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银行香港分行]:2010年4月份经济和金融形势分析:香港经济增长与调控并行,全球复苏危机与改革交织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2010年4月份经济和金融形势分析:香港经济增长与调控并行,全球复苏危机与改革交织

2010-05-06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别***
2010年4月份经济和金融形势分析:香港经济增长与调控并行,全球复苏危机与改革交织

1 香港經濟增長與調控並行 全球復蘇危機與改革交織 ⎯⎯2010 年 4 月份經濟和金融形勢分析 經濟硏究員 蘇杰 內容提要 香港經濟月內繼續呈現全面增長態勢。零售業上升勢頭顯著,出口保持穩定增長,勞動力市場回暖趨勢未變,通脹壓力維持溫和。惟樓市升溫持續,泡沫風險增大,引發政府繼續出招調控。港股全月在歐盟主權債務危機加劇、高盛被訴事件、中國內地加大樓市調控力度等不利因素下,呈現普遍下跌。美國經濟持續好轉,但經濟衰退的影響仍未散去,低利率仍將持續。美國金融改革法案在多方博弈之下推進。歐盟部分國家主權債務危機再次突顯。 零售貨值增長創紀錄 在本港經濟持續復蘇和農曆節慶假期因素雙重推動之下,本港零售業銷售值與量均呈現三成以上強勁增長,今年 2月銷售值更是創下 22 年來的新高。 政府統計處 2 月零售業數據顯示,總銷貨價值較上年同月上升 35.8%,達 269 億元。扣除期間價格變動後,2 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較上年同月上升 31.5%。撇開農歷節慶因素,將首兩月數字與上年同期比較,銷貨總值同比上升 18.8%,總量同比升幅為 15.1%。其中汽車及汽車零件銷售數量繼續領先升幅,同比增長達 55.2%,而雜項耐用品、電器及攝影器材、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百貨公司貨品、家具及固定裝置、服裝、鞋類、有關制品及其他衣物配件及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同比分別增長 46.4%、27.9%、24.7%、17.2%、17.1%、16%、13.4%和 12.4%。雜項消費品和超級市本刊所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第46號 2010年4月29日 零售上升勢頭顯著,銷售額實現最強增長。 -20 -10 0102030402008.13579112009.13579112010.1數列2數列1零售貨值 零售貨量香港零售貨值/貨量增幅(%、按年)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BOCHK Research 2 場貨品也錄得輕微上升。 分析上述數字,本港經濟基本層面普遍向好仍是主要因素,勞動力市場復蘇,消費意欲回升,消費信心鞏固,為零售業強勁表現提供基礎。本港旅游業的亮眼表現,也給予零售業有力支持。今年 2 月訪港人數計 286.61 萬人次,同比增幅高達 32.5%,與三成的零售量值增長表現一致。 隨著本地經濟活動步伐加速、訪港旅遊業表現穩健,零售業應會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穩步上升勢頭。值得注意的是,內地近期出手調控樓市,物業市場的不穩定因素或會間接影響訪港旅客消費意願,尤其可能對內地豪客占比甚重的奢侈品消費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後續效應仍需觀察。 出口繼續強勁增長 隨著亞洲區內貿易迅速恢復以及環球貿易流向持續正常化,本港對外貿易形勢日漸穩定,今年 3 月本港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均繼續呈現明顯的按年增長,分別上升32.1%和39.8%,與上月相比則分別增加 3.6%和17.4%,達到 2,318億和 2706 億港元,基本回復至 2008 年金融海嘯爆發前的水平。 從出口市場分析,亞洲強勁復蘇帶動需求激增仍是主要因素。今年 3 月本港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同比上升高達44.4%,其中出口往馬來西亞、韓國、印度、泰國和中國內地的整體貨值分別升幅為 54.3%、51.4%、50.3%、49.5%及47.4%。