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上海证券]:2010年8月宏观研究月报:经济止跌回稳,通胀预期兑现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2010年8月宏观研究月报:经济止跌回稳,通胀预期兑现

2010-09-06胡月晓上海证券李***
2010年8月宏观研究月报:经济止跌回稳,通胀预期兑现

1重要提示:请务必阅读尾页分析师承诺和免责条款。  主要观点: 投资增长有望高位企稳 1-7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高位回稳。尽管今年已出现连续7个月回落,但24.9%的同比增长率依然属于较高水平。其中房地产投资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开发建设周期和政府加大打击囤地捂盘的调控的结果。房地产投资的惯性增长将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减缓起到缓冲器的作用。另外随着中央加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工作结束,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需求会恢复常态。 经济增速放缓 但经济增长更具潜力 短期经济增速的回落主要是投资增速回落的结果。中国当前投资型经济的特征不会改变。高投资增速直接决定到中国经济能否延续高增长。能否保持高投资主要关注房地产投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行业产能扩张三项内容。房地产投资受到投资惯性影响,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将在地方融资平台整理后重归常态,制造业的产能扩张将拉动四季度投资增长。 货币紧缩趋势不变 7月份货币总量继续保持平稳下降,M1和M2的同比分别增长22.9%和17.6%。M1和M2增长率分别出现连续13个月和18个月的同比下降。我们预计8月货币供给M1和M2的增长率将达到21.3%和17.3%。在各项措施综合作用下,货币信贷增长从2009年的高位逐步向常态回归。从信贷需求的角度考虑,我们预计受投资需求放缓的影响,有效信贷需求明显下降,特别是在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受到控制的情况下,信贷需求增长有限。人民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今年合计净投放仅1400亿元,流动性整体偏紧。我们预计四季度货币紧缩趋势不变。 表 1 当前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累计同比增长 %)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季度 四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三﹡ GDP 11.9 10.6 10.4 9.9 9.0 6.2 7.1 7.7 8.7 11.9 11.1 10.4 生产 17.4 16.4 16.3 15.4 12.9 5.1 7.0 8.7 11.0 19.6 17.6 17.0 消费 16.8 20.6 21.4 22.0 21.6 15 15 15.1 15.5 17.9 18.2 18.0 CPI 4.8 8.0 7.9 7.0 5.9 -0.6 -1.1 -1.1 1.9 2.2 2.6 2.7 M2 16.7 16.3 17.23 16.2 17.82 25.51 28.46 29.3 27.7 22.5 18.5 18.0 注:“生产”选取工业增加值指标,“消费”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代表预测值,红色为本月修正值 日期:2010年9月3日 首席宏观分析师 胡月晓 021-53529888-1917 huyuexiao@sigchina.com 执业证书编号:S0870208090146 报告编号: 相关报告: 《定位未来经济增长模式》 ——2009年12月2日 《当前中国流动性评估》 ——2009年11月3日 经济止跌回稳 通胀预期兑现 ——2010年8月宏观研究月报 研究报告/宏观研究 / 月报 宏观月报 22010年9月3日 一、经济运行数据分析  出口保持快速增长 贸易顺差再创新高 7 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为 2623.08亿美元,增长 30.8%。其中,出口额为1455亿美元,增长38.1%;进口额为1167.89美元,增长22.7%。据海关数据显示,我国7月份出口值再次刷新6月刚创下的2008年7月以来的历史新高。2010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长保持强劲,一举扭转了去年出口当月同比负增长的颓势。今年尽管出现了3月份暂时的当月贸易逆差局面,但随后4个月出口出现快速增长局面,对GDP增长的贡献程度持续扩大:4月份净出口由负转正后,在经历了短短三个月,7月份贸易顺差就创下近两年新高,达到287亿美元。 7月份的进出口数据反映了欧美及新兴市场经济复苏的成果,虽然市场仍然对全球经济是否会出现二次探底存在疑虑,但9月1日夜公布的美国8月份ISM制造业指数为56.3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出现了四个月来首次环比上涨。欧元区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由 7 月份的 56.7 降至 55.1,但 8 月份欧元区经济信心指数为101.8,这是自2008年3月以来的最高值。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的企稳或将带来贸易逆差扩大,另外拉美、东南亚、南亚等新兴出口市场的快速成长,也将对中国经济出口将构成有力支撑。中国净出口短期维持较快增长的有利因素还有市场对美元双边汇率大幅度升值(超过3%-5%升值幅度)的市场预期正逐步弱化,在重新挂钩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后,人民币有效汇率有可能回落。9月1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1美元对人民币6.8126。接近汇改重启以来的低点。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不出现大幅升值,将有助于改善外贸条件。  投资增长有望高位企稳 1-7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稳,投资总额达119866亿元,同比增长24.9%,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增速在今年已出现连续7个月回落,但不可否认的是24.9%的同比增长率依然属于较高水平。从部门分布角度看,投资高速增长领域依然是房地产,1-7月份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3865亿元,同比增长37.2%,高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近 13 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开发建设周期和政府加大打击囤地捂盘的调控结果。 我们认为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保持高位是由于房地产开发的投资惯性和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的原因。2009 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吸引了大量的开发商资金进入房地投资领域,正常的房地产项目从规划到建设、再到开发完成一般需要2-3年时间。去年房地产投资的火爆对去年后续投资存在刚性要求。