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北大经济研究所]:宏观研究专题报告2016:供给与需求视角下经济承压仍较大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研究专题报告2016:供给与需求视角下经济承压仍较大

2016-01-12刘伟、苏剑、李波北大经济研究所赵***
宏观研究专题报告2016:供给与需求视角下经济承压仍较大

1 3月CPI同比增长率为1.4%,环比增长率为-0.5%,存在低通胀压力。对于较低的CPI同比增长率我们的理解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受2014年以来低通胀的影响2015年CPI的翘尾因素相对于往年较低;其次,受整体经济低迷的影响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我们认为一方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 主要观点:  本文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视角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形成需求萎缩、供给略显扩张的自然走势,表现为通货膨胀率将继续维持低位,宏观经济继续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 政策组合的选择将是以供给扩张为主的需求和供给“双扩张”,供给侧扩张的力度将大于需求侧。  展望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仍然表现为经济下行压力依旧、低通胀压力持续。去产能等结构调整仍然面临诸多难题,国内有效需求和国外需求均显疲弱导致企业经营困难,从而导致就业压力加大。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延续,人民币将继续贬值。 2016:供给与需求视角下经济承压仍较大 专题报告 2016年1月12日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 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 学术指导:刘 伟 课题负责人:苏 剑 课题组成员: 李 波 蔡含篇 胡慧敏 邢曙光 联系人: 刘丹红 联系方式: 010-62767607 Jingjiyanjiusuo@pku.edu.cn 2 专题报告●2016年1月7日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 宏观经济的自然走势展望 (一)有效需求继续萎缩 假设不采取进一步刺激措施,在现有的宏观政策格局和力度不变的条件下,2016年总需求仍然是下滑的。 消费方面,尽管一些新型消费方式的出现使得消费增速会略有上升,但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导致消费增速的上升对总需求的拉动效果有限。 投资方面,由于国内去产能过程的延续,工业投资增速将继续下降,房地产投资增速在去库存压力下也将持续探底,基建投资的“逆周期”作用仍将受到财政政策传导机制不通畅的阻碍,投资增速或将继续系统性下滑,年内难以实现显著的反弹。 对外贸易方面,随着2016年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好转,外部需求萎缩的状况将有所缓解,另一方面,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人民币贬值幅度增加,以及中国长期形成的产业链低成本优势,将有利于出口。预计出口增速将实现一定程度的回升。 总体来看,尽管消费增速和贸易顺差增速略显上升,但难以对冲投资增速的系统性下滑对总需求产生的负面冲击。因此,2016年中国经济仍然难改总需求萎缩的局面。 (二)供给略显扩张 2016年总供给仍然会产生良性的扩张,但扩张幅度明显小于2015年。能源成本的下降、结构红利、改革红利的释放将继续正向刺激总供给,但劳动力成本上升、要素价格体系改革以及环境治理成本增加也将会对总供给扩张产生一定程度的制约。由于劳动成本上升对总供给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要素价格体系改革和环境治理产生的成本增加对总供给产生的负面影响可能会由结构红利和改革红利的释放对总供给产生的正向影响对冲,再加上能源成本的下降,预计2016年总供给仍然会有所扩张。假设2016年改革红利释放程度与2015年相同,那么就生产成本角度来说,尽管原油等能源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继续走低对总供给的正向刺激仍然是良性的,但幅度有限。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将导致供给增速较2015年下降约0.2个百分点。 3 专题报告●2016年1月7日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 (三)经济自然走势预判 基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二维分析视角,可以预判,2016年,需求端的萎缩程度将略大于2015年,供给端的扩张幅度将明显小于2015年。因此,中国经济形成需求萎缩、供给略显扩张的自然走势,表现为通货膨胀率将继续维持低位,宏观经济继续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宏观调控政策展望 鉴于2016年中国经济面临着需求萎缩、供给略有扩张的格局,宏观调控目标仍然是稳增长,调控政策将从需求管理的一维政策升级为同时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二维政策体系。政策组合的选择将是以供给扩张为主的需求和供给“双扩张”,供给侧扩张的力度将大于需求侧。 需求管理政策内部政策组合的总体思路将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但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力度将继续加大,通过减税、阶段性地提高财政赤字率,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稳健但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旨在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这意味着2016年的货币总量调控政策的关注性减弱,更注重的是结构性调整。央行将在保持广义货币M2增速稳定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调节,通过定向降准或者常备贷款便利(SLF)、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定向工具支持流动性薄弱环节,同时结合利率、汇率政策的灵活调整体现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随着IPO重启、股指回升,救市资金将缓慢退出。为了对冲外汇占款的收缩及救市资金退出导致的流动性减少,2016年可能有4-6次“降准”。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完成,而且货币市场利率已比较低,“降息”只有政策指导意义。另外,在美联储加息条件下,“降息”将会导致资本加速外流。预计2016年可能有2次左右“降息”。 供给管理政策思路是总体扩张,但扩张中有紧缩。供给扩张的政策有:一是通过改革降低交易成本、削减企业税费负担、降低社会保险费压力等措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二是通过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升级,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劳动者对新的市场环境的适应性等等,扩大有效供给。