全球經濟普遍回暖的氣團也使得發達經濟體需求有所上升,貿易往來日趨頻密。其中輸往荷蘭和美國的整體貨值分別上升 24%和4.5%。另一方面,輸往一些主要目的地的整體貨值出現跌幅,尤其是英國與德國,分別下跌15.6%和8.5%,與歐洲今年以來經濟表現不穩不無關系。 展望未來,隨著粵港合作的進一步推進,與中國內地相關的貿易往來必定更加熱絡,歐美市場總體改善的趨勢大致未變,短期內本港外貿表現料會繼續呈現利好。另一方面,美國與歐盟的經濟基礎仍顯脆弱,特別是歐盟主權債務危機困境難解,增加了貿易環境的不確定因素,長期而言隱憂猶存的局面應會持續。 出口市場持續復蘇的態勢愈加明顯,基本回復到金融海嘯前水平。 訪港人數-20 -10 01020304009.12345678910111210.12按年百分比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50000030000003500000人數按年增長百分比訪港人數資料來源﹕香港旅游發展局,BOCHK Research-30 -25 -20 -15 -10 -5 0510152025303508.135791109.135791110.13本港整體出口貨值增長(%、按年)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BOCHK Research 3 失業率持續跌勢 內需與外需的不斷提振帶動本港勞動力市場持續溫和復蘇。最新公布的今年 1 月至 3 月失業率,維持去年年中以來的跌勢,降幅為 0.2 個百分點至 4.4%,創下前年第四季以來的新低。失業率下跌主要見於保險、藝術、娛樂及康樂活動和資訊及通訊業。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即農曆新年假期後職位有所減少,就業不足率由上季的 2.1%微升至 2.2%,主要見於運輸業和建造業。失業人數較上月增加 1500 人,總就業人數減少約 16900 人。其中,建造業失業率回升 0.7 個百分點至 8%,15-19 歲青少年組別的失業率亦微升 0.3 個百分點至18.2%,反映出就業市場在收復金融海嘯失地的進程中,仍然面臨諸多嚴峻困難。 失業率持續下跌的方向,與經濟基本面全面復蘇相當一致。一是雖然多個行業的商業活動受季節因素影響略為放緩,但總體基調表現良好。如建造業失業率雖近期有所上升,但相較於去年年初的高位已經回落 4.7 個百分點。失業人數累積跌幅更達 36%。二是職業空缺不斷為勞工市場注入新的活力。據勞工處今年 3 月數字,私人機構職位空缺達65972 個,較上月大幅上升 64.3%,同比升幅為 31.3%。三是招聘市場持續向好。自 4 月 19 日起,勞工處在奧海城舉行一連三日的招聘會,120 間來自零售、飲食及物業管理等行業的機構提供逾 8000 個不同類別的職位空缺,勢必為就業市場進一步加溫。 由於本港經濟企穩回升的勢頭不會改變,基本面支撐的勞工市場狀況整體回暖趨勢料會持續。同時,受一些季節性因素比如暑期應屆畢業生離校等影響,加上就業指標的滯後性質,短期內可能會出現一些技術上的反復。 消費物價升幅平穩 鑒於上月消費物價在農歷節慶因素作用下出現較大升幅,引發通脹預期升溫。隨著 3月整體消費物價數字的回落,通脹壓力趨於緩和。 今年 3 月份整體消費物價按年大幅上升 2.0%,較上月下降 0.8%,較今年頭兩月合計的平均水平 1.9%略升 0.1%。剔勞工市場維持回暖,失業率降至零八年第四季以來最低。 消費物價保持微升,通脹壓力整體溫和。 3.03.54.04.55.05.508.1-33-55-77-99-1108.11-09.109.1-33-55-77-909,9-1109,11-10,110.1-3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BOCHK Research香港失業率(%) 4 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基本通脹率按年上升0.8%,較上月下降 0.8%,與今年頭兩月合計平均升幅相同。在各類消費項目中,電力、燃氣及水的價格當月依然錄得較大按年升幅(在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中上升 63.7%),部分用戶用盡政府所提供的一次性電費補貼應是主要原因。價格同樣錄得按年升幅的類別還有雜項物品、食品(不包括外出用膳)、交通、外出用膳和雜項服務,分別上升 2.0%、1.7%、1.6%、1.2%和 1.0%。值得注意的是,住屋也錄得 0.1%的升幅,其中私人房屋租金上升0.2%,為去年 10 月後再度恢復正增長,指數水平也再次觸及去年 4 月的高位,與熾熱的樓市相互響應。