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农业银行]:宏观经济述评:乌克兰危机对汇率走势、能源博弈及地缘格局的影响分析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经济述评:乌克兰危机对汇率走势、能源博弈及地缘格局的影响分析

2014-06-09农业银行绝***
宏观经济述评:乌克兰危机对汇率走势、能源博弈及地缘格局的影响分析

• 联系方式 010-85107862 macroabc@163.com • 近期研究 M2增速为何与社会融资规模和 存款走势出现分化(宏观经济述 评,20140520) 关注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 (REITs)的最新进展 (宏观经济述评,20140513) 高度关注公私合作模式(PPP) 的最新进展(宏观经济述评, 20140416) 乌克兰危机对汇率走势、能源博弈及地缘格局 的影响分析 (2014年6月4日) 要点: • 乌克兰危机的演化将在全球层面牵动汇率波动、能源博弈和地缘格局的变化。就中国而言,危机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国家能源战略和中俄经贸合作等方面都将产生一定影响。 • 乌克兰危机使资金大规模逃离俄罗斯,并推动欧元兑美元大幅度升值。下一阶段,人民币可能随美元指数反弹而继续走贬,同时中俄之间的投资合作空间扩大也值得关注。 • 乌克兰危机迫使欧盟推动能源多元化战略,能源市场上的博弈也逐渐向买方倾斜。这一背景因素推动中俄天然气谈判达成,并将对国内相关产行业和重点企业带来重要影响。 • 克里米亚事件之后,俄罗斯态度软化,使危机引发冷战的可能性近乎于零,美国不会因为乌克兰改变“重回亚洲”战略。地缘格局变化将使中俄在经贸合作中加速“去美元化”进程,并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 对中国而言,乌克兰危机带来的更为重要和关键的后果,是进一步提升了中俄之间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未来中国仍需借助欧美体系来实现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应充分拓展同俄罗斯的合作空间。 战略规划部 总第258期 声明: 本报告中的数据和信息均来自于公开资料,但不保证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本报告不代表研究人员所在单位的观点和意见,不构成对阅读者的任何投资建议。本报告的版权为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1 乌克兰危机对汇率走势、能源博弈及地缘格局 的影响分析 战略规划部 近期乌克兰大选尘埃落定,巧克力大王波罗申科顺利当选。政局稍稳之后,新总统仍将面临着日益恶化的财政经济状况、可能激化的国内军事冲突以及在欧俄之间的关系摆布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就目前来看,乌克兰危机的政治影响很难超越地区层面,但它会在全球层面牵动汇率波动、能源博弈和地缘格局的变化,从而产生不小的外溢效应。对中国而言,乌克兰危机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国家能源战略和中俄经贸合作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一、乌克兰危机下的汇率走势 克里米亚事件之后,欧美联手对俄罗斯展开制裁,引发了资金大规模外逃,并成为推动欧元兑美元升值的重要因素。下一阶段,预计俄罗斯资金流出势头会有所放缓,但资金短缺局面仍难有改观,欧元/美元汇率走势则会出现逆转。这种态势既有利于中俄之间的投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使人民币兑美元维持稳中略贬走势,有助于出口的稳定。 资金从俄罗斯大规模外逃。近两年来,由于经济持续低迷,资金逐渐从俄罗斯流出,导致卢布汇率连续走贬。乌克 2总第258期兰危机爆发后,欧美联手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导致资金流出规模明显扩大,卢布兑美元汇率跌至近5年低点。俄罗斯官方数据显示,一季度约有510亿美元的资本外逃,而据欧洲央行统计,危机爆发以来,已经有约1600亿欧元(约合2220亿美元)的资金逃离俄罗斯,接近2008年全年的流出规模。为了维持汇率稳定,俄罗斯外汇储备迅速消耗,规模由年初的4696亿美元降至4月底的4280亿。与此同时,由于标普下调俄罗斯主权债务评级,导致国际融资成本明显提高,近期俄罗斯财政部已经放弃了从海外市场筹集70亿美元贷款的计划。 危机影响欧元/美元汇率走势。资金从俄罗斯大规模外逃,主要回流至欧元区,成为推动欧元兑美元大幅度升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欧元区来说,强势欧元既拖累出口,又加大了通缩风险,引起欧洲货币当局的高度关注。据悉,欧洲央行很有可能在6月份降息,甚至可能实施欧版QE来打压欧元,再加上近期乌克兰局势相对平稳,欧元汇率已经明显走软。与此对应的是,美联储已将加息提上议程,美国经济基本面也更为稳固,预计下一阶段美元兑欧元汇率将会出现反转,美元指数也将持续走强。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维持人民币兑美元稳中略贬的走势。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贬值,特别是5月中下旬以来中间价同美元指数之间的联动明显加强。下一阶段,随着美元指数的走强,预计中间价会继续走贬,一定程度上将有利于出口的稳定。另一方面,欧美资本从俄罗 3斯外流,为中俄之间的投资合作提供了机会。资本流失进一步加剧了俄罗斯的资金短缺局面,而且在短期内难有改观,而中国坐拥巨量外汇储备,亟需寻找更好的投资渠道。