三是鼓励双创,改进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通过兼并重组和破产清算、严格控制增量等手段以供给紧缩的方式化解过剩的产能。 4 专题报告●2016年1月7日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一)经济增速“继续探底”,通货紧缩风险延续 展望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仍然表现为经济下行压力依旧、低通胀压力持续。从总需求层面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持续系统性下滑将继续增加有效需求疲软的压力,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效应的存在,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进一步拉动作用有限,加之外需依然存在不确定性,总需求萎缩压力仍然很大。从供给层面看,尽管生产成本下降对总供给的良性刺激将延续,但总供给扩张的力度将明显下降。考虑到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持续,预料政策面会有新举措,在宏观调控中将综合运用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实施以供给侧扩张为主的需求、供给双扩张的政策组合,需求方面采取适度扩张,供给方面则扩张力度较大。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依然是将“稳增长”置于首位。 结合2016年宏观经济的自然走势和宏观调控政策可以预判,实体经济部分的工业、“三大需求”的同比增长率或仍将继续低位徘徊,出现逆转势头的概率不会太大。 (二)就业压力加大 2016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去产能等结构调整仍然面临诸多难题,国内有效需求和国外需求均显疲弱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同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的合并重组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下岗裁员。这些因素将对就业构成威胁,或将引发新的失业问题。第一,伴随着经济增速继续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对就业产生的负面冲击存在时滞性,可能在2016年逐渐显现,就业压力将较为突出。第二,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向型出口企业发展困难,吸纳就业能力下降。第三,在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下,企业效益下降、经营困难、隐性失业增加,在经济形势比较差的情况下进行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将使得隐形失业人员转为“显性”,引发失业人数的显著增加。第四,尽管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但人才结构矛盾凸显将会增加摩擦性失业,导致经济社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空间缩小。 预计2016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规模将维持在1000万人左右,低于2015年的1300万人。全国就业人口增速或将维持在0.34%左右,低于2015年约0.15个百分点。 5 专题报告●2016年1月7日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 (三)人民币汇率贬值 2016年,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延续,人民币将继续贬值,但出现“恶意”贬值的基础不存在。 在央行不干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走势取决于中美利差。2016年我国的货币政策仍保持稳健但灵活适度,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说明央行既会维持一定的流动性,又不会过量放水,妨碍市场有效出清。同时,鉴于目前货币市场利率已比较低,降息空间有限。预计2016年可能有2次降息将基准利率降至1%。另一方面,预计2016年美联储加息四次左右,总加息幅度可能达1%。因此,2016年中美利差将继续缩小,人民币会继续贬值。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但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总体经济增长率水平仍然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FDI还会持续流入,贸易顺差也将保持。这意味着人民币需求仍然很大,人民币不存在“恶性”贬值的基础。此外,央行也会从金融机构和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吸收外资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方面考虑人民币大幅贬值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不会放弃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因此,人民币汇率会继续贬值,但幅度不会超过10%。预计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贬值约6%,汇率水平达到6.9左右。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日期:2016年01月11日) 6 专题报告●2016年1月7日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简介: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1985年成立。依托北京大学,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转轨经济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等。 在著名经济学家刘伟教授的指导下,由苏剑教授任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组长,带领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包括10名左右专职研究人员和众多北京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开展关于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工作。本团队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与政策的重大变化,将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一个综合性的理论研究框架,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去解读,把握宏观趋势、剖析数据变化、理解政策初衷、预判政策效果。 免责声明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属学术机构,本报告仅供学术交流使用。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研究所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