另一方面,耐用品價格延續下跌態勢,當月耐用品開支按年下跌 1.7%,衣履則下跌 1.1%。 長期來看,外圍經濟增長漸成氣候,中國內地經濟雙位數攀升,本港經濟好轉明顯,加上粵港合作、人民幣升值壓力等因素,必將推動消費物價上升預期,通脹壓力應會愈加強烈。短期而言,由於西方經濟體經濟仍嫌脆弱,需求恢復恐存變數,而本港持續的產能擴張有助減輕營商成本壓力,兩相作用之下,通脹水平料可維持相對溫和。 政府出招壓樓市 今年 2 月私人住宅樓價指數延續升勢,報 139.1,按年升幅達 32.7%。據土地註冊處公布的最新數據,本港今年 3 月樓宇買賣合約相較於上月下跌 5.3%,至 12,706 份。從交易金額來看,當月樓宇買賣總值為 581 億港元,較上月增加19.3%。與去年同期相比,3 月樓宇買賣合約量價分別上升57.6%和 103.1%。而截至 4 月 23 日,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CCL高達 79.39,較上月上升 0.97%,反映樓市升勢未減。 鑒於房地產市場泡沫風險增大,政府月內數度推出穩定樓市措施。從巡視發展商,宣布示范單位不能誤導買家、宣傳資料須提供樓盤正確區域和地址以及公布高層關聯交易等三招規管樓花銷售,到金管局出面呼籲置業者注意按息風險,再到樓宇署提出《作業備考》修訂版本,杜絕發展商“跳層"安排,最終政府推出包括大幅增加首批價單單位數量、提前至 3 日公布價單等內容的 9 招 12 式規管賣樓,同時通過勾地表、港鐵、市建局三方入手,增加土地供應,與內地房產調控政策遙相呼應。雖然業界對相關指引效力存疑,樓市升勢不減,政府頻頻出招調控。 -2 -1 0123456708.135791109.135791110.13整體通脹基本通脹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BOCHK Research本港消費物價增幅(%、按年)3,0005,0007,0009,00011,00013,00015,00017,0002008.161149290100110120130住宅樓宇成交宗數私人住宅價格指數住宅成交及售價資料來源﹕土地註冊處、差餉物業估價署、BOCHK Research住宅樓宇成交宗數私人住宅價格指數成交宗數價格指數 5 但自推出後的首個周末,新盤成交急挫65%,個別二手樓盤出現減價求售,其效果仍有待跟蹤觀察。 短中期看,本港低息環境、總體供應不足局面暫難改變,樓市仍有支持。加上中國內地經濟持續強勁增長,人民幣升值預期居高不下,推動熱錢追逐入港的氛圍。內地房地產調控的升級,也存在炒家轉戰本港的可能性。因此,相信一段時期以來的整體樓價溫和上揚態勢仍會持續。 香港股市月內受多種不利因素影響,包括歐盟主權債務危機加劇,高盛被訴事件、內地加大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以及本港政府出招抑制樓市等,整體表現低迷,恆生指數更是失守 21000 點關口。截至 4 月 28 日全月恆生指數較上月下跌289.95 點,跌幅為 1.37%,收於 20949.4 點。 美國經濟復蘇推動金融改革博弈 美國經濟多方面指標顯示,復蘇進程正在穩步推進。今年 3 月領先指標、零售額、制造業與非制造業活動指數以及房屋市場數據,均出現好於預期的上揚。其中,領先指標連續 12 月上升,升幅創 10 個月最大,充分反映出經濟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的趨勢。新屋銷售激增 26.9%,雖然有稅收優惠和天氣好轉影響,但連同預售房、新屋開工和二手房等數據紛紛上升,提振了疲軟良久的住房市場信心。同時,核心通脹水平仍然受控。當月生產物價指數雖然受冷冬造成的食品與能源價格上漲影響,呈現 0.7%的升幅,但核心生產物價指數仍屬平穩,僅上升 0.1%。消費物價指數則微升 0.1%,總體物價基本保持溫和。勞工市場方面滯後於經濟指標的情況仍然延續。今年 3 月失業率仍維持 9.7%的高位,但從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的變化上可以看出市場回暖的跡象。截至 4月 17 日當周,申領救濟金人數繼續保持下降趨勢,減少 2.4萬人,截至 4 月 10 日當周,持續申領人數下降 4 萬人。 美國聯儲局在 4 月 28 日結束為期兩天的議息會議後表示,美國經濟持續好轉,經濟衰退的影響仍未散去,將繼續將低利率維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