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英大证券]:2011年央行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评析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2011年央行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评析

2011-04-19李海燕英大证券自***
2011年央行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评析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的免责条款 英大证券研究所-研究报告2011年央行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评析 金融行业研究员:李海燕 执业证书编号:S0990511010003 Email:lihy@vsun.com 联系电话:0755-83007076 报告日期:2011年4月18日事件: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央行2011年第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央行自去年以来第十次上调。前三次调整时间分别为1月20日、2月24日、3月25日,幅度均为上调0.5个百分点。 评述: 今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这将使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达到20.5%历史高位。而自去年10月以来,央行并已连续四次加息。 在中国货币政策转向收紧背景下,今年以来每月一次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市场心理的冲击似越来越小。而且如果未来通胀压力继续不减,包括加息等价格型工具再次出台亦在预期之中。 业内人士认为,从短期看,本次央行上调存准率,不会改变市场宽松资金的根本格局,因此债市、股市等所受冲击或较为有限。不过,随着6月后公开市场到期资金减少,期间如果再遇存准上调,其累积效应或致市场流动性出现拐点。央行行长周小川周六刚刚表示,要消除通胀原因中货币政策方面的不利因,以克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偏高问题。当前货币政策已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即货币政策要适当收紧,这个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他并称,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存在绝对的上限。 专家指出,在3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攀升至近年新高的大背景下,通过回收流动性进而调控不断走高的物价指数,也是央行继续提升存款准备金率的重要原因。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3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5.4%,创出32个月来新高,凸显当前中国通胀压力仍在不断凝聚。 2010年我国全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95万亿元,超出年初制定的7.5万亿元新增信贷规模40000多亿元。同时,截至2010年12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高达7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增幅超过年初预定的17%目标,也大大高于往年约为14-18%的正常增速。即使是这样的信贷增量,仍然是在监管部门的高压政策之下完成的。2010年全年,中国央行提高了六次存款准备金率,并两次上调利率,同时对几家大银行进行了严格的窗口指导。但从效果来看,完成信贷目标却显得十分困难。可以说去年央行明确的7.5万亿元目标,银监会又有“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信贷规模几乎是靠行政命令压下来的。货币供应量的大量增加,无疑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严峻通胀问题的根本原因,而面临着治理通胀的任务,中国则需要在2011年大幅度压缩货币增长速度。 据相关报道,2011年的第一个星期,全国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量已经超过了6000亿元人民币,这几乎相当于2010年一个正常月份的信贷增量。由于每年年头都是放贷的高峰,为了抑制商业银行的冲动,1月份就提高存准率来锁定流动性也明确表明了央行抗击通胀的态度。 行业研究 与此同时,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资本流入,也在不断增加。央行11日数据显示,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2.8万亿美元,2010年第四季度增加值为1993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的新高。大规模的资本流入,央行又必须通过发行央票来对冲市场上的流动性,这也增加了央行的对冲成本。如资本流入不能完全对冲,中国的货币供应量也会增加。而货币供应量增加,也增加了通胀的压力。对于央行来说,这又是一个“两难困境”:不发行央票来对冲流动性,无异于为通胀添油加火;而发行央票又必须付出相应的利息,而抵销的手段只能是将手中的美元资产投入到美元国债上获得相关的利息收入,由于中美利差的存在,央行此举事实上面临着账面亏损。 目前,央行不断采取收紧的货币政策,还是旨在逐渐消除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而从我国目前现状看,物价走势与货币供应量增减之间,存在着相当直接的关联,往往在货币供应出现快速增长后,物价走势亦会跟着抬头向上,其间二者走势的时滞大约在半年至一年间。因此,我们预计,此轮密集的紧缩货币政策的效用将在下半年逐渐显见。 免责条款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英大证券研究所力求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 本报告为英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英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同意,任何机构、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本报告全部或部分复制、复印或拷贝;或向其它人分发。 行业评级 强于大市 行业基本面向好,预计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将跑赢沪深300指数 同步大市 行业基本面稳定,预计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将跟随沪深300指数 弱于大市 行业基本面向淡,预计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将跑输沪深300指数 公司评级 买 入 预计未来6个月内,股价涨幅为15%以上 增 持 预计未来6个月内,股价涨幅为5-15%之间 中 性 预计未来6个月内,股价变动幅度介于±5%之间 回 避 预计未来6个月内,股价跌幅为10%以上 评级说明: 1.投资建议的比较标准 — 投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 — 以报告发布后的 6个月内的市场表现为比较标准,报告发布尔日后的 6个月内的公司股价(或者行业指数)的涨跌幅相对同期的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 2.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 — 报告发布尔日后的 6个月内的公司股价(或者行业指数)的涨跌幅相对同期的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