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西南期货]:2020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及策略研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2020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及策略研究

2020-03-12郁泓佳西南期货小***
2020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及策略研究

宏观专题报告2020年2月金融数据点评及策略研究宏观研究报告2020年3月12日西南期货研究所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源深路1088号1603室研究员:郁泓佳地址:重庆市江北区东升门路61号金融城2号T2栋29-2、29-3期货从业证书号:F3046389投资咨询证书号:Z0013526电话:021-61101856电话:021-61101853邮编:200122邮箱:yhj@swfutures.com邮箱:research@swfutures.com 宏观专题报告一、受春节错位及新冠疫情影响,2月社融数据低于预期2020年3月11日,央行发布了我国2月金融数据。初步统计,2020年前两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5.9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17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21万亿元,同比少增1183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765亿元,同比多增527亿元;委托贷款减少382亿元,同比少减826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09亿元,同比多减417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558亿元,同比多减3241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7747亿元,同比多2043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9437亿元,同比多3391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058亿元,同比多650亿元。2月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554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111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7202亿元,同比少增439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252亿元,同比多增357亿元;委托贷款减少356亿元,同比少减152亿元;信托贷款减少540亿元,同比多减503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3961亿元,同比多减85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860亿元,同比多2985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824亿元,同比少2523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49亿元,同比多330亿元。信贷方面,前两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24万亿元,同比多增1308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220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65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86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9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08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423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19亿元。2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057亿元,同比多增199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减少413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45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7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54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15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63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786亿元。对于2月社融和信贷数据的明显降低,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春节的错位效应。与往年春节往往在1月不同,本年度春节在1月底,因此会对数据造成扰动。1月份作为新年和一季度的开端,商业银行往往有“早投放、早收益”的传统,各大商业银行往往对优质客户提前投放贷款,因此每年1月份往往是信贷投放的高峰月。而今年1月份社融和信贷数据大幅高于预期,这也可能导致二月数据有所下降。因此,衡量经济整体信贷和货币条件,需要 宏观专题报告结合前两个数据一起看。2020年前两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5.9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17亿元,仍然延续了企稳回升的态势。其次,是新冠疫情对银行信贷和经济活动的不利影响。在1月的报告中,我们提到,“1月金融数据主要反应疫情爆发前社融原有趋势,并未充分反应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影响。”面对疫情的冲击,尽管目前银行业信贷业务均可转向线上,但传统上面对面接洽商谈、增进信赖的习惯短时间难以改变,2月大多数企业仍未复工,信贷数据下滑也是情理之中。此外,面对疫情爆发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实体企业经营环境恶化,经营性现金流进一步枯竭,银行也可能处于资产质量的担忧而“惜贷”。而居民中长期贷款大幅减少的原因在于,受疫情影响,2月房地产销售大幅下滑,居民房贷也随之下滑。总的来说,尽管2月社融和信贷数据有所减弱,但仍处于合理区间,这也显示了政策不遗余力的通过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等方式,鼓励银行贷款纾困,防止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尽管面对疫情的不利冲击,国内经济并未出现信用收缩、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局面。随着疫情的逐渐控制,国内有望延续信用宽松、信贷结构优化、社融和信贷总量稳中回升的态势。图1:表外融资继续萎缩 宏观专题报告图2:社会融资规模结构二、社融存量增速10.7%,与上月持平初步统计,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57.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55.78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1.3%;委托贷款余额为11.41万亿元,同比下降6.9%;信托贷款余额为7.43万亿元,同比下降5%;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3.08万亿元,同比下降20.6%;企业债券余额为2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4.5%;政府债券余额为38.67万亿元,同比增长15.1%;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7.46万亿元,同比增长5.9%。