可考虑在中俄战略协作关系伙伴的框架内,通过加强对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 二、乌克兰危机下的能源博弈 5月21日,中俄之间结束了长达10年的天然气谈判,签订了为期30年、总价值4000亿美元的《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这些艰难谈判的最终达成,重要背景因素在于乌克兰危机迫使欧盟推动能源多元化,而俄罗斯也需要寻找新的需求方,能源市场上的博弈逐渐向买方倾斜。 乌克兰危机迫使欧盟推动能源多元化战略。目前欧盟超过30%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其中大约一半要通过乌克兰的管道输送。历史上,俄罗斯不止一次以此来要挟欧洲,2006、2008和2009年曾三次中断对欧盟和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加剧了欧盟的忧患意识,迫使其下定决心推动能源多元化战略,扩大油气能源供给渠道。5月上旬,七国集团能源部长已签署一项方案,旨在消除欧洲对俄罗斯油气的长远依赖。此外,G7领导人下个月还将签署一份“紧急反应方案”,以支援在全欧洲兴建天然气接收站。 能源博弈逐渐向买方倾斜。美国之所以在乌克兰危机中态度强硬,除了地位超然之外,还同其已经实现能源独立有 4总第258期关。“页岩气革命”的成功,使美国取代俄罗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与此同时,随着页岩油产量的飙升,美国也正在考虑放松原油出口禁令。除此之外,伊拉克石油产量增加、伊朗制裁松动、北美油砂深水油田开发等,都将逐步改变全球能源供应的大格局。俄罗斯在能源谈判中的地位将遭到明显削弱,天平正在向买方倾斜。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乌克兰危机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俄之间的能源谈判,从而形成了一个双赢的局面。对中国而言,这项协议的签署,不仅实现了能源来源多元化,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而且也有助于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逐渐改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此外,也将会对国内相关产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三、乌克兰危机下的地缘格局 经过近三个月的争斗,欧洲和俄罗斯已经意识到,乌克兰危机主要是他们二者之间的问题,与美国关系不大。乌克兰危机引发“冷战”的可能性近乎于零,美国的重心仍然会放置在亚太地区,并将遏制中国视为第一要务。 俄罗斯策略调整为排美拉欧。在策动克里米亚公投并吸纳其加入俄罗斯联邦之后,普京对于此后举行公投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并未伸出橄榄枝,而是呼吁乌克兰政府与东部地区展开对话。此外,在乌克兰大选前夕,俄罗斯主动回撤边境驻军,“为大选营造友善氛围”。这意味着,俄罗斯对于除克里米亚之外的东乌克兰地区并无觊觎之心,也无意继续激怒西方,其对乌克兰的策略很可能是排美拉欧、以乱促谈、 5以联邦制确保乌克兰的中立化,从而将乌克兰继续作为欧俄之间的缓冲地带。随着俄罗斯态度的软化,其与欧洲之间的关系也相对缓和。据悉欧盟将会在6月6日举行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活动,普京已经受邀参加,并将在克里米亚事件之后首次同西方领导人面对面会晤。 美国不会因为乌克兰事件改变其重回亚洲的战略方向。目前俄罗斯和欧洲已经意识到,乌克兰对美国并没有那么重要,危机引发二次冷战的可能性近乎于零。美国的战略重心仍将会放在亚太地区,奥巴马5月的亚洲之行即为明证。未来十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根据世行ICP项目,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今年中国GDP就将首次超过美国),并成为唯一一个可能挑战美国霸权的潜在对手,而亚洲作为一个整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提升。因此,出于长期的经济和战略考虑,美国仍将寻求巩固在亚洲的地位,而减少对欧洲权力斗争的关注。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美国对俄罗斯的孤立以及对中国战略空间的挤压,使这两个大国进一步靠拢。在5月下旬普京访华过程中,中俄双方明确表示,要把“全面战略协作伙伴推向更高水平”。对中国来说,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将成为一个重要支点,一方面,中俄将会在经贸合作中加速“去美元化”进程,继续推进双方在贸易、投资和金融往来过程中直接使用本币结算。另一方面,乌克兰危机之下,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所面临的来自俄罗斯方面的掣肘将会减 6总第258期少,有利于中国从陆地上继续开拓战略空间。 四、结论 乌克兰新任总统上台之后,对华战略尚需观望,预计可能会对中乌两国之间的贸易、投资产生一些不确定性冲击。但乌克兰危机带来的更为重要和关键的后果,则是进一步提升了中俄之间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当前欧美主导的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中互相为自己锁定了一个全天候的伙伴。未来中国仍需借助欧美体系来实现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应充分拓展同俄罗斯的合作空间,尤其是加强在贸易、投资、能源和货币等领域的合作。 (本期执笔人 王静文) 本报告中的数据和信息均来自于公开资料,但不保证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本报告不代表研究人员所在单位的观点和意见,不构成对阅读者的任何投资建议。本报告的版权为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