损失吸收责任,有必要的须改组董事会和更换高管层。(2)明确地方政府风险处置第一责任,强化属地责任,妥善处置辖区高风险金融机构,防止小风险积聚成大风险,区域性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风险。(3)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责任,督促高风险金融机构调整负债结构,严格对金融机构股东管理。 ◆风险分析: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全球疫情复杂度进一步提升,现有资本补充、救助安排不足以对抗风险。 ◆风险分析: 分析基本面和股价的风险。 买入(维持) 分析师 王一峰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050002) 010-56513033 wangyf@ebscn.com 联系人 董文欣 010-56513030 dongwx@ebscn.com 行业与上证指数对比图 -12%-6%-1%5%10%04-1907-1910-1901-20银行业沪深300 资料来源:Wind 2020-06-09 银行业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 证券研究报告 投资聚焦 研究背景 包商、锦州、恒丰银行风险事件之后,市场对于中小银行总体风险把握不清,投资端风险偏好大幅下降,对于下一阶段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原则方法存有疑虑。《问题金融机构风险化解——从原则到实践》报告旨在通过对问题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的梳理,按照处置原则、实践和部署,来系统剖析下一阶段化解金融风险的总体安排。本文为上篇,主要分析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原则。 我们的创新之处 我们着力刻画银行体系的风险来源、实际风险的大小,以及问题金融机构的本质特征。对于部分高风险地区的法人银行,我们推测需要系统性的救助安排,并对下一阶段实施救助的总体原则进行了相应猜想。认为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将遵循“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总体原则,根据高风险中小银行具体风险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精准处置个案风险,工作重点在于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责任、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责任”三方责任。具体理解为: 1)稳定大局是核心,尽量通过“在线修复”方式化解风险,包商银行事件后,对于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方式更为缓和。 2)压实各方责任:首先是指问题金融机构的自救责任,老股东需承担损失吸收责任。其次是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下一阶段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地方政府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引入新的战略股东、更换管理层,成立新的机构收购、承接原有银行资产,是目前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的主要思路。其中新引入的股东,大多是地方国资。再次是监管部门监管责任,主要是督导金融机构合规经营和最后贷款人流动性支持方面。 3)在处置方式上分类施策,不搞“一刀切”,实行一地一策、一行一策,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下一阶段由地方主导的注资和资产剥离将是主要方式,同时中央财政和央行将给予债务发行或流动性支持予以配合。 4)在风险处置过程中,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以有效风险防控为目标,以成本最小化为原则,对少数高风险机构精准拆弹,严格防范道德风险。 2020-06-09 银行业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3- 证券研究报告 目 录 1、 经济增长“三期叠加”,金融风险“水落石出” ........................................................................ 4 1.1、 我国企业端债务杠杆偏高,风险偏大 ...................................................................................................... 4 1.2、 潜在金融风险逼近集中释放期 ................................................................................................................ 5 2、 银行业风险评估:总体可控、结构分化 .................................................................................... 6 2.1、 银行业竞争格局:强者恒强,尾部偏弱 .................................................................................................. 6 2.2、 银行资产规模平稳增长,信贷投放区域分化突出 ................................................................................... 7 2.3、 银行业主体资产质量稳定,非上市银行压力突出 ................................................................................... 8 2.4、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抵御能力偏弱 ....................................................................................................... 11 2.5、 中小银行面临较大资本补充压力 ........................................................................................................... 13 3、 高风险问题金融机构产生的根源 ............................................................................................. 14 3.1、 公司治理体系混乱与监管体系相对不完备 ............................................................................................ 14 3.2、 业务发展模式激进,盲目贪大求全 ....................................................................................................... 15 4、 问题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原则的猜想 .......................................................................................... 16 4.1、 总体原则:“分类施策、精准拆弹” ..................................................................................................... 16 4.2、 压实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以及监管部门三方责任 ................................................................................. 17 5、 风险分析 ................................................................................................................................. 20 2020-06-09 银行业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4- 证券研究报告 1、经济增长“三期叠加”,金融风险“水落石出” 近年来,全球经济金融动荡不确定性增多、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有余波,我国经济在“三期叠加”的阶段,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经济领域长期积累的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突出,金融业潜在风险存在持续暴露的压力。 1.1、我国企业端债务杠杆偏高,风险偏大 一直以来,由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国有企业改革没有完全到位,企业缺乏财务硬约束,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体制不健全,市场缺乏出清机制。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以来依赖债务融资,依靠财务杠杆驱动,容易引发产能过剩、高杠杆、房价高企等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潜在问题易被掩盖,但在经济增速下行和结构调整压力下则“水落石出”。 企业杠杆尤其是国有企业杠杆偏高。根据中国社科院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非金融企业加杠杆趋势较为明显,杠杆率在2003-2008年期间基本稳定在100%左右,而到2017年已高达160%。同时,非金融企业高债务问题结构性特征明显,约65%的非金融企业债务由国企承担,这一比例远高于国有企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约1/3),反映出国有企业在债务规模显著增加的同时,资本要素投入产出比却依然较低,整体经营效率低下。 图1: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趋势下行 图2:企业端杠杆率总体偏高,债务风险加大 单位:%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注:日本使用1978年开始GDP 3Y移动平均,韩国使用1987年,中国2010年,横轴表示从当期开始的滞后年份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数据截至2020年3月末 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下,债务风险开始显现。随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