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联证券]:环保新能源行业信息点评:《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发布,关注相关标的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环保新能源行业信息点评:《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发布,关注相关标的

公用事业2016-06-21马宝德国联证券偏***
环保新能源行业信息点评:《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发布,关注相关标的

1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发现价值 实现价值 2016年6月21日 ——行业信息点评 评级:优异 事件: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制并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 能源装备实施方案》。 点评: 《中国制造2025— 能源装备实施方案》发布,围绕确保能源安全供应、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三个方面确定了15个领域的能源装备发展任务,主要包括煤炭绿色智能采掘洗选装备、油气储运和输送装备、清洁高效燃煤发电装备、先进核电装备、水电装备、风电装备、太阳能发电装备、燃料电池、地热能装备、海洋能装备、燃气轮机、储能装备、先进电网装备和煤炭深加工装备等15个领域的主要发展任务。  清洁高效燃煤发电装备涵盖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和污染物减排等方面。资源禀赋决定煤炭地位,火电依旧是国内第一大电力来源。中国已是世界煤炭第一消费大国,占全球煤炭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由于中国能源资源禀赋是富煤缺油少气,煤炭仍将是中国主要的能源利用形式。截至2015年末,全国火电装机为99021万千瓦,较去年末增长7.80%。在全国电力装机中占比65.72%,占比下降4.38个百分点,尽管火电机组仍为电力生产的主力军,但由于火电机组的高耗能高污染特性,近年来火电装机规模在全国装机规模中占比逐年下降。 在减排方面,根据国家和地方文件中对于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标准的要求,排放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浓度分别不低于5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和10毫克/立方米。另外,国务院114次常务会议要求:在2020年前,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使所有现役电厂平均耗煤低于310克/千瓦时,新建电厂平均煤耗低于300克/千瓦时,对于落后产能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坚决淘汰关停,东中部地区提前至2017年和公司股价最近52周走势: 相关研究报告: 《精准扶贫新模式-“光伏扶贫”加速推进》 《新能源行业点评报告:三板斧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不足、限发、 流程慢》 《行业信息点评:安徽金寨可再生能源示范县获批,千亿盛宴开启》 报告作者: 分析师:马宝德 执业证书编号:S0590513090001 联系人: 顾泉 虞栋 电话: 0510-82833217 Ema il:guquan@glsc.com.cn 独立性声明: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本人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申明。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相关主管机关核准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环保新能源 《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发布,关注相关标的 证券研究报告 2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发现价值 实现价值 2018年达标。因此,清洁高效燃煤发电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本次实施方案,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的技术攻关包括600°C 等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关键高温部件和零部件、630-650°C 等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关键设备、全燃准东煤锅炉、700°C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技术装备、大容量富氧燃烧锅炉和燃煤电厂智能控制系统。在污染物减排方面,技术攻关主要包括烟气高效超净排放装置及集成系统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污染物(SO2、NOx、Hg 等)一体化脱除装置。  水电装备包括水力发电和抽水蓄能。2014年底 水电(包括抽水蓄能)装机容量为3亿kW,而经济可开发量、技术可开发量和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仅分别为4、5.4和6亿kW。从十三五规划中,常规水电到2020装机容量为3.47亿kW,6年增长24%。水电作为国内第二大电源清洁环保高效,优先上网。2015年,水电发电量为99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在全国发电量中占比17.73%。水电作为最主要的清洁能源,因享有优先上网而保障了水电的消纳,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未来,水电依旧是国内重要的电力来源,但增速下滑。 在水力发电方面,依托水电项目建设开发 100 万千瓦级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25万千瓦级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和单机容量50万千瓦级、1000米水头以上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轮机组,自主掌握水轮发电机组总体设计、水力模型开发、电磁设计、高效全空冷、推力轴承、定子绝缘、通流部件结构动力特性、高强蜗壳 材料、主要部件刚强度和疲劳等关键技术,自主掌握特大型水电 铸锻件技术。