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光大证券]:12月财政数据点评:实际赤字率达3.5%,积极财政政策将延续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12月财政数据点评:实际赤字率达3.5%,积极财政政策将延续

2016-01-29徐高光大证券℡***
12月财政数据点评:实际赤字率达3.5%,积极财政政策将延续

2016年1月29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 1 - 证券研究报告 中国经济 实际赤字率达3.5%,积极财政政策将延续——12月财政数据点评 数据点评 财政支出增速年末短期回落,年初将再度攀升。根据财政部公布12月财政数据,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2%,增速较上月回升2.8个百分点。而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0.8%,增速较上月大幅放缓25.1个百分点(图1)。前11个月财政支出快速增长导致财政赤字大幅超出预算,因此12月财政支出增速出现短暂回落,财政赤字也略有收窄,12月较去年同比收窄1336亿元至1.33亿元。12月财政存款减少1.4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多减1847亿元(图2)。随着年末预算约束的消除,经济疲弱环境下年初财政支出将重回高增速,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持续。 2015年实际财政赤字率达3.5%,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补充资金来源。2015年实际收支口径财政赤字为2.36万亿元,约占同期GDP的3.5%,赤字规模较年初1.6万亿元的预算赤字高出约7600亿元。而赤字率同样显著高于2.3%的预算赤字率。实际收支口径赤字与预算收支口径赤字差距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有1124亿元结转用于2015年开支;二是地方政府债从2015年转为余额管理,2014年地方政府债务还本部分为993亿元,2015年在1000亿元左右,意味着发新债还老债可以获得2000亿元左右的支出资金;三是财政存量资金盘活,截止2015年11月,全国财政收回存量资金3658亿元,估计2015年全年财政存量盘活资金在4000亿元以上。其中前两项资金来源均在年初预算中,而第三项则为年内新增资金来源。根据审计署审计结果,2014年底22个中央部门和18个省本级财政有存量资金共计1.35万亿元。粗略估计,财政存量资金规模在3万亿元左右。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可能成为未来重要财政收入来源。 财政支出分项增速均短期回落。受制于年度预算,财政支出同比增速在12月出现短暂回落,带动分项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交通运输、农林水事务、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基建相关支出在12月同比增长17.2%,较上月下降20.2个百分点(图5)。然而经济下行压力下,财政支出将在年初重回高速增长态势,特别是基建相关财政支出,将出现明显回升。同时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规模加大以及城投债发行加速将持续改善基建投资资金面,推动基建投资增速回升。 房地产相关税收上升以及国有企业利润上缴规模加大推动财政收入增速回升。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2 %,较上月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相关税收增速继续攀升,同时国企利润上缴规模加大(图3),成为财政收入增速提高的主要动力。与生产面关系更为紧密的增值税在12月同比下跌1.1%(图4)。经济疲弱将对税收收入形成持续抑制,财政收入将在未来延续中速偏低增长。 房地产需求持续回暖带动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由跌转升。房地产需求持续回暖推动土地出让收入回暖,4季度同比上涨7.0%,而同期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同比下跌15.6%,跌幅同样有所收窄(图6)。房地产销售持续回暖,促使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意愿有所改善。未来房地产投资有望企稳,带动土地出让收入跌幅进一步收窄,改善地方政府财力。 财政政策将继续发力,发挥稳增长作用。12月财政支出受制于年度预算而增速有所下降,然而经济疲弱环境下,年初财政支出将重回高速增长态势,积极财政政策将延续。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环境下,财政政策发力对于稳增长具有重要作用。2016年财政赤字规模将有所扩大,补充基建投资资本金,改善投资资金面,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分析师: 徐高 010-58452002 gaoxu@ebscn.com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12080004 联系人: 杨业伟 010-58452024 yangyewei@ebscn.com 李潇潇亦为本报告贡献者 关注光大宏观 把握经济脉搏 2016-1-29 宏观快评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 2 - 证券研究报告 图1. 预算约束导致财政支出短暂下行 图2. 财政政策将持续发力 资料来源:Wind 资料来源:Wind 图3. 非税收入将继续回升 图4. 工业生产疲弱带动增值税同比下跌 资料来源:Wind 资料来源:Wind 图5. 基建相关财政支出继续提速 图6. 土地出让收入明显改善 资料来源:Wind 资料来源:Wind -20-1001020304050200520072009201120132015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同比(%,3月移动平均)-1500-1000-5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0520072009201120132015财政存款同比减少12月滚动累计财政赤字十亿元-20-1001020304050607080200520072009201120132015非税收入税收收入同比(%,3月移动平均)0510152025-10-505101520253035200520072009201120132015同比(%)增值税工业增加值(右轴)同比(%,3月移动平均)-20-100102030405060-1001020304050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同比(%)基建相关财政支出基建投资(右轴)同比(%,3月移动平均)-60-40-200204060802012-72013-12013-72014-12014-72015-12015-7同比%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 2016-1-29 宏观快评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 3 - 证券研究报告 分析师声明 负责准备本报告以及撰写本报告的所有研究分析师或工作人员在此保证,本研究报告中关于任何发行商或证券所发表的观点均如实反映分析人员的个人观点。