另外 8 月国土资源部在全国清理出 1457 宏观月报 32010年9月3日 宗闲置土地,并把《有关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闲置情况表》交予银监会、证监会进行风险排查。这表明政府加大打击房地产的屯地和捂地行为的决心。市场有分析认为房地产占用的土地闲置土地如果不能在一定期限之内进行开发,政府有可能收回。在此预期影响下,房地产商加大了土地开发的力度。今年1-7月份,房地产的新开工面积是同比高速增长 67.7%,房地产投资占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约24%左右,因此房地产投资的惯性增长将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减缓起到缓冲器的作用。另外随着中央加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工作结束,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需求会恢复常态。  工业增加值增长下滑趋缓 在国家调整经济结构的宏观背景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比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0%,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7月份,39个大类行业全部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纺织业增长11.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 13.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8.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1.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5.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8.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 13.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10.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6.0%。 今年政府为实现“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目标,8 月 26 日国务院组成 6个督查组对河北、山西、内蒙古等 18个重点地区进行节能减排专项督查。重点检查各地制订和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情况等七个方面内容。在国务院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的三令五申之下,我发现1-7月重工业增加值增幅显著下降,而轻工业的工业增加值增幅基本平稳。在节能减排的各项指标压力下,重工业的当月同比增长率呈现下跌。由于有色、钢铁和化工等重工业增加值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较大,因此拖累工业增加值7月同比出现下滑。我们认为这是由于今年加大对高耗能等“三高”行业发展限制的力度,譬如扩大差异化电价范围,限制高耗能企业用电的产业政策和推行绿色信贷等综合措施影响的结果。另外这部分重工业本身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受制于产业和信贷政策的限制,及房地产调控的持续,重工业增加值还将继续保持下滑态势,但下滑趋势已呈现减缓趋势。  物价指数将继续保持高位 7月CPI当月同比数据创下08年11月以来的新高达到3.3%,比6月环比增加0.4%。CPI当月同比上涨3.3个百分点中,2.2个百分点是翘尾因素,1.1个百分点是新涨价因素。我们认为新涨价因素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带动。另外根据商务部监测到的8月第三周农产品价格。57种主要食用农产品中绝大部分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涨势依旧。 宏观月报 42010年9月3日 我国CPI指数由食品价格、制造业产品价格和服务产品价格,共三大类指标的八大类产品组成。其中制造业产品价格和服务价格因为相关行业的劳动力供给和产能相对过剩,价格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我们发现从 2006年底开始,食品就成为 CPI八大类指标中振幅最大的一类产品,并且目前食品对CPI的贡献约30%,食品类价格波动的因素对CPI当月同比的影响仍然较大。我们认为农产品在短期内缺乏供给弹性,同时在和国内、外自然灾害和俄罗斯限制部分粮食出口及流动性较充裕的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下,短期内将推动CPI高位盘整。我们预测8月CPI将同比增长3.2%,维持高位盘整。 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4.8%,比上月环比降低1.6%。前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的输入性影响以及内需降温导致 PPI 逐步见顶回落。根据我们对PMI中购进价格指数和PPI的实证分析,发现购进价格指数领先PPI有9个月。购进价格指数在今年1季度开始下滑,估计将拉低四季度PPI。此外,国内经济面临增长放缓的预期,工业增加值下滑的背景,这导致企业放缓投资、生产活动。6和7月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出现环比连续下降也是另一个佐证。我们预测8月CPI将同比增长3.6%。 二、经济政策与重大事件分析  国务院常务会议:催生投资需求与经济结构调整 国务院在1月份共召开了3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主题分别就抗洪工作和安全生产等事项进行了研究部署。 表1 2010年8月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11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支持晚稻及秋粮生产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今年我国夏粮产量接近去年水平,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0%以上,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取决于秋粮。夺取秋粮丰收,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好势头,对于保障市场供应,管理通胀预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全国秋粮面积预计比去年增加,长势总体较好,夺取丰收有基础。同时要看到,秋粮生产面临不利条件。如低温和洪涝影响。 会议确定了支持晚稻及秋粮生产的政策措施。一是狠抓政策落实。二是搞好抗灾减灾。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四是强化病虫害防控。科学监测病虫发生动态,完善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五是提前安排秋冬种工作。召开时间主要内容 8月11日研究部署进一步支持晚稻及秋粮生产的政策措施 8月25日部署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工作。 数据来源:国务院网站、上海证券研究所 宏观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