研发水电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开发水电智能一体化生产管理和运行控制平台、状态检修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和等。在抽水蓄能放面,单机40万千瓦级、500米水头以上高水头大容量抽水蓄能机组和调速范围±10%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调速范围±10%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  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方面,风电、光伏、光热还有技术提升空间。2015年,全国新增装机3050万千瓦,同比上升31.5%;累计装机1.45亿千瓦,同比上升26.6%。截至2015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其中,光伏电站3712万千瓦,分布式606万千瓦,年发电量392亿千瓦时。2015年新增装机容量1513万千瓦,占全球新增装机的四 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发现价值 实现价值 分之一以上,占我国光伏电池组件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十三五期间,预计累计装机规模将达150GW。2015年9月, 《国家能源局关于组织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正式下发,意味着中国光热发电示范项目的开发将进入实质阶段。随着我国1GW示范项目的起步,我国光热行业的发展也将步入快车道。目前我国光热电站累计装机仅18MW(除了中控德令哈10MW塔式电站具有商业化规模以外,其它均为小型的示范和实验性项目),而即将出台的光热“十三五”规划,很可能将装机目标定为10GW。 风电攻关技术方向包括开发适用于轮毂中心高度 100-200 米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机 组,重点 10MW 级海上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海上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组及各种基础结构等。光伏技术攻关方向包括 新型高效晶硅电池和组件、薄膜及其他新型光伏电池及组件、 新一代光伏逆变器及系统集成设备、光伏制造设备等。光热技术攻关方向包括槽式太阳能聚光发电系统关键设备、塔式太阳能热发电聚光发电系统关键设备、太阳能热发电蓄热系统关键设备和太阳热发电专用高效膨胀动力装置等。  储能方面技术方面,涵盖10MW级压缩空气储能装备、飞轮储能装备、高温超导储能装备、大容量超级电容储能装备、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和100MW级钛酸锂电池储能装备等。近年来,由于风光资源较好,三北地区风电和光伏装机迅猛发展,但三北地区电量消纳有限,外加外送通道不足,弃风弃光较为严重。另外,风光等可再生资源具有间接性和波动性等特点,需要加大调频调峰力度。目前,调频机组主要为火电,优质调频资源稀缺。电储能参与调频调峰,有利于改善电能质量和减少可再生能源的弃风弃光。2016年8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以独立文件的形式,确定电储能以独立市场地位,参与调频调峰辅助服务。  关注标的:隆基股份、协鑫集成、东方日升、金风科技、首航节能、杭锅股份、南都电源和阳光电源等。 4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发现价值 实现价值 无锡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所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金融一街8号楼国联金融大厦9F 电话:0510-82833337 传真:0510-82833217 上海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所 上海市浦东新区源深路1088号葛洲坝大厦22F 电话:021-38991500 传真:021-38571373 北京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所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4号楼12层 电话:010-68790997 传真:010-68790897 深圳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所 广东省深圳市福华一路卓越大厦16层 电话:0755-82878221 传真:0755-82878221 国联证券投资评级: 类别 级别 定义 股票 投资评级 强烈推荐 股票价格在未来6个月内超越大盘20%以上 推荐 股票价格在未来6个月内超越大盘10%以上 谨慎推荐 股票价格在未来6个月内超越大盘5%以上 观望 股票价格在未来6个月内相对大盘变动幅度为-10%~10% 卖出 股票价格在未来6个月内相对大盘下跌10%以上 行业 投资评级 优异 行业指数在未来6个月内强于大盘 中性 行业指数在未来6个月内与大盘持平 落后 行业指数在未来6个月内弱于大盘 关注 不作为强烈推荐、推荐、谨慎推荐、观望和卖出的投资评级,提示包括但不限于可能的交易性投资机会和好公司可能变成好股票的机会 免责条款: 本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且目前已公开的信息撰写,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客户也不应该认为该信息是准确和完整的。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和询价。我公司及其雇员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将来可能会寻求持有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的机会,还可能在将来寻求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的机会。本报告版权归国联证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