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万联证券]:《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点评:疾病防控建设升级,医疗“新基建”直接受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点评:疾病防控建设升级,医疗“新基建”直接受益

医药生物2020-05-25姚文、王政眸万联证券比***
《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点评:疾病防控建设升级,医疗“新基建”直接受益

万联证券请阅读正文后的免责声明 [Table_MainInfo] 证券研究报告|医药生物 疾病防控建设升级,医疗“新基建”直接受益 强于大市(维持) ——《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点评 日期:2020年05月25日 [Table_Summary] 事件: 2020年5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并附《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应急救治物资参考储备清单》。 投资要点: ⚫ 疫情凸现疫情防控救治短板,加强能力建设是重要目标 虽然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此次疫情防控也暴露出我国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仍然存在不少能力短板问题。随着国际疫情快速扩散蔓延,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仍将面临较为严峻的国内外疫情风险挑战。因此全面做好公共卫生特别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的补短板工作,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就成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对于整体公共卫生建设,要加强“体系化、层级化”构建并完善相应配置,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疾病预防控制需要。 ⚫ 建设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医疗器械行业直接受益 《建设方案》明确提出,每省份建设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担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和应急物资集中储备任务,包括设置重症监护病床,设置一定数量负压病房和负压手术室,按不同规模和功能配置监护、心肺复苏、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必要的医疗设备。除此之外,加强公共卫生检验检测、科研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储备一定数量的重症患者救治、普通患者监护、方舱医院设备等方面的措施也将直接拉动行业市场需求,预计对细分领域龙头公司的产品销售有更加直接的刺激作用。 ⚫ 资金来源明确,加强政策落实 《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建设所需资金,由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筹措安排。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将积极支持各地开展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 ⚫ 投资建议 在医疗“新基建”建设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对于此次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短板问题,将会是解决的重点。并且此次《储备清单》中对于对所需医疗器械覆盖广泛明确,因此建议持续关注医疗器械领域优质行业个股,特别是在监护等医疗器械、体外诊断、急救等领域具有明显市场优势的龙头公司。同时,对于在此次疫情中也有所表现具有明显治疗作用的中药行业个股,也可保持适当的关注。 ⚫ 风险提示 政策落实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配套细化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创新医疗器械研发进展缓慢的风险。 [Table_IndexPic] 医药生物行业相对沪深300指数表 数据来源:WIND,万联证券研究所 数据截止日期: 2020年05月25日 [Table_DocReport] 相关研究 万联证券研究所20200522_行业专题报告_AAA_医药生物行业2019年报和一季报综述 万联证券研究所20200521_行业动态跟踪_AAA_真实世界证据:医学研究体系的重要一环 万联证券研究所20200519_行业动态跟踪_AAA_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公告 [Table_AuthorInfo] 分析师: 姚文 执业证书编号: S0270518090002 电话: 02160883489 邮箱: yaowen@wlzq.com.cn [Table_AssociateInfo] 研究助理: 王政眸 电话: 02160883489 邮箱: wangzm@wlzq.com.cn -8%1%10%19%28%37%医药生物沪深300证券动态跟踪报告 行业动态跟踪报告 行业研究 万联证券 证券研究报告|医药生物 万联证券研究所 www.wlzq.cn 第 2 页 共 7 页 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迅速打响了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经过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此次疫情防控也暴露出,我国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仍然存在不少能力短板和体制机制问题。随着国际疫情快速扩散蔓延,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仍将面临较为严峻的国内外疫情风险挑战。全面做好公共卫生特别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的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工作,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一项紧迫任务。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尽快补齐短板弱项,切实提高我国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 (一)建设目标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新冠肺炎疫情暴露的公共卫生特别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短板,调整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高平战结合能力,强化中西医结合,深入实施爱国卫生运动,集中力量加强能力建设,补齐短板弱项,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力屏障。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底线思维。着眼严峻复杂局面,防患未然、常备不懈,科学确定建设标准,全面提升疫情防控救治能力。 二是坚持合理布局。着眼疫情高风险区域,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推动特大城市“瘦身健体”,加快补齐县城医疗卫生短板,统筹谋划医疗卫生资源布局。 三是坚持中西医并重。着眼我国国情实际,探索建立中西医结合的应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改善中医药疫情防控救治基础条件。 四是坚持平战结合。既满足“战时”快速反应、集中救治和物资保障需要,又充分考虑“平时”职责任务和运行成本,推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发展。 五是坚持防治协同。着眼疾控机构、传染病医院、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整合协同,促进资源梯次配置、开放共享,实现预防和医疗协同发展。 