负责准备本报告的分析师获取报酬的评判因素包括研究的质量和准确性、客户的反馈、竞争性因素以及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整体收益。所有研究分析师或工作人员保证他们报酬的任何一部分不曾与,不与,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具体的推荐意见或观点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分析师介绍 徐高,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加入光大证券前,他曾任瑞银证券高级经济学家、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兼职经济学家及研究助理等职。徐高目前还是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世界银行顾问、以及华尔街日报和财新网专栏作家。徐高拥有北京大学颁发的经济学博士学位,以及西南交通大学颁发的工学硕士、学士学位。 行业及公司评级体系 买入—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15%以上; 增持—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5%至15%; 中性—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与市场基准指数的变动幅度相差-5%至5%; 减持—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5%至15%; 卖出—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15%以上; 无评级—因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市场基准指数为沪深300指数。 分析、估值方法的局限性说明 本报告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本报告采用的各种估值方法及模型均有其局限性,估值结果不保证所涉及证券能够在该价格交易。 2016-1-29 宏观快评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 4 - 证券研究报告 特别声明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创建于1996年,系由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投资控股的全国性综合类股份制证券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公司之一。公司经营业务许可证编号:z22831000。 公司经营范围: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证券投资基金代销;融资融券业务;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此外,公司还通过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直接投资、期货、基金管理以及香港证券业务。 本证券研究报告由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以合法获得的我们相信为可靠、准确、完整的信息为基础,但不保证我们所获得的原始信息以及报告所载信息之准确性和完整性。光大证券研究所可能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新。 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分发,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 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发布时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方面的最终操作建议,本公司不就任何人依据报告中的内容而最终操作建议作出任何形式的保证和承诺。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附属机构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及的公司所发行证券的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正在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本公司及本公司附属机构就报告内容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建议并不构成对任何投资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及其附属机构(包括光大证券研究所)不对投资者买卖有关公司股份而产生的盈亏承担责任。 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可能会向客户提供与本报告中观点不同的口头或书面评论或交易策略。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和投资业务部可能会作出与本报告的推荐不相一致的投资决策。本公司提醒投资者注意并理解投资证券及投资产品存在的风险,在作出投资决策前,建议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抉择。 本报告的版权仅归本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交易团队 上海市新闸路1508号静安国际广场3楼 邮编200040 总机:021-22169999 传真:021-22169114、22169134 销售交易部 姓名 办公电话 手机 电子邮件 上海 严非 021-22169086 13611990668 yanfei@ebscn.com 周薇薇 021-22169087 18621181721 zhouww1@ebscn.com 徐又丰 021-22169082 - xuyf@ebscn.com 李强 021-22169131 liqiang88@ebscn.com 张弓 021-22169083 zhanggong@ebscn.com 罗德锦 021-22169146 - luodj@ebscn.com 濮维娜 021-62152373 13611990668 puwn@ebscn.com 计爽 021-22167101 18621181721 jishuang@ebscn.com 北京 郝辉 haohui@ebscn.com 黄怡 010-58452027 - huangyi@ebscn.com 梁晨 - liangchen@ebscn.com 刘公直 010-58452029 liugongzhi@ebscn.com 朱林 zhulin1@ebscn.com 深圳 黎晓宇 075