从结构看,2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0.6%,同比高0.8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9%,与上年同期持平;委托贷款余额占比4.4%,同比低0.9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2.9%,同比低0.5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1.2%,同比低0.5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9.4%,同比高0.3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5%,同比高0.5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2.9%,同比低0.1个百分点。2月社融存量增速10.7%,与上月持平。这也再次证明,如果没有疫情的扰动,在央行宽信用政策的支持下,社融增速企稳的逻辑并未转变,本质在于宽松政策支持下行业出清与景气度的缓慢提升,M2与社融增速将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但此次社融拐点将是“L”型,而非“V”型反弹,对 宏观专题报告应的经济走势也将是“L”型温和复苏,不能希望社融增速大幅扩张。在稳增长与去杠杆的政策平衡中,社融增速将保持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的速度,而很难再回到此前大幅高于名义GDP增速的快速扩张时期。而面对疫情的冲击,中小企业面临信用收缩的风险,央行有望进一步强化宽信用政策,包括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提高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增大TMLF规模,降低MLF利率等方式予以对冲。疫情之后,预计社融存量增速仍将缓慢提升,无需担心信用收缩的风险。图3:社融存量与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三、M2同比增长8.8%,M1同比增长4.8%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3.08万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个和0.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5.27万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4.8个和2.8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82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当月净回笼现金5062亿元。1月末,我国M2和M1同比增速分别为8.4%和0%,增速明显回落。当时我们认为,这主要与春节效应有关。春节之前,企业为发放绩效工资和福利,居民为春节消费,往往有巨大的现金需求,导致活期存款,特别是企业活期存款的大幅下降。可以预见,春节之后的2月,M1增速将回归正常。 宏观专题报告2月货币增速验证了我们的判断,M2和M1增速均明显回升。这也部分反映了为对冲疫情影响,货币政策加大了宽松力度,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预计未来货币增速将进一步延续回升的格局。图4:信用利差走势图5:M1和M2同比增速四、结论与策略建议总结2020年2月金融数据,社融增量和新增信贷不及预期,社融存量增速10.7%与上月持平,信贷结构继续优化,企业中长期贷款明显增加,M2和M1增速明显回升。数据反映了疫情对经济的不 宏观专题报告利影响和货币政策宽信用对冲的努力。总的来说,疫情并未造成大规模的信用收缩,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并未大幅恶化,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仍在合理范围内。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受到控制,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在宽松政策的支持下,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将主要集中在二季度,国内有望延续信用宽松、融资环境改善的格局,宏观经济有望在三季度“V型”复苏。针对货币政策的走向,我们认为,面对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实质冲击,国内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而2020年又是完成决胜小康社会和实现“翻两番”政治目标的收官之年,货币政策必须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加大对疫情防控的货币信贷支持力度。因此,货币政策必须灵活适度、有所作为,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货币政策将延续乃至加大宽松力度。具体措施包括:降准和定向降准,下调OMO和MLF利率,引导LPR利率下行,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同时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增加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但是,货币政策同时要权衡长短期,兼顾多目标,防止通胀预期扩散的同时,促进结构转型。因此,央行表示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因此,货币政策大概率随经济数据而动而非大水漫灌,宽松力度将以有节制、多步骤温和下调政策利率、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为主。对于国债期货的走势,我们认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增长有较大冲击,各国央行加大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流动性有望延续宽松,国债收益率可能进一步下降。但是,取决于传播范围和持续时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当前很难评估疫情对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的影响。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渐消退、积极财政政策落地,国内经济有望“V型”复苏。因此,做多国债期货的价值不高。建议投资者暂时观望,等待更为确定的政策信号和经济数据。关注复工后的疫情发展和经济形势。 宏观专题报告【免责声明】西南期货有限公司具有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和经营期货业务资格(许可证号:91500000202897127J)。本报告仅供西南期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本报告仅在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发放,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本报告中的信息来源于公开的资料或实地调研,尽管我们相信报告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但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可能会随时调整,本公司没有义务和责任去及时更新本报告并通知客户。本报告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客户做参考之用,不作为客户的直接投资依据,本公司不因客户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西南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该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通过此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应自行联系该机构以要求获悉更详细信息或进行交易。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该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亦不为该机构之客户因使用本报告或报告所载内容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西南期货研究所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源深路1088号1603电话:021-61101856邮编:200122邮箱:research@swfutures.com地址:重庆市江北区东升门路61号金融城2号T2栋29-2、29-3电话:023-67070520023-63605636邮编:4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