二、建设任务 (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 建设目标 全面改善疾控机构设施设备条件,实现每省至少有一个达到生物安全三级(P3)水平的实验室,每个地级市至少有一个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具备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和国家卫生标准实施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 建设内容 一是县级疾控中心重点提升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设备配置,满足现场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需要。二是地市级疾控中心重点提升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升级和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市整合市县两级检验检测资源,配置移动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统筹满足区域内快速检测需要。三是国家、省级疾控中心重点提升传染病检测“一锤定音”能力和突发传染病防控快速响应能力,推进中国疾控中心菌毒种库和相关实验室升级改造,支持省级疾控中心菌毒种库、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等建设,加强和完善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装备配置。 建设要求 参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查缺补漏、填平补齐,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和建设规模。近期以人员、经贸往来频繁的边境口岸地区为重点,有效快速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和水平。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完善机构设置和功能定位。鼓励地方探索建设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二)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 建设目标 适应县城城镇化补短板需要,适度超前规划布局,重点改善1所县级医院(含县中医院)基础设施条 万联证券 证券研究报告|医药生物 万联证券研究所 www.wlzq.cn 第 3 页 共 7 页 件,充分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辐射带动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筑牢疫情救治第一道关口。 建设内容 一是改善县级医院发热门诊、急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等业务用房条件,更新换代医疗装备,完善停车、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理等后勤保障设施,提升医院诊疗环境。二是提高县级医院传染病检测和诊治能力,重点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完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配置,提高快速检测和诊治水平。三是建设可转换病区,扩增重症监护病区(ICU,含相关专科重症病房,下同)床位,一般按照编制床位的2-5%设置重症监护病床,“平时”可作为一般病床,按照不同规模和功能,配置呼吸机等必要医疗设备,发生重大疫情时可立即转换。 建设要求 综合考虑城镇化、交通条件、人口规模、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公共服务需要等因素,参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县级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要做到“平战结合”、中西医并重,具备在疫情发生时迅速开放传染病病床的能力,原则上,30万人口以下的县可开放不低于20张,30-50万人口的县不低于50张,50-100万人口的县不低于80张,100万以上人口的县不低于100张。各地要统筹做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形成县域内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合力。 (三)健全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 建设目标 以“平战结合、分层分类、高效协作”为原则,构建分级分层分流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要建有传染病医院或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区,实现100%达标,作为区域内重大疫情中西医结合诊治、医护人员培训的主体力量。人口较少的地级市指定具备条件的三级综合性医院作为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原则上不鼓励新建独立的传染病医院。 建设内容 一是扩大传染病集中收治容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升级,落实“三区两通道”设计要求,配置负压救护车、负压担架等必要设备,强化物资储备,适度预留应急场地和改造空间。二是加强重症监护病区(ICU)建设,配置床旁监护系统、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相关设备。三是提高传染病检验检测能力,配备聚合酶链式反应仪(PCR)等检测设备,建立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四是加强中医药科室建设,按标准规范设置中医药科室,提升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能力。 建设要求 参照《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改造升级,配套建设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置设施,强化相关物资储备。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每个城市选择1-2所现有医疗机构进行改扩建,原则上100万人口(市区人口,下同)以下城市,设置病床60-100张;100-500万人口城市,设置病床100-600张;500万人口以上城市,设置病床不少于600张。已达到传染病医疗救治条件的地区,不再建设。原则上重症监护病区(ICU)床位占比达到医院编制床位的5-10%。 (四)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 建设目标 依托综合实力强,特别是感染性疾病、呼吸、重症等专科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医院(含中医医院),按照人口规模、辐射区域和疫情防控压力,结合国家应急队伍建设,每省份建设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担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和应急物资集中储备任务,能够在重大疫情发生时快速反应,有效提升危重症患者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建设内容 一是加强重症监护病区(ICU)建设。原则上按照医院编制床位的10-15%(或不少于200张)设置重症监护病床,设置一定数量负压病房和负压手术室,按不同规模和功能配置心肺复苏、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必要的医疗设备。二是建设可转换病区,按照“平战结合”要求,改造现有病区和影像检查用房,能在战时状态下达到三区两通道的防护要求,水电气按照重症集中收治中心要求进行改造。三是改善呼吸、感染等专科设施条件。鼓励设置独立的病区或院区,重点加强检验、发热门诊等业务用房建设,按医院床位的2-3%设置门急诊观察床,按需要建设科研、教学用房,加强血液保障能力建设,配备相关设备,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能力培训。四是提升公共卫生检验检测、科研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整合医院现有资源,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建设达到生物安全二级或三级水平的实验室、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验室、传染病解剖室等。加强紧急医学救援快速反应装备配置。五是加强应急救治物资储备。储备一定数量的重症患者救治、普通患者监护、方舱医院设备等方面物资(详见附件)。“平时”满足医院正常使用需求,“战时”服从国